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 - 广州市人大_第1页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 - 广州市人大_第2页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 - 广州市人大_第3页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 - 广州市人大_第4页
《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 - 广州市人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2011-20202011-2020 年)年) i 目 录 第一部分 文本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第 1 条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概况 .1 第 2 条 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1 第 3 条 存在问题.2 第二章 规划总则 .3 第 4 条 规划原则.3 第 5 条 规划目标.4 第 6 条 规划期限.4 第 7 条 规划范围.4 第 8 条 主要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4 第三章 医疗卫生设施总体规划布局.6 第 9 条 总体空间布局 .6 第 10 条 具体布局分区 .7 第 11 条 机构、床位总量设置.8 第四章 各类医疗服务

2、设施布局规划.8 第 12 条 综合医院.9 第 13 条 中医医院.9 第 14 条 专科医院.9 第 15 条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10 第 16 条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0 第 17 条 农村卫生服务设施.11 第五章 各类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11 第 18 条 妇幼保健体系 .11 ii 第 19 条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2 第 20 条 卫生监督体系 .12 第 21 条 急救医疗体系 .12 第 22 条 采供血体系.12 第六章 各区(县级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13 第 23 条 越秀区.13 第 24 条 海珠区.15 第 25 条 荔湾区.17 第 2

3、6 条 天河区.19 第 27 条 白云区.21 第 28 条 黄埔区.25 第 29 条 花都区.26 第 30 条 番禺区.29 第 31 条 南沙区.32 第 32 条 萝岗区.36 第 33 条 从化市.38 第 34 条 增城市.40 第七章 保障措施 .43 第 35 条 加强规划衔接,切实保障医疗卫生设施用地。.43 第 36 条 明确各级政府与部门职责,合力推进全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43 第 37 条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44 第 38 条 建立规划实施评价机制,使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44 附表 .45 iii 第二部分 规

4、划图纸 1. 越秀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2. 海珠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3. 荔湾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4. 天河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5. 白云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6. 黄埔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7. 花都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8. 番禺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9. 南沙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10.萝岗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11.从化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12.增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图 iv 1 为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布局全市医疗卫生设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 用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广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性发展,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 设置规

5、划指导原则 、 广东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 年) (征求意见稿) 、 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 年) (送审稿)以及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11- 2020) ,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背景规划背景 第第 1 1 条条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概况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概况 2010 年末,广州市总面积 7434.4 平方公里,辖 10 个行政区 2 个县级市,设 133 个街道、35 个镇。2010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1270.96 万人,户籍人口 806.14 万人。2010 年,全市地区内生产总值 10748.28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87458 元, 城市

6、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30658 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12676 元。 第第 2 2 条条 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和利用情况 1 1、医疗卫生机构和床位设置情况、医疗卫生机构和床位设置情况 广州市医疗资源供需现状基本平衡,资源总量和质量随着人口总量与结构的变化、 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稳步发展。2010 年底,广州市各级各类医 疗卫生机构共 2392 间,其中,综合医院 135 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 32 间,专科医院 53 间,护理院 1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34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141 间,镇卫生院 39 间,专科疾病防治院(所

7、、站)13 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防疫站)18 间,卫生监督机构 15 间,妇幼保健机构 13 间,健康教育所(站) 5 间,急救中心(站)5 间,采供血机构 5 间,疗养院 8 间。另有村卫生站 1083 间。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病床 63490 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 5.0 张。 2 2、卫生人力资源情况、卫生人力资源情况 2010 年,广州市各类卫生人员总数 12.10 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9.84 万人。 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 3.48 万人,注册护士 4.01 万人。广州市每千 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为 2.74 名、注册护士为 3.16 名。 2

8、 3 3、医疗服务情况、医疗服务情况 2010 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 10962.18 万人次,住院人次 183.21 万人次,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 86.23%,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10.2 天。 第第 3 3 条条 存在问题存在问题 1 1、医疗资源布局不尽合理,大型医疗机构布局比较集中分布在老城区。、医疗资源布局不尽合理,大型医疗机构布局比较集中分布在老城区。 约 80%大型医疗机构分布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北部、天河区和白云区南 部等区域,其中 50%的省部属、市属医疗机构都集中在越秀区。荔湾区南部、白云 区北部、南沙区、萝岗区、从化市、增城市缺乏大型综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

