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优劣势.docx_第1页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优劣势.docx_第2页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优劣势.docx_第3页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优劣势.docx_第4页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优劣势.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学 号: 姓 名: 年 级: 院系名称: 人文传媒学院新闻传媒系专业班级: 广播电视编导1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1.格式不正确2.文中的概念不清3.注意时间,特别是历史资料,时间一定要准确4,结构安排欠合理承 诺 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设计)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20 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IIABSTRACTI

2、II前 言1一、 绪论1(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2二、广播媒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3(一)广播媒体的发展历程3(二)广播媒体在新媒体环境的现状4三、广播媒体的优势分析5(一)广播媒体的优点51.不可逆转的线性传输52.实时传输与伴随性53.便捷性和机动性5(二) 广播媒体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转变51.内容与节目形式编排的灵活性得到提升52.数字化传输手段对传统广播被动接受方式的改善63.改善被动接收方式,提高信息保留性6四、广播媒体的缺点分析及改革措施8(一)广播媒体的缺点81.传输技术受到限制82.跨地域是不同内容的认可度不一8(二) 广播媒体

3、应采取的改革措施91.提升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方式比重92.开放个人播客形式,节目定制化,接受私人化103.开放节目制作,向平台化和服务型转变104.采取节目的“中央厨房”式规模制作与供应方式11结 束 语13参考文献14摘 要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的向前进步。现在数字媒体技术正在令人无法想像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且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由于新技术和传媒手段的发展,传统的广播媒体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媒体行业也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持续变革,传统的媒体也就成了“弱势群体”。广播媒体能否清晰的认识自身所处的现状、明确自身优缺点、充分借鉴新形式的媒体优点并与新媒体相互融合,是它能否在时代前

4、进的浪潮中屹立不倒继续良性发展的关键。当我们审视传统媒体时,广播媒体现状依然是不温不火,所以有很多人对它能否在这场冲击中依然可以生存下去抱有很不乐观的态度。但是笔者却依然坚信,只要广播媒体依然秉持着自己的传播特点和技术需求,就有机会在数字媒体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占据先机,所以看似弱小的广播媒体有着很大的生机,甚至很有可能广播媒体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在大的媒体环境变革迎来自身发展的一个大的发展机遇。本文将试从技术、传播环境、人文等不同的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广播媒体自身的优缺点和发展,并希望以此为契机提出一些建议,为其以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广播媒

5、体;受众分析;发展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is also constantly moving forward.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is now at an unimaginable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all walks of life.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an

6、d media means, the traditional broadcast media has been a heavy impact and change, the media industry has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continuous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edia has become a vulnerable group. Can the broadcast media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ir own, clarify their own advant

7、ages and disadvantages, fully learn from the advantages of new forms of media and new media integration, whether it can survive in the wave of the times to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essential.While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see television as the last line of defense under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when

8、 we look at traditional media, the status of the broadcast media is still tepid, so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in it can still in this impact Can survive to have a very optimistic attitude. But the author is still convinced that as long as the broadcast media still uphold their own communication char

9、acteristics and technical needs, there is the opportunity to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and the impact of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under the initiative, so seemingly weak broadcast media has a great Vitality, and even very likely that the broadcast media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rapid deve

10、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now the big media environment changes usher in their own development of a larg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is paper will try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broadcasting media itself from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enviro

11、nment and humanities, and hope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s an opportunit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futur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Keywords: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broadcast media; audience analysis; development前 言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形势媒体终端的兴起,现在社会已经快速进入深的网络媒体时代。新媒体的特点就是快速、方便以及信息量大,

12、同时其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而这样一些些特点却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所以传统媒体的发展甚至是生存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其中广播媒体作为报纸、电视、广播这三大传统中的弱势的一方受到的挑战更为巨大。因此,面对新时代媒体的冲击,广播媒体如何寻找到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成为了涉及到其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广播媒体的发展历程、特点、优缺点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此展开相关分析,并在这样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议,希望能为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并且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1、 绪论(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研究背景 进入网络时代以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许多传统行业的结构和运

13、作方式也因此发生改变,拆分、重组已经成为传统抵御对抗、寻求发展的一个全新模式,所有行业在新的技术环境和大的社会背景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媒行业亦是如此,变革和震荡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现阶段的常态,这也让已经发展了百余年的三大媒体少有的面对如此强烈的行业冲击。报纸行业的没落已经成为了现有的幸存者传统媒体行业的衰亡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传统媒体也走在了抉择的生死攸关的路口。如何快速地将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找到全新的突破点已经成为了目前业界内的学者们的共同话题。本文也在此背景下进行研究,以期为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2.研究意义本文结合所学知识与广播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广播行

