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下教材解读(沈跃群)[精华]_第1页
小学科学六下教材解读(沈跃群)[精华]_第2页
小学科学六下教材解读(沈跃群)[精华]_第3页
小学科学六下教材解读(沈跃群)[精华]_第4页
小学科学六下教材解读(沈跃群)[精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 南浔锦绣实验学校 沈跃群 2012/2/16 科学教师的困惑:科学教师的困惑: l应试教育应试教育 l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兼顾,双赢 我的体会:我的体会: l课前:课前: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教材,课前准备充分, 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供学生研究。 l课中:课中:探究,通过理解理解学习科学科学, 帮助学生养成记录记录的习惯。 l课后:课后:要及时巩固巩固。 教材整体结构表 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请老师们注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请老师们注 意的是:意的是: 教科书内容构成教科书内容构成 图表 正文 照片 图片 对话框 图表类型图表类型(一一) 图的类型图的类型: 维恩维

2、恩 图图 柱状柱状 图图 网状图 气泡图概念图 图表类型图表类型(二二) 表的类型表的类型: 实验记录表 记录卡 文件夹 图文对照的意义图文对照的意义: l对话框:对话框:提出问题、自问自答、操作提示、提出问题、自问自答、操作提示、 探究思维引导探究思维引导 l图片、照片:图片、照片:实验方法、结果展示与补充实验方法、结果展示与补充 l图表:图表:学生课堂活动记录学生课堂活动记录 对教科书正文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提示等 解读教材步骤解读教材步骤 l.理解单元结构理解单元结构 l.阅读具体一课,做到读文、读图、读表阅读具体一课,做到读文、读图、读表 l.阅读教师用书,进一步理解教材内

3、容及目标阅读教师用书,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及目标 l.解构教材活动,理解每一个具体活动承载的解构教材活动,理解每一个具体活动承载的 三维目标各是什么三维目标各是什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本单元所指的“微小世界”和通常所说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 微观世界:一般指分子、原子、电子等极小的物质粒子的领域。 放大镜;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放大镜下的晶体; 怎样放得更大;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微小世界和我们。 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 放大镜下的发现放大镜下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放大镜

4、下的晶体放大镜下的晶体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放大镜 显微镜 本单元教学内容结构示意图 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一)(二)(三)(一)(二)(三) 一个有一定教学难度的单元。 本单元的特点 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 物质科学 (光学、物质的结构) 生命科学 设计与技术 (科学发展史) 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 一个拓展学生观察范围的单元; 本单元教学建议: 1.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观察工具 2.尽可能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 3.教师要事先准备与实验 微小世界微小世界的核心概的核心概 念念 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拓展了人类视野,加深了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观察 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

5、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 来越多的秘密。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 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课标核心概念:生命科学生命科学 l11为了维持生存,生物体需要不断和外界交换为了维持生存,生物体需要不断和外界交换 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 分解概念分解概念举例举例学习内容目标学习内容目标 细胞是生物体的 基本组成单位 洋葱表皮细胞、 人类的口腔粘 膜细胞 观察到细胞的存在,知 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 组成单位 新课标核心概念:设计与技术内容标准设计与技术内容标准 l22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和工具来满足各种用途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和工具来满足

6、各种用途 分解概念分解概念举例举例学习内容目标学习内容目标 22.4有些仪器可 以帮助我们提高 观察的能力 放大镜、显微 镜、望远镜、 听诊器 了解放大镜、显微镜、 望远镜等仪器的功能, 运用这些仪器来提高观 察能力 1.1放大镜放大镜 1.为什么要用放大镜; 使用方法(2) 印刷图像 屏幕图像 3.放大镜的特点。 2.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过程与方法: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科学概念: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 多的细节。 教学活动安排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到它的 特点了吗?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

7、大倍数比较大呢? 玻璃、平面镜、放大镜,要 学生比较什么? 三块放大镜,意图是 什么?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l要形成的科学概念:要形成的科学概念: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凸度有关,与镜片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面的凸度有关,与镜片 直接大小无关。直接大小无关。 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中间凸起,且透明的物体能放大物体图像。球中间凸起,且透明的物体能放大物体图像。球 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形的透明体放大的倍数是最大的。 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是凸透镜。 解读学生学生的认知基础是什么? l.放大镜的结构特点: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只有感知,没有提只

