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_第1页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_第2页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_第3页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_第4页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李华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摘要: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本文拟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方面分析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并就此问题提出若干应对策略,以期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水平。关键词:母语负迁移;大学英语写作;对策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对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学习英语的一种必要实践,是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英语写作能帮助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性;能扩大使用语言的范围,促进语言灵活使用

2、;能培养逻辑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阅读、听力、口语有促进作用,英语写作也因此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刘润清就曾说“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地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当前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改革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学生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听力和阅读训练上,忽略了写作能力的培养,因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写作中出现了很多“中式英语”现象,写作仍是比较薄弱的一项。关于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母语负迁移在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中是客观存在的(Ellis, 1985)。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指将学会了的行为从一种情境转移至另一种情境

3、。母语迁移指的是母语的特征被转移到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现象。对于语言迁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Lado在其代表作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跨文化的语言学)中指出:“学习者往往把其母语语言及其文化中的形式和意义迁移到所学的外语语言及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既体现在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以及在与该外语文化有关的行动中,也体现在理解领会该外语语言及其文化的过程中。”Lado认为,母语中的原有习惯有时会促进二语的学习(正迁移),有时会阻碍二语的学习(负迁移)。如果母语的某种特征同目的语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在学习中就会出现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母语对目的语的

4、学习会起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不相对应时,或者两种语言的对应结构有差异,则会产生负迁移(干扰)(negative transfer),从而影响外语学习,对学习者掌握目的语造成困难。_收稿日期:2010-09-16作者简介:李华军(1977-)男,河南温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理论。二、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郭铭华,2002)。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用词不当、语法错误

5、、句式单调、结构混乱、缺乏连贯等母语负迁移现象。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母语负迁移在词汇、句法、语篇等三个层面上的影响。(一) 词汇负迁移的影响1.词义理解错误英汉词语所指的范围大小的差异和词的内涵意义不同而引起负迁移。英语词与汉语词在意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应三种情况,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完全对应。它不仅表现在词的多义现象的参差交错, 而且表现在同一义项的内涵差异上。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认为每一个汉语词汇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单词, 进而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其实, 由于两种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及其社会文化背景不同, 两种语言的词汇意义也有很大差异。汉、英对应词完全对

6、应的情况极为罕见, 除了一些特殊专门词汇和少数日常词汇外, 大多数词汇在另一语言中的对应词都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例如:I had to share a book with classmates because I had forgotten mine in the dormitory.在汉语中我们常说“把忘在某处”,而英语中就不能简单把“忘”翻译成forget,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我们应该用leave。My mother is a good cooker.应为cook。Im afraid youll have to sit in the smoking restroom over there.

7、按照母语的概念加工逻辑把“休息室”分解为“休息”和“室”,随后按语义对等的原则进行解译,而实际上restroom多指“厕所、卫生间”。此处应用lounge2.词语搭配不当因为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在英语中有不同的说法,而这些说法是约定俗成的,完全是习惯用法所致,稍有不慎就会犯错误。例如:Learn knowledge (学习知识)应为obtain knowledge Big fog(大雾)应为thick fogEat some medicine(吃药)应为take some medicine We are completely aware of this problem and are prepar

8、ed to spend two years or more solving it.应为well aware。 3. 词性误用汉语的词尾没有表示词性的词缀标记,在形式上汉语词汇的词性难以区分。同一个汉语词汇经常具有不同的句法功能,体现不同的词性。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写作者来说, 他们往往把汉语词汇在词性上的这个特点迁移到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 从而造成词汇应用上的错误。例如:When crossing the street, please careful.应为be careful。This explanation against the natural laws.应为This explanatio

9、n is against the natural laws.(二)句法负迁移的影响英语重形合,除了形态变化丰富之外,句法结构具有严谨的制约规则,体现出高度的形式化和逻辑化。即英语注重形式接应,强调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的完整,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如关联词)连接起来,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而汉语重意合,即汉语注重意念连贯,不太注重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完整,主要是通过语义的搭配和字词的意义连接起来。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总是在脑海中先出现汉语图式,然后再翻译成英语,由此就会出错,例如:I am jogging every morning it is good exercise.应为I am jog

10、ging every morning because it is good exercise.Because he worked hard so he became a success.应为Because he worked hard, he became a success. TV programs have too much violence nowadays.应为There is too much violence on TV nowadays. (三)语篇负迁移的影响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语篇上体现为,英语语篇的组织和扩展具有开门见山、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而汉语篇章结构和发展具有

11、注重铺垫、烘托、含蓄委婉、结构松散的特点。美国学者卡普兰( Kap lan,1966) 曾对英语和东方语言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篇章的组织方式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他认为“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直载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汉语学生作文方式呈螺旋型,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进入主题”。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重点不突出,结构松散,主次不分。例如:文段大多缺少主题句;开头没有明确提出观点,有时就算把观点提出来了,但后面的段落并没有紧紧围绕这个观点去写,而是迂回曲折直到最后才勉强提出观点。如在写如何看待啃老族的话题作文时,学生往往

