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差异对劳动收入的影响_第1页
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差异对劳动收入的影响_第2页
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差异对劳动收入的影响_第3页
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差异对劳动收入的影响_第4页
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差异对劳动收入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差异对劳动收入的影响李正豪 雷霏霏 王泽蕾 冯源【摘要】农民工劳动收入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这样一条路径出发,借助交叉性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做出相应的实证研究。通过划分社会资本的不同结构,本文研究了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工资的不同效应,并较为简略地涉及了社会资本不同性质的企业和行业之间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的结论在于,农民工社会资本和实际收入的关系与其社会资本的结构特征息息相关,并且产生了一种困境,使其难以通过正常的途径积累社会资本,获取更好的资源、更高的地位和收入。【关键词】社会资本 实际收入 农民工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发展中国

2、家的经济普遍具有二元性的特征,传统部门中的劳动力不断向非农部门转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批农民工涌进城市,逐渐成为了城市中一个庞大的、不可忽视的群体。本文在对北京市农民工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拥有状况和运用程度有着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工资收入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试图探究农民工社会资本与劳动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社会资本的差异如何影响劳动收入,并为农民工的自身发展提出合适的建议。最早提出社会资本概念的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Bourdieu,1972/1977),他主要说明了社会资本是一种在制度化的社会关系中自然形成的资源,将社会资本视为一种由社会网

3、络或群体成员所拥有的资本形式,但并未涉及到这种资源如何影响个人行动以及个人行动如何改变社会资本的分布状况的问题。后来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为社会资本理论从微观向宏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包括两个要素:它是社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结构内它便利个体的某些行动(Coleman,1990)。将社会资本的概念更广泛的应用于社会范围的是普特南(Putnam,1993,1995a),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组织中的那些表现为网络、规范和信任的特征,这对集体社会福利的生产和维持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会对经济表现产生正影响。弗拉普(Flap,1988,1991,19

4、94)认为社会资本也包括被动员的社会资源。还有其他学者也对社会资本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一致认为,社会资本由嵌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资源组成,当行动者希望提高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时,他们可以动员社会资本。在这些概念中,社会资本可以操作化地定义为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社会资本与经济表现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研究的问题之一。Stephen Knack and Philip Keefer(1997)对29个市场经济主体进行了研究,证明社会资本会对经济表现产生可量化的影响,并得到了三点结论:信任、公民合作与较强的经济表现密切相关;关系活动对经济表现没有影响(

5、与Putnam得到的结论相反);在那些更有效的保护财产和产权以及民族等级更加单一的国家里,信任和公民合作更加强烈。Luigi Guiso等人通过对意大利社会资本差异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更富有的家庭更倾向于使用支票,用股本而非现金投资,更多地利用机构信贷,较少利用非正式信贷;在法律强制力较弱和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社会资本的影响更大(Luigi Guiso, Paola Sapienza, and Luigi Zingales,2004)。在劳动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人力资本的引入仍旧不足以解释复杂的工资,社会资本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方面。社会资本也被认为为减轻贫困提供了一条自下而上的途径(Wo

6、olcock 1998),世界银行把社会资本看作是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本,也是穷人的资本(World Bank 2001, 129)。但Raju J. Das(2004)在其文章里认为这种观点过于乐观,因为大部分人都忽视了穷人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对其社会资本这个变量产生的影响,他通过对印度东部两个村的贫困雇佣劳动力的考察,不仅考察在何种程度上雇佣劳动力受益于社会资本,而且还考察了他们的社会经济条件对社会资本影响的机制。在对收入的影响方面,Deepa Narayan and Lant Pritchett(1999)针对坦桑尼亚村庄进行了研究,通过社会资本和贫困研究的相关数据和不同研究成果,说明村庄

7、的社会资本对那个村庄家庭收入会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经验性的、可靠的。Narayan and Pritchett (1999)证明了社会生活和收入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具体来说,表明了在乡村,社会资本在联结关系化的群体中的增加可以使得收入增加20%。在西方国家产生的这些社会资本理论和工资决定理论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具体特点,我国学界对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很多学者发现劳动力市场分割、歧视和地区发展差异因素会对农民工的劳动收入产生影响,例如Meng and Zhang(1999)认为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是形成城乡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Dong and Bowles(20