9、分布 不平衡导致很多地区居民难以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剧了老城 区大型医疗机构的服务压力,并凸显其用地紧张,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 2 2、医疗机构类别结构欠合理,部分专科医院数量不足且规模偏小。、医疗机构类别结构欠合理,部分专科医院数量不足且规模偏小。 在医疗资源结构配置上,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薄弱,专科医院数量少、规模小,一 些急需的专业如儿科、精神、康复、老年病、护理等专业发展缓慢,全市仅一间市 级儿童医院,花都区、从化市和增城市无精神科病床。大部分专科医院床位数量和 用地面积不足,需要扩大规模。 3 3、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尚未承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功能。、社区卫生

10、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尚未承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功能。 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较合理,但存在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不达标,自 有用房比例过低的问题。城市新区及外围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需进一步完善。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尚未成为承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 “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 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尚未真正形成。 4 4、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总量不足,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总量不足,综合服务能力不强。 县(区)级医疗卫生设施服务能力相对落后,大部分未能担当区域医疗中心角色; 一半以上中心镇卫生院未达到二级综合医院规模和水平;区划调整后合并成规模较 大的镇,部分镇级医院上升为县(区

11、)级医院,镇级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相对减少、 基层服务能力相对削弱;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 实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形成合力引发农村医疗卫生服 务需求增长比较迅速,但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设施覆盖程度及服务能力未能满足日益 3 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5 5、公共卫生机构分布较均匀,需扩大规模完善网络。、公共卫生机构分布较均匀,需扩大规模完善网络。 大部分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模偏小,慢性病防治机构业务用房缺 乏,不能满足疾病防控工作要求。妇幼保健网络有待完善,目前独立设置妇幼保健 机构 10 间,部分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妇

12、女、儿童保健服务 需要。各区(县级市)均设置卫生监督所 1 间,但未按卫生部要求设置卫生监督派 出机构,存在基层卫生监督网络不健全的问题。 第二章第二章 规划总则规划总则 第第 4 4 条条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 1、以人为本、注重需求。、以人为本、注重需求。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 导向,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让社会发展的成果 惠及全体人民,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 2、弱化隶属、城乡统筹。、弱化隶属、城乡统筹。将各种行政隶属关系的医疗卫生设施纳入城乡一体化 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实行全行业监管和调控,统筹规划,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在全市

13、合理布局,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方便、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 3、功能齐全、布局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完善。建立功能齐全、覆盖全市区域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网 络,不盲目扩张规模,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面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公平、 便捷、经济、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4 4、合理分工、突出重点。、合理分工、突出重点。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设施的功能及相互协作关系, 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重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水 平,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 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5 5、近远结合、协调发展。、近远结合、协调发展。根据医疗卫生

14、事业的发展特点与方向,以及未来区域 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确定各种医疗卫生设施的总体规模及空间布局,使医疗卫 生设施的配置与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确 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4 第第 5 5 条条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以居民的实际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 地向全体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医疗服务为落脚点,通过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 将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 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层级清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 功能齐全、方便可及、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

15、体系。 一方面,促进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形成预防、治疗、康 复、护理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 务。另一方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有重点、多层次地建设 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把广州建成亚洲一流的医疗中心城市,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第第 6 6 条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12020 年,其中,规划近期为 20112015 年,远期为 20162020 年。 第第 7 7 条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广州市

16、域,包括 10 个市辖区和 2 个县级市,总面积为 7434.4 平方公里。 第第 8 8 条条 主要规划依据主要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及参考资料 1.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 4.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5.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 6.中医医院建设标准2008 5 7.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 年) 8.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 年版) 9.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指导意见 10. 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 11. 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 12. 血站基本标准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5.