8、有感知,没有提 高到理性认识。高到理性认识。 l.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喜欢大的放大镜,喜欢大的放大镜, 潜意识里认为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镜大。潜意识里认为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镜大。 l.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的共性: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的共性:没有科学没有科学 研究和总结研究和总结 l.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是凸透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是新概念是新概念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 l. 选用直径不同,放大倍率相同的放大镜。选用直径不同,放大倍率相同的放大镜。 或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或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l.学生每人一个,同桌两人规格不同;学生每人一个,同桌两

9、人规格不同; l.水滴放大实验,玻璃改成塑料片,效果水滴放大实验,玻璃改成塑料片,效果 更好;更好; l烧瓶与放大镜放大效果比较,演示烧瓶与放大镜放大效果比较,演示 需补充的知识:需补充的知识: l凸透镜凸透镜(放大)(放大) l凹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镜片) (缩小)(缩小) 作业本:通过近视眼镜镜片观察物体,可以看到放大的物体图像。( ) 结构特点与功能 联系旧知:联系旧知: l五上五上光光.光与热光与热 l凸透镜、凹面镜 教师了解:教师了解:l凸透镜成像原理 1.2 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l选用昆虫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选用昆虫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l1 .昆虫世界是

10、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着十分丰富的昆虫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着十分丰富的 观察内容观察内容 l2 .学生对昆虫很感兴趣学生对昆虫很感兴趣 l3 .许多昆虫由于身体较小,要用放大镜观察,可许多昆虫由于身体较小,要用放大镜观察,可 以让学生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性。以让学生体会到观察工具的重要性。 操作难度:活的、小的昆虫不容易获得,用标本比较易操作。 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活动安排: l.奇特的身体构造奇特的身体构造 l.蚜虫和它的天敌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草蛉(生活习性生活习性) 要形成的概念:要形成的概念: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 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许多用肉眼

11、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 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 l观察内容(一):观察内容(一): l昆虫身体的部分器官蝴蝶的翅、蝇的眼、 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 昆虫的主要特征,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 学生要知道的知识: .昆虫的眼有单眼和复眼,复眼有许多小眼组成。 .不同昆虫的“耳朵”形状位置不同。 .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触角有“嗅觉功能”。 .蝴蝶翅上的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教师了解:教师了解: l昆虫触角的功能:昆虫触角的功能: l.感触物体 l.嗅到气味 l.平衡身体 可联系对蜗

12、牛触角的研究 怎样研究? l昆虫的翅膀: l鳞翅目蝴蝶、蛾 l膜翅目蜜蜂、蜻蜓、蝉 l鞘翅目 各类甲虫 补充知识:补充知识:苍蝇脚的特点苍蝇脚的特点 l苍蝇有六条细长的腿,每条腿的末端长苍蝇有六条细长的腿,每条腿的末端长 着两个尖而硬的爪,爪的基部有一个被着两个尖而硬的爪,爪的基部有一个被 茸毛遮住的爪垫盘。爪垫盘是一个袋状茸毛遮住的爪垫盘。爪垫盘是一个袋状 结构,里面充血,下面凹陷。当苍蝇停结构,里面充血,下面凹陷。当苍蝇停 留在光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时,留在光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时, 爪垫盘爪垫盘 和平面之间产生了真空,苍蝇便牢牢地和平面之间产生了真空,苍蝇便牢牢地 吸附在平面上。这种吸附力,

13、足以能承吸附在平面上。这种吸附力,足以能承 受苍蝇本身的体重。受苍蝇本身的体重。 即使苍蝇吸在天花即使苍蝇吸在天花 板上,背部向下,也不会掉下来。板上,背部向下,也不会掉下来。 事先发给学生一个昆虫观察盒。 课外观察、课内观察结合,教给观察、记录方法。 教学建议: 图画、文字、照片 吃食 形态 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一个范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蚜虫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观 察者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进食、伪装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 作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 怎样写观察报告: 1.3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放大镜下的晶体 l学生要形成以

14、下科学概念: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l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 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 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l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 l用放大镜用放大镜观察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 l用图用图记录记录观察结果。观察结果。 l自制自制食盐等晶体。食盐等晶体。 科学过程技能科学过程技能 观察、测量、记录、分类、推理、预测、控制变量、假设、解释、交流、制作 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是晶体结构。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上去