8、02)发现对女性和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歧视在不同所有制部门都有存在。蔡昉(2006)认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又面临着双重的歧视,即在岗位获得上受到“进入”歧视,在工资决定上受到“同工不同酬”的歧视待遇。朱世宏(1998)探讨了我国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差距,指出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由本行业的经济技术特征、进入该行业就业所需付出的先期成本以及专业的可进入程度而定。金玉国,张伟,康君(2003)利用定量分析方法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行业间的工资水平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的行业市场化程度差异造成了行业间的工资水平差异。王奋宇、赵延东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也同样证明了

9、社会资本在民工经济地位获得中的意义,这种作用已经超过了人力资本因素的作用。”虽然人们渐渐发现,社会资本在农民工经济地位获得中的意义越来与重要,但我国目前的研究并没有深入。所以,我们认为从社会资本研究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角度。本文就正是着眼于此,考察了农民工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差异及其对劳动收入的影响。二、模型介绍社会资本理论关注嵌入在个体的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使个体的行动收益。它有三个重要的假定:首先,假定社会结构由一系列位置组成,他们根据某些规范认可的有价值资源如阶级、权威和地位来确定等级次序。进而假定结构在这些资源的可获取性和控制方面具有金字塔形状,位置越高占

10、据者越少,位置越高具有的优势越多;第二,假定虽然各种有价值资源形成了等级制结构的基础,每一种资源界定了一个特定的等级制, 这些等级制是一致的,具有可转换性。第三,等级制结构往往是金字塔形状的,上层的占据者比下层少。在社会资本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需要我们加以理解。(1)处于获取资源动机的目的性行动。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的行动都有两个主要动机:保护既有的有价值资源和获得额外的资源。根据这两个动机可以将行为分为表达性行动和工具性行动,前者主要通过承认自己的财产权和分享自己的情感来维持资源,后者是出于为了获得新资源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2)同质性互动和异质性互动。前者以拥有相似资源的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

11、为特征,后者描述的是拥有不同资源的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异质性互动要求付出更多努力。(3)强关系与弱关系。这个概念由格拉诺维特(Granovetter,1974)提出。强关系指与地位接近、联系紧密,同质性强的人之间的关系;弱关系指与不亲密、交往不频繁的人的关系,一般地位差别较大。本文旨在研究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劳动收入影响问题,我们主要使用林南(Lin,1982)的一个社会资本理论模型进行研究,模型如下: 关于社会资本与获得的地位之间关系的研究要检验两个过程:社会资本的获取和社会资本运用。社会资本获取的过程是指自我在一般的社会网络中获取资源,它受到人力资本(教育、经历),初始位置(父母或先

12、前的职业地位)和自我的社会关系(如关系的广泛性)影响,并由这些因素决定可获取的资源范围,我们将之描述为社会资本获取模型。另一个过程关注地位获得过程中的社会资本的动员,考察的是个人与这些关系的强弱程度和对这些社会关系的利用程度,我们将之描述为社会资本的动员模型。社会资本理论关注嵌入在个体的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以及如何获取和使用这些资源使个体的行动收益。在社会资本的理论体系下研究农民工社会资本对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我们主要围绕三个命题展开:(1)地位强度问题:初始的结构性位置越好,获得的经济地位越好;(2)社会位置命题:在社会网络中获取的好的嵌入型资源,会导致好的地位获得;(3)关系强度命题:对强弱关

13、系的获取和动员情况越好,越能获得好的地位和收入。根据上面三个命题,我们从三个维度对相关命题进行检验,看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何种影响。第一个维度是初始位置。初始位置指自我的先赋位置与自致位置,前者是自我继承的位置,以及来京之前已经被给定了的位置;后者指自我获得与占据的社会位置和社会角色。在分析时,我们把婚姻状况、是否是党员、农村家庭人数和性别看作先赋资源,用以衡量农民工的先赋位置。把职业层次、在京认识的北京人和外地人的数量、培训次数、教育和务农经历作为衡量自致位置的指标。第二个维度是社会位置,即农民工在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很明显进程务工人员建立社会关系的最主要途径是通过职业联系,因此

