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离骚(课时2)1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句式的特点。(1)进不入以离尤兮。译文:_(无标志被动句,“不入”翻译为“不被接纳”)(2)不吾知其亦已兮。译文:_(宾语前置句,宾语“吾”前置于“知”前)(3)长余佩之陆离。译文:_(定语后置句,定语“陆离”后置于“余佩”后,“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将反(_助词,_)(2)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使动用法,_)(3)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_)(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_通“_”,_)(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_)(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_)(7)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用作动词,_形容词用作动词,_)(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_)(9)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_)(10)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_通“_”,_)(11)余独好修以为常(_形容词用作名词,_)(1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_)1(1)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2)不了解我也罢了啊。(3)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2(1)观察、选择看得清久久用在句中表停顿返回(2)使返回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回原路趁着走迷了路(3)缓行,使动用法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快跑于彼,在那里停下来休息(4)不被君王所用罹遭受指责,归罪指
3、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5)把当作古时上衣称为“衣”古时下衣称为“裳”(6)也就算了啊只要确实美好(7)加高高耸的样子加长修长的样子(8)光泽光明纯洁的本质(9)回头看放眼观看指辽阔大地(10)繁多众多装饰品服饰品之芳香浓烈更加彰 明显、显著(11)爱美,比喻修身养性常规(12)分解疑问代词,难道受创而改变1作者在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情况下是如何选择的?体现了他怎样的品格?他将自己比喻成鸷鸟,情愿随流水逝去,也不肯做出世俗的行为;情愿固守清白而献身正道,也“不忍为此态”。以上选择体现了他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远大志向和为正道献身的高贵品格。2第二段,“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中的“悔”
4、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1)“悔”,追悔(反省),后悔。(2)不矛盾,因为二者意义有差别,“未悔”是表示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悔相道之不察兮”中的“悔”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3)在结构上开启下文。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句中“芰荷”“芙蓉”喻指什么?诗人为何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两个诗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1)高洁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2)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3)“高余冠”“长
5、余佩”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无悔于选择。(4)描绘了诗人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4作者在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把握,方法不一)作者为我们塑造出一位拥有唯美高洁的外在形象,(高高的帽子,长长的佩剑,荷叶做的上衣,荷花缝缀的下装,众多的饰品,扑鼻的香气)至善至美的内在品质的,(忧国忧民,坚持真理嫉恶如仇,洁身自好,上下求索,不改初衷)“可与日月争光”的光辉形象。5作者主要通过哪种艺术手段为我们塑造这一“可与日月争光”的光辉形象?比兴:“蕙纕”“揽芷”“鸷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词句告诉我们作者用异花香草来装饰自己,
6、都表现了作者对美德的追求,表现了作者的人格高洁。对比:“众女”指奸佞小人,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的轻蔑和不屑。对比使得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的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夸张:诗人以异花香草象征自己的品德,以富有优美的形象,而这种集中的夸张的描写,更把诗人的形象刻画的崇高、伟岸、挺拔,在写实的基础上增加了异样的光芒和色彩。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后裔(y) 摄提 (sh) 搴阰(b) 皇舆(y)B宿莽(s) 骐骥 (j) 驰骋(chng) 孟陬(zhu)C庚寅(yn) 昌被(p) 謇謇(jin) 纯粹(chu)D踵武(zhng) 申椒(jio
7、) 蕙茝(chi) 险隘(i)2下列加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皇览揆余初度兮 揆:揣度B日月忽其不淹兮 不淹:不淹没C来吾道夫先路也 先路:做前驱带路D夫唯灵修之故也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3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不吾知其亦已兮B步余马于兰皋兮C背绳墨以追曲兮D长余佩之陆离4下列各句中的“虽”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虽九死其犹未悔B余虽好修姱以羁兮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D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
8、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
9、匪夷所思。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运用角度的提示,看看还能运用到哪些作文话题之中。屈原如同开在山峰高洁的雪莲,他宁愿孤独终生,也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这都是一颗爱国心的驱使,正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才厌恶小人和佞臣,才希望自己的君主“亲贤臣,远小人”。但屈原的这一切都是一种梦想,现实根本不给他实现的空间,最后,理想非但没有实现,还落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当自己的一切希望破灭了的时候,他只有以死来明志,他的自杀是可以被世人所理解的,这是一场必然,换句话说只有死才能留下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他不仅以自己的
10、生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还为后人筑造了精神的故乡。运用角度:“高洁”“爱国”“忠诚”等。这个作文素材还可运用到与“_”“_”等话题相关的作文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渔 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1、?”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选自楚辞补注,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色憔悴颜色:脸色B何故深思高举高举:大力宣扬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指时间、时势的变化D安能以身之察察察察:皎洁的样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坚守人格节操的一组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AB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
12、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绝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于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和节操。B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即自己与众不同,独来独往,不苟合,不妥协,由此引出渔父的进一步的议论。C屈原听从了渔父的建议后,渔父微微一笑,摇着船桨,口中唱着“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双脚”,离屈原而去。D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高尚的人格,追求自身的清白高洁,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3、。即使理想破灭,他也至死不渝。5结合歌词内容,分析渔父唱“沧浪歌”的用意是什么。6文章最后一段不见于史记屈原列传中,试从写作的角度看,就该不该保留这一段,谈谈你的看法。(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