15、观察,晶 体是他们第一次从物质的细微结构角度进行观察。 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物质,会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对拓 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许多晶体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才能看到。 选择“晶体” 内容的意义 .美丽的晶体。初识晶体,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晶体。 .自制晶体。指导学生用白糖、食盐、碱面、味精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并观察晶体。 教材内容安排 承载概念:晶体概念 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晶体。 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自制晶体的方法自制晶体的方法: l减少水分减少水分(蒸发蒸发) l降低温度降低温度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6、: l.观察材料可补充:单晶冰糖 l.准备一些矿物晶体:如水晶、黄铜矿、石 英、云母等 l.联系旧知: 教师了解:教师了解: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l晶体:晶体: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矿物晶体(长石、云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矿物晶体(长石、云 母、石英、黄铜矿、水晶)、金属晶体、维生素母、石英、黄铜矿、水晶)、金属晶体、维生素c、雪花、雪花 (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如,冰 l非晶体:非晶体:玻璃、松香、石蜡、珍珠玻璃、松香、石蜡、珍珠 、橡胶、沥青、橡胶、沥青 (没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不断升 高。 ) 美国教材中关于晶体的制作:美国教材中关于晶体的制作:

17、 1.4 1.4 怎样放得更大怎样放得更大 l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 更大;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 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l过程与方法: l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l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l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科学史教育 教材内容安排教材内容安排 l .做个简易显微镜做个简易显微镜(关键、重点)关键、重点) l.显微镜的发展显微镜的发展 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

18、微镜 扫描隧道 显微镜 2.525倍 50200倍 千余倍 几百万倍 宽0.1纳米 *0.01 简易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所有物质都是由微粒组成,原子、病毒。 教师了解:教师了解:物镜焦距小,目镜焦距大 物体处于物镜f与2f之间 物镜(投影仪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 目镜 (放大镜原理),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我的教学体会:我的教学体会: . 教材要求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学生手教材要求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学生手 里的两块螺纹透镜的倍率是一样的,但不影响里的两块螺纹透镜的倍率是一样的,但不影响 他看到更大的图像。(我们看

19、到的都是放大的他看到更大的图像。(我们看到的都是放大的 虚像)虚像) .提供较多的观察对象,如头发、纸纤维、昆虫及提供较多的观察对象,如头发、纸纤维、昆虫及 其的器官、茄子、西红柿等萼片上的绒毛、悬其的器官、茄子、西红柿等萼片上的绒毛、悬 铃木的种子铃木的种子 3.可提供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与自制显微镜作比较。可提供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与自制显微镜作比较。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吗? 科学家研究发现,放大镜最大能把物体放大25倍左右 1.5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 界界(一一) 1.6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

20、命世 界界(二二) 1.7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 界界(三三) 洋葱表皮细胞 更多生物细胞 微生物 1.5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随着放大镜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更多, 同时视野变小; 一个大活动一个大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l .观察前的准备 l.制片 l.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 l.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

21、胞,记录 一个大活动一个大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l .观察前的准备 l.制片 l.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 l.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记录 水少一点 可先用碘酒染色,再盖 盖玻片 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要折叠,不要有 气泡 教师了解:教师了解: l一个洋葱细胞的结构一个洋葱细胞的结构 l教材安排的内容:教材安排的内容: l生物细胞的观察生物细胞的观察 l细胞的作用细胞的作用 1.1.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二) )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表皮细胞 叶肉细胞 主要任务: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l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生物

22、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l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 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l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 的功能单位。的功能单位。 l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l观察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l画图记录画图记录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气孔、叶绿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气孔、叶绿 体)体) l阅读资料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取蚕豆叶的表皮

23、,青菜叶叶柄、西芹叶柄的表皮也容易取下 .描画一个细胞 不同植物的表皮细胞形状不同。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一个豆类叶的 表皮细胞 气孔 两个保卫细胞 推荐一个仪器:推荐一个仪器: l生物显微演示装置生物显微演示装置 能帮助一些在显微镜下看不到的小组看到能帮助一些在显微镜下看不到的小组看到 显微镜下的世界,如显微镜下的世界,如红细胞红细胞及其它动物细及其它动物细 胞在显微镜下的状况胞在显微镜下的状况 细胞的作用细胞的作用 l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呼吸、 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等

24、生命活 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把能量储存在脂肪中 与病毒、细菌作战 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 遗传作用 生物细胞不仅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了解教师了解 l细胞与叶绿体:细胞与叶绿体: l叶绿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内, 是植物叶肉细胞的一部分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还 有大液泡,这些动物细胞都没有。 人体细胞:人体细胞: l皮肤细胞 l肌细胞 l卵细胞 l红细胞 l白细胞 l血小板 l神经细胞 l肠黏膜细胞 l肝细胞 l 不同细胞形态不同,功能不 同。 世纪三大自然发现:世纪三大自