14、我们用职业层次和企业性质来反映。职业层次越高、企业性质越好,可能接触到好的社会资本的可能性越大,获取更好的职业和收入的机会也越大。第三个维度是社会关系的获取和动员。社会关系主要指通过人与人交往而建立起来的网络关系,它是人们生活、工作和交往中的重要部分。善于利用社会关系的人往往在社会中拥有很多的机会和更高的地位。因此,能否更好的获取和动员社会关系对农民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考察农民工获取的社会资本时,我们用达高性和异质性判定。我们把农民工认识的不同职业的人通过“职业社会经济量表的发展和中国不同职业的地位分数”(Bian,1994a;Lin和Ye,1997)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最高等级。农民工

15、认识的人所在的最高层次即为社会关系的达高性反映,最高和最低层次的跨度即为其异质性的反映。三、统计描述与变量设置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叶静怡教授主持的“2010年在京进城务工人员经济和社会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覆盖了北京市核心10城区的20个调查点,共完成有效问卷1787份。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描述统计和变量设置,我们可以得到在京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大致状况,并开展相关的研究。(一)变量设置变量说明如下:表1变量描述说明SCSUCCESS成功使用社会资本次数定距变量SCHIGH社会资本达高性根据职业声望将原有职业划分为5个等级;5=大学教授、科研人员、机关负责人、党群负责人,4=法律人

16、员、企事业负责人、经济业务人员、中小学教师,3=产业工人、行政办事人员、工程技术、医生,2=会计、民警、护士、司机,1=厨师炊事员、营销人员、餐饮服务员、保姆保洁员;在北京认识的亲戚、朋友和能帮忙熟人所属最高职业类别。续表1变量描述说明SCDIFFER社会资本异质性定距变量在北京认识的亲戚、朋友和能帮忙熟人所属职业类别数PEKINGER认识的北京人定距变量来京前和来京后共认识的北京人个数NONPEKINGER认识的外地人定距变量来京前和来京后共认识的外地人个数SCEXPRESS表达性行动定距变量在北京上次春节拜年的对象数TRAIN培训次数定距变量JOBSCDEPEND工作对于社会资本依赖度寻找

17、第一份工作和目前工作所借由的途径;1=其他,2=政府/技校,3=广告媒体,4=劳务市场和中介,5=亲友介绍;按“第一份工作”和“目前工作”各取50%的权重EMPLOYHELP帮人找工作数定距变量MARRIAGE是否结婚1=未婚、已婚,2=已婚COMMUNIST是否为党员1=是,2=否RURAL家庭农村人口数定距变量CONTRACT是否有劳动合同1=有,0=否SEX性别1=男,0=女AGE年龄定距变量EDU教育程度1=未受教育,2=小学,3=初中,4=高中教育(普高/职高/中专),5=专科教育(高职/大专),6=本科及以上CAREER职业层次1=一般工作人员,2=初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3=中/

18、高级管理、技术人才,4=自我雇佣FARM务农时间1=有,2=无C常数定距变量我们的因变量为每月实际收入。实际收入的计算公式为:包吃=每月名义收入+饮食成本;包住=每月名义收入+住宿成本;包吃包住=每月名义收入+饮食成本+住宿成本;不包吃不包住者的每月实际收入等于其名义收入。我们计算得到的每月饮食成本为535元,住宿成本为533元。计算方法为:饮食成本为包住者的每月饮食费用与不包吃不包住者的每月饮食费用的平均值;住宿成本为包吃者每月的住宿成本和不包吃不包住者的住宿成本的平均值。虽然这样得到的每月实际收入并不精确,但仍旧是我们所能得到的次优结果。(二)描述性统计在前面变量赋值的基础上,将主要变量的

19、统计描述大致说明如下:表2变量平均值标准值SCSUCCESS4.48.11104SCHIGH2.51.SCDIFFER17.205352.PEKINGER7.35.0934NONPEKINGER24.5910157.74986SCEXPRESS1.3.81307TRAIN1.097273.JOBSCDEPEND3.941981.EMPLOYHELP4.31.90107RURAL2.1.AGE29.1387910.38825EDU3.394760.92705CAREER1.1.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描述统计,我们可以得到在京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大致状况。1. 初始位置状况(1)先赋资源在我们抽取的1760