12、会对年轻人的压力和啃老的现状描述一番;在第二段,列举若干原因;在第三段,很模糊地说:we can not say whether the young people should depend on their parents or not. It is not simply right or wrong.三、克服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影响的对策大学英语的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掌握恰当的写作学习策略,弱化母语的负迁移,按英语思维习惯去选词、造句、布局谋篇,提高学生的基本写作技能,从而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一)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对

13、母语迁移的科学态度对于解决二语学习中的迁移问题有重大意义。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是对新知识的获得、转换和检验的过程;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感知基础上去认识、理解、描述新事物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法。Stern(1992) 把母语知识的迁移和干扰看作是外语学习的一种前提,指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是把母语作为参照物的。Ellis(1994) 把迁移看作是二语学习者为了弥补二语知识的匮乏而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对于二语写作者而言,母语构成了“解码”过程中可用信息的绝大部分,而以二语信息存储在写作者大脑中的信息则很少。在学习策略上要能够容忍一定程度上的“中式英语”。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减轻焦虑

14、、增强信心、激发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对目的语多加尝试,不可苛求完美,逐渐帮助学习者减少对母语的依赖。(二)重视词汇和语法教学,使学生熟悉英汉词汇和句法的差异首先, 要积极地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在遇到同义词或近义词时, 除了对比表层的概念意义、语法意义, 还应比较其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内涵意义、联想意义、情感意义的不同和由此产生的词义冲突。强化学生对词汇含义及用法的正确掌握。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词语搭配能力, 使其学会根据具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表现方式, 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语法教学方面,以迁移理论为指导,分析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是由于外语语言本身的困难造成的,还是由于母语的干扰而造成

15、的。如果是后者的话,教师应相应做出解释,并增加一些辅助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三)加强英汉对比知识教学,培养目标语言思维和跨文化意识教学中应该多通过英汉思维方式比较,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了解其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从而提高跨文化意识。例如:对形容做不可能的事情时使用to fish in the air ,to milk the bull等来表达汉语中的“缘木求鱼”或“水中捞月”;比较汉语表达“冒犯权威”多用“老虎”而英文多用“狮子”,如to bear the lion;汉语的“雨后春笋”在英文写作中则用mushroom;小的谣言

16、容易“越描越黑”在英语写作中则由The more you tramp on the turd, the bigger it grows.来表达。通过这些对比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异族文化的敏感性, 从而排除汉语思维的干扰, 逐渐做到按照英语的思维方式来组织句子, 表达思想, 力争做到用英语思维, 用英语表达。从英文写作中学生犯下的词不达意的错误带来理解上的障碍所造成的负迁移来看, 多是由汉语词汇中特有的文化意义及文化背景与价值观等同英美民族的差异导致的, 教师应该多收集有关母语思维模式负迁移的范例与语料。在教学中适时地做些汉英对比分析, 使学生明白造成负迁移的原因。(四)加大地道英语原文的语言输入

17、,扩大阅读量,设置真实写作情景“增进外语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生活在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当中,而仅次于此就是大量阅读”( Nuttal,1982年)。通过大量阅读原文或听原文磁带、看原文录像, 在熟练掌握语言规律之后,能够自然产生的一种语言感应能力,它能促进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技能的提高与发展。阅读输入量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设法将学生已有的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语言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原文阅读。英语原文能够在词、句、段、篇章等层次上形象地揭示英语写作的方法和规律,而且典型地反映出英美作者构思的轨迹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因而加大原文

18、输入有助于培养中国学生对中西方思想和思维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英语写作中结构、修辞、句子变化、造词等方面的技巧,从而排除母语的干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要想摆脱汉语的干扰,需要大量地阅读,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语篇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写作实践训练,使学生了解英汉语篇模式的不同特点,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方式组织思想、写文章概要等,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四、结束语母语负迁移在大学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外语写作中如何排除母语的干扰,使学生能用外语写出比较地道的文章,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值得高度关注;对母语负迁移的研究、

19、提高对母语负迁移的认识,有利于大学英语写作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英语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排除汉语的负迁移,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坚持采用科学的对策,就一定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大幅度地提高大学英语写作的质量。参考文献:1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2Kaplan R.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

20、duc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966(8). 3Corder S.P.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M.London:OUP,1981.4Nutta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M. London: Heinemann, 1982. 5Stern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6Ellis R. The study

21、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7毛荣贵.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评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8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9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0肖素萍,刘爱真.试论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启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4).11刘媛媛,李宁.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外语教育教学,2009(5).About the Influence of Negative Transfer from Mother Tongue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and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