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8 吆喝》研讨课教案_18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8 吆喝》研讨课教案_18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8 吆喝》研讨课教案_18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8 吆喝》研讨课教案_18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8 吆喝》研讨课教案_18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吆喝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赏析吆喝词、吆喝的腔调的艺术魅力,以及作者对吆喝的情感。2、体会吆喝作为民俗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百姓生活、叫卖艺术、民之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文文本、视频、和学生表演来体会吆喝的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文化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2、感受吆喝这门声乐艺术,走进民间风俗,热爱民族文化。教学重点:体味语言,感受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教学难点: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吆喝。教学方法:朗读法、表演法、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初感情境(10-12分钟)1、吆喝就是走街串巷或是街头小摊儿的小商

2、贩们为招徕顾客叫卖的声音。自古有之,流传至今,但现如今高楼遍地,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吆喝跟我们的生活是渐行渐远,所以老师有一个疑问,在现代都市长大的你们听过吆喝吗?来给大家吆喝一下或描述一下?学生的吆喝可能都是现代普通话直白版的吆喝,个别学生会有福州话版的吆喝,老师在学生吆喝后要鼓励肯定,然后过渡:大家刚才的演绎有普通话版的,有福州话版的,老师也想给大家来一个我老家湖北钟祥的方言版的吆喝,这是我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吆喝,大家先听听是买什么。“豆皮子-豆腐哟-”我老家方言的调子比较平,所以吆喝出来的调子也比较平。而且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子”的发音很特别,我们老家“杯子”“凳子”等“子”的发音就是这

3、样的,这就是地域特色。各地吆喝各具特色,但这说到吆喝,就一定不能错过别具情韵的老北京的吆喝。我们先通过一段相声视频来初步感受一下。播放卖布头。1、 这吆喝满是老北京风味儿,老北京吆喝被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搬上了相声的舞台,也被作家萧乾写进了文学的殿堂。这最普通最世俗的市井之声,在萧乾的笔下却如数家珍一般,格外动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吆喝,一起跟随萧乾的文字,走上上个世纪老北京的街头,去感受老北京吆喝的独特魅力!2、 学习这一课要过的第一关是字词关,聚沙能成塔,集字才成文。A、 读出下列字词。四个小组从第一组起,一组读一行。最后齐读两遍。(要点评,肯定鼓励。)招徕li 铁铉xun 囿于yu

4、隔阂h 饽饽bbo 秫秸秆 sh ji gn 馄饨hntun匣子xizi 吆喝yohe (轻声也是老北京口语的特色) 小钹b 荸荠b qi 一通 tngB、找出以下词语意思所对应的词语,大家一起回答。招徕:招揽。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油嘴滑舌:说话油滑,耍嘴皮子。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二、感知吆喝(一)观吆喝物(6分钟)1、字词是砖,砌成文章的桥,通往作者的内心世界。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叫卖的物品?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一口气说个十来个?大米粥、油炸果、青菜、花儿、混沌、硬面饽饽共25种。2、 这些物品真多啊,各种各样,我们来分类一下,这些东西都涉及到

5、哪些方面呢?吃的,玩的,还有算命行乞挣生活的。这是孩子儿时的我的眼光来看,对吃的玩儿的最感兴趣,但是从家里的大人来看,还会关注第5段提到的:“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的拆开来,一样一样的在你们前展销。”3、 这吃穿用度都在这吆喝声里头了,这样纷繁复杂、各行各业的吆喝,作者道来繁而不乱,从容自然,是采用的怎样的顺序呢?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从我小时候到现在) 为什么写了一天到晚的吆喝还要再写一年四季的吆喝? 从早到晚是写普通日常生活,四季变化展现的是四季的特色。4、 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饮食百货,各行各业,其实这吆喝与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吆喝声所折射的就是老北京人的生

6、活,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老百姓的生活就是吆喝所产生、所存在的土壤。(板书)5、 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4、5、6段,通过文字展开想象,来体验一下这吆喝声中的生活气息和市井风情。(二)赏吆喝韵(12分钟)6、这皮儿薄馅儿大还热气腾腾的馄饨真是让人口水都快流下来啦,我们先将浮想的思绪从馄饨中收回来,这馄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是作者小时候的深刻记忆,文中还如数家珍一般提到了很多的吆喝,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句?从吆喝词或吆喝调等角度来说一说吸引你的原因。赏析后,能不能给大家吆喝一个?或是请其他同学来吆喝一下?(1)吆喝词类A、“馄饨喂开锅!”:词儿短,简洁生动,铿锵有力,画面感、代入感强,突出卖点