20、个有效样本中,农民工未婚和已婚的比例比较平均,分别是49%和51%。党员与非党员的比例则相差很大,分别为5%和95%。(2)农村家庭人数在京认识的北京人和外地人统计如下表,我们可以看出在京农民工认识的亲戚平均为2.41名,认识的外地人总数多于北京人,并且来京后结交的外地也远远多于北京人。表3均 值亲戚2.41北京人10.36 (来京前)3.08 (来京后)7.28外地人 22.86 (来京前)6.30 (来京后)16.56(3)性别农民工以男性占多数,达到61%,女性占39%,男女比例失衡严重。(4)职业层次图1上图表明,在京农民工职业层次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其中一般工作人员占62%,中高级管理

21、人员所占比例非常少。(5)培训次数图2在培训方面,我们抽取的1790个样本之中,参加过职业培训的有1013人,超过了平均水平,说明农民工有一定的自我升值意识。(6)教育程度图3由上图可知,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高中教育为主,文盲和高学历者相对较少。(7)务农经历我们所统计的1760个农民工样本中,绝大部分人拥有过务农的经历,只有24%的人没有从事过农业活动。2、社会位置(1)农民工的行业图4(2)企业性质有超过半数的(52%)的农民工在私人企业工作,31%的再自由企业,在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就业的则非常之少。图53、社会关系(1)社会资本的获取情况社会资本获取情况在不同职业之间差距较

22、大,职业声望较低的人群认识人数较多。图7图8(2)社会资本的动员情况图9图10四、计量部分(一)计量模型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我们设定计量模型为: (1)其中被解释变量为实际收入的对数, 为表示人力资本的一组变量, 为表示社会资本的一组变量。其实在社会资本理论中,不必将二者区分开来,但按照传统的进路特别是经典的收入模型(Mincer,1958)及下面的讨论,我们还是做出相应划分。根据一般理论,我们预期二者的系数都是为正的。但经过计量,我们的得出了一些不同的结果并尝试做出解释。同时,考虑可能存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我们随后分别加入了两组代表行业和职业的虚拟变量,建立两个协方差分析模型:

23、(2) (3)其中前一个模型的idus代表一组行业的虚拟变量,而arb则表示一组企业性质的虚拟变量。我们借此考察作为一种社会位置的不同行业和企业对收入的影响。下面是计量结果:表4 模型计量结果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logincomelogincomelogincomeSCSUCCESSSCHIGHSCDIFFERPEKINGERNONPEKINGERSCEXPRESSTRAINJOBSCDEPENDEMPLOYHELPMARRIAGECOMMUNISTRURALCONTRACTMANUFTRCARRYINGACCDININGRETAILSERVICEINFORMTADPRIVATEJOINTFOR

24、EIGNINDIVIDUALSEXAGEEDUCAREERFARMC0. 0.-0.0.-0.*0.0. *0.-0.0.0.* 0.-0.0.-0.*0.0. 0.0.* 0.0. 0.-0.0.-0.0.0.* 0.-7.77E-05 0.0. 0.0.* 0.-0.*0.7.* 0.4.19E-0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0.0.-0.0.-0.*0.0.*0.-0.

25、0.0.*0.-0.0.-.0.*.0.0.0.-.0.*0.0.*0.0.*0.-0.0.0.*0.0.*0.-0.*0.7.*0.R-squared0.0.0.*,*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下同(二)计量分析1先赋资源和自致资源(1)先赋资源在先赋资源中,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对于实际收入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总体来看,处于婚姻状态中的农民工得到了更高的实际收入,提高幅度达14%。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说,这一结果的原因应该是明显的,因为拥有婚姻的农民工借由婚姻关系得到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而更多的社会资本对于实际收入是有提高作用的。值得注意

26、的是,这里体现了一种强关系,因为夫妻及其相关的社会关系相对来说是较为密切的。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一迥异于弱关系理论的现象:对于农民工来说,强关系、更向心性的社会网络关系,为之赢得了较高的收入。在研究表达性行动时,我们会对这一强关系命题做出进一步阐释。通过加上行业因素后对实际收入进行回归,目的之一是考察行业间婚姻状况是否构成了对实际收入的显著性影响。结果基本相同,可以认为行业因素并没有逆转前面的分析结果。在加入企业性质之后,我们仍旧得到相同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很难排除婚姻的内生性问题,即拥有高收入的人倾向于结婚。在理论和实证上上,这两方面都有不少文献。但至少我们可以赞同加里贝克

