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_优秀论文_第1页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_优秀论文_第2页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_优秀论文_第3页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_优秀论文_第4页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_优秀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山东省图书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历来被列为重点业务工作。经过90年的不懈努力, 我馆的地方文献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较之其它先进图书馆尚有明显不足。地方文献工作内容很多, 限于篇幅, 本文仅就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采访、典藏等方面做一探讨, 以期为进一步加强我馆地方文献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一、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山东为古齐鲁“文献之邦”, 辉煌灿烂的齐鲁文化源远流

2、长, 历代名人辈出。百家争鸣, 首倡稷下, 六艺流芳, 播中鲁中。儒、墨、道、兵等中国主要的学术思想最早在山东争鸣繁荣, 诗、文、书、画诸多大家也都在这里生长创绩。历代先贤著述遍及四部, 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建国后, 尤其是8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山东人民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创造了更具鲜明时代特色的现代文明, 地方文献生产的社会化更为显著, 文献数量激增, 文献类型丰富, 分布更加广泛, 通过山东新闻出版方面的有关数据统计(见表1 ), 我们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省文献工作的巨大成就(1)。在地方文献数量急迹增长, 文献信息量不断加大

3、的今天, 社会各界对地方文献的需求也愈加突出, 从而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山东省新闻出版有关数据统计表 年 份 类 别 1950 1978 1998 图书 出版社数量 1 1 16 报纸 种类 28 32 93 期刊 种类 2 20 175 总印数(万册) 6 2540 6830 音像电子 出版复制单位数 0 0 9 年生产品种 0 0 300 发行量(万盒、张) 0 0 190 关于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 文化部在其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工作条例”或“文献采选方针”等有关 内容的文件中强调, 应注重地方文献的采集, 使本地区的地方文献基本收藏齐备, 而这里的地方文献包括古旧文

4、献、地方出版物、地方非正式出版物、地方人士论著和有关本地研究的文献等(8)。因此,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 这和我馆的一贯方针是基本一致的。其次, 地方出版物务求全面收藏。一是从经费方面有保障, 力求本省各出版社出版图书以及省内出版发行的报刊全部购入;另外, 在地方非正式出版物方面, 我馆目前主要以接受读者赠送为主, 对于各机关团体印制的各类统计资料、文史资料, 则务求购买或索求入藏。在地方文献的整理开发方面, 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馆藏革命文献书目揭示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的革命历史文献;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 著录了我馆收藏的聊城杨氏海源阁的珍本藏书;由我馆编辑、齐鲁书社出

5、版的历史上第一部易籍专科书目易学书目, 合“馆藏”和“知见”为一体, 基本上反映了易学著作的存世与收藏情况。我馆联合省内外有关文献收藏单位编制的山东省地方志联合目录, 是开发我省地方志资源的重要成果;正在运作中的大型丛书山东省地方志资料丛编, 也定将在史志资料的开发利用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至于馆藏丰富的地方史料与山东人著作的整理研究、地方统计资料和年鉴的专题服务、地方报刊资料检索服务诸方面, 成果累累, 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和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存在的问题1、没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机构, 没有专职人员全面负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开发、使用等业务。长期以来, 我馆地方文献的采集、

6、分编工作一般由中文采编部门和报刊部兼任, 到馆的文献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 如地方志置于特藏部;统计资料、年鉴等类书入书目参考部;普通文史资料、地方人士著述等文献归阅览、流通部门;全省各地出版发行的报纸、杂志则由报刊部管理;会议录、学位论文、科技报告、舆图、谱录、统计图表、簿记、票据、证券、照片、乐谱、传单、商标等未作为入藏对象。这种分散管理的局面, 直接导致了地方文献工作整体的被动和低效。2地方文献采访方面的问题尤显突出。一方面, 由于中文图书和报刊采编部门历来工作量大, 人员相对较少, 完成正常的工作已感吃力, 难以投入更多的人力从事地方文献的采集。另一方面, 呈缴本制度不完善, 也是地

7、方文献工作成效不好的重要因素。80年代省人大曾签发过有关出版单位无偿向省图书馆缴送新书的通知, 但效果很不理想,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我馆催缴不力, 没有委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此外, 我馆目前尚未建成地方文献的数据库。凡此种种, 可以说都与采取分散管理方式、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3不利于地方文献的管理和开发利用。分散管理容易造成各业务部门各自为营, 不利于统一规划, 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由于地方文献工作没有长期规划, 因而馆藏文献资源开发的目的性不强, 目标不明确, 至今还没有建成有关地方文献的专题数据库, 给利用地方文献的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如果读者查阅某一地域的综合资料,

8、他可能要在阅览室、书目参考部、报刊部、特藏部之间来回奔忙。三、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的对策与建议省图书馆如何开展地方文献工作, 并以此带动全省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 是一个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 如地方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工作规划和组织、人员素质、数据库建设、整理开发、服务方式等等。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地方文献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发挥地方文献的社会服务功能, 使之在区域文化教育和经济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我馆目前的地方文献工作, 笔者建议:1建立地方文献工作专门机构, 由其承担馆藏地方文献的工作, 包括地方文献的采集、分编、保存、读者服务等各个环节, 并把地方文献各项业务工作纳入正

9、规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 这是地方文献事业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2建立地方文献专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从实际出发, 确定合理的收藏范围、重点和藏书布局。(1)在收藏范围方面, 理论界尚未形成共识。笔者认为,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 结合本地经济、人文和科技发展实际情况, 以及本馆的藏书传统来确定科学的收藏范围和标准。因此, 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 不论其是否与本地有关, 均可视为地方文献, 作为重点收藏。之所以如此, 笔者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省图书馆采访人员任务相对繁杂, 压力较大, 在对地方文献的界定方面难以仔细把握, 疏漏在所难免;而地

10、方文献采访人员将其作为重点收藏对象, 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尽可能按出版者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最新文献出版发行情况, 应多与他们进行交流, 了解他们的需求, 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 并在文献征集过程中, 根据需要, 适当代收地县级图书馆所需要的文献。(4)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征集、交换活动, 是地方文献藏书补充的有效措施。而建立地方文献专藏, 尽可能提升“收藏纪念证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并依此建立地方文献作者的专门资料库, 无疑能在发动地方作者捐赠作品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4加强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有计划地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建立多种类型的数据库, 并充分发挥我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优势, 建立以省馆文献资源数据为主体的全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网络, 为全省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藏书补充、分类编目、文献检索等方面的协调协作及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注:2 李勇慧. 王献唐与山东省立图书馆建设之成就. 东方论坛. 1996 (4)3 周玉山等. 储石室之秘籍 荟乡献之琅函:省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