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变频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南京变频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南京变频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南京变频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南京变频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泓域咨询 /南京变频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南京变频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MACRO 泓域咨询报告说明对比分析,2012年至2017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可知,201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76万公里,截至2017年底已达12.7万公里;2012年至2017年期间全国铁路新增营业里程平均0.56万公里/年。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753.7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923.4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54%;建设期利息53.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3%;流动资金776.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33%。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

2、业收入8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288.35万元,净利润741.2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76%,财务净现值2498.0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4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新变化,既有国际环境重大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南京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

3、挑战。报告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和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第四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第五章 选址方案分析第六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第七章 原辅材料成品管理第八章 工艺技术分析第九章 环保方案分析第十章 安全生产第十一章

4、 节能可行性分析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第十三章 进度实施计划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第十七章 风险评估分析第十八章 总结第十九章 附表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南京变频器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赵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

5、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三、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过涵洞或会车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压力波,传入车内的压力波对乘坐旅客的耳朵造成不适,为了保证乘坐舒适度,必须对高速列车空调系统采取良好的压力保护措施。空调系统需要根据空气压力的变化,并结合人员的健康要求,达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标准。在空调系统中,可以通过线路信号、压力表探测系统等方式,启动空调系统的压力波保护装置,提高列车乘坐舒适度。根据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站公布数据可知,2012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215亿元,2017年达到8,0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96%,年均投资总额达到7,

6、242.69亿元。自2014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8,000亿元以来,已连续四年保持8,000亿元以上。“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新变化,既有国际环境重大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南京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四、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4、其他必要资料。(二)报告编制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地、节约资金。在保证

7、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 报告主要内容报告是以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规程等以及该项目相关内外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市场需求、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工程方案及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测算和论证,以确定该

8、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效益的合理性。四、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12.28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变频器00000台的生产能力。六、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8759.73,其中:生产工程4852.89,仓储工程998.61,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543.10,公共工程2365.13。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753.7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923.4

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54%;建设期利息53.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3%;流动资金776.3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3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923.49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3493.6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21.13万元,预备费108.70万元。八、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4753.71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2200.0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九、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86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7288.35万元。

10、3、净利润(NP):741.22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6.45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20.76%。3、财务净现值:2498.08万元。十、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一、项目综合评价该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先进合理,原材料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规模适宜,产品质量可靠,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该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抗风险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8186.66约12.28亩1.1总建筑面积8759.73容积

11、率1.071.2基底面积4912.00建筑系数6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10.581.4基底面积4912.002总投资万元4753.712.1建设投资万元3923.492.1.1工程费用万元3493.66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21.132.1.3预备费万元108.702.2建设期利息万元53.902.3流动资金776.323资金筹措万元4753.713.1自筹资金万元2553.713.2银行贷款万元2200.004营业收入万元86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288.356利润总额万元988.297净利润万元741.228所得税万元247.079增值税万元281.

12、8610税金及附加万元323.3611纳税总额万元852.2912工业增加值万元2148.3813盈亏平衡点万元2177.74产值14回收期年6.45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0.76%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498.08所得税后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行业背景分析1、技术壁垒轨道交通行业以技术为支撑,引领行业内轨道交通装备等配套产业发展。行业内主要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主要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中。因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对车辆技术标准要求高、产品质量要求高、安全性能要求高等多种因素影响,通常倾向于选择具有同步设计研发能力的配套产品生产企业,这对配套产品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提

13、出了较高要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作为车辆重要的配套产品,需要相关配套厂商具备空调系统运行控制、耐寒耐高温、空调系统压力保护、系统优化等技术;具备电气系统、软件技术、电力电子变频调速、通讯、电源以及检测与自动控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形成,跨多个专业,一方面需要较大研发投入和人员培养,另一方面对生产设备、实验设备、检测设备投入要求较高。针对新进入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领域的企业来说,技术研发储备、人员资金投入、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培育等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难以在短期内达到车辆制造企业的要求并获得技术认可。因此,本行业对新进入者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2、客户壁垒在我国,轨道交通车辆空调产品的客户主要是中国

