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商视角看大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_第1页
从情商视角看大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_第2页
从情商视角看大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_第3页
从情商视角看大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_第4页
从情商视角看大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情商视角看大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价值毋庸置疑。 但目前从各普通高校乃 至中小学看 , 音乐课的边缘地位也毋庸置疑 ,这在升学和就业压 力甚于一切的情势下被视为当然。令人不解的是 , 音乐教育界对 此也表现出相当的沉默。难道音乐教育真的可有可无吗?我们要反思的是 : 音乐教育到底能不能在当代大学教育中担当起自己应 尽的职责 ?答案是肯定的。 据调查 , 大学生求职失败的一个突出原 因,不是专业知识不足 , 而是社会沟通和交际的能力欠缺。 按照心 理学的说法 , 就是智商高情商低。在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 现代职场 , 情商高低几乎决定着一个人的升降成败。情商是一个 人在与他

2、人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智力商数 ,具有社会属性 , 是 一种社会性情感 , 与后天培养息息相关 , 而社会情感主要有道德 感、理智感和美感。音乐教育在培育大学生社会情感、提高其适 应社会能力的情商方面有独特的功能。下面试从道德感、 美感和理智感的培育三个方面加以具体论 述。一、音乐教育中的道德感的培养 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 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 不同的时 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 , 崇尚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和互帮互助等成为我们的道德标准。 作为道德文化的载体之一,音乐艺术与文学、 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一样 , 浸透了社会

3、精 神, 一切高尚优美的音乐艺术都包含着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道德 情操和道德理想。 古希膜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音乐称为“上帝的 语言”, 认为音乐可以“浸润心灵” , 可以使人的性格变得“高 尚” ,可以陶冶情感 , 振奋精神。先秦儒家除重视礼教外 ,还重视 乐教 , 主张礼乐并用 , “兴于诗 , 立于礼 , 成于乐”(论语 泰伯) 。儒家认为,礼乐对人的思想的启迪 ,是由诗开始 ,以礼为 依据 ,最后由乐来完成的 ,以此来达到修身、正德、陶冶性情、培 养品格的目的。 蔡元培先生认为 ,人人有感情 , 而并非都有伟大而 高尚的行为 , 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所致。 要转弱为强 ,转薄 而为厚

4、, 则有待于陶养 ; 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 , 陶养的作用叫美 育1 。音乐作为陶养的工具 ,美的对象 ,它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 打动人心。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吕都是作者心灵的独白和真情的涌 现 , 它对心灵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一切美丽激昂的语言。从心理 学的角度来说 , 人格的形成与精神的升华是分不开的。艺术作品 具有提升人格的特殊力量 , 音乐尤其如此。 一方面 , 音乐欣赏的过 程是一个自我心理投射的过程 , 这种心理投射作用比其他艺术的 作用更为集中。 音乐是最典型的表现艺术 , 是主情的艺术 , 一部音 乐作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感情世界。黑格尔说, 音乐是透过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的最具情感的

5、艺术。 音乐的基本任务在于反 映出最内在的自我 , “惟乐不可以为伪”( 乐记 ), 聆听一部音 乐作品就像进入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 家们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来歌唱伟大的祖国、 美丽的家乡、 真挚 的情感、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 , 听众通过欣赏这些音乐作品 , 与音乐家们心灵相通 , 情感共鸣 , 激发和强化同样美好的感情 , 从 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和心灵净化。孔子说 过: “乐以治性 ,故能成性 ,成性亦修身也。” (礼记 乐 礼)大学生在音乐欣赏与实践中 ,在情感共鸣的同时 , 也潜移默 化地提高了道德水准 ,培养起了一定的社会道德品质 , 进而升

6、华 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1. 音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之情是各种各样的爱中较为博大的一种。 许多音乐作品 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 , 具有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功 能。例如黄河大合唱就是一部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抗 外来侵略者的优秀作品。作品以黄河为大背景 , 描绘了一幅幅中 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 ,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和英雄 气概。其中蕴涵着的浩然正气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绚丽的音色 , 激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 其作用是任何其他的教 育方式所难以替代的。 国际歌 是对整个旧世界的宣战书 ;义 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太行山上等曾鼓舞过我国抗 日军民的斗志

7、, 至今仍能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 ;歌唱祖国、 赞歌、 翻身农奴把歌唱等反映了人民群众在生活处境改 善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祖国的新面貌、新气象的衷心颂赞 ; 祖 国颂、走进新时代、中国的春天等歌颂日新月异的祖 国和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好的音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把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作 品收集起来 , 将是一座取用不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宝库。2. 音乐教育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音乐是一门最富有个性而又需要充分合作的艺术。 音乐教育 功能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启发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集 体的关系。 学生参加合唱队、 乐队等各种活动既学到了音乐知识 与

