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学设计_第1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_第2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_第3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_第4页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题目名称:香菱学诗教学设计及执教者:李晓兵课件制作者:李晓兵所教班级:长垣县苗寨镇三中九(1)班课时:1课时联系人:李晓兵 电话: 单位地址:河南省长垣县苗寨镇第三初级中学 邮编:附:附教学课件(光盘一张)一、教材内容分析香菱学诗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本,其在本学段的地位与内容如下:本文是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文章,该单元为小说单元。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是个苦命女子,文化底子不深,但她的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在初中三年的

2、课本中,这是唯一一篇针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学写诗歌的文章,我们通过分析这几首诗的成败,反复玩味,既懂得了一点写诗的要领,又从艺术手法、创作风格、审美思想上都收益不浅。我想,曹雪芹设计这几首诗的苦心也许还在于此。 二、教法分析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以诗歌鉴赏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以“品”为主线进行设计,将整个教学设计为“品诗”、“品人”、“品文”三个环节,在“品诗”中培养

3、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再让学生产生迁移,感悟出写作时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在“品人”环节中重点让学生通过抓一个人物性格的分析,在“品文”环节中,重点分析香菱学习成功的原因,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教义,帮助学生的学习。三、学生特征分析1、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探讨学习,并能总结汇报学到的知识。2、学生思维活跃,能较好的回答教师的提问和发表自己的意见。3、学生学习不具有自觉性,需要教师设计好教学环节,并给予充分的关注与指导。四、学法分析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两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激发学

4、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能够较流利地复述课文,,即学生已经独立地完成了个性化解读。所以教学本文,应采用泛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提高欣赏阅读的能力。五、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目标要求描 述 语 句识记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理解通过三首诗的比较鉴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理解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应用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的品质。重点1、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5、。 难点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六、课前准备生搜集整理的有关红楼梦及其曹雪芹其人材料学生八人讨论小组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具等七、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设计目标教学内容方法明确知识点教育目的掌握红楼梦及曹雪芹其人的简介。1、课前组内学生交流自己搜集整理的相关材料。2、小组发言人做总结发言3、教师做出总结。4、识记该文学常识。 1、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2、曹雪芹:

6、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让学生尝试性地去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记忆力了解香菱的身世和与本文相关故事情节的简介。由一个小组的学生介绍,其他小组补充。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小时候生得极可爱,是父母的掌上

7、明珠,三岁那年元宵节,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长大后侥幸遇到个“风流人品”的冯公子冯渊(偕音逢冤)真心实意地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薛蟠。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性格等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是怎样的呢?1、浏览回顾全文2、学生小组内交流成果3、小组发言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过程。明确:拜师论诗、读诗品诗、写诗改诗。(板书)发展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香菱学诗学到了什么程度?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明确:香菱学诗堪称“痴迷”。(板书)培养提炼归纳能力和人物赏析能力掌握找出文中表现香菱苦心痴心学诗的语句 ,并分析其作用。1、默读2、前三

8、个小组解说正面描写的语句,给其他三个小组补充侧面描写内容。后三个小组的任务与之相对3、小组内总结归纳4、交流发言并补充5、教师PPT课件总结展示找出文中对香菱的正面描写的语句及其作用1、“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2、“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3、“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4、“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5、“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6、“香菱怔怔答道:“闲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 正面描写的作用:表现她学诗的专

9、注投入,乃至痴迷的境界 (板书) 文中对香菱的侧面描写的语句及其作用 1、“越发成个呆子了。” (宝钗) 2、“这个人定要疯了!” (宝钗) 3、“可真是个诗魔了。” (宝钗) 4、“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钗) 侧面烘托的作用:进一步突出香菱学诗的投入与专注。(板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力理解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学生思考讨论2、小组归纳回答3、PPT课件总结展示一是有良好资质,入园前虽然家务繁忙,但她总是忙里偷闲读几首诗,在与黛玉谈诗时,就充分体现了她的良好感悟能力。 二是有良好的引路人,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采用点拨式,而且两人都具有良好的诗歌素养,特别是黛

10、玉,循循善诱。 三是大观园中使她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大家处于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利于她的学习。 学生感悟求知欲、学习兴趣、自制性、坚持性的重要了解结合课文,对香菱的三首诗作出品评。1、把握课文中有关对三首诗词点评的语句2、多读细品3、 老师PPT课件总结展示香菱作的第一稿只是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诗人助兴”二句却如黛玉所说“措词不雅”。香菱的第二稿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第三稿是成功的。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

11、态;颔联写月下之景;颈联写思念亲友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孤单感觉;尾联归结全诗主旨,表明想跟父母团聚的愿望。诗中也有了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月下之景几乎无一不引起她的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耐人寻味。众姐妹说这首诗“心巧有意趣”,决非溢美之词培养学习写作的热情;让学生感悟学习中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应用结合课文内容对对联。1、教师提示对对子要求2、组内交流,找出最佳3、全班交流4、共同点评上联:黛玉多愁善感悲葬花下联:香菱 例:香菱如痴似醉苦吟诗发展智力因素(如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第 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印证了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的治学三境界:1、眼观心悟香菱学诗的视频。2.PPT课件总结展示第一境界“悬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苦索”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顿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延伸拓展,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应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有什么样的启示呢?1、思考归纳2、发言交流3、老师PPT课件总结展示提高兴趣,做有心人。虚心求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