14、中车下属整车制造企业等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商,产品主要应用于高铁动车组、普速客车、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商对车辆配套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很高,供应商需通过长期不断摸索实践提供优质的产品及售后服务,得到其认可并进入其指定供应商名录,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后才能保证产品销量稳定增长。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商通常情况下不会轻易变更其供应商,新进入者达到过硬的产品同步设计能力、完善的制造工艺、较高的质量检验水平、构建及时优质的售后服务体系等均需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因此,本行业存在一定的客户壁垒。3、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15、中的五个重点发展方向之一。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将大力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突破发展,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国家在战略层面对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给予明确重视,为轨道交通空调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基础。(2)基础建设投资增加中国已经进入轨道交通全面提速时代,全国各地都在筹划高铁、地铁、城际轨道等建设工作。“十二五”

16、期间铁路投资不断超预期,年均达7046亿元,2015年达8238亿元。2015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十二五”期间运营里程复合增长率为5.35%;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十二五”期间复合增速达到23.55%;动车组随着高铁建设的爆发而快速增加,2015年动车组拥有量达到1.76万,“十二五”期间复合增速为21.04%。展望“十三五”,铁路投资继续高位运行,轨道交通投资对GDP拉动作用明显,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预计“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将达年均8,000亿以上。对于城轨投资建设,将迎来一个十年以上的黄金爆发期,“十三五”期间投资额有望达到2.2万亿元。随着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一项

17、投资巨大的基础建设项目,中国轨道交通车辆的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使轨道交通空调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为中国空调行业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3)产品技术升级换代轨道交通行业建设规模壮大以及建设速度加快,轨道交通空调市场持续发展,为顺应国家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加速了空调产品相关技术的升级换代。技术升级换代加速了老型产品的淘汰,提高新产品的需求量,从而拉动新产品销量。技术创新提高产能与产量,为本行业带来了良性竞争,促进行业健康成长。4、不利因素(1)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轨道交通空调制造业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控制能力较弱,其主要原材料钢材、铝材、铜材等的价格变化将加剧上游企业的定

18、价压力,对行业利润状况产生一定影响。(2)市场两极化区分加剧,细分行业高端人才不足从轨道交通空调市场品牌格局来看,少数主流品牌基本囊括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市场两极化区分越发严重,而随着空调能效标准的出台,对空调生产技术要求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空调领域所属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市场两极化区分加剧,国际化程度增加,高端技术人才将更为缺乏。二、产业发展分析1、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实施重点通道连通工程和延伸工程,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2、铁

19、路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完善铁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深化标准化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新技术、关键装备、国际先进标准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储备。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在城镇化地区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鼓励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4、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强化轨道交通装备领先地位。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轻量化、系列化、标准化、平台化发展,加快新技术、

20、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研制先进可靠的系列产品,完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体系,打造覆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全产业链布局。5、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到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

21、、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6、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新建与扩能同步,通达与通畅并重,通道与枢纽并举,国内与对外并进,补短板、疏瓶颈、强骨干、优衔接、提质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完善层次明晰、衔接高效、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7、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指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愿景是,全面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出行需要,与我国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相匹配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使群众出行满意,行业发展可持续。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22、规划的建议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9、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发挥我国在铁路设计、施工、装备供应、运营维护及融资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发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国际合作,在有条件的重点国家建立装配、维修基地和研发中心;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整合,提升骨干企业国际经营能力和综合实力。10、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

23、,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强调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是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坚持标杆引领,研究和制定关键节能技术、产品和服务标准,发挥标准对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快修订各行业节能标准,形成覆盖生产设备节能、节能监测与管理、能源管理与审计等方面的标准体系。1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指出要按照前瞻性和系统性要求,线网规划应统筹人口分布、交通需求等情况,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功能定位等;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走向、

24、主要换乘节点、资源共享和用地控制要求,实现与城市人口分布、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相协调;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主要铁路客站和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新变化,既有国际环境重大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南京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一)发展机遇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新趋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速推动制造业发展理念、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深刻变化,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5、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传统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发展新趋势。这为南京发挥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优势,加速迈向产业中高端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对建设制造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国家、省的大力推动下,全社会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这一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类资源向制造业集聚,也有利于激发南京制造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打造南京经济升级版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为南京重塑海陆丝绸之路连接枢纽功能、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注入

26、新的动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为南京加快将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经济优势,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经济发展高地带来重大契机;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南京提升发展层次、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城市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全面推进“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枢纽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生态型经济,将进一步发挥南京丰富的科教人才优势、深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进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