14、业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并且结合数字媒体的相关理论与知识与广播媒体的特征,为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和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方向提供一些思路 颜丽婷.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J. 新闻研究导刊,2016,(07):169。身在21世纪大背景下的媒体行业们,无论是纸质媒体、广播媒体还是电视媒体,掌握新型技术的科技人员往往与一线工作者有着很少的交集,这就让传统媒体往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再第一时间借鉴和利用新的媒体特征、形式和运作方法。本文试图在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中找到契合点,使得传统广播媒体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得到发展的契机。(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本论文分析了广播媒体发展历程,并介绍广播媒体黄

15、金时期出现的原因;优缺点分析;现阶段我国媒体的大环境,分析传统广播媒体的现状;综合分析找到传统媒体的特征与局限性,最后提出改革与发展措施。本文通过例证分析与比较的方式找到传统媒体发展的模式,优缺点分析,在与数字媒体和新媒体环境特点的比较中找出传统媒体的特点,并在本文的后半段将两者结合提出传统广播媒体发展道路上与数字媒体的结合点并加以利用 姜勇. 新媒体时代广播创新发展对策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2015,(17):61。二、广播媒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一)广播媒体的发展历程1909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的赫罗德才开始播出预定的广播节目。那时的听众只能收听到简单的音乐和新闻,每周一次。在

16、后来欧美国家的许多城市也开始了一些电台的营业。但是在1919年由于广播被各个国家定义为战争武器而广播停止营业。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康拉德开始制作一些简单的广播节目并在播出后很受听众喜欢。因此世界上第一家正规广播公司-KDKA于1920年在美国正式成立。并且在1920年底广播公司的数量就增加到570家。与此同时欧洲国家的电台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著名的BBC公司就是在此时成立的。我国的第一家广播电台实在1922年成立的,但是名为“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为XRO。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电台是在哈尔滨无线电台台长刘翰主持下建立的。此后南京国民政府创办了中央广

17、播电台,并且这个电台很快就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电台。目前我国最早的国家电台是新华广播电台,它是由我党的新华社在无线电通信报务活动中派生出来的,隶属于新华社。该广播电台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才脱离出新华社的管理,并扩建成中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并且在1949年底改称为广播事业局即为人们口中的中央广播事业局,这样一来我国自己的广播电视事业才算有真正有了自己长期的管理单位。与此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建成功,并且这一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在1978年之后我国基本建成了中央到地方、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三级机制,广播也因此成为传统媒体行业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张军.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J

18、. 视听界,2010,(02):93-9。广播行业建立初期只有一家电台,但是在今天,电台已经可以分为公共和商业两大类型的体制和机构。前者是以公众为服务群体,受到公众资助且受公众控制的。它不收任何政治或者商业团体的影响,可以作为民主的基石。它有国有经营与非国有经营两种形式:国有国营是指国家拥有并且国家直接参与经营与管理;国有公营是指国家拥有但是管理上不受国家直接管理,机构保持相对独立,管理和运作模式都是企业化的,政府只能监督和规范 杨晓杰.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发展J.北京:科学中国人,2015(8)。后者可以分为私有私营和公私合营两种形式:私有私营是指电台完全私有化,是由个人或者经济团体组成

19、的广播企业,只要在法律范围内所有的决策和管理都由非国家机构进行,以营利为目的;公私合营则是由国家与私人合作创建的广播电视机构,其显著特点是合作与合资,它是由国家与私人共同参与管理和决策的。广播电台从节目形式上还表现出了多样化,今天的广播电台无论从管理模式上还是从节目形式上已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总而言之,广播电台建立至今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二)广播媒体在新媒体环境的现状经过查阅,仅仅从目前我国前20位广播电台的年收入就可以看得出来:目前我国各个发达省份的电台广告和规模发展迅速,但是电台广告收入呈现出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态势。根据资料可以看得出来:在2000多个我国的电台频道中,有一半以上的

20、收入集中在前20家电台,甚至有30%集中在前10家电台。而且目前我国中央级别的广播电台仍然发展迅猛,虽然目前我国城市私家车的保有量、数量增长率和所谓的塞车经济与此有关系,但是这也与传统广播行业市场的下沉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国广播行业发展得现状主要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是营销领域的创新,不仅是广播媒体看清现状主动创新造成的创新,其实也是市场对所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大环境下的要求。与曾经面对过的新环境、新技术的冲击一样,广播媒体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它深知应该将自身的特点与新的技术与环境相结合才能依然屹立不倒。这样的结合也是广播行业历经100多年风雨而不倒的关键。还有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借鉴,任何的

