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离心泵及检修_第1页
多级离心泵及检修_第2页
多级离心泵及检修_第3页
多级离心泵及检修_第4页
多级离心泵及检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级离心泵及检修1概述1.1学习范围1、泵的分类叶片式泵(透平式泵):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旋涡泵容积式泵 往复泵:活塞泵柱塞泵隔膜泵硏卑人序,但内ELR堆讥.特上认 1沖也一卜沾仃產卜一毎此科Ilk回转泵:齿轮泵螺杆泵滑片泵两關枪的齿 怡Tf分押 胳谥託伦井(tl壳BMK啊輯將 tUrJi : 拢,vaA齿轮泵其他类型泵:喷射泵水锤泵真空泵蒸汽喷射杲丄時GJL,矽嚅石.忌迎魁阳r - = fell-.轲件號人卄*衽件*就 合,feTXffG动繼转变为乩瞬储.如果侵人的吒怵麻H春性 矗縊幽I. II用稼常唱射直2、主要讨论单级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对于其他泵,可作为参考轴向剖分式多级两端支承泵径向剖

2、分式多级两端支承单壳泵径向剖分式多级两端支承双层壳体泵双壳立式悬吊导流泵1.2结构简述泵的固定部分由进液段、中段、出液段、导叶、轴承和密封组成,转动部 分由泵轴、叶轮、轴套、平衡盘、联轴器组成。DG -Z45-B0.DG2a5-W型锅炉给水泵结构图16112thT平蛊反13半書irVII4号XU145IU152完好标准2.1零、部件2.1.1泵本体及零部件完整齐全。2.1.2各部连接螺栓齐全,连接紧固,无锈蚀。2.1.3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灵敏,量程符合规定,并定期校验。2.1.4压力表、电流表、压差表等仪表齐全、灵敏,量程符合规定,并定期校验2.1.5进、出口阀门及润滑、冷却系统管线安装齐整,

3、标志明显,油标,油杯等 齐全好用。2.1.6各部安装符合规定。2.1.7泵体、泵座及附属管线、管件油漆完整。2.1.8 基础、底座完整,坚固。2.2运行性能2.2.1油路畅通,润滑良好,实行“五定”、“三级过滤”。2.2.2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2.2.3 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2.2.4 能力可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2.3 技术资料2.3.1 有泵的总装配或结构图,有易损配件图。2.3.2 有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2.3.3 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2.3.4 设备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包括:a安装及试车验收资料;b. 设备运行记录;c

4、 历次检修及验收记录; d.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2.4 设备及环境2.4.1 设备清洁,外表无灰尘、油垢。2.4.2 基础整洁,表面无积水、杂物,环境整齐清洁。2.4.3 进出口阀门、法兰接口及泵体各段结合处均无泄露。2.4.4 轴封处泄露不大于:a.填料密封,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每分钟不多于40滴;b. 机械密封,初期应无泄露,末期每分钟不多于 5 滴。3 设备的维护3.1 日常维护3.1.1 严格按照泵的操作规程启动、运行及停车,并做好运行记录。3.1.2 每班检查润滑部位的润滑油是否符合规定。3.1.3新换轴承后,工作100小时应清洗换油,以后每运行 10001500小时换

5、油一次,油脂每运行20002400小时换油。3.1.4经常检查轴承温度,应不高于环境温度35C,滚动轴承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5 C ;滑动轴承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65C。经常检查电机温升。3.1.5 每班检查轴封处滴漏情况,填料密封保持每分钟 10 20 滴为宜;对于机 械密封,要达到完好的标准。3.1.6 经常观察泵的压力和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和稳定,注意泵有无噪音等异常 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1.7经常保持泵周围场地的整洁,及时处理跑、冒、滴、漏。3.1.8维修人员应定时上岗,检查设备运行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3.2定期检查内容对于生产系统的重要泵,可按照表 1内容定期检查。表1检

6、杳内容周期内容判断标准推荐使用仪器检查 轴承 运行 情况7天测量滚动轴承 的冲击能量,以 判断轴承是否 处于良好的状 态当dBN20时轴承状态良好,下次周期 测量。当20v dBN35时轴承有明显的损伤,必须 在更短期间内测量。当dBN50时应该迅速更换轴承冲击脉冲计CMJ- 1 型SPM 43型监测 滑动 轴承 的运 行情 况7天测量轴承的振动的加速度值1.相对判断法:总振动值超过正常值的2倍 以上时,内部已经发生 故障,需引起重视,缩 短监测周期;当总振平 均超过正常值4倍时, 可能发生故障,应停泵 检杳修理。217机器故障检杳仪2.类比判断法:测量点 比若干相同泵同一点 的加速度有效值咼