14、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惸惸乎中浦。”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zhu)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注】屈原庙赋:朱熹认为苏轼此文是为发屈原之心而作,并认为其词气与屈原
15、暗合。曰惟:句首语气助词。伊:指屈原。黾勉:勉力,努力。1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屈原之遗宫 遗:生活过的B去家千里兮 去:离开C又或为之臣佐 佐:辅佐D全身远害 全:全部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赋怀沙以自伤兮既替余以以纕兮B独嗷嗷其怨慕兮其如土石何C独惸惸乎中浦吾独穷困乎此时也D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忍尤而攘诟3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子孙散兮安在B宜夫人之不吾与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D不吾知其亦已兮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此赋是发屈原之心而作
16、,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理。C苏轼通过对屈原庙的瞻仰,一方面表达了对屈原不知委曲求全做法的惋惜,另一方面也借此抒发自己被贬的愤懑。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2)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3)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2015年高考四川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画8处
17、)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1D2B【解析】“不淹”是不久留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3C【解析】A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4B【解析】B项,“虽”的意思是“虽然”。其余三项都是连词,即使。5C6B【解析】“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匪夷所思”比喻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B项“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句子所谈是虽有一些发射台已搬下山,但对实现净空作用太小,因而
18、使用不当。7示例:个人与国家梦想与现实 (一)1B【解析】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2A【解析】两个“而”都表示顺承关系。B项,前一个“为”是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的语气;后一个“为”是介词,“给”。C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土地”。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因为”;后一个“以”是连词,表顺承。3C【解析】句写屈原的面貌;句是渔父唱的歌的歌词;句是渔父说的话。4C【解析】屈原没有听从渔父的建议。5歌词中的“水清”意指太平盛世,“水浊”意指世道浑浊,根据世道决定进退,体现了一种豁达潇洒的人生态度。渔父唱此歌意思是要劝屈原与世推移。【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考虑渔父
19、的基本观点,渔父的基本观点是屈原应当“与世推移”,他最后所唱的歌也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明确诗句的比喻意义,明确“清”“浊”是比喻世道,“濯吾缨”与“濯吾足”比喻不同的取舍。6示例一应该保留。从结构来说,这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它进一步渲染了渔父的形象;渔父无言而别、唱歌远去的结尾,也使全文获得了悠远的情韵。从内容形象方面来说,渔父的价值在于相当准确地刻画出了屈原的形象,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最后一段丰富了这一形象,因而不能删。示例二不应该保留。从主旨来说,本文歌颂屈原,而最后写渔父唱歌而去,有赞美渔父、贬抑屈原的意思。从结构来说,在屈原表达了思想后戛然而止,能给读者
20、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参考译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湘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问他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的,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圣人不拘泥于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您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您何不吃酒糟,喝薄酒?为什么要思虑深远,行为保持高尚,以致让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怎能让清白的身体沾染上污浊的外物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鱼腹。
21、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口中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双脚。”渔父于是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二)1D【解析】全:使完美,保全。2C【解析】都是介词,相当于“于”;A项,连词“来”/介词“因为”;B项,“助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D项,均为连词,分别表“转折”/“并列”。3C【解析】C项,为介词结构后置,A、B、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4C【解析】文中没有表现出“对屈原不知委曲求全做法的惋惜”,同时,也看不出苏轼“借此抒发自己被贬的愤懑”。5(1)你独自在江边徘徊不已,想离开
22、人间又未拿定主意,你俯首千丈峭壁,江中的急流让人心惊胆悸。(2)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3)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参考译文】小船浮波顺流来到了楚地,经过屈原大夫生活过的居所。我放眼眺望江上重叠的山峦,这便是你魂牵梦萦的故里。想当年,你再次被放逐南荒之地,曾渡过大江的汹涌巨浪。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死无墓地。悲哀啊!人当然都不免一死,可是决定怎样死却很不容易。你独自在江边徘徊不已,想离开人间又未拿定主意,你俯首千丈峭壁,江中的急流让人心惊胆悸。你吟成怀沙自伤怀抱,令人叹息你为什么独抱着自沉的心意。诗的结尾陡然惨烈之极,你决心离开人世却沉吟犹豫。“难道我不能远走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硕士论文全攻略
-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隐私与数据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市相城区2025年初三周考生物试题一含解析
- 山西省晋中市太古区2025年四下数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名校2025届高三下-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内蒙古医科大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工程学院《中级日语听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校2025届初三3月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运城重点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第五次重点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上饶市2025届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铁路智能运维系统构建研究-洞察分析
- 《中药调剂技术》课件-发药常规与发药交代
- 外研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6 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 低年级数学“数学连环画”跨学科主题活动探索
- 《甲状腺肿》课件
- 2024华师一附中自招考试数学试题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
- NDJ-79型旋转式粘度计操作规程
- 药店转让协议合同
- 社区工作者2024年终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