21、行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在不断的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和学习新兴行业的发展经验成长起来,虽然媒体工作者们深知这一点,但是新媒体字自身特点上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新的技术,新的运营模式等等。但是这些特点与传统媒体并不是不能相融的,因此如何将新媒体的一应特点与广播媒体的运作相结合,将传统广播媒体也转变为“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现在广播媒体从业者和研究者们主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广告媒体已经将主要盈利方向从单纯的增加广告时间转变为全方位的音频服务供应,这就是传统广播媒体为适应新时代做出的转变之一。三、广播媒体的优势分析(一)广播媒体的优点1.不可逆转的线性传输就像人们所了解的那样,

22、线性的传输与不可逆转是传统广播媒体最为显著的主要特点之一,无论是以前的公共广播还是现在新兴、火爆的数字电台,传输线性、不可逆转依然是目前电台语音节目的表现形式。语言是否连贯,表述是够明确,语言上是否有吸引力成为了电台节目好与坏的重要评价标准,因此传输过程的线性与不可逆转也就成为了电台节目的显著特点之一。2.实时传输与伴随性广播媒体具有很高的便携性即可以在几乎任何时间与地点收听,所以收听限制很少。与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相比,纸质媒体要经过采访、编辑、印刷、发放等一系列过程,电视媒体则需要繁琐的信号转化,因此广播媒体具有很高的即时性。另外,广播媒体与其他两种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只需要通过声音这一种介质传

23、递,所以听众能够在收听广播媒体的同时做别的事情,并不需要占用单独的时间,这种伴随性也是广播媒体的主要特征之一。3.便捷性和机动性前文中说过,广播媒体节目的主要发送形式是电波传输,相比电视媒体和纸质媒体来说,广播媒体对设备的要求很低,因此广播媒体的传输发送点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而且许多电台节目要求主持人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加入自身观点和即兴发挥以提高吸引力,这就形成了广播媒体以后一个显著特点-便捷、机动。(2) 广播媒体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转变1.内容与节目形式编排的灵活性得到提升传输范围是广播媒体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超大范围覆盖是无论哪种传统广播传输形式都不可能实现的,并且传统广播媒体无法根据信号

24、的接受范围内的人群喜好做出统筹安排,无论是另行制作还是统一供稿都会造成大量增加成本、消耗过量的人力物力或者因为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的制作人员对风格和内容理解不同造成南辕北辙的现象等问题 李静.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发展策略J.武汉: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但是随着传统广播媒体与新技术的借鉴与结合,中央厨房的概念和制作方式成了广播节目新的制作方式即由主要制作单位将节目分不同的栏目制作出来,而在落地范围内的广播单位跟去自己所在范围内的不同情况将节目的时长与风格将节目进行个性化的组合、拼接,将一个制作单位的同一个节目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呈现出不同风格的节目形式。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尽可能扩

25、大收听范围,这种制作节目的方式成为了目前广播媒体和电台制作形式的首选。同样,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受益者不仅仅只有制作发行机构,受众媒体同样在其中接受信息时可以有多样化的选择。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计算机终端、喜好来决定接收形式,例如利用互联网进行下载,这让听众不用再局限为被动接受者。2.数字化传输手段对传统广播被动接受方式的改善广播节目的时序性导致其音频信号是顺时连续播放,听众只能在特定时间去接受信息。与广播节目的听众不同,报纸阅读者往往在阅读中有一定的选择权,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时间选择真正需要并感兴趣的地方来阅读;但广播节目不同,听众几乎没有选择性,无论对节目的内容是否感兴趣,都必须遵循广播播放时

26、间,难以自由更换。从中,我们可以将报纸内容想象成“面”(即平面阅读,可以选择),广播节目想象成“线”(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难以选择)。广播节目让听众处于被动地位,信息接收受到明显限制。但是,报纸和广播的差异是由其传媒的传输系统所决定的,难以改变。在广播节目创立之初,制作方的主动性被不断扩大,听众只能伴随收听并被动接受,但也恰恰是因为听众没有选择性,广播媒体的制作者为扩大自己的听众范围,必须客观制约着节目选题,在选题和内容上不断的创新。在以往的技术条件下,广播通过收音机进行放松,听众只能在特定时间听特定节目。但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节目被制作为独立音频文件,这让听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广播节目,并在闲