27、尔的一个观点,即组成家庭是为了最大化收入。表7JOBSCDEPENDMARRIAGEC-0.*0.4. *0.R-squared0.将找工作对于社会关系的依赖对婚姻做回归,可以部分解决内生性问题。回归结果为结婚使人减少用亲友帮忙找工作的次数。应用弱关系理论,我们可以得出结婚使得农民工的强关系网络结构转向弱关系结构,从而能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与收入。但相反的推论无疑是荒谬的,即高收入使得人们转向弱关系并结婚。这一负相关关系也使我们认识到婚姻的效应实际是被低估了。作为一种先赋资源,党员身份在中国应该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农民工而言却没有显示该身份对实际收入的显著影响。这里可能的一种解释就是,农民工特殊

28、的社会角色无法使得党员这一重要的社会资本产生显著的收入回报。在样本中,党员农民工仅占到整个样本数的4.7%(82/1758)。实际上,党员身份与收入的无关既可以通过农民工难以参与组织活动进而得到该组织内部的嵌入性资源来解释,也可以由农民工所在的行业差异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如一级与二级市场的划分来解释。此外,考虑企业性质,党员身份能够帮助农民工在国有企业中得到更高的实际工资,这一现象在现实中与一般经验是相吻合的。在原始的样本数据中,党员农民工中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比例为26.8%(22/88),考虑到企业性质在这里只有5种,这一比例是比较明显的。表8影响男女收入的显著性变量对比MaleFemalelo

29、gincomelogincomeSCEXPRESSMARRIAGECAREER0.*0.0.*0.0.*0.PEKINGERJOBSCDEPENDMARRIAGECOMMUNISTCAREER0.*0.-0.*0.0.*0.0.*0.0.*0.R-squared0.R-squared0.最后,性别对农民工实际收入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男性的实际工资要明显高出女性。在考虑了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企业类型之后,性别影响的显著性依然存在。通过对性别分别进行回归,可以看到婚姻和职业层次对男性收入的提升作用要高于女性,而且也更为显著。对于婚姻的这一不同效应,如前所述,无法排除内生性问题。但男性收入与婚姻更密切的

30、相关性和较大的系数足以证明男女之间的收入差异。而职业层次的差异毫无疑问放映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割。令人惊异的是,入党会大幅提高女性收入。这和林南(2005)是一致的,即大陆女性更善于经营亲属关系、私密朋友关系,特别是通过这些关系与党委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从而获取更好的社会资源。(2)自致资源根据社会资本理论的地位强度命题,那些有好的社会位置的人,在获取和动员拥有好的资源的社会关系上具有优势,好的自致位置更利于获取好的社会资本,提升自身社会经济地位。无论是我们还是农民工群体都默认这个前提成立,都认为参加职业培训能够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帮助自己进入更好的行业获取更高收入,因而很多农民工不惜花费高昂的资

31、本进行职业培训。然而从计量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进程务工人员所拥有的培训次数对于他们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甚至可以说没有影响。即使农民花费资本进行职业培训,他们也无法使自己进入更好的行业获取更高的实际收入,这意味着农民工企图通过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来获取更好的社会资本、达到更高的社会位置的道路被阻断了。作为自致资源之一的培训次数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作用,农民工并没有通过其达到自身预期的效果。同样,计量结果表明作为人力资本主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实际收入影响也不显著。通过之前的统计分析可知,农民工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最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未接受教育和只接受了小学教育的占有相当一部分比

32、例,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很少。我们认为,教育对实际收入影响的不显著可能与教育层次和农民工的自身特点有关。一方面,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对人力资本提高的贡献远没有以前那么明显,高等教育则在职业和收入上有更大的决定作用,农民工普遍教育程度较低,出现了同质的趋势,所以教育的影响不再显著;另一方面,农民工由于自身环境的原因,没有想要获取更高学历的动力。农村教育质量不比城市,同时农民家庭没有很好的经济基础来负担更高层次教育经费,相反,基于家庭的压力和相关群体的鼓动,他们认为放弃深造进入社会不仅能减轻家庭压力还能更在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不再进行继续教育。综合职业培训和教育两项因素来