27、动力。(二)面临挑战国际国内市场面临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国际贸易规则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发展动力发生重大变化,消费需求升级速度逐步加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这对南京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拓展产业国际化发展空间、巩固提升产业国际地位带来新的挑战。发展动能亟需切换。制造业传统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产能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外延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以投资拉动、出口带动的增长方式逐渐向依靠创新投入、需求拉动的方式转变,未来产业发展需实现中高端发展与规模中高速增长双重目标,对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8、当前南京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传统因素消退与新兴力量成长并行,行业和区域走势分化,结构调整面临多重压力和调整。环境约束及资源供给趋紧。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质量约束更趋严格,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土地等资源硬约束进一步强化,对产业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南京石化、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相当比重,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产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一、行业基本情况1、变频技术研究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提倡节能环保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而轨道交通空调的耗能在整个轨道交通系统中耗能大小仅次于动力系统的耗能,因此轨

29、道交通空调的节能改进是整个轨道交通节能环保乃至整个社会节能环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变频器是空调系统节能的关键部件。变频器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改变压缩机转子转速的大小,从而可以使得压缩机根据室内冷热量的不同,连续地、动态地、适时地按需要输出。一般ON/OFF控制的空调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空调器自身的结构特点,影响了空调器温度控制精度和舒适性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导致了电能的浪费,压缩机的重复启动不仅严重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而且也进一步浪费了电能。此外,空调器的实际运行工况千变万化,大多数时间空调器工作在非最佳的状态下。变频控制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变频控制技术具有特别优越的作用,是发展舒适、

30、节能、低噪音、高智能化空调器的技术关键。因此变频技术的研究与改进是决定轨道交通空调系统节能能力的关键因素。2、耐寒耐高温技术研究我国气候类型复杂,长途列车跨越的地理条件多变,需要考虑高温、高寒、风沙等特殊条件下空调系统的安全与节能措施。首先,应提高车辆整体保温性能,以对人体及环境无害、隔热性能良好、便于安装作为标准选择适用的保温材料,并开发新的保温材料。在防寒保温方面,我国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车体选用防寒材料和对车体冷桥进行处理以减小冷桥对车体整体传热的影响。在隔热方面,主要是在车身上涂装隔热涂料和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玻璃车窗(如真空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同时,改进车体结构,优化局部设计,减小列车冷

31、桥对车体整体传热的影响,避免出现结露现象。3、空调系统压力波保护技术研究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过涵洞或会车时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压力波,传入车内的压力波对乘坐旅客的耳朵造成不适,为了保证乘坐舒适度,必须对高速列车空调系统采取良好的压力保护措施。空调系统需要根据空气压力的变化,并结合人员的健康要求,达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标准。在空调系统中,可以通过线路信号、压力表探测系统等方式,启动空调系统的压力波保护装置,提高列车乘坐舒适度。4、综合节能技术研究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系统运行能耗较高,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方面,应注重节能措施的综合运用,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在系统设计方面,可以采用热泵等节能技术,使用热交换器回

32、收空气中的热量,比单独电加热节省电能。制冷时采取冷凝水物化喷淋换热器、供热时基于内燃机车柴油机冷却水或牵引电机冷却风的采暖系统等,使系统具有先天的节能特性。在系统控制方面,采用压缩机及风机变频调节技术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同时还应考虑不同运营时期客流量及热负荷的变化,进行相应空调调节。如可随着载客量变化自动改变客室设定温度标准、调节新风量等手段,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自动控制智能化,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5、空调系统运行控制技术研究目前车厢内空调系统主要侧重于制热制冷能力设计,以空气温度为控制目标,容易造成车厢内出现冬天过热、夏天过冷的现象,影响乘客乘坐舒适度。从乘客的热感觉出发,以人体热舒适评价体系为基

33、础,研究各运行工况下客室内最佳的中性调节温度及其范围,以及对人体热舒适有重要影响的最佳室内外温差及其范围。在此基础上,将模糊控制策略应用于空调系统运行调节,可大大提高乘客的热舒适度,并可起到节能效果。6、空调系统净化与环保技术研究臭氧层不断被破坏和气候变暖是两大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传统冷媒泄漏到空气中会导致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因此空调系统冷媒替代技术的研发及使用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列车空调用制冷机组多采用全封闭活塞式压缩机,冷凝方式为风冷,在替代制冷剂的选择上需要考虑这些特殊因素。目前人们对舒适健康的客室环境越来越关注,封闭的车厢会加剧室内空气污染,导致旅客身体不适,因此空调客车车厢内