27、暇时间收听,甚至听众可以将一个广播节目分多次来进行收听,无形中增加了听众的自主选择权。3.改善被动接收方式,提高信息保留性广播以电波为传输载体,几乎可以做到瞬时播放,播放过程与收听过程几乎同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广播成为最高效的新闻传播工具。广播的开创就是在战争时期,各类信息的传达速度几乎决定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广播利用其自身传播的快捷可以满足信息的即时传递。广播媒体由此成为了之后一段时间内最受重视的信息传播方式。广播利用电波携带播报者的声音,无论距离远近、环境好坏,都能将声音传递给听众。这样不受客观条件限制,高效率、远距离的传播方式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正如此,广播的播报注定只能是

28、即时收听,不能倒检索。与文字信息相比,广播不能如同文字一样,多次阅读、反复思考,听众只能在听到信息的同时,及时记忆。即时在广播中遇到没听清、没听懂、对内容不理解的状况,也不能进行查阅。所以,大多数听众在提到广播节目时,第一反应就是定时收听。但是,这种弊端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得到改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广播的收听形式,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将广播节目转化为音频文件,供听众随时下载、收听。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广播可以改变其过去定时定点的接受方式,真正做到灵活、便捷。四、广播媒体的缺点分析及改革措施(一)广播媒体的缺点1.传输技术受到限制因为电台广播节目只依赖电波传输,所以电波的稳定性与传输质量就成为了

29、制约节目传输质量与范围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广播传输的主要手段中波、短波和调频三种手段。中波虽然是一种较早就投入使用的一种供电台等声音广播的专用频率段,而且现在仍然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依赖着中波传输,但是就声音质量而言,中波广播的声音质量很差。并且中波的频谱只能容纳120个频道,因此频谱十分拥挤,节目数量和内容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频率的发展上来讲,中波频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短波广播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传输手段之一,短波频率介于中波和调频之间,传输距离远是短波频段最大的特点,已经可以远达几千公里以外。因此许多电台的节目传送、大规模覆盖和超远距离传送一般都选择短波频段。但是短波频段仍

30、然有像中波频段一样的频谱拥挤的问题而且传播过程中短波并不稳定,这对于广播需要的线性连续传输就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目前,我国主流的广播传输形式是调频广播。调频广播具有的特点是声音音质好,保真度极高,传输过程中拥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而且调频相比其他频段还有一个显著特点-频谱大、频道数量多。而且与中频波段的广播相比名调频广播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大名而且设备的投资及运营费用少,调频广播也因此成为了目前电台选用频段的首选。但是调频广播具有直线型传播、视距传播、波长短、衰减速度快等确定,这也造成了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广播,并不适用于大规模,大量度的传播。综上所述,传统广播依赖的中波、短波、调频三种形式的广播各有利

31、弊并且有特有的适用范围,但是很难满足大规模长距离的传输需求。许多广播节目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制约。2.跨地域是不同内容的认可度不一由于广播具有距离等种种约束,所以广播具有与纸质媒体和电视节目不一样的特征-有极强的地域人文特征。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具有幅员辽阔,各民族混居,文化差异大,各民族、地区间风俗文化各异等特点,另外我国还有民族聚居的特点,因此我国绝大多数人都定居在一定范围内人口流动性较差,他们接受的文化教育和人文气息的熏染也由此相对固定且不同。由于不同的生活习惯,由生活习惯衍生出来的文艺作品也往往不同例如戏曲节目有吕剧、河北梆子、越剧等,因此他们对外来信息的接受能力有限。但是广播的内

32、容又多以语言为载体,节目的内容也多由节目主持人口述,这就确定了节目要贴近生活,贴近当地受众的接受点。显然这对广播节目的大范围推广很不利。除此之外,由于语言是广播唯一的载体,但是我国国土范围又很辽阔,各地方言都不相同,因此在广播节目在靠语言为载体的同时也就确定了受众的语言特点,因为不同的方言很容易产生信息的扭曲和表达的意思的误解,这也让广播的大范围产生了很大的障碍。(2) 广播媒体应采取的改革措施1.提升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方式比重据统计,截止2013年12月,网民规模为6.18亿,2013年新增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互联网几乎成文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对于广播媒体

33、来说,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发展的挑战。目前已有的大众媒体大体包括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等,但这互联网中,由于人们终端的改进,在手机、电脑、数字电视中,人们可以收集到文字、视频、视频不同形式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接受可以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让使用者可以随时查阅。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播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提供给使用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以往的听众也逐渐采用网络收听的方式,手中人数中网络听众的比率逐渐提高。从节目制作者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应有也使竞争逐渐加大。新兴节目的制作者不再需要通过电台审核,而是可以从网络上寻求节目出口,将网络媒介作为节目发布平台,在无形中降低了广播节目的准入门槛。但是,从

