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毕业论文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经济学毕业论文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经济学毕业论文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经济学毕业论文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经济学毕业论文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 swot分析方法简介12 菏泽市经济发展概况22.1 菏泽市简介22.2 菏泽市经济发展现状23 菏泽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43.1 优势43.2 劣势53.3 机遇73.4 威胁83.5 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tows矩阵模式94 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构思104.1 依托资源优势,迎接激烈的区域竞争104.2 优化产业结构,培植产业发展和竞争优势114.3 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和扩大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关系114.4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14.5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全新的发展环境12参考文献13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

2、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对菏泽市概况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其次通过swot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因素,并根据swot分析结论提出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思,以期促进菏泽市经济快速发展。关键词: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swot分析方法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heze city profil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to set, and then through swot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dva

3、ntage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tors and, based on swot analysis concluded propose to heze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conceived in order to promot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eze city.key words: heze city;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swot analysis任何一个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国家和地区,

4、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总会遇到区域发展水平差距问题。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差异的问题尤为突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为沿海的经济大省,也存在着严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菏泽市位于山东省的西部,其人口与面积约占山东省的十分之一,在山东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菏泽经济和社会发展较慢,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与全省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面对山东省东中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及菏泽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为落

5、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山东省利用政府调控,制定了一系列的倾斜政策,来支持菏泽市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欠发达地区的菏泽市,如何利用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山东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大问题,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 swot分析方法简介swot分析方法是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史提勒(stein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分析框架,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所谓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劣势因素(weaknes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

6、nity)和威胁因素(threat),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2 菏泽市经济发展概况2.1 菏泽市简介菏泽市地处鲁西南平原,古称曹州。辖牡丹区、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

7、东明一区八县,253个乡镇,总面积12239平方公里。与苏、豫、皖三省接壤,东与济宁市相邻,南北最长距离157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5公里。总人口925.69万,其中农村人口745.38万人,城镇人口180.31万人。2.2 菏泽市经济发展现状2.2.1 经济总量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5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15.15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211.13亿元,增长20.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8:50.5:25.7,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7年提高2.7个百

8、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与全省和发达地区相比,菏泽市经济总量相对较弱,实力仍然不强。从下表2-1可以看出,菏泽市2008年的gdp只占全省的2.6%,人均gdp只是全省的1/3。表2-1 2008年菏泽市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及其在全省的比重县市数(个)人(万人)土地(km2)gdp(亿元)人均gdp(元)财政收入(万)工业增加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菏泽市9925.6912239821.810046504847355.54138.26297.5全省1409392.71156700 31072330831957054116718.81697.310381.2比重(%)6

9、.39.97.82.6302.52.18.12.8资料来源:2008年山东省统计公报 2008年菏泽市统计局 山东省统计局表2-2为2008年全省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比表。从全省范围来看,菏泽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明显低于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等较发达城市,而且差距还比较大。表2-2 2008年全省部分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全省31072.133083济南市3017.445724青岛市4436.258217烟台市3434.249012菏泽市821.810046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局2.2.2 产业结构随着经

10、济总量的增长,菏泽市的产业结构出现逐步升级的趋势,社会经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经济结构向现代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根据菏泽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菏泽地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006年的30.9:45.9:23.2调整为2008年的23.8:50.5:25.7,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第二产业的比重发展较快,产业结构由“一、二、三”调整到“二、三、一”(见表2-3)。但菏泽市作为山东地区的欠发达地区,农业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而工业和服务业与发达城市相比发展缓慢,与全国全省相比,发展差距明显。2008

11、年,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5个百分点和7.7个百分点(见表2-4)。表2-3 2005-2008年菏泽市产业结构变化 单位:%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534.343.022.7 200630.945.923.2 200726.548.425.1 200823.850.525.7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 20062009表2-4 2008年菏泽市产业结构与全国全省相比较 单位:%一产比重二产比重三产比重全国11.348.640.1山东省9.65733.4菏泽市23.850.525.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山东省统计年鉴20092.2.3 城市化水平菏泽所属各县都

12、是人口大县 ,曹县、单县、郓城等人口都在百万以上 ,曹县更是达到142万。在菏泽的人口构成中,农业人口占80.5%以上,城镇人口占19.5% ,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全市 158个乡镇中,建制镇107个 ,但大多数镇都还是农业镇 ,不少城镇居民从事的还是农业或是涉农的简单加工业和流通业。2.2.4 人力资本状况2008菏泽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275处,在校生177.5万人,教职工28.8万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每年参加普通高考,录取新生本科上线人数,在全省17个市中保持领先地位,录取分数线高出全省其他市区20-40分,与其他省市相比更是高出150-200分。菏泽劳动力资