25、然发现: l细胞学说细胞学说 l能量守恒能量守恒 l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 注意: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其他的细胞。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联系自身:理解细胞的作用联系自身:理解细胞的作用 例:人体皮屑会掉下来例:人体皮屑会掉下来 头发生长头发生长 繁殖、生长发育繁殖、生长发育 义务献血会恢复到原有水平义务献血会恢复到原有水平 骨髓(干细胞)移植骨髓(干细胞)移植 细胞是有生命的,会繁殖,会死亡。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26、l教材内容:教材内容: l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制作微生物装片制作微生物装片 .观察微生物观察微生物 从观察细胞到观察微生物 教学操作难点:教学操作难点: l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要学生达到什么学习目标?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要学生达到什么学习目标? l教参上的目标:教参上的目标: l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l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l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l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l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

27、一定的需求、对外界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 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有无、数量、形态 怎样实现目标? 分解目标,组织分解目标,组织有层次有层次的观察活动:的观察活动: l第一次观察第一次观察(低倍)(低倍) 目标:目标:.水中有很多微生物。 .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同。 .它们有的会动。 l第二次观察(高倍)第二次观察(高倍) 目标:目标:.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认识一二种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用图文 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了解:教师了解: l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细菌、病毒、真菌以及

28、小型的原生原生 动物动物等 草履虫、变形虫、喇叭虫、眼虫 教材中的微生物 原生动物:动物界中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动物界中最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藻类植物: 鼓藻、船形硅藻、团藻 教学成功的关键:提供一杯有丰富微生物的水(至少提早一周培养) .微小世界和我们微小世界和我们 l教材活动:教材活动: l回顾与总结 l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教学建议: .补充必要的科学史知识: 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 消毒法。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除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 2.联系实际生活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l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9、, 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对照新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 l1.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 分解概念分解概念举例举例学习内容目标学习内容目标 1.5有些材料的形状或有些材料的形状或 大小改变以后,它的大小改变以后,它的 特性可以不变。特性可以不变。 泡沫塑料切成小块、泡沫塑料切成小块、 木头锯成木板、纸木头锯成木板、纸 撕成小片撕成小片 列举实例,证实有些材料开关列举实例,证实有些材料开关 或大小改变以后,特性变化了,或大小改变以后,特性变化了, 变成了另外的物质,它们有了变成了另外的物质,它们有了 另外的分类和名称。另外的分类和名称。 1.6有

30、些物质改变以后,有些物质改变以后, 特性也改变了;它们特性也改变了;它们 变成了另外的物质,变成了另外的物质, 但是没有消失。但是没有消失。 煮熟的水果、烧掉煮熟的水果、烧掉 的纸、生锈的铁的纸、生锈的铁 列举实例,证实有些物质改变列举实例,证实有些物质改变 以后,特性变化了,变成了另以后,特性变化了,变成了另 外的物质,它们有了另外的分外的物质,它们有了另外的分 类和名称。类和名称。 物质不灭学生前概念? 我们身边的物质;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铁生锈了;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物质变化和我们。 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 化学变

31、化 综合 2.1我们身边的物质我们身边的物质 l与与2.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都讲到都讲到“一些物质的变化产一些物质的变化产 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概念是否重复?科学概念各自完成到什么程度?概念是否重复?科学概念各自完成到什么程度? 对比两课的科学概念:对比两课的科学概念: 2.1我们身边的物质我们身边的物质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 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相同和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相同和 不同之处。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

32、新 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 新的物质。新的物质。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 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 了新的物质。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 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 生物理变化。生物理变化。 给出概念、建立标准,会用 标准判断 化学变化必定伴有 物理变化 2.1教学建议(一)教学建议(一) l概念建构的层次:概念建构的层次: l1.世界由物质构成;(世界由物质构成;(建立物质概念建立物质概念) l2.物质在变化

33、;(物质在变化;(变化是绝对的变化是绝对的) l3.物质变化的相同与不同物质变化的相同与不同(初步感知)(初步感知) (1)观察物质的什么方面发生了变化,)观察物质的什么方面发生了变化, (2)比较分类,变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比较分类,变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l4.让物质发生变化,解释:什么变了让物质发生变化,解释:什么变了 形状、体积大小、形态、发出光和热、颜色、 建议二:水的三态变化要辨析建议二:水的三态变化要辨析 火柴燃烧的变化是多方面的。火柴燃烧的变化是多方面的。 颜色、发光发热、长 短大小、有火焰、最 后有烟、 疑难问题:疑难问题: 世界是物质的,我们能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

