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备课模板:备课人 劲松一小 简非凡第三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心灵之歌”其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穷人和唯一的听众,两篇略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和用心灵去倾听,一个“口语交际 习作”和“回顾 拓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2、品味语言并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3、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
2、方面的作用。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本单元知识能力训练的前后联系这个单元是继五年级下册三、四、五单元充分训练了语言描写、感悟了语言的魅力之后以及七八单元动作描写之后的一个人物描写的延续,即: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在上册的七八单元也有涉及到,所以,这个单元是进一步的学习和体会心理描写的训练单元。学好这个单元,为六下的综合学习打下基础。关于人物语言的描写在这个单元也可以有弥补或扎实基础的机会。 9.穷人 本课训练点教材训练内容应达到的标准识字与写字生字:搁 填 怨 掀 唉 裹 魁 梧 淋 撕 霉 滤词语:舒适 搁板 勉强 抱
3、怨 倾听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心惊肉跳 自作自受 缝缝补补同音字、形近字:(填 添)(魁 魂)(淋 琳)(撕 嘶)(霉 莓)(虑 虚)(湿 温)(厉 历)易读错字:澎湃(bi)勉强(qing)蜷着(jung)会读,会写12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读写词语。理解意思会辨析使用正确读出阅读1、 重点理解9-11段关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段落,对比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2、 默读文中的第2自然段,能从环境描写中感受到什么?3、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描写的语句中看出渔夫和桑娜是怎样的人写作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4、,引导学生结尾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桑娜和渔夫是穷人的代表这以带面的小说写法。能续写一段有具体描写的内容。课文说明:穷人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写的是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家生活的贫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的是旧俄时代百姓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课文语言朴实、易懂。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尤其是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刻画把桑娜这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从而体现出了她善良、淳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文章的细节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为感人。 教学目标:1. 会写“搁、填”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舒适、魁梧”等词语
5、。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4. 练习续写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目标:1. 会写“搁、填”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舒适、魁梧”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
6、顺序。 3、学习课文,感受穷人生活的穷苦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结构和顺序。感受穷人生活的穷苦。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结构和顺序。感受穷人生活的穷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投影):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
7、音,读通全文。2.出示“词语盘点”中第9课词语。齐读练习(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校对再齐读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4.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5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三、精读课文,感受穷人之“穷”1课题为“穷人”,那么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板书
8、:桑娜渔夫 西蒙)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穷苦”呢?读读课文1-7自然段,完成自测本第五题:填空练习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你从这些描述中体会到了 2.师:可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的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完成自测本第六题:句段推敲(1)用“”把这段话分成三层。(第一层在“破帆”后;第二层在“睡着”后)(2)屋外环境恶劣
9、,屋里却温暖而舒适,“温暖”“舒适”表现在地干干净净,炉火没有熄,食具闪闪发亮,五个孩子安静地睡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人。(3)这段话中哪些记叙扣住了课题穷人?请用“ ”线划出。(第1句和最后两句)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四、作业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 练习续写课文。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
10、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2、 练习续写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桑娜、西蒙,她们都是穷苦的人,西蒙的两个孩子死了,桑娜会怎么做呢?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1.读课文第9到第11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板书:忐忑不安。2.再读课文911自然段。(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课件出示:他会说什么呢?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
11、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形容心神不定)比较第1自然段的“心惊肉跳”,这两个词语可不可以互换,为什么?4.回顾“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5.解答“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口头句式训练:联系课文补充句子。(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3)桑娜想: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说说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6.学习“他会说
12、些什么”“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到最后。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1)桑娜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联系课文体会:“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2)
13、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天气的恶劣和生活的压力使渔夫沉默了)(3)“他会说什么呢”,谈一谈从渔夫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字反映出渔夫明知困难大,也宁愿自己多受苦。同时也体现了渔夫的坚强精神,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完全置于脑后,可见渔夫心地多么善良。)(4)口头练习:渔
14、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与其_,不如_。宁可_,也要_。说说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分角色朗读第12到27自然段。四、展开想象,续写穷人1、可以从以下内容提示: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那两个孩子?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引导学生围绕着桑娜一家人的生活,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10.别饿坏
15、了那匹马本课训练点教材训练内容应达到的标准识字与写字阅读1.了解课文几次写到 “别饿坏了那匹马”?每次都是谁对谁说的? 2.双中心赞扬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体会。.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写作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能体会到描写方法的好处课文说明:别饿坏了那匹马记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全文描写细致,感情细腻。教学目标:1正确、
16、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
17、: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反馈交流。(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18、(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
19、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
20、”心情如何?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四、总结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
21、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五、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板书: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我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11 唯一的听众本课训练点教材训练内容应达到的标准识字与写字生字:悠 仪 歉 溜 嘿 割词语:严肃 忧虑 神圣 庄重 声望 割舍 大吃一惊 沮丧同音字、形近字:(悠 幽)(仪 宜 议)(歉 谦 赚) (溜 榴)割舍(sh)传(chun)阅会读,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读写词语。理解意思会辨析使用正确读出阅