33、看,更为关键的原因可能在于,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分割的持续存在阻碍了农民工通过人力资本的自我投资进入更高层次的行业,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收入或者更好的社会资源。一些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城市中存在着普遍的行业收入差距,二元分割在城市内更多地体现为行业分割,如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区别、双元结构等因素的存在。虽然我们无法在就样本本身进行验证,但对职业层次的统计表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集中在较低的层次上(1和2),这无疑为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下降提供了证据。来京后认识的北京人和外地人是一组既可以作为社会资本的获取也可以视为自致资本的一组变量。可以看到,认识北京人和认识外地人对于

34、收入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多认识北京人可以提高资本所有者的收入,虽然是在非常微小的程度上。尽管在经济意义上认识的人究竟是本地还是外地并没有那么重要,但至少反映了社会资本的不同结构的一些潜在性影响。按照位置强度理论,个体在社会资源的网络上越靠近桥梁,会获取相对更好的社会资源与地位。格拉诺维特(1973)正是在这一位置强度的理论上去建立他的弱关系的力量。对于外来农民工而言,本地的北京人处于社会网络结构中较为靠近桥梁的的位置,而同样作为农民工的其他外来者则与角色具有更多的相同之处,换言之,他们在关系上更为接近,接近关系丛的中心。因此,认识北京人可以轻微提高收入意味着更好的社会资本与更高的收入之间某种程

35、度的正相关。而经济上的不显著恰恰意味着作为位置的自致资源对于收入的间接效应而非直接作用。在这里当然不能完全排除内生性问题,但是由于存在着作为中间变量的社会资源,收入更多地可能与位置结构所获取的作为中间变量的社会资源相关,而非与作为位置标示的认识的北京人这一变量相关。从数据来看,务农经历显著地和收入负相关,二者在时间上严格的先后关系可以作为因果关系的证据。务农的时间越长,会使收入下降一个相对较大的幅度。解释之一是务农时间越长,用于社会资本的积累的时间相对越少。由于人力资本与收入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一解释在这一框架中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我们接受托达罗的观点,那么务农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呆在城市中的时间

36、相对越短,进而失业的可能性越大,从而减少农民工的预期收入。对于所有模型来说职业层次始终与实际收入显著正相关,并且较高的职业层次对于实际收入也较大的提升作用。这是不难理解的。从社会资本角度说,这反映了一种结构性优势:初始位置越好,或者说在等级之中位置越高,越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本。职业层次就是这样一种初始位置。2、社会资本的获取与动员(1)社会资本的获取社会资本的获取包括社会资本达高性、社会资本差异性和表达性行动这三项,其余与收入关系相去甚远。但这三项,包括之后的社会资本的动员,都与来京和认知的北京人/外地人这两项类似,虽然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影响微弱。我们对此的辩护已如上述。有两点值得注意:首

37、先,产生对农民工有影响的行动多产生在强关系或较为封闭的社会网之中,即强关系命题;其次,把表达性行动对社会资本差异性做回归,会发现表达性行动减小了社会资本差异,进一步支持了这个命题。虽然社会资本内部这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使二者的效应出现偏误,但无疑调整后的效应也使非常小的。这个微小的经济显著性恰恰与强关系命题和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资本结构的影响是一致的:农民工很难通过获取这样的社会资本去取得更高的收入与社会地位。表9表达性行动与社会资本差异性SCEXPRESSSCDIFFERC-0.*0.2. *0.R-squared0.(2)社会资本的动员社会资本的动员重点考察两个产生影响的变量:成功运用社会资本

38、的次数和帮人找工作的次数。可以看到,二者与其他社会资本的变量一样,即使是显著地,但效应太小,无法构成对工资的实质性解释。同样地,根据社会资本理论,我们把它视为一种间接性的效应。3、社会位置:行业与企业性质在社会资本的内部结构中,社会位置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评价角色。社会位置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变量,可以用多方面的维度信息来为个体在社会结构的金字塔中定位。其中,职业等级已经在自致资源中有所论述。这里我们重点从行业和企业性质两个维度加以说明。我们将行业大致分为8个,并将“其他行业”设置为参照类。从计量结果可以看到,运输业对于实际收入的影响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这意味着进入运输业、建筑业就业的农民工往往能