13、源丰富、素质优良。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万多人,其中高、中级职称4.5万人。市内现有高校4所,各类专业技术学校66所;普通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分别达到1.3万人和1.5万人。3 菏泽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3.1 优势3.1.1 区位交通方便菏泽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东接沿海港口,西连中原腹地,地处四省交界和济南、徐州、郑州等大中城市的中心位置,是我国承东启西,南联北引的接力站和桥头堡,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菏泽市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菏泽呈“十”字交汇, 105、106、220、327四条国道

14、在境内通过,已建成通车的日照-东明高速,正在建设的济南-菏泽、菏泽-开封高速,即将开工建设的德州-商丘、东明-新乡、徐州-菏泽高速形成“米”字型的陆路交通大枢纽。口岸、海关、国检、集装箱运输中心等涉外机构齐全,口岸实现了与青岛港直通。3.1.2 丰富的资源优势农牧优势。菏泽市地势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栽培有禾本科、豆科、锦葵科、旋花科等作物,共23类,568个品种。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花生和棉花,其中棉花、大豆总产量居全省之首。蔬菜、瓜类品种繁多,是全国著名的“西瓜之乡”。动物资源中牛、羊是强项,羊的饲养量居全国农区第一位,占全省三分之一,养牛列全国第三位,是国家确立

15、的牛、羊出口基地,鲁西大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被称为三大“国宝”。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畜牧业、果蔬花卉生产基地,是全国三个畜牧大市和山东省重点发展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矿产资源。菏泽市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东部煤田是华北地区储量最大、质量最优的煤田,地质总储量55.7亿吨,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开发,现已全面进入开发建设阶段。境内已探明石油储量5265万吨,控制储量9000万吨,预测地质储量16亿吨,天然气远景储量3000亿立方米,占全省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在总量的12.49%。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94亿立方米,全市已勘查地热7处,均为低温地热资源。另外,铁矿、

16、砂金、陶土、石灰岩等资源也有一定量的分布,且开发前景广阔。林业。菏泽林业享誉全国,是全国平原地区最大的林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菏泽林地面积450万亩,农田林网1082万亩,桐粮间作350万亩,林木覆盖率30.8%,林木蓄积量1812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五分之一。桐木出口占全国的80%,条柳编织品出口占全国的50%,全市年木材加工最高达600万立方米,年产值60亿元。国家林业局决定每年9月19日9月22日在菏泽举办“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并把菏泽林展馆作为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常设机构所在地。3.1.3 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菏泽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土地使用费用较低,平均价格仅相当于发达地区

17、的1/3到1/5,为创造低交易成本、实现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了有利条件。3.1.4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菏泽史称“天下之中”,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伊尹、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周、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境内仍保留着尧王墓、蚩尤冢、陈王台、范蠡湖、孙膑故里、秦王避暑洞等100多处名胜古迹。是我国著名的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3.2 劣势3.2.1 财

18、政困难、缺乏发展后劲山东省2008年财政收入19570541万元,其中济南1860155万元,青岛3424723万元,潍坊1319579万元,菏泽市只有504847万元,占全省预算收入的2.5%。菏泽市内源融资能力弱, 国内信贷规模较小, 导致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3.2.2 教育投入不足、人力资本欠缺教育投入不足。一是投入重心过低,经济落后地区县级政府的实际财政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如2005年,山东东部的青岛市人均教育经费为5498元,西部的菏泽市则为1452元,差距为3.7倍;二是投入比例偏低,山东省2007年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为4533574万元,人均485元,其中济南281659万元,人

19、均466元;青岛576626万元,人均760元;潍坊386036万元,人均449元;菏泽只有223304万元,人均244元,是全省人均水平的50%。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中青年骨干教师缺乏,特别是在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低,成为制约农村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再加上学校经费严重短缺,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接受集中培训。由于缺少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与机制,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考上大学的学生毕业后返回菏泽的不多。当然,吸引人才就更困难。3.2.3 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低从表3-1中可以看出,山东省2008年受理的专利申请为6万项,济南市就占到了11584项,占到19.3%,青岛市

20、13.75%,烟台市9%,菏泽市仅占1.9%。授权专利也只占到1.9%。从科技成果完成程度来看,济南市和青岛市所占比例均为18%,菏泽市则仅占7.7%,发明专利占到全省10.6%。综合看来,菏泽市专家型科技人才严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开发能力差,因此,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弱,创新能力低下。 表3-1 2008全省部分市科学技术情况 单位:个地区受理专利申请授权专利完成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申请全省6000027000233014000济南市1158445714203455青岛市825033094241633烟台市543522491931487菏泽市1178530180274资