7、出 一倍以上时,应引起重 视缩短周期监测,超过 两倍以上时可能发生 严重故障,应停泵修理监测 泵的 振动 情况7天在轴承壳体处 从径向测量壳 体振动的振幅单振幅A应不超过以下值1) 泵转速 1450r/mi n轴中心高w 225mmA w 0.03mm轴中心高225mmA w 0.04mm2) 泵的转速为2900r/min 轴中心高w 225mmA w 0.02轴中心高225mmA w 0.03mm便携式测量仪3.3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2表2现象原因处理方法泵不打液或1.吸入阀堵塞1.清扫吸入阀者流量不足2.吸入管路阻力太大或吸2.清洗吸入管路或降低水高度太高吸入高度3.出水管

8、路阻力太大3.检查及清洗出水管路或改进管路4.泵或者吸入管路有空气,4.排除空气,清除漏气有漏气处5. 叶轮堵塞6. 密封环磨损严重处5. 清扫叶轮6. 换叶轮密封环电流过大1. 填料压得太紧2. 转子部分与固定部分摩 擦3. 供水量太大1. 放松填料压盖2. 检查调整3. 调小出口阀门减少流量泵振动大1. 电机轴与泵轴同轴度超 过规定2. 泵轴弯曲或转子不平衡3. 叶轮中有异物或叶轮磨 损4. 转子与壳体产生摩擦5. 轴承间隙太大6. 底座螺栓松动1.找正联轴器2 .校直轴、转子做平衡3 .清洗或更换叶轮4调整转子与壳体之间的 间隙5.调整或更换轴承6 .紧固底座螺栓泵内部声音 反常,打不

9、上液体1. 流量太小2. 吸入管阻力太大3 .在吸入管部分有4.所吸送液体温度过高1. 增大流量2. 清洗吸入管或降低吸 入高度3. 检查吸入管部分及 阀,消除漏气处4. 降低所吸送液体的温度轴承温度过高1. 油量不足或油不清洁2. 轴承间隙太小3. 电机轴与泵轴同轴度超过规定1. 加油或清洗轴承换油2. 刮研轴瓦,调整间隙3. 找止联轴器密圭寸漏损大1.填料磨损1.更换填料2.轴或轴套磨损2.修复或更换磨损件3.泵轴弯曲3.校正或更换泵轴4.动、静密封环端面磨损、4.修复或更换动、静环,磨蚀或滑伤,或“ V、“O更换“ V” “O”型圈,型圈老化失效或改变材料5.静环装配歪斜5.重新装配6.

10、弹簧压力不足6.调整弹簧压缩量或更换弹簧3.4紧急情况停车遇到下列情况之一,应紧急停车处理:a. 泵突然发生剧烈振动。b. 泵内发出异常声音。c. 电流超过额定值持续不将经处理无效。d. 泵突然不出液。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4.1检修周期检修周期见表3表3检修类别小修中修大修检修周期,月312 24364.2检修内容4.2.1 小修421.1检修填料密封,更换填料。4.2.1.2 检查轴承及润滑系统,更换润滑油(脂)。4.2.1.3 清理、检修冷却水系统。4.2.1.4 清扫、检查阀门。4.2.1.5 检查及找正联轴器,调整轴向间隙,(带自动平衡盘的泵,先将泵平衡 盘和平衡座推上靠住,再调整轴

11、向间隙,可将中间距离调整到小于隔膜式联轴器 端面总长00.1mn),(弹性块联轴器中间间隙保持在 12mm。421.6 消除在运行中发现的缺陷和渗漏,及检查和紧固各部螺栓。422 中修4.2.2.1 包括小修内容。4.2.2.2 检修机械密封,更换零件。4.2.2.3 解体、清洗检查叶轮、密封环、衬套、轴套、导叶、平衡盘、平衡环、 密封用“ O型环及各部磨损、磨蚀、冲蚀程度,予以修复或更换。4.2.2.4 修理及刮研轴瓦、调整间隙,以及更换轴承。4.2.2.5 测定叶轮的静平衡。用找重心的方法首先标记重心点,然后用橡皮泥调 整,调整好后在相反的位置用去重法即可静平衡机4.2.2.6 检查各段叶