34、广播媒体整体来看,互联网和不同程度的制作商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播媒体的竞争力。目前,制作较为成功的广播网络平台有豆瓣电台、蜻蜓FM等。这些网络电台将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迁移过来,以音频的形式随时播放。同时,加入一些网络电台主播,创办具有特色的网络电台,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听众,深度挖掘节目,让广播节目的内容更加多样化,提高了广播媒体的竞争优势。2.开放个人播客形式,节目定制化,接受私人化个人播客来源于国外的概念,是借助“iPodder”软件与便携播放器的结合,给予听众选择接受权利的一种新型音频节目。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目前音频节目发展的趋势。广播同样作为一种音频节目,无法脱离这样的

35、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数量增多,信息渠道丰富,广播已经逐渐失去了过去的垄断地位。互联网利用技术优势,可以高节奏、碎片化的传递信息,即时存在信息繁多复杂的情况,使用者也同样可以利用自己的喜好在其中进行选择与条件。这样的发展要求广播媒体要同样进行改革,同样利用互联网技术记录听众的喜好和习惯,将听众乐于接受的信息分类,再传送到听众手中,让听众可以减少信息搜索的时间与难度。接受私人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终端的个性化和内容的私人化。将广播与互联网向结合,利用网络平台播放,可以满足听众对不同终端使用的需求;已经信息技术记录听众的喜好并进行分类,可以减少听众搜索信息的时间与精力。这样的广播媒

36、体在新媒体时代下,必然更受听众的欢迎与喜好,真正将互联网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占领相应市场。3.开放节目制作,向平台化和服务型转变在中国媒体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体制”。过往广播媒体的发展过于死板,采用“自产自销”的运作方式。但这种方式在时代的变革下,只能被淘汰,要想真正发挥广播媒体的优势并进行创新,“制播分离”“公司化”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道路。在广播节目逐渐多元化、多样化的今天,广播媒体的发展给了更多人展示的欲望与机会。网络电台的发展、传统电台节目的多样化都使广播媒体不得不吸取多方面的人才以满足听众获取信息以外休闲、娱乐、放松等要求。更多的人渴望到广播媒体中展示自我,释放

37、制作热情。并且,高新技术的发展让广播媒体的进入门槛逐渐减低,这在无形中给了参与者更多的机会。广播媒体面临转型,在以往发展中,广播媒介既是信息传送者也是节目制作者,导致节目很难创新,不能满足所有听众的喜好与需求。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根据自我喜好制作相应的音频节目,传递到网络平台或者是广播媒体单位,希望在日后的节目中听到自己的节目,也有许多广播媒体愿意公开自己的平台,收录良好的电台主播与广播节目。例如,蜻蜓FM就有从网络中刚开招募电台主播的活动。这类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广播媒体自身从繁杂的节目制作中抽离,进行简单的涮选,符合广播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潮流背景。这样的转变对于传统的

38、广播媒体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得不说在未来的技术、信息发展下,将成为一种明智的发展方式。4.采取节目的“中央厨房”式规模制作与供应方式在传统的广播媒体发展中,各个广播节目制作者处于分散的状态,没有完整的供应链和统一的行业发展,导致许多资源被浪费或消磨。而且更多的资源、政策、资本等都被电视行业占据,使得广播行业边缘化加剧,甚至到现在已经没有了独立的发展体系。因为产业链的和经营体系的构建从来没有真正的完成过。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细分、产业精深化的不断加深,广播行业的潜力被许多机构看好,加上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传统广播行业也随之走到了产业化和转型的十字路口。因此如何加深自身与新媒体

39、的结合、加强自身优质特性的巩固、挖掘更深的自我价值、更好地进行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就成了广播行业发展的重要选择。通过更好地经营现有节目和时段来提升自身的节目竞争力成为了目前许多广播制作和播出单位的重要竞争手段之一,并且制作成本本身就是广播行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第一点就可以将不同地域的群众进行更加精细的细分,发挥自己的地域性和伴随性的优点,更加精准的贴近听众从未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而且精细的制作细分、直观的表现形式也为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引入外部资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更好地发掘听众,逐步提升收听的人群数量。另外广播行业还需要与新技术和新媒体更加深入的结合。要从节目形式、经营理念、运作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借鉴,并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使得这些新兴优势在自身行业得到充分表现。再次期间,规模化已经成为现有广播从业者的共识,电台与网络相结合,各地方电台之间充分合作等已经成为常态。最后一点就是“中央厨房”式的节目制作和供应模式,这不仅使得节目制作公司和电台极大地约了成本,还将节目更加适用于各中不同的受众人群,因此这种方式将会成为未来广播行业主要的节目制作方法。所谓的中央厨房方式就是将节目分块制作,并且不同的广播电台根据不同的受众人群进行组合拼接出不同风格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