34、应使用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如电除尘、负离子、紫外线杀菌、活性碳、HEPA过滤网技术、臭氧发生器等,改善客室空气质量,为旅客提供卫生、舒适的环境。7、新材料技术研究旨在研究新型轻量化材料在车载空调使用的可行性,以减轻空调外壳的重量;将从新材料的选型、仿真、加工工艺、试验等方面着手,研制出满足车载空调的新型材料。具体将从强度、抗震性、耐老化等方面进行考虑,既要能满足车载空调对于震动环境的要求,又要符合车载空调强度和耐老化方面的要求。8、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轨道交通车辆客室的舒适程度是乘客最直接的感受,但空调制冷系统作为一个滞后性系统,决定了控制调节的滞后性。现在绝大部分轨道交通车辆空调的送风量不可调节

35、,客室温度可控性差,舒适度低。最新研究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基于过程模型进行“实时预测”和“提前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可以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车站客流量变化趋势等,做到提前预测,提前控制,进而实现对客室舒适性的智能控制。二、市场分析(1)全球轨道交通车辆空调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根据德国SCIVerkehr咨询公司数据可知,轨道交通车辆市场作为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重要构成部分,伴随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呈现逐年上涨态势。据统计,2015年至2020年全球轨道交通车辆需求为530亿至610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2021年至2025年全球轨道交通车辆需求为630亿至730亿欧元,

36、年复合增长率为3.75%。(2)我国轨道交通车辆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我国铁路车辆行业基本现状作为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中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车辆行业伴随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迅猛发展而实现突发猛进的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网不断扩大,车辆速度也不断提高。2003年铁道部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及国家后继陆续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政策规划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根据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网站公布数据可知,2012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215亿元,2017年达到8,0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96%,年均投资总额达到7,242.69亿元。

37、自2014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8,000亿元以来,已连续四年保持8,000亿元以上。根据国家铁路局官网最新统计数据可知,2017年1-12月底,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8,010亿元,其中12月份新增投资约990亿元,月均新增投资约649.47亿元。对比分析,2012年至2017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可知,201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76万公里,截至2017年底已达12.7万公里;2012年至2017年期间全国铁路新增营业里程平均0.56万公里/年。我国铁路行业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中铁路货车存量最大,铁路客车次之,铁路机车和动车组保有量基本持平。从各种车辆近年来增长趋势可清晰发现,

38、动车组和动车数量增幅较大,动车组从2011年的652组增长至2016年的2,586组,年复合增长率达31.73%;动车数量从2011年的6,792辆增长至2016年的20,688辆,年复合增长率达24.95%,是我国铁路轨道交通领域重要的后备扩充力量。作为我国铁路行业重要增长原动力,动车组及动车车辆年新增额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2012年至2016年期间,平均每年新增动车组386组、新增动车2,779辆。如果剔除2013年前因外部环境影响导致的我国高铁发展滞缓因素,考虑2014年至2016年正常发展情况后,平均每年新增动车组527组、新增动车3,408辆。为加快我国铁路行业中长期健康快速发展,国

39、务院于2016年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明确提出:到202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上述国策的量化目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铁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拉动我国铁路行业的投资力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行业

40、发展现状伴随国家发展城市都市生活圈理念的推行,为解决我国城市当前面临的交通拥堵、流动性差、环境污染、职住平衡等诸多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以其绿色、环保、大容量、环保便捷等优势得到广泛认可。随着大城市都市生活圈和二三线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黄金发展期。截至2016年底,我国2016年相比2012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运营里程及年度投资总额的增幅相近,相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76.47%、81.66%和100.99%。如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急速、全面发展新时期。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内

41、地共计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开通城轨交通线路165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033公里,新增32条运营线路880公里。2017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建设投资4,762亿元,在建线路总长6,246公里。截至2017年末,共有62个城市的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含地方政府批复的18个城市),规划线路总长7,424公里。2012年至2017年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均新增运营里程522.45公里,2017年相比以往年度呈现出较高增幅。进一步统计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规划获批城市、在建线路里程及可研批复投资累计额情况可知,2016年国内累计30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交通线路,运营线路4

42、,153公里,当期投资3,847亿元;截至2016年末,共有58个城市的城轨线网规划获批(含地方政府批复的14个城市),在建线路约5,637公里,规划线路总长达7,305.30公里,可研批复投资累计约34,995亿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在建、规划线路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额持续增长、建设速度稳健提升的快速发展时期。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线路的快速扩张,轨道交通逐步成网运行必将带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产业的迅猛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达到23,791辆,首次突破2万辆,约为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数量的2.39倍,年复合增长率达19.06%;2016