17、 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16. 广东省医院基本现代化建设标准(试行) 17. 广东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 年) (征求意见稿) 18. 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 19.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20.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21. 广州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2. 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 年) (送审稿) 23. 广州市居住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24.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5. 广州市产业用地指南(2012 年版) (征求意见稿) 26. 广州城市总体

18、规划(20112020) 27. 广州市中心城区控规2011 28. 广州市控规全覆盖白云区2011 29. 广州市控规全覆盖番禺区2011 30. 广州市控规全覆盖花都区2011 31. 广州市控规全覆盖萝岗区2011 32. 广州市白鹅潭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33. 广州市荔湾分区大坦沙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34. 广州市琶洲员村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35. 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6 36. 奥体中心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37. 广州市黄埔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38. 广州市白云新城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 39.

19、 广州市白云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 40. 白云新城北部延伸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41. 白云新城西部延伸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42. 广州空港经济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43. 广州市白云区同德街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44. 广州新客站地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 45. 广州南沙地区发展规划2003 46. 南沙黄阁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 47. 南沙南沙岛分区控制性规划2004 48. 南沙万顷沙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 49. 南沙珠江管理区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 50. 从化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修编(2004-

20、2020) 51.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11 52.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三章第三章 医疗卫生设施总体规划布局医疗卫生设施总体规划布局 第第 9 9 条条 总体空间布局总体空间布局 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和三个副中心”的战略部署, 在全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相应地规划形成“一主五副”的医疗卫生设施总体布局结 构。 “一主”市域医疗卫生服务主中心,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 黄埔区、白云区南部、番禺区沙湾水道以北地区。本区域内医疗服务机构众多,综 合服务能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规划拟保持总量水平,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提 高服务能力,突

21、出专科特色,构建区域医疗服务主中心。 “五副”市域医疗卫生服务副中心。在南沙滨海新城、东部山水新城、花都 7 副中心、从化副中心和增城副中心建设医疗服务副中心,加强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 力度,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其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第第 1010 条条 具体布局分区具体布局分区 全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分为三个策略分区,分别为优化整合区、调整完善区和重 点建设区。 1、优化整合区:包括越秀区和荔湾区。规划策略为整合现有医疗资源,优化布 局结构,严格控制医疗机构盲目扩张。一是对现有规模不达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进行改扩建、合并;二是逐步向外围地区迁移用地紧张的大型医疗卫生机构,置换

22、部分原用地用于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或专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三是将医疗资源 密集地区的部分一级和二级医疗机构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康复、护理等专科 医疗机构,优化格局。 建设广州健康医疗中心,选址越秀区东山口片区。综合运用国土、城市规划、 产业发展等手段,通过提升功能、优化布局、强化配套,建设专科特色突出、功能 齐全、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广州健康医疗中心。 2、调整完善区:包括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和番禺区。规划策略为 根据人口发展与分布重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适度建设全市性的大型医疗卫生 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建设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选址白云区,规划范围包括北至新广从公路,西至

23、京 珠高速,南至沈海高速,东至帽峰山森林公园东侧。以中医药为核心,依托国家和 省市重点医药企业,重点发展健康医疗、健康管理、健康养生、创新药物和医疗器 械,打造国际化、高端化、信息化的健康产业集群。 3、重点建设区:包括花都区、南沙区、萝岗区、从化市和增城市。规划策略为 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体系,重点增加大型综合医院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网络,提高区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建设广州健康医学中心,选址南沙区。开展与港澳地区及发达国家在高端医疗服 务方面的合作,吸引外来资金及其先进管理模式,兴办国际医院、特色医院、疗养 康复中心等各类健康服务机构,提供高端医疗服务,满足大珠三角高端人士医疗服

24、8 务需求。 第第 1111 条条 机构、床位总量设置机构、床位总量设置 随着广州市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城区、县级市大型居住区建设加速推进, 要求医疗机构布局作出相应的调整,并注重基层医疗机构网点的合理设置。同时, 随着广州市人口总量的增加,城市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疾病谱的改变,疾病 负担不断加重,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另一方面, 我市医疗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来穗就医人数将大幅上升,需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综 合服务能力,将广州建设成为辐射华南地区,影响东南亚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近期(2015 年) ,按照广州市医疗服务人口 1700 万计算,全市每千人病床数控