8、技能,又锻炼了意志 , 还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及集体的力量。 首 先, 合唱、合奏的表演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互相配合、 互相协作 ,每个人都有相应的技巧和分工 , 一个人的失误就会影 响整个作品的表现 ; 同时对合唱、 合奏艺术“统一、 平衡、和谐” 的要求是很高的 , 因此合唱、合奏要求学生具备融入集体的素质。 其次,在集体的音乐教育中 , 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友爱、 默契 配合、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 学会与人交流 , 学会尊重他人 , 培养集 体感。最后 , 通过音乐活动的锻炼 , 特别是在合唱、合奏、集体舞 的排练过程中 ,学生会逐渐观照并调节自己的行为 , 使之融入集 体之中 ,

9、 与同伴一起争得集体的荣誉。二、音乐教育中的美感的培养 美感是对事物美的体验。它是根据美的需要 , 按照个人所掌 握的社会美的标准 , 对客观事物 ( 包括内容和形式 ) 进行评价时所 产生的情绪体验。音乐是情感美的化身。首先, 音乐作品是作曲家通过特定的物质媒介声音构筑 出的一个能给欣赏者听感官带来美感的、 能满足欣赏者精神需要 的、有意味的美的音响符号形式。 音乐通过这种美的音响的流动 不居、强弱起伏、抑扬顿挫、张弛变化以及多层次的错综交织 , 直入听者复杂难言的感情丛林 ,激荡平静沉寂的心灵池水 , 从而 带来愉悦体验和审美的感受。作为审美活动的音乐教育 , 其本质 就是对艺术美的欣赏与

10、追求 , 这种艺术美就是用人为形式特意创 造出来的一种使生命得以升华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 , 学生的生 命超越了种种障碍而获得了自由和无限伸展的空间 2 。艺术审 美活动要求人们能超脱现实生存功利的限制 , 使生命向无限、永 恒的理想状态升华。其次, 作为作曲家情感的对象化的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本 身就能够引起大学生的美感共鸣 3 。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小提 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 那著名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 主题 , 旋律线条起伏大而又十分流畅 , 小提琴的演奏表现出委婉 而细腻的音乐效果 ,优美而深情 ;弦乐的泛音、竖琴的震音、自由 的长笛颤音及其华美的演奏 ,钢琴清澈晶莹、 流水般的

11、音响 ,描绘 出天堂般的意境 ; 独奏小提琴协同长笛与弦乐器热烈地全奏爱情 主题 ,描绘着人们对忠贞爱情的歌颂 : “生前不能共罗帐 , 死后天 上成双对,千年万代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至纯至美的 音乐讲述着这个美丽的故事 , 激荡着听众的内心情感 , 表达出人 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又如 , 小狗圆舞曲表现了对生命的热 爱和欣赏 ; 春江花月夜和田园交响曲表现了对大自然的 赞美 ;至于像友谊地久天长、祝你平安、念故乡和 无数爱情歌曲 , 则表现了人类千古永恒的亲情、爱情与友情。这 些都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和愿望 , 易于引发学生的体验和共 鸣。三、音乐教育中的理智感的培养 理智感是人的一种高

12、级情感 , 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 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音乐有助于 人的认识活动的进行 , 有助于人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的满足以及 对真理的探索等。 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使人的思想变得更 活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及探求真理的意向。其实 , 音乐活动本 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 既是情感活动也是智力活动。一个音 乐作品价值的完整体现 , 总是要经历作曲家演奏 ( 唱) 听众这 三度创造活动的。作曲家创造出一部音乐作品 (一度创造), 他想 象的某种作品效果必须由演奏者凭借自己的想象、 理解和艺术技 巧将其“演绎”出来 (二度创造), 听众则需要再凭借自己的音乐

13、经验、知识修养与文化背景 , 将这种音响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三度 创造)2 。每一度创造 , 创造者都能体验到强烈的理智感。在音 乐学习中 ,学生掌握了某种技能 ,能唱出优美的旋律、歌曲 , 奏出 优美的乐曲 , 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实现了自我价值 ,体验到 成功的乐趣 ,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激发创造的激情。 音乐教育还 能够使学生在团结、 和谐的气氛中 , 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 , 学会理智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在音乐表演特别是集体表演中 , 学 生在体会到合作的乐趣的同时 , 还会领悟到克制自己的表演欲望 而服从集体的必要性 , 由此强化了学生的纪律观念与合作精神 , 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宽容守纪、控制自己行为的习惯和能力。总之, 大学音乐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 , 体现在包括道德感、 美 感、理智感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 这些都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社会 性情感 ,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 从而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 会 , 成为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 , 在音乐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性情感 , 必 须遵循音乐教育的规律 , 按照情感发展的逻辑 , 切忌口号式的说 教。音乐教育不是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