12、轮轮毂、轴承、平衡盘轮毂、紧固螺母间端面接触情况,测 量及校正各段叶轮的间距。4.2.2.7 测量泵轴及转子部件各部跳动。T T 0丫丫mr13测量泵轴跳动422.8 检查、调整各部间隙。调整转子窜量,并记录单边窜量值。422.9 校验进出口管线压力表,入口滤网压差计,校验泵体平衡管线、泵进出 口管线、油路管线安全阀。4.2.2.10 检修电机。4.2.3大修。4.2.3.1 包括中修内容。4.2.3.2 更换叶轮及导叶。423.3 更换泵轴。4.2.3.4 泵体各段检测、鉴定和做必要的修理。4.2.3.5 泵体各承压、转动部件做无损探伤。4.2.3.6 泵的滑销、立销系统除垢涂抹润滑油脂、

13、铅粉或二硫化钼,调整泵的水 平度,检查管道支撑,对泵无附加外力。4.2.3.7 设备及附属管线除锈防腐。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5.1泵体与底座5.1.1泵体应无裂纹,液体流道表面铸造光滑、无砂眼和气孔。各段泵体结合面 平行度为0.1mm/m结合面和凸缘无毛刺及碰撞变形。5.1.2泵体与叶轮密封环的配合采用 H7/h6。5.1.3底座与基础面应接触严密,底座安装水平度;纵向0.05mm/m横向0.10mm/m5.1.4有轴向膨胀滑销的泵,滑销和滑销槽应平滑无毛刺。5.1.5组装时,拧紧泵体总连接螺杆应对称进行,且用力均匀。5.2导叶与衬套5.2.1导叶液体流道部分应光滑,型砂处理干净;与衬套配合部

14、位不应有严重的 通孔、气蚀等缺陷。5.2.2 导叶与衬套的配合采用 H7/n6或H7/r6。5.2.3导叶衬套与叶轮轮毂的直径间隙见表 4,间隙应四周均匀。使用磨损极限不超过表中最大值的表43倍。mm衬套内径30 6060 9090 120导叶衬套与叶轮轮毂直径间隙0.20 0.300.30 0.420.42 0.505.3泵轴531泵轴表面不得有裂纹、伤痕和锈蚀等缺陷,大修或更换泵轴必要时可作探 伤检查。轴磨损可用电镀、喷镀、刷镀等方法进行修复。5.3.2泵轴与叶轮及轴套配合的轴径公差用h6,与滚动轴承的配合轴颈用j6或k6,与联轴器配合轴颈用js6,轴颈的圆度和圆柱度应不大于其直径公差之半

15、。5.3.3轴颈表面粗糙度:装配叶轮与轴套处、滚动轴承处1.6卩m滑动轴承处0.8卩m 装配联轴器处3.2卩5.3.4以轴承处轴颈为基础,用千分表检查装配叶轮、轴套及联轴器段的径向跳动,应不大于0.03mm5.3.5 键槽中心线对轴中心线的偏移不得超过0.06mm,歪斜不得超过0.03mm/100mm5.4叶轮5.4.1叶轮的流体流道内壁应清理光洁,不能有粘砂、毛刺和污垢。流道入口加工面与非加工面衔接处应平滑过渡5.4.2叶轮轮毂对轴孔的端面圆跳动应大于表 5规定表5mm直径25 6060 160160 400端面跳动0.0250.0400.0605.4.3叶轮键槽及平衡盘键槽中心线对轴孔中心

16、线的歪斜应不大0.03mm/100mm5.4.4新装叶轮必须作过静平衡,静平衡允差见表6。超过表中数值时用去重法从叶轮两侧切削,切去的厚度应不超过叶轮厚度的1/3,切去部分应与叶轮壁平滑过渡表6mm叶轮外圆直径200300300400400500静平衡允差g358105.4.5叶轮与密封环的直径间隙按表7选取,四周间隙应保持均匀。使用磨损极 限不超过表7中最大数值的3倍。5.5轴套轴套与密封填料接触的外圆表面应无砂眼、气孔等缺陷,表面粗糙度为1.6卩m5.6平衡盘装置5.6.1平衡盘与平衡环接触平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6卩m接触良好。5.6.2平衡盘轮毂与平衡环的直径间隙为0.2-0.6mm。5

17、.6.3平衡盘与平衡环端面间隙为 0.100.20mm时,叶轮流道出口应与导叶流道正对。表7mm密封环直径直径间隙密封环直径直径间隙最小最大最小最大750.250.37180 2200.450.6375 1100.300.442202800.500.68110 1400.350.502803400.550.78140 1800.400.563404000.600.805.7转子5.7.1叶轮、平衡盘与轴的配合采用 H7/h6。5.7.2轴套、间隔套与轴的配合采用 H9/h9,轴套、间隔套与轴不能采用同一种 材料,以免咬死。5.7.3转子予组装,测量各叶轮的间距和总间距,误差均应不超过土1mm超