25、 制在 5.5 张左右。全市规划综合医院 148 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37 间, 专科医院 91 间,疗养院 10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70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225 间, 镇卫生院(含中心镇卫生院)35 间,妇幼保健机构 16 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 生防疫站)18 间,卫生监督所 15 间。到 2015 年,全市共设置 62 间三级医疗机构 (含分院) ,每个区(县级市)至少设置 1 所三级医疗机构。 远期(2020 年) ,按照广州市医疗服务人口 2000 万计算,全市每千人病床数控 制在 6.0 张左右。全市规划综合医院 171 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40

26、 间, 专科医院 107 间,疗养院 14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31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334 间,镇卫生院(含中心镇卫生院)35 间,妇幼保健机构 16 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防疫站)18 间,卫生监督所 15 间。到 2020 年,全市共设置 80 间三级医疗 机构(含分院) ,力争每个区(县级市)有 2 所或以上三级医疗机构。 第四章第四章 各类医疗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各类医疗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123”战略部署,逐步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一 个区域医疗服务主中心和五个医疗服务副中心。在城区实现三级医疗网络向二级医 疗网络转变,建立起以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

27、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 的医疗服务网络。农村地区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使其成 为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医疗服务网络。 9 第第 1212 条条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 综合医院布局规划与服务人口规模和分布相结合,适度调整大型综合性医院布局, 着力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外围城区以及资源薄弱地区转移。 通过多种形式在花都、南沙、萝岗、从化、增城等区域分别建设 1 间或以上三级医 院。 对不能达到医院建设标准,且就地改造和发展受到限制的大型综合医院,鼓励 迁至以上区域,相应区域的医院床位增量优先给予迁入的大型综合医院。充分发挥 大型综合性医院在技术、质量

28、和管理上的优势,带动区域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 升。各区政府原则上不新举办医院,现有区属医院有条件的可发展成大型综合医院 或专科医院。对医疗服务量长期不足,难以正常运转的区属医疗机构,转型为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或引导其向康复、老年护理等服务领域拓展,或通过兼并、撤销等 方式调整。 近期(2015 年) ,规划全市综合医院总数 148 间,总床位数约 5.4 万张。 远期(2020 年) ,规划全市综合医院总数 171 间,总床位数约 6.9 万张。 第第 1313 条条 中医医院中医医院 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重要作用。加大政府对 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加强建设省名中医

29、医院及市名中医医院,除三级中医医院(中 西医结合医院)所在区(县级市)外,原则上每个区(县级市)规划设置 1 间公立 二级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开展综合医院、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 医科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 近期(2015 年) ,规划全市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总数 37 间,总床位 数约 1.4 万张。 远期(2020 年) ,规划全市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总数 40 间,总床位 数约 1.7 万张。 第第 1414 条条 专科医院专科医院 专科医院面向全市服务,床位资源全市统筹,根据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专科医 院的设置原则上不受

30、区域限制,同一专科有两所以上医院的,应合理布局,避免重 10 复建设。鼓励发展和调整部分专科医疗资源,重点发展儿童、精神卫生、肿瘤、康 复、老年病、护理等专科,用地配置上给予重点保证。原则上每个区(县级市)各 建设 1 间儿童医院,近期推进越秀区儿童医院迁扩建和天河区儿童医院组建工程、 番禺和南沙儿童医院新建工程,以满足儿童专科医疗服务需求。在全市二级以上综 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快推进市精神病医院就地升级改造工程,加强白云、番 禺和南沙等区(县级市)精神专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在花都、从化和增城各 新建 1 间精神病医院。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建设。通过 存量调整,支

31、持符合条件的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老年医院或护理院,同时, 大力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康复、 护理服务能力建设。到 2015 年,全市康复、护理总床位数较 2010 年至少增加 20%,到 2020 年,至少增加 40%。到 2020 年,各区(县级市)至少有 1 间康复医 院或护理院。 近期(2015 年) ,规划全市专科医院总数 91 间,总床位数约 1.7 万张。 远期(2020 年) ,规划全市专科医院总数 107 间,总床位数约 2.2 万张。 第第 1515 条条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厂矿企事业单位、