34、在的物体都是物质。 美国小学主流科学教材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凡是看得见、摸得着、我们感觉得到的东西都是物质。 l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物质。 l电、声音、光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声音、光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l火?火? 空气、电、火、光、声音也是物质吗? 法国帕斯小科学家指南: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为数不多 的化学元素组成。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l教材活动教材活动 l1.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 l2.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重点: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有没有变化,寻 找证据,证

35、明自己的判断。 观察到“没有明显 变化”跟观察到 “明显变化”的现 象同等重要 科学研究方法:留 样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l记录表的细化记录表的细化 加热前加热前预测预测加热后的变化加热后的变化 白白 糖糖 状态状态 (固体、液体(固体、液体 、气体)、气体) 颜色颜色 形状形状 气味气味 (有(有/ /无)无) 其它其它 1、状态变了; 2、颜色变了; 3、形状变了; 4、有气味; 5、生成气体; 6、燃烧 概念建构的层次:概念建构的层次: l1.观察沙和豆子的变化观察沙和豆子的变化(混合) l2.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1)观察加热白糖后的变化,给出化学变化的观察加热白

36、糖后的变化,给出化学变化的 概念概念 (寻找更多的证据) (2 2)联系上一课,得出物理变化概念联系上一课,得出物理变化概念 (3)观察蜡烛,知道观察蜡烛,知道“化学变化伴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物理变化” (概念提升) 整理出蜡烛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辨析整理出蜡烛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辨析 l固体的蜡熔化变成蜡油蜡油又凝固了 l燃烧,发出光和热 l蜡烛慢慢变短 l蜡油燃烧并不见了 l空气中能闻到一股气味, l有黑烟 化学变化总是伴随物理变化。 1.3米饭、淀粉和碘酒米饭、淀粉和碘酒 l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l1.会变味的米饭;会变味的米饭; l2.米饭、淀粉和碘酒米饭、淀粉和碘酒 l3.淀粉的踪

37、迹淀粉的踪迹 l4.制作神秘的信件制作神秘的信件 教师了解:教师了解: 米饭 (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麦芽糖酶 葡萄糖 消化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 不溶解 能溶解 注意:教学不要纠结于什么含淀粉,什么不含,关键是引导学生用证据 说话。 几个概念:几个概念: l糖类与淀粉糖类与淀粉 l糖类分类:糖类分类:单糖、二糖、低聚糖(寡糖)、多糖、 复合糖五种。 单糖 :葡萄糖、果糖 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多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 淀粉和碘酒的反应: 直链淀粉 :碘包合物颜色蓝色 支链淀粉 :碘包合物颜色紫色 1.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l活动安排:活动安排: l观察小苏打和

38、白醋 l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l产生了气体 我教学体会:我教学体会: l1.观察描述小苏打和白醋前要观察描述小苏打和白醋前要引导引导学生怎样观察学生怎样观察描描 述。(述。(比如通过猜谜语的方式,知道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 特征) 白色粉末,无气味 无色透明液体, 有刺鼻的酸味 我教学体会:我教学体会: l2.用细化的记录表用细化的记录表引导观察引导观察混合后的变化: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我看到 我听到 我的手感觉到 化学变化总会伴随能量的变化 。 我教学体会:我教学体会: l3.用证据证明用证据证明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什么变化。 (有没有产生

39、新的物质,怎样证明?) 4.产生了什么气体? 观察实验阅读 观察获得的气体特征:无色、透明 实验获得的气体特征: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跟小苏打和水混合 比比 教师了解:教师了解: nahco3 + ch3cooh h2o + co2 + ch3coona 小苏打 + 醋酸(醋的一部分) 水+二氧化碳+醋酸钠 1.5铁生锈了铁生锈了 l内容安排:内容安排: l1.观察铁锈 l2.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通过观察和实验从多方面寻找变化 的证据 科学概念: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科学概念: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