43、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车辆3,850辆,年度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首次突破3,000辆,约为2011年车辆数量的2.32倍,年复合增长了达18.32%。第四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8186.66(折合约12.28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8759.73。(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变频器00000台,预计年营业收入8600.00万元。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

44、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第五章 选址方案分析一、项目选址原则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当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二、建设区基本情况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

45、积658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17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850.0万人,城镇人口707.2万人,城镇化率83.2%。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是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水域面积达11%以上,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2019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14030.1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886元。南

46、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18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66所,其中111计划高校10所、学科25个;211高校8所、双一流高校12所、两院院士81人。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新变化,既有国际环境重大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南京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一)发展机遇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新

47、趋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速推动制造业发展理念、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深刻变化,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传统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发展新趋势。这为南京发挥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优势,加速迈向产业中高端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对建设制造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国家、省的大力推动下,全社会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这一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类资源向制造业集聚,也有利于激发

48、南京制造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打造南京经济升级版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为南京重塑海陆丝绸之路连接枢纽功能、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注入新的动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为南京加快将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经济优势,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创新经济发展高地带来重大契机;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南京提升发展层次、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城市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全面推进“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枢纽型

49、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生态型经济,将进一步发挥南京丰富的科教人才优势、深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进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动力。(二)面临挑战国际国内市场面临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国际贸易规则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发展动力发生重大变化,消费需求升级速度逐步加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这对南京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拓展产业国际化发展空间、巩固提升产业国际地位带来新的挑战。发展动能亟需切换。制造业传统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产能规模扩

50、张的粗放式、外延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以投资拉动、出口带动的增长方式逐渐向依靠创新投入、需求拉动的方式转变,未来产业发展需实现中高端发展与规模中高速增长双重目标,对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南京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传统因素消退与新兴力量成长并行,行业和区域走势分化,结构调整面临多重压力和调整。环境约束及资源供给趋紧。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境质量约束更趋严格,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土地等资源硬约束进一步强化,对产业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南京石化、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相当比重,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产业转

51、型发展迫在眉睫。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50亿元、可比价增长8%,增幅连续11个季度保持8%及以上,位居东部地区GDP过万亿元城市和全省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0亿元、增长7.5%,税占比86.9%,增速列全省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预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3.6万亿元和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和17%。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提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为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南京打开发展新空间。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在“危”与“机”的转换中增强

52、信心、争取领先,在“时”与“势”的把握中借梯登高、乘势而上,在“稳”与“进”的开拓中增创优势、赢得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能治理齐头并进。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主要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增速;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省调控目标以内

53、。三、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生产布局的统筹协调。围绕“一区三枢纽”,把握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入实施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有序推动片区整治和重点企业搬迁改造,推进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江北新区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四大先进制造业领域,谋划大项目,打通产业链,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空港枢纽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制造业、航空物流业、临空高科技产业等,打造以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关联产业、航空引致产业为主体的临空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临空产业示范区。海港枢纽经济区大力发展物流贸易、与港口相关的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海港枢纽经济区先进产业体系。高铁枢纽经济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

54、、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制定南京市产业布局指引,明确各个园区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产业。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及工业软件、卫星应用等)、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全力打造南京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新港高新园、江宁高新园建设成为南京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策源地。南京化工园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领域新材料,择优向石化产业链下游高端精细材料领域延伸发展,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和

55、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进省级开发区特色发展。浦口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新能源商用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溧水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新材料产业。六合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节能环保(水处理)产业。高淳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精密部件及数控专用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核电装备、海工装备等重特大装备)产业。雨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及互联网软件产业。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云计算、智能交通。加快空港经济开发区、高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麒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6、(筹)建设。积极支持省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创新载体和集群建设。强化园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引进力度,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集成电路、基因测序、北斗导航、轨道交通等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进一步筛选如卫星应用、3D打印、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前瞻性产业。四、“十三五”发展目标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新增省级以上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工业企业每百亿元产值发明专利申请量95件。全面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5%。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6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左右,制造业增加值率达到26%。两化融合水平提高。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12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数控化率达到85%,产供销财管理集成覆盖率达到70%。建成智能工厂30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