32、学校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内部服务的医务室、卫生所。门诊 部、诊所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补充,应适当控制数量,做到合理布局。各区 (县级市)卫生局负责制定门诊部、诊所的设置规划。新增门诊部应与现有对社会 开放医疗业务的医疗机构距离超过 1000 米,新增诊所应超过 500 米;专科门诊部 以及人口稠密地区可以适当缩小上述距离。港澳资本举办门诊部优先考虑。 第第 1616 条条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 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等要点综合考虑确定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布局,原则上每 3-10 万人口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 1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常住人口超过 10 万应按

33、人口数增加布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住人口不足 3 万 的,可由临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但应布局社区卫生服务站;常住人口超 过 2 万的独立管理的大学生活区、大型厂企家属区和大型商住小区,应合理布局社 11 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地和建筑面积为 2000-3000 平方米,社区卫 生服务站不独立占地,建筑面积不低于 300 平方米。 近期(2015 年) ,规划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 170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225 间。 远期(2020 年) ,规划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 231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334 间。 第第 1717 条条 农村卫生服务设施农村卫生服务设施

34、以县区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网底的原则规划农村三级医 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人民医院向三级综合医院发展;每个镇至少建设 1 间政府举 办的镇卫生院,中心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的规模和水平;原则上每条行政村 规划建设 1 间村卫生站,建设面积不低于 100 平方米。 城市化程度高的区根据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将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将村卫生站建设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数量较大镇的镇卫生院发展为综 合医院的,要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不再新增村卫生站,没有村卫生 站的由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分支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取代。随着区 划调整、城市化和城乡一

35、体化进程,根据服务人群聚集和分布变动状况,较大的镇 增设镇卫生院分院,合理缩小镇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半径。规划全市镇卫生院(含 中心镇卫生院)总数 35 间。 第五章第五章 各类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各类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第第 1818 条条 妇幼保健体系妇幼保健体系 妇幼保健机构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分为省、市、区(县级市)三级设 置,原则上每个行政区域应有 1 间政府举办的妇幼保健机构。改扩建越秀、天河、 白云、番禺、花都、南沙、萝岗和增城等区(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新建从化市妇 幼保健院。规划全市妇幼保健院总数 16 间。 12 第第 1919 条条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预防

36、控制体系 完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加强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慢性病 防治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疾病预防控制的功能需求。稳步推进麻风病院村改造 建设。改扩建荔湾、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等区(县级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规划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总数 18 间。 第第 2020 条条 卫生监督体系卫生监督体系 进一步完善三级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建设,完善基层卫生监督网络,按照划片设置 原则,在中心镇设立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开展卫生 监督协管服务,加强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规划全市卫 生监督所总数 15 间。 第第 2

37、121 条条 急救医疗体系急救医疗体系 完善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形成以中心指挥调度为核心,各“120”急救网络医院 联合的救护体系。改扩建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建立核 辐射医疗救援中心。调整和完善院前急救医疗网点布局,加强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 急救网点建设,在急救半径相对较长的地段增设急救站点。中心城区急救半径应控 制在 4 公里以内,郊区急救半径应控制在 8-10 公里。加强院前急救指挥分中心建设, 并与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联网。 第第 2222 条条 采供血体系采供血体系 根据全市临床用血需求,对采血点进行合理布局。按照血站基本标准的要求, 加强广州市血液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38、在全市每个区(县级市)建立固定采血屋采集 全血,进一步增设流动献血车固定停靠点。整合花都区、番禺区、从化市和增城市 采供血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13 第六章第六章 各区(县级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各区(县级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 第第 2323 条条 越秀区越秀区 1 1、近期(、近期(20152015 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全区共有综合医院 13 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8 间,专科医院 18 间,疗养院 2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2 间,妇幼保健院 3 间, 专科疾病防治所(站)3 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间,卫生监督所 3 间。