40、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的设计教学难点:对比实验的设计 l要学生学习什么?要学生学习什么?猜测猜测设计实验验证设计实验验证 写实验计划写实验计划按计划实验并观察记录按计划实验并观察记录 必须思考的问题:必须思考的问题:实验计划中各项该怎样实验计划中各项该怎样 表述?表述? l1.研究的研究的问题问题怎么表达?怎么表达? l2.假设怎么表达?假设怎么表达? l3.实验方法,要指导设计记录表记录实验方法,要指导设计记录表记录 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铁生锈与水有关吗? 1.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l活动安排:活动安排: l1.科学讨论会科

41、学讨论会 l2.铁生锈的快慢铁生锈的快慢 研究问题与方法不完 全相符 假设表述有问题 l假设该怎么假设该怎么表述表述? 假设是那些以试探的形式提出、关于独立变量如何影响非独立变量的问题。 我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铁与空气接触会生锈,铁与空气隔绝不会生锈。 空盘子 与空气接触 油盘子 与空气隔绝 变量控制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先一次只改变一个量。 学生可能的假设: 1.铁生锈与水有关。 2.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3.铁生锈与水和空气都有关。(美的做法) 空盘子 干燥 水盘子 与水接触 与水、空气都接触 通过前两个对比实验,得出与水和 空气都有关的推论,再同时改变两 个量,进一步求证。 注意:注意

42、: l要引导学生识别变量。(盘子是变量吗?)要引导学生识别变量。(盘子是变量吗?) l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要清楚地识别、定义和 控制变量。(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 目的方法与策略p132) 作业本活动记录作业本活动记录 l根据下面表格的记录情况,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 水盘子水变色有点生锈铁锈多了铁锈更多了 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盐水盘子水变红色铁钉生锈铁锈多了铁锈很多 干燥的瓶子(盖 住盖子)里 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我的分析结果: 铁钉在不同地方生锈情况的记录 指导分析写结论 1.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43、 l活动安排:活动安排: l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l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建议:提早一小时先做一杯反应过的混合液,这样沉淀比较清楚。 准备一根较粗的铜条、铁锈,好与反应后的铁钉比较。 36课编排意图课编排意图 内容内容主要现象主要现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颜色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产生气体 铁生锈了 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 磁铁、导电性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产生沉淀 注意:注意: 1.蜡烛燃烧蜡烛燃烧: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发光发热、产生气体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主要有: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主要有:改变颜色、发光改变颜色、发光

44、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还有像铁生锈那样还有像铁生锈那样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 性、密度、硬度等性、密度、硬度等)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变化 3.颜色改变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猪油凝固。 4.产生气体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因气压减小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喷出来。 1.8物质变化与我们物质变化与我们 l重点目标: l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l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l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要帮助学生建概念图:要帮助学生建概念图: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月相变化 3

45、.我们来造“环形山” 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学生的基础学生的基础 岩石和矿物 四下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五上 地球的运动 五下 水和空气 三上 课外知识 地球上的物质:水、空气、岩石、矿物、土壤 地球地形、地貌及成因,地球的运动及运动产生的现象 单元内部结构单元内部结构 环形山 基本情况 月相 星座 日 食 和 月 食 月球 宇宙太阳系 由教材内容而想到的问题 月球的基本情况,学生知道哪些?我们月球的基本情况,学生知道哪些?我们 要让学生达到什么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达到什么学习目标? l2 关于月相学生观察过吗?认知基础?关于月相学生观

46、察过吗?认知基础? l3 核心概念核心概念 宇宙是物质的,是可以被观察和认识的,人类已对宇宙有了越来越多地认识, 但还有许多没有被认识的问题。 宇宙是庞大和有序的。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 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都处于 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动中。 本单元的主要特色本单元的主要特色 l通过系列的建立模型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通过系列的建立模型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 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 l注重课内活动和课外观察有机结合。注重课内活动和课外观察有机结合。 l实践活动与收集、阅读资料相结合。实践活动与收集、阅读资料相结合

47、。 我的教学体会:我的教学体会: l及时提醒学生观察,增加感性认识。及时提醒学生观察,增加感性认识。(日食、月食、 冬至、早晚的月相)2011.12.10 l根据目标去定教学,难度不要超过目标,对宇宙根据目标去定教学,难度不要超过目标,对宇宙 作基本的了解即可。作基本的了解即可。 l模拟实验和模型的建立很重要。模拟实验和模型的建立很重要。 学生学习科学的核心目标:理解周围的世界(结构、运行),并学习探索 这个世界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的主要特色之一本单元的主要特色之一 通过通过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 知和理解力。知和理解力。 1、模拟月相变化 2、模拟日食