7、馄饨热腾腾、方便快捷的特点。B、“硬面饽饽”:词儿朴素实在的特点及买卖人的淳朴厚道、放心诚信的体会。C、“树熟的秋海棠”:突出“树熟”在树上就已经长熟的,味道更可口。D、“喝了蜜的大柿子”:拟人的修辞,京白委婉含蓄的表达,机智幽默,突出了汁多、味甜、个儿大的特点,用词儿准确,形象。E、“葫芦儿刚蘸得” 京白儿化特点,突出新鲜。你看这是“葫芦儿”的儿化音,是老北京方言地道不地道的一大试金石,说明这东西小,而且带有喜爱亲昵之味。对比一下“小花儿”、“大树”,没见过说“大树儿”的。“葫芦儿冰塔儿”:比喻,生动形象,京白儿化。F、“烤白薯哇真热乎”:突出热的特点,“哇”口语用词,亲切,有韵味。G、“蒸

8、而又炸”京白儿化特点,韵律美感,突出精工细活的意思。H “卤煮喂,炸豆腐哟”:突出精工细活,味道丰富。I “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对比,夸张,借甲物(更好的一物)形容乙物,生动,机智。J、“冰棍儿三分嘞”:抓住消费者心理打折销售戏剧性。讲究分寸,对比现在动不动就跳楼价,清仓狂甩充斥的却是劣质和虚假的味道。而“冰棍儿三分嘞”简单一句,这个分寸拿捏得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实在和从容。“就剩两挂啦”:抓住消费者心理饥饿销售戏剧性。K、“小玩意儿赛活的”:京白儿化,夸张,“赛”用词精妙。L、“又不糠来又不辣”突出物美价廉。有合辙押韵的艺术性,诗歌般的韵律,音乐般的美感。拟补充解读:萧乾先生在北京

9、城杂忆第二篇京白中介绍了京白的几个特点:京白最讲究分寸;京白最大的特点是委婉(委婉表现在使用导语上,委婉还表现在口气和角度上);京白里有些词儿用得妙;名物词后边加儿字是京白最显著的特征。因而旧北京的吆喝也必定带有明显的京白的特点,如在名词后面加儿字。A儿化音是京白最显著的特征,是京白说得地道不地道的试金石。“儿”含有小和喜爱亲昵之意。B用词儿妙。京白中例子:现在夸朋友的女儿貌美,大概都说:“长得多漂亮啊”!京白可比那花哨。先来一声“哟”,表示惊讶,然后才说:“瞧您这闺女模样儿出落得多水灵啊”!相形之下,“长得”死板了点儿,“出落”就带有“发展中”的含义,以后还会更美,而“水灵”这个词儿除了静的

10、形态(五官端正)之外,还包含着雅、娇、甜、嫩等等素质。(2)吆喝调类A、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至今我还记得”乞丐凄厉动人的叫声,说明这声音是多么有感染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细细品味,全在于乞丐行乞时对吆喝进行了艺术的运用。为什么用颤音?颤音能表现自己悲苦、不幸的处境,且内心悲苦、说话哽咽,泣不成声一般。接着为什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向别人要饭,得让人听见,人家听不见能行吗?所以得“挑高了嗓子喊”。这里的破折号,应

11、该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断断续续地说,就有“饿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的感觉,“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这一句,为什么用低音?人家在你面前了,你如果声若洪钟,可怜的味儿人家就体会不到,低音,让人觉得这乞丐饿得连话都说不响了,没力气说了,真是可怜哪,这样就会有同情之心产生,才会给你饭吃。总结:乞丐行乞,高音、低音、颤音运用的炉火纯青,再加上深情的演绎,把吆喝声处理得非常有有艺术水平,怪不得会有如此强的艺术感染力。(老师模仿表演)B、(a)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尖声尖气地喊”,这是高音,声音亮,穿透力强,“放低至少八度”,这是低音,有厚度,有质感

12、。卖荷叶糕的能把高低音巧妙结合起来,说明他把声音运用得很自如。(b)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一声“哟”,能“把我吓了个马趴”,可见其中气十足,声音响亮,犹如霹雳。“深厚的男低音”,又表明他的低音很有厚度。 (先请学生来表演,如果无,老师模仿表演高音,学生根据老师的腔调来一起继续演绎低音部分。老师可模仿音乐指挥的手势,学生看着老师手势来演绎 )C、(a)“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b)“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这是以快板形式出现的吆喝声,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节

13、奏感很强。诗般的韵律,音乐的美感。 (全班一起拍桌子打节拍来吆喝这两句。老太太那句先要请同学示范一下。)7、这些吆喝很精彩很有韵味,从吆喝的腔调来看,跟喊有什么不同?师总结:讲究音高音色的运用,讲究颤音等发声技巧,戏剧性的设计,深情的演绎,这吆喝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唱出来,正如北京吆喝大王臧鸿先生说的:“吆喝,要有艺术性,瞎喊则不行。”所以这吆喝其实就是唱的艺术。光唱得好听也不行,这吆喝的词跟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师总结:这小小吆喝词是小商贩们对日常生活的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后的语言的艺术,地道的京白,自然的口语;比喻、夸张、对比、拟人信手拈来;有简有繁,风格多样,机智幽默的有,朴素实