39、全区三级 医疗机构(含分院)18 间。每千医疗服务人口拥有床位数 16.0 张左右。 在越秀区东山口片区建设广州健康医疗中心,以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群及广东省 人民医院为主核心区域,促进核心区域内医疗机构协同发展,重点支持一批体现国 内先进水平、具有优势学科群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和特色专科医院,使其成为区域医 疗、教学、科研重要基地,整体提升该区域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1 1)近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近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扩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增床位 816 张,总床位数 2300 张, 建筑面积 313809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62203 平方米,地块编码 ad

40、012903。 扩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床位数 1990 张,建筑面积 328000 平方米,控规 中用地面积 77250 平方米,地块编码 ay011602。 改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位于越秀区沿江路的院区保留床位 600 张,建 筑面积 58000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9535 平方米,地块编码 ay014140。另在 荔湾区大坦沙建设广州呼吸中心院区。 注销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原址业务用房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设。 注销广东省交通医院,原址业务用房并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医医院:中医医院:扩建广东省第二中医医院,新增床位 180 张,总床位数 800 张,建

41、 筑面积 68000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13000 平方米,地块编码 ad017131。 迁建广州市正骨医院,选址于越秀区东风东路 627 号,新增床位 180 张,总床 位数 415 张,建筑面积 34000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7148 平方米,地块编码 361894917。 14 专科医院专科医院:扩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新增床位数 37 床,总床位数 345 张, 建筑面积 34617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8017 平方米,地块编码 ad011502。 扩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新增床位 545 张,总床位数 1600 张,建筑面积 177237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42、 19470 平方米,地块编码 ad011421。 扩建广州市胸科医院,总床位数 500 张,建筑面积 51000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 面积 78896 平方米,地块编码 ad016911。 扩建广州市肿瘤医院,新增床位 200 张,总床位数 800 张,建筑面积 60189 平 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22741 平方米,地块编码 ad016913。 迁建越秀区儿童医院,选址于越秀区东风中路 449 号,新增床位 80 张,总床位 数 150 张,建筑面积 12500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2430 平方米,地块编码 ay012003。 迁出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至白云区嘉禾,原址用于广州市正骨

43、医院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改扩(迁)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9 间,分别是:东山街、 广卫街、流花街、梅花街、北京街、珠光街、农林街、矿泉街、登峰街、大塘街、 华乐街、建设街、光塔街、洪桥街、人民街、大新街、东风街、白云街和大东街等 19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2)近期新增的医疗卫生设施)近期新增的医疗卫生设施 专科医院:专科医院:新建妇产医院 1 间,广东优生优育医院,选址于越秀区东风东路 754 号侨房大厦,规划床位 98 张,建筑面积 7000 平方米,用地面积 900 平方米。 医学检验所医学检验所:新建医学检验所 2 间。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

44、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2 间,分别是:登峰街和矿泉街社区 卫生服务站。 2 2、远期(、远期(20202020 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全区共有综合医院 13 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8 间,专科医院 18 间,疗养院 2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2 间,妇幼保健院 3 间,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间,卫生监督所 3 间。全区三级医疗机构(含分院)共 18 间。 每千医疗服务人口拥有床位数 17.0 张左右。借助广州健康医疗中心核心区域的辐射 力,带动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打造规模更大、水平更高、学科更齐的健康 医疗中心。 15 远期改扩建的

45、医疗卫生设施远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 专科医院专科医院:扩建广州市胸科医院,新增床位 300 张,总床位数 800 张,建筑面 积 10 万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78896 平方米,地块编码 ad016911。 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院:迁建越秀区妇幼保健院,总床位数 115 张,迁建用地选址待定。 越秀区妇幼保健院原址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 3 3、远景预留医疗卫生设施、远景预留医疗卫生设施 远景预留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共 2 处,用地面积共 3134 平方米。 第第 2424 条条 海珠区海珠区 1 1、近期(、近期(20152015 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全区