48、和月食 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宇宙中的 天体都是运动着的,有着自己的运 动模式,处于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 动中。 本单元的主要特色之二本单元的主要特色之二 通过系列的通过系列的建立模型建立模型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 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 1、造环形山 2、建太阳系模型 3、建星座模型 4、制作活动观星图 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宇宙中的 天体都是运动着的,有着自己的运 动模式,处于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 动中。 本单元的主要特色之三本单元的主要特色之三 通过系列的通过系列的实际观测实际观测和和阅读资料阅读资料的活动,加强的活动,加强 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

49、力。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 1、观察白天的月相 2、认识星座 3、用活动观星盘观察星空 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 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 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材料的准备和改进:材料的准备和改进: l月相盘(篮球与纸巾) l三球仪(篮球、乒乓球与核桃) l星座模型(德清老师的做法) l星座软件,教师的认知与兴趣 月相盘(月相盘(圆盘圆盘) 初一 初三 十九 廿一 廿三 廿五 廿七 廿九 初五 初七 初九 十一 十三 十五 十七 使用方法使用方法 l每组一张月相盘,16个与月相盘中月亮等大的 白纸圆片。 l各组的盘大小不一,呈同心圆。 l1.小组讨论,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

50、小组讨论,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 l2.集体交流展示,呈现全班学生的前概念。集体交流展示,呈现全班学生的前概念。 l3.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不同日子的月相到底是怎样的? 月相变化有规律吗?什么样的规律? l4.模拟月相的成因模拟月相的成因。(把篮球的半球上粘上餐巾 纸代表月球,学生站在实验室中间代表地球上的人,黑 板上贴太阳,教师举“月球”,沿大圆转动一圈,表示 月球绕地球运动一个月。) l5.再讨论讨论各个位置的月相是怎样的?修正前概 念,课件补充课件补充,学生再贴月相再贴月相。(与前一组相同 的第二组材料) 注意:篮球白色的面始终朝“太阳” 如何认识和把握如何认识和把握“模型模型” 什么

51、是模型?什么是模型? l模型是以某种形式对一个系统的本质属性的 描述。是对事物的简化模拟,其价值在于能 够解释事物是如何的或如何运转的。 其好处在于容易控制,太小(如分子结构、 晶体结构)、太大(如太阳系、星座) 模型法是了解和探索客观世界最得力、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认识和把握如何认识和把握“模型模型” 本单元中建模活动的意义本单元中建模活动的意义 经历探究活动,学习探究技能,培养 探究能力 寻求对自然事物的解释。 完善和加深对自然事物的理解。 宇宙单元中几个典型的建模活动 1、造环形山 2、日食和月食 3、建太阳系模型 4、建星座模型 典型的建模活动典型的建模活动造环形山造环形山 1

52、、观察图片上月球环形山的特点。、观察图片上月球环形山的特点。 2、对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提出自己的猜测、对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提出自己的猜测 3、设计造环形山的办法,选择造环形山的材料。、设计造环形山的办法,选择造环形山的材料。 4、进一步推测成因,提出假说。、进一步推测成因,提出假说。 如何指导建环形山模型? 1分布杂乱随机;2数量众多;3大小和深浅不一 1撞击法;2喷发法; 根据特征猜测 成因 模拟实验模拟实验 探究成因探究成因 模型与实物对照,模型与实物对照, 再推测成因,提再推测成因,提 出假说出假说 典型的建模活动典型的建模活动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 1、了解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把握其、

53、了解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把握其 特点。特点。 2、根据事实作出推测。、根据事实作出推测。 3、设计模拟实验进行验证。、设计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4、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进行解释。、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进行解释。 验证假设,获得对事物正确的解释 典型的建模活动典型的建模活动建太阳系模型建太阳系模型 1、先画一张自己头脑中的太阳系的模型图。、先画一张自己头脑中的太阳系的模型图。 2、再根据数据表来画一张太阳系的、再根据数据表来画一张太阳系的距离模型图距离模型图。 (缩小缩小1013倍)倍) 3、观察距离与行星公转、自转速度是否有关系?、观察距离与行星公转、自转速度是否有关系? 4、从这样一个建模过程中