21、料来源:2008年山东省各市统计公报表3-2 2008年山东省部分市一、二、三产业比较 单位:%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省9.657.033.4济南市5.8 44.1 50.1 青岛市5.1 50.8 44.1 烟台市8.0 60.9 31.1 菏泽市23.8 50.5 25.7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7),山东省统计年鉴(2009)3.2.4 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经济落后,菏泽市的产业结构层次也很低。从表3-2看出2008年,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济南为5.8%,潍坊为11.3%,全省平均9.6%,菏泽为23.8%,比济南高1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值高14.2个百分点

22、。2007年,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值济南为5.9%,潍坊为11.6%,全省平均9.7%,菏泽为26.5%,比济南高20.6个百分点,比全省第一产业在整个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比值高16.8个百分点。不难看出,在菏泽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但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全省范围来看,2005年第一产业为3.5%,第二产业为64.7%,第三产业为31.8%;2008年第一产业为3.7%,第二产业为59.2%,第三产业为37.1%。从图表也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菏泽第一产业所占地区产值比重远远高于济南、青岛与潍坊。菏泽经济的发展迟缓,说到底是农业比重大,工业欠发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这

23、是造成菏泽落后的根本原因。3.3 机遇3.3.1 政策上倾斜从1998年开始,山东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东西结合、加快菏泽发展”的战略决策,对口支持菏泽的9个县(区),拉开了全省各地支持菏泽发展的序幕。2005年,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菏泽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出口退税、公路建设、资金扶持、财政转移支付、人才工资补助、开发区工业用地补贴等六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政策,空前加大了对菏泽市的支持力度,为菏泽市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3.3.2 投入上帮扶山东省直属部门及发达地市、县(区)和有关企业把帮扶菏泽当作一个实现双赢、互相促进的难得机遇,把自身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与菏泽市的粮

24、棉油、农产品、煤炭、油气、水和人力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分别对菏泽市实施援建。到2006年底,共投入帮扶资金2749万元,其中无偿资金1525万元;引进项目45个,完成投资16.9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9个,完成投资3.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上缴税金914万元,安排就业3167人。省大型企业援建,到2006年底,共投入帮扶资金727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580万元。3.3.3 抢抓中部崛起及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 国家实施沿海地区优先开放战略,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即沿海地区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率先发展一步,然后逐步向处于二级、三级、四级梯度的地区推移,以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速度的加

25、快,逐步达到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布局和发展相对均衡之目的。3.4 威胁3.4.1 外部竞争压力大2007年,在不够发达的淮海经济区21个地市中,菏泽市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居第9位,增幅居第4位,达到40.21%,但比第一名的宿迁低了23.9个百分点,比第二名的连云港、第三名的徐州分别低3.45和1.1个百分点,而且徐州的地方财政收入基数达到100多亿元,大致相当于菏泽市的2.5倍。所以,即便是在这个欠发达的区域,菏泽也算不上是先进的。2007年菏泽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不足德州、聊城的1/2,利税总额不到德州的1/4、聊城的1/3。大企业不如聊城,民营经济无论是群体规模,经济效益

26、还是辐射带动能力,都远远不如德州。3.4.2 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较大近几年菏泽市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承接了产业转移的机遇,这对菏泽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必然带来了一些项目核心技术少、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能耗大、污染排放多,而且随着菏泽市煤炭化工项目的陆续投产,节能减排任务异常艰巨,对全市经济发展形成制约。2005年cod排放量是4.3万吨,省里规定到2010年减至3.6万吨,东部发达市减完之后还有10多万吨。相比之下,上项目推进工业化环境容量就非常有限。3.4.3 受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菏泽市所有进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企业面临停产危险,个

27、别企业已处于停产状态。食品加工类、贸易公司产生的影响较大。用货企业限产、停产、乃至破产,造成市场萎缩,产品无法销售。虽然国家出台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降低了银行贷款利率,调增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但是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下,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加紧收缩银根,对中小企业实行“限贷”、“惜贷”,甚至停贷。此次金融危机对菏泽市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投资者普遍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入区势头减弱。3.5 基于 swot 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 tows 矩阵模式以上的swot分析表明,菏泽

28、市经济发展机遇和威胁并存,优势和劣势同在。要充分挖掘巨大的市场潜力,提高菏泽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变劣势为优势,变优势为胜势。表3-3菏泽市经济发展swot分析汇总表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1 区位交通方便1 财政困难、缺乏发展后劲力不足1 政策上倾斜1 外部竞争压力大2 丰富的资源优势2 教育投入不足、人力资本欠缺2 投入上帮扶2 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较大3 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3 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低3 抢抓中部崛起及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 3 受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4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4 产业结构不合理据此提出菏泽市经济发展的tows