14、在的有,还有戏剧性抓住顾客的心打折销售、饥饿销售。平实中透着韵味儿,质朴又不失鲜活,大开大合中又讲究分寸。这真是一门鲜活的语言艺术。这声声吆喝不仅仅是世俗的市井之声,更是民间的劳动者手艺人,以生活为土壤,以自己的劳动和创作才情为滋养的语言艺术、唱的艺术,是“叫卖艺术”,是一门鲜活的民间艺术。(三)品吆喝情8、作者对于吆喝这独具风情的民间艺术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大家先来看4-13段,回忆我小时候的吆喝的部分,你从中读出了作者对吆喝怎样的情感?(1)对吆喝的喜爱和怀念。“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的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

15、面饽饽的”“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2)对天真有趣的美好童年的怀念。现在想起而是童真童趣,不进哑然失笑,怀念之情,弥漫其中。“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9、这种喜爱和怀念有多深呢?我们来知人论世,了解一下作者萧乾。萧乾是北京生北

16、京长的老北京人,“我是羊管儿胡同生人,东直门一带长大的。头18岁,除了骑车跑过趟通州,就没出过这城圈儿。如今奔76啦,这辈子跑江湖也到过十来个国家的首都,哪个也比不上咱们这座北京城。”(北京城杂忆市与城)(ppt)萧乾29岁赴伦敦任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接下来七年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一系列的报道震惊中外。 “回想我漂流在外的那些年月,北京最使我怀念的是什么?想喝豆汁儿,吃扒糕;还有驴打滚儿,从大鼓肚铜壶里倒出的面茶和烟熏火燎的炸灌肠。这些,都是坐在露天摊子上吃的,不是在隆福寺就是在东岳庙。一想到那些风味小吃,耳旁就仿佛听到哗啦啦的风车声,

17、听见拉洋片儿的吆喊;“脱昂昂、脱昂昂”地打着铜锣的是耍猴儿或变戏法儿的。这边儿棚子里是摔跤的宝三儿,那边云里飞在说相声。再走上几步,这家茶馆里唱着京韵大鼓,那边儿评书棚子里正说着聊斋。卖花儿的旁边有个鸟市,地上还有几只笼子,里边关着兔子和松鼠。”(北京城杂忆游乐街)(ppt展示因版面限制,只用黑色加粗部分,其他部分用省略号)萧乾自称“不带地图的旅人”,认为这样的人生“更有趣,更富有冒险性。”但他脚上没有地图,心里却有着一张老北京的地图,历历在目。他将这张地图写成了北京城杂忆(ppt),北京的布局街名、吆喝京白、花灯行当等风土人情都收于其中。不仅萧乾,13岁随父迁居北京的冰心,也在读了萧乾的北京

18、城杂忆后提笔写到:“谈到吆喝,至今还令我动心的,就是北京的市声。”老北京吆喝已经深深地印在每一个在它的怀抱里成长或是生活过的人的记忆和情感中。所以老北京吆喝就是以老北京人的生活为土壤,以劳动者的劳动和艺术创造为滋养的民间文化,并浸透了这一方水土之上每一个人的记忆和情感。在时光的长河中它已经沉淀为了老北京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板书)10、像吆喝这样的民俗文化现状如何呢?我们来一起齐读一下第14段。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对吆喝“倒还剩一种”、“并没失传”,表面是庆幸、欣慰,实则是沉重的惋惜、隐痛。11、作者曾经在杂忆的原旨中写到:“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书写我的

19、一些怀念和感触。”(ppt)但是作者的笔不仅仅是要抒写怀念和感触,更是有着光荣而执着的使命:“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想用它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杂忆的原旨中结语)(ppt) 12、为什么作者认为写一写老北京的吆喝、京白、花灯等这些民俗文化,就可以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呢?(“荣誉感”说明是值得骄傲的,“尊严”说明是尊贵的,值得庄严对待的)因为这些民俗文化是老北京所特有的,独一无二的,它其中所包含老北京人的生活、劳动、艺术创作和深深的情感,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最值得骄傲的珍宝。老北京有老北京的民俗文化,福州有福州的民俗文化,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合在一起,就像支流汇入黄河,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而在世界的舞台上,我们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这一朵瑰丽的小花,整个中国民族文化的花园,就是我们自立于民族之林,闪耀于世界舞台的根本所在。这就是我们的荣誉!这就是我们的尊严!三、拓展迁移(四)文化之尊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