46、共有综合医院 11 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3 间,专科医院 8 间, 疗养院 1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8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27 间,妇幼保健院 2 间,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2 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2 间,卫生监督所 2 间。全区三级医疗机构(含分院)7 间。每千医疗服务人口拥有床位数 5.5 张左右。 (1 1)近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近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扩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院区,新增床位 655 张,总床位数 855 张,建筑面积 120080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13374 平方米,地块编码 ah100404。 扩建广州

47、市红十字会医院,新增床位 350 张,总床位数 1000 张,建筑面积 104842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31758 平方米,地块编码 ah010424、ah010425、ah010438。 中医医院中医医院:将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海珠区中医医院整合,在海珠区第一人民 医院原址组建海珠区中医医院,总床位数 200 张,建筑面积 15609 平方米,控规中 用地面积 2603 平方米,地块编码 ah021207。海珠区中医医院原址业务用房用于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注销海珠区石溪中医医院,原址业务用房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改扩(迁)建社区卫生服务中

48、心 13 间,分别是:瑞宝街、 凤阳街、南洲街、昌岗街、江南中街、新港街、赤岗街、沙园街、海幢街、琶洲街 16 华洲街、官洲街和南石头街等 13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撤销社区卫生服务站 4 间,分别是:沙园街光大花园、沙园街西基东、滨江街 小港和琶洲街石基等 4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至番禺区大石街。 (2 2)近期新增的医疗卫生设施)近期新增的医疗卫生设施 专科医院:专科医院:新建康复医院 1 间,选址于海珠区琶洲地区,规划床位 150 张,建 筑面积 12000 平方米,控规中预留用地面积 18028 平方米,地块编码 a

49、h040118。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5 间,分别是:新港街南景、素社街 素社东、滨江街江湾、赤岗街泓景和南洲街沥滘等 5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2 2、远期(、远期(20202020 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全区共有综合医院 14 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4 间,专科医院 8 间, 疗养院 1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8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27 间,妇幼保健院 2 间,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2 间,卫生监督所 2 间。全区三级医疗机构(含 分院)共 8 间。每千医疗服务人口拥有床位数 6.5 张左右。 (1 1)远期改扩建

50、的医疗卫生设施)远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扩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增床位 600 张,总床位数 2600 张, 控规中用地面积 97800 平方米,地块编码 ah012504。 中医医院:中医医院:扩建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增床位 100 张,总床位数 500 张,控规中用地面积 138668 平方米,地块编码 ah031206。 (2 2)远期新增的医疗卫生设施)远期新增的医疗卫生设施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新建综合医院 1,选址于环城高速以东(海珠区琶洲街) ,规划床位 150 张,控规中预留用地面积 15039 平方米,地块编码 ah041432。 新建综合医院

51、 2,选址于环城高速以北,广州大道南以东(海珠区南洲街) ,规 划床位 500 张,控规中预留用地面积 40002 平方米,地块编码 ah100701。 新建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海院区,选址于广东药学院赤岗校区内,规划 床位 100 张,用地面积 11700 平方米。 中医医院:中医医院:新建中医医院 1 间,选址于海珠区万胜围区域,规划床位 50 张,控 规中预留用地面积 7278 平方米,地块编码 ah041208。 3 3、远景预留医疗卫生设施、远景预留医疗卫生设施 17 远景预留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共 4 处,用地面积 148620 平方米。 第第 2525 条条 荔湾区荔湾区 1 1

52、、近期(、近期(20152015 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全区共有综合医院 13 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8 间,专科医院 6 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21 间,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和卫生监督所各 1 间。全区三级医疗机构(含分院)5 间。每千医疗服务人口拥有 床位数 5.5 张左右。 (1 1)近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近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迁建荔湾区人民医院,选址于荔湾区穗盐路以北葵蓬村委会附近地 块,新增床位 46 张,总床位数 200 张,建筑面积 16000 平方米,控规中预留用地 面积 15840