54、,你有何体会和领悟?、从这样一个建模过程中,你有何体会和领悟? 5、如果用橡皮泥和铁丝来建八大行星大小的模型,、如果用橡皮泥和铁丝来建八大行星大小的模型, 又会怎样?又会怎样? 加强对宇宙的感知、理解,培养空间想象力 行星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与太阳的平均距 离(万千米)离(万千米) 赤道直径赤道直径 (千米)(千米) 自转周期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公转周期 水星 5800488058.65日88日 金星1080012104243日225日 地00日1年 火星2280067921.03日1.9年 木星778001430000.41日11.8年 土星1429001205000.4

55、4日29.5年 天王星287100511200.72日84.0年 海王星450400495000.67日164.8年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与太阳的距离(万千米) 5800 10800 15000 22800 77800 142900 287100 450400 缩小1013倍 5.8厘米 10.8 15.0 22.8 77.8 142.9 287.1 450.4 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建立行星大小模型图 太阳直径 1,400,000公里(地球直径的109倍) 如果将太阳直径缩小到14厘米厘米(缩小缩小1010), 再按比例缩小八大行星是太阳的距离,计算

56、之一后在操场上建一个太阳系模型,土星离 太阳的距离就达到143米。 整个模型比例:大小、距离情况举例:整个模型比例:大小、距离情况举例: 典型的建模活动典型的建模活动 建星座模型建星座模型 1.为什么要建星座模型?为什么要建星座模型? 2.如何建北斗七星模型?(如何建北斗七星模型?(推荐德清老师的做法推荐德清老师的做法) 3.这样一个模型的解释力有哪些?这样一个模型的解释力有哪些? 完善对自然事物的认识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 距离各不相同,彼此 没有联系 组成北斗七星的星体离我们有远有近,可以推想天空中的星星离我们也是 有远有近的; 北斗七星的形状是我们从地球的这一角度所看到的情况

57、,如果从不同的角 度看,它们的形状会各有不同; 对北斗七星模型的解释对北斗七星模型的解释 单元教学体会:单元教学体会: l科学发现史教育科学发现史教育,人类对宇宙的探究是不断深入 的,是发展的过程。(如从九大行星到八大行星、矮行 星) l夜晚观星,由于受光污染、空气污染等因素影响, 许多星座是认不出的,但北斗七星很好认。山区 的夜晚应该能看到很多星座。 单元教学体会(二):单元教学体会(二): l联系学生已有认知,建立完整的对于宇宙的认识。联系学生已有认知,建立完整的对于宇宙的认识。 1.月球基本情况学习可以跟地球作月球基本情况学习可以跟地球作比较比较,趁机复习旧,趁机复习旧 知。知。 2.让

58、学生辨析众多关于宇宙的新名词的区别、层级关让学生辨析众多关于宇宙的新名词的区别、层级关 系,不要停留在原先的混沌状态系,不要停留在原先的混沌状态。(恒星、行星、卫星) (星星、星球与星座)(星云、恒星、红巨星、超巨星、超 新星、黑洞、中子星、白矮星、黑矮星) 宇宙宇宙单元几个概念的层级关系单元几个概念的层级关系 宇宙 仙女座 星系 银河系 猎犬座 星系 其它 星系 太阳系 恒星 其它 恒星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水问题研究 一天的垃圾(里面有什么) 环 境 和 我 们 垃圾研究 环境问题行动 我们的行动 垃圾处理 分类和回收利用 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一天的生活用水 污水和污水处理 考察家乡的自然

59、水域 由教材内容而想到的问题 为什么环境问题的研究主题定为垃圾和为什么环境问题的研究主题定为垃圾和 水问题?水问题? l2 科学教材的环境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环境科学教材的环境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环境 教育有何区别?教育有何区别? l3 垃圾问题研究的系列活动有什么结构?垃圾问题研究的系列活动有什么结构? 是什么性质的活动?是什么性质的活动? 垃圾问题、水问题成为科学课的环境教 育研究主题的几个特点 l2、可操作性强、可操作性强 l3、活动性强、活动性强 l4、探究味浓、探究味浓 l。 l科学课中研究垃圾问题与其它学科环境科学课中研究垃圾问题与其它学科环境 教育中垃圾问题进行比较,有何特点?教育中垃圾问题进行比较,有何特点? 区别?区别? 是不是更科学? 是不是富有教育效果?说服力 是不是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 是不是更适合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减少丢弃和减少丢弃和 重新使用重新使用 重新使用重新使用 减少丢弃减少丢弃 垃圾的处理垃圾的处理 设计合理的垃圾填设计合理的垃圾填 埋场埋场 填埋模拟实验填埋模拟实验 分 类 和 回 收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