18、过时应调整间距套的长度,或修整轮毂长度。5.7.4检查:叶轮吸入口处外圆的径向圆跳动,轴套、间隔套、叶轮轮毂径向跳 动,平衡盘轮毂径向跳动,平衡盘端面跳动,应不大于表8规定。测量转子各部跳动表8mm外圆直径 150m3/h的多级泵,转子预装后,应作动平衡试验。5.8轴承5.8.1 滚动轴承581.1 滚动轴承的滚子与滚道应无坑疤、麻点和锈斑,保持架完好,接触平滑, 转动无杂音。5.8.1.2 与滚动轴承外圈配合的壳体孔公差用 H7。5.8.1.3 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的间隙应不大于 0.01mm在轴的膨胀侧轴承 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的间隙,应根据两轴承的长度和介质温度,留出足够的间隙5.8.1

19、.4正确的润滑是确保轴承长寿命的基本条件,针对特定的应用选择合适的 轴承润滑脂对于保证轴承的运行绩效是至关重要的。润滑不当在导致轴承提前失 效的原因中占到36%载荷、速度、温度和环境是您为特定应用选择润滑脂时需 要考虑的因素。以正确的润滑周期提供正确的润滑量与选择合适的润滑脂同等重要。过量润滑对轴承寿命有负面影响,并最终影响到设备停机和提前失效。581.5拆装滚动轴承使用专用工具或压力机。轴承热装时可用轴承加热器或在100120C的机油中加热后装配,严禁用直接火焰加热及用锤直接敲击轴承。轴承加热器5.8.2滑动轴承5.8.2.1轴承合金与壳体应结合紧密牢固,不能有脱壳及裂纹、气孔等缺陷;表 面

20、光洁,无伤痕和凹坑。5.822轴瓦与轴承盖的紧力应为0.020.04mm下瓦瓦背与轴承座接触应均匀, 接触面积达60鸠上。5.8.2.3 轴颈与下瓦接触角在中部6090范围,接触面均匀,涂色检查每平 方厘米至少有24个色斑。5.8.2.4 轴承顶间隙可按表9选取表9mm轴直径轴承顶间隙转速 30 500.05 0.110.08 0.1450 800.06 0.140.10 0.1880 1200.08 0.160.12 0.21120 1800.10 0.200.15 0.255.9轴封5.9.1填料密封5.9.1.1填料衬套和压盖与轴套(或轴)的直径间隙按表10选取,四周应均匀表 10mm轴

21、套或轴直径75110110 150直径间隙0.75 1.001.00 1.501.50 2.005.9.1.2填料压盖与填料箱内壁的配合采用H11/d11。5.9.1.3 填料环与填料箱内壁的直径间隙为0.150.20mm填料环与轴套(或轴)的直径间隙应较表10中数据相应增大0.30.5mm5.9.1.4 压盖压入填料的深度一般为0.51圈填料的高度,最小不能小于5mm 压盖不得歪斜,松紧度要调节适当。5.9.1.5 注意填料环的环槽对准填料箱壁的进水孔或略偏外侧,使水流畅通。5.9.2机械密圭寸5.9.2.1安装机械密封处轴套或轴的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8规定,表面粗糙度达3.2 u m外景偏差

22、不超过h6。5.9.2.2 轴的轴向窜动量应不超过土 0.5mm5.9.2.3 动环与静环接触的密封端面平行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应符合要求;拆装时要仔细,避免磕碰,损伤密封面;严禁用手锤或铁器敲击。5.9.2.4 安装时必须将安装部位及机械密封清洗干净,防止任何杂质进入密封部 位。密封面在装配时可涂抹透平油或锭子油。5.9.2.5 弹簧的压缩量必须调整适当,使弹簧压缩后的长度为其工作长度。5.10联轴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两轴对中偏差及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1的规定LI 一 L2表 11mm联轴器最大外径端面间隙对中偏差径向位移轴向倾斜71 10630.040.2/100013019040.050.2/100022431550.050.2/100031540050.080.2/10006试车与验收6.1试车前的准备工作6.1.1将压力表、真空表、压差表、电流表等仪表安装齐备。6.1.2 清除泵周围一切杂物,清理好现场。6.1.3检查泵体与电机地脚螺栓、泵体拉紧杆螺杆及其他连接螺栓的紧固情况。6.1.4按规定要求加好润滑油,检查冷却水系统是否畅通。6.1.5检查轴封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