53、平方米,地块编码 af010932。 扩建广州钢铁集团医院,新增床位 68 张,总床位数 238 张,建筑面积 19100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24154 平方米,地块编码 af040115、af021719。 中医医院中医医院:将荔湾区第二人民医院和荔湾区中医医院整合,在荔湾区第二人民 医院原址组建荔湾区中医医院,总床位数 300 张,建筑面积 29457 平方米,控规中 用地面积 9819 平方米,地块编码 al010614。原荔湾区中医医院用地仍作为医疗用 地,用于专科医院建设。 扩建荔湾区芳村中医医院,新增床位 50 张,总床位数 150 张,建筑面积 16944 平方米,控规中用

54、地面积 11296 平方米,地块编码 af010413。 专科医院:专科医院:原址改扩建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总床位数 1200 张,建筑面积 12.5 万平方米,用地面积 65000 平方米,地块编码 af020220。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改扩(迁)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间,分别是多宝街和南 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根据荔湾区慢性病防治职能调整,撤销荔湾区慢性病防治 中心,原址调整为远景预留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2 2)近期新增的医疗卫生设施)近期新增的医疗卫生设施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新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中心)院区,选址于荔

55、湾 18 区大坦沙岛桥中路,一期规划床位 600 张,建筑面积 20 万平方米,控规中预留用地 面积 55336 平方米,地块编码 al0204010、al0204011、al0204016。 中医医院:中医医院:新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总院,选址于荔湾区海龙街原芳 村体育中心东侧,规划床位 400 张,建筑面积 43166 平方米,控规中预留用地面积 62332 平方米,地块编码 af031116。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7 间,分别是:冲口街、海龙街、东 沙街沙洛村和龙溪物流园区西部各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1 间,在大坦沙新建社区卫 生服务站 3 间。

56、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新建戒毒所 1 间,控规中预留用地面积 6910 平方米,地块 编码 af030415。 2 2、远期(、远期(20202020 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年)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全区共有综合医院 13 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8 间,专科医院 6 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26 间,妇幼保健院、病预防控制中心和 卫生监督所各 1 间。全区三级医疗机构(含分院)6 间。每千医疗服务人口拥有床 位数 6.0 张左右。 (1 1)远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远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扩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中

57、心)院区,新增床位 600 张,总床位数 1200 张,建筑面积 20 万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55336 平方米, 地块编码 al0204010、al0204011、al0204016。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改扩(迁)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1 间,分别是:龙津街、 西村街、岭南街、昌华街、桥中街、冲口街、中南街、东沙街、海龙街、站前街和 石围塘街等 11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址于荔湾区流花湖公园 以北、站前街道,控规中预留用地面积 6078 平方米,地块编码 al010810。 (2 2)远期新增的医疗卫生设施

58、)远期新增的医疗卫生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5 间,分别是:东沙街、石围塘街和 东漖街各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1 间,在大坦沙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2 间。 3 3、远景预留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远景预留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远景预留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共 6 处,用地面积共 82367 平方米。 19 第第 2626 条条 天河区天河区 1 1、近期(、近期(20152015)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全区共有综合医院 18 间,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3 间,专科医院 13 间,疗养院 1 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7 间,社区卫生服务站 21 间,妇幼保

59、健院 1 间,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 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3 间,卫生监督 所 1 间。全区三级医疗机构(含分院)8 间。每千医疗服务人口拥有床位数 5.5 张左 右。 (1 1)近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近期改扩建的医疗卫生设施 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扩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增床位 208 张,总床位数 1000 张, 建筑面积 105032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44800 平方米,地块编码 at050917。 扩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总床位数 1500 张,建筑面积 130411 平方米,控 规中用地面积 44509 平方米,地块编码 at071123。 扩建南方医科大

60、学第三附属医院,新增床位 400 张,总床位数 600 张,建筑面 积 63745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38282 平方米,地块编码 at080127、at080134。 扩建天河区红十字会医院,更名为天河区人民医院,新增床位 144 张,总床位 数 260 张,建筑面积 20896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6679 平方米,地块编码 at091314。 扩建广州仁爱天河医院,新增床位 78 张,总床位数 100 张,建筑面积 18861 平方米,控规中用地面积 6287 平方米,地块编码 at070805。 迁建天河长兴人民医院,选址于天河区长兴街长兴路南侧、北环高速公路北侧, 扩建床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