29、矩阵战略模式(表3-3)。tows矩阵(threats-opportunities-weaknesses-strengths matrix)是延续swot分析矩阵之后的策略规划步骤,原本是指帮助企业决策者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匹配工具,本文指帮助菏泽市决策者制定经济发展政策的战略工具。表3-4基于swot分析的tows矩阵模式tows内部劣势(w)内部优势(s)外部机会(o)wo战略so战略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合作性战略进攻性战略外部威胁(t)wt战略st战略克服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依靠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防御性战略合作性战略从表3-4可以看出,菏泽市的经济

30、发展战略选择,可以分为四种组合:1so 对策。so 对策 要求着重考虑依靠内部强项和利用外部机会,力求使这两者的有利影响都趋于最大,即增长型战略区,属于实力型和机会性。当前菏泽市要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和投资环境优势,加快发展速度,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 2st 对策。st 对策要求着重考虑依靠内部强项和回避外部威胁,即抗争性战略区。力求使前者的有利影响趋于最大而使后者的不利影响趋于最小。当前菏泽市内外腹地缺乏,并面临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这样,更应发挥好其各方面优势,塑造城市文化特色,发展旅游业,加强与其他城市群联系与协作,化解外部威胁。3wo 对策。wo 对策要求着重考虑利用外部机会和克服内

31、部弱点,力求使前者的不利影响趋于最小而使后者的有利因素趋于最大,即扭转型战略区,属于争取性战略区。菏泽市要在竞争和发展中抓住机遇、克服弱点,就要抓住各种机遇,促进城市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竞争优势,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建立地方政府合作机制。4wt 对策。wt 对策要求着重考虑减少内部弱点和回避外部威胁,力求使两者的不利影响都趋于最小,属于防御型战略区。菏泽市现阶段即面临强大的威胁,又存在明显的劣势,只能采取经济调整,改善自身条件,回避威胁,寻找新的市场机遇。4 基于swot分析的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在结合前文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菏泽市经济发展战略构想。4.1 依托资源优势,迎接激

32、烈的区域竞争菏泽市有着方便的交通,充足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菏泽市经济腾飞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资源优势,迎接激烈的区域竞争,改进生态环境、提高文化创新、培养聚集人才是重中之重。第一,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建设鲁苏豫皖边界物流基地.菏泽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交通枢纽地位,按照产业布局的规律,在“结点连线”之处建设商贸物流基地, 提出把菏泽打造成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四省交界处的中心城市的构想,为菏泽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和商贸流通中心构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改进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群。在城市这个特定空间,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33、为前提,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第三,提高文化创新。菏泽市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菏泽市经济发展,应继续发扬这种文化优势,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先进现代文化和健康向上的时代精神为主旨,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艺等文化事业,加强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效益高、观瞻性强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菏泽市是劳动力输出大市,如何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变为菏泽市参与区域竞争的优势,应做好以下几点:拓宽高层次人才培养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有计划地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拔一批学科带头人,进行

34、重点培养。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高级技术工人匮乏、断档现象严重的局面,因此,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高级技工学校建设。学校要搞好职能定位,重点培养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级技工。加强制度创新,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快速成长的选人用人机制;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建立健全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4.2 优化产业结构,培植产业发展和竞争优势选准和打造主攻产业群,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从菏泽市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来看,主攻产业群主要应对从加速巨野至东明工业长廊建

35、设,大力支持牡丹区“医药谷”,建设,迅速扩大规模,建成全省最大的医药生产基地。壮大以东明石油化工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基地、以变压器为龙头的机电产业集群,以棉纺、林木加工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等六大支柱产业入手。对优势产业实行“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政策。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廉价的优势,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 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新模式,食品加工业使菏泽的农业产业链不断延长.肉禽加工、面粉加工、油粮加工、蔬菜加工、豆类制造五大食品企业集群使菏泽广大农村形成一个巨大的绿色产品加工基地。应以实行发挥优势为契机,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设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研发自主创新能力,

36、着力培育农产品流通协会,应用现代物流手段,健全农产品销售网络,扩大农产品贸易。4.3 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和扩大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关系利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扩散效应,广泛吸纳沿海地区资本、人才、技术、品牌等生产要素,加快菏泽市经济发展。农业以满足都市生活需求为重点,加大花卉、园艺、畜禽养殖、优质水产、特色农产品等产业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工业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企业扩张,重点开拓沿海地区大市场,借用沿海地区的品牌优势和科技实力,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业、现代制造业和部分资金技术密集型重点产业,加强与沿海地区的配套协作,提高产业关联度,在较高层次上实现对接互补、协同发展。服务业以开放开发为重点,加快中介服务、金融、证券、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开放开发,提高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4.4 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在菏泽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菏泽市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千方百计保护好、服务好,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管理、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引进人才。要进一步清理和废止一切歧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