22、读找出上节课划的老人言语的句子,读一读,再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体会老人对青年人的关心和鼓励:1、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2、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4、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能理解含义深刻句子(老人三次平静地望我)写作继续领会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神态
23、来描写人物,形象鲜明的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掌握写作方法,能运用方法突出一个典型人物特点。课文说明: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晚会上为成千上万的关注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感激、敬佩。教学难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老人三次平静地望我)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学习第一段。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学习第一段。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教学
25、过程:一、导入1播放月光奏鸣曲。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二、初读课文1、读书,巩固生字与新词。2、听写3、了解文章的脉络,概括主要内容。一(1) 二(2-9) 三(10)找出概括中的典型问题,给学生以指导。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
26、心理描写)四、完成课堂练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学习写法。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感激、敬佩。教学难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老人三次平静地望我)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一课惟一的听众
27、。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边读边思考,又没有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连父亲和妹妹都认为在音乐方面没有发展的我却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呢?二、理解课文、带着这个问题浏览课文思考。、那么,老妇人是怎样来鼓励“我”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文,画出老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她为什么要这么说?她所说的话对我又有什么影响?一边读,一边想,并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三、展示交流、语言鼓励: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在音乐方面不可能有任何成就,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
28、对我说了什么?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都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出示词语)介意,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指导朗读。理解“用心去感受”。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是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读出来吗?再读老妇人的话。你还找到了哪句?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
29、你,小伙子。”想一想老人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读出来。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过渡: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指名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老人又对我说了什么?有一次,她竟说引说。把老人所说的话与本段中描述的妹妹的表现对比,谈体会,引导朗读。想象老人在说这句话时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发自内心的赞美。)、眼神激励: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
30、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总是很平静地望着我。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课件出示: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自由读最后一个自
31、然段,思考为什么“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时,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三、总结课文“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板书: 唯一的听众 用 用耳朵听 真 心 用心听 诚 良 平静的望 温 苦 和 12 用心灵去倾听本课训练点教材训练内容应达到的标准识字与写字阅读关注人物语言、动作、神
32、态的句子,体会人性的美丽: 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能在三单元的写作中体现这一写作方法。课文说明:课文真实的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 12、用心灵去倾听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
33、“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难点: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
34、能用心灵去倾听的?)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小精灵总是耐心
35、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
36、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四、总结全文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
37、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五、板书设计: 12* 用心灵去倾听苏珊 倾听 抚慰 我未谋面的母亲 幸福与快乐(守护神)(健康成长)口语交际习作三习作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3、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
38、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教学难点:掌握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教学难点: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教学过程:一、读题引入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小组辩论(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
39、准备参加全班辩论。(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班级辩论:(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二、辩论师生点评辩论情况。三、课堂小结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教学目标: 1、掌握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教学难点:掌握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40、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二、要表达真情实感举例启发:(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2)教师总结、点拨。三、搜索题材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角度去搜索题材。四、布置习作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教学目标:1、掌握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教学难点:掌握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十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四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
- 广西玉林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随堂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新疆吐鲁番地区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课后作业((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大学生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书
- 2025春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一平台在线形考(作业1至4)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模拟题(附参考答案)
- 职业技术学校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年)
- 2025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河南省许昌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项目的开展考核试卷
- YS/T 285-2012铝电解用预焙阳极
- GB/T 9410-2008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
- GB/T 3408.1-2008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应变计
- GB/T 20041.23-2009电缆管理用导管系统第23部分:柔性导管系统的特殊要求
- GB/T 10460-2008豌豆
- 区级领导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方案
- 焊缝超声波探伤检测报告
- 锅炉专项吊装施工方案
- 碳排放核算方法课件
- 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录
- 发育生物学 第一章 绪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