39、大幅提高自己的工资。尤其是运输业,提高幅度达15.5%。这一结果有相关的实证研究持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在2010年年初进行的“第五次农民工问题年度调查”中就指出:“农民工收入水平差异较大,人均月收入最高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业。”。此外,居民服务业与实际收入呈现显著负相关。在行业分布统计中,居民服务业占比例最高,但实际收入却很低。这或许可以用居民服务业进入门槛低、竞争充分来解释。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乎均质的农民工存在着行业收入的差距,甚至超出行业本身的特性,如运输业。通过将国有企业设置为参照类回归,可以看出外资企业、自有企业对于实际收入的影响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就业于外资企业、自有企业

40、的农民工得到了高于其他行业的实际收入。通过回归,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在外资企业中能够获得高工资的原因在于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其贡献能提高实际收入达17%。而在我们对教育的总体和区域分析中,教育对实际收入并不产生影响。这既揭示了外资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收入差距,也凸显了人力资本投资在企业间的分割和重要性。表10logincomeTRAINEDUC-0. 0.0.* 0.7. * 0.R-squared0.就自有企业来说,农民工在这样的企业中显著表现出收获了更高的实际收入。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因为自有企业中包含了个体经营,个体经营的情况农民工显然有更大的机会享受一部分工资以外的利润。五、小结

41、与政策建议虽然对农民工工资收入研究的文献非常之多,几乎涵盖了各个方面。本文正是选取了一条社会资本的路径,加入一些新的变量,并将原来的变量纳入社会资本框架中进行研究。从社会资本结构的三组不同划分出发,我们分别考察了不同划分下各变量对收入的不同影响和体现出来的社会资本内部的结构特征与差异。同时,借助行业和企业性质的划分,我们从另一个维度考察了社会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收入的影响。经过统计描述与计量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1、社会资本的不同结构对农民工收入而言起着不同作用。先赋资源和自致资源相对于社会资本的获取和动员、社会位置而言对收入有更大的影响。而先赋资源和自致资源大多是给定的,是结

42、构中的嵌入性资源,因此这一结构剖面的显著影响说明农民工积累、运用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能力不足,途径不够。其次,社会资本还存在着和企业间的差异,而行业间差异不明显。外资企业、自由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之间较大的收入差距可归之于社会资本或人力资本。由于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基本是同质的,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劳动力市场的一些微观分割。2、社会资本因素对于农民工收入的直接效应较小,更多地体现在间接效应上。一些衡量社会资本的指标,如达高性、差异性等,往往不起作用,而即使有影响,也是非常微小的。我们认为这反映了社会资本对收入的间接效应,而非直接效应。作为结构中的嵌入性资源,社会资本理论更多地关注这些资源对不同结构位置

43、、不同关系丛和群体的社会资源的关系,而非直接指向收入,或者说,收入是社会资本变化导致的效应之一。当然,在不同结构中,不同指标还是会存在明显的区别,需要我们细致地讨论。3、农民工社会资本结构和作用的突出特点是强关系命题与社会网络的封闭性。对于农民工收入提高作用较大的,除了性别等歧视性因素外,更重要地是借助强关系,即较为亲密的、具有同质性的关系;而非如弱关系命题所证明地那样更多地借助桥梁和非中心的通道去获取更好的社会资源。这表现为婚姻的作用、较多的表达性行动与社会资本异质性、较低的社会资本达高度等指标。一方面,由于社会资本的积累、职业和行业的特点,农民工更倾向于用这些强关系来获取更好的社会资源与收

44、入;但另一方面,正如强关系命题和初始位置命题所揭示的,这对获取更好的资源,包括更高的收入效应甚微。这一困境进一步佐证了计量的结果。此外,婚姻还具有拓展弱关系的作用,这一特点成为婚姻与收入显著正相关性的原因之一。4、如果区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那么我们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对于提高农民工收入而言微乎其微。在人力资本失效和社会资本缺乏直接作用的情况下,这无疑进一步强化了先赋资源与自致资源的地位。一个例外是外资企业。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在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如双元理论、核心-附属理论等所阐释的。基于以上论述,我们试着提出若干政策建议。首先,加强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比如举办系统的职业培训和准入门槛比较低的成人

45、教育,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务工人员培训体系。这主要是为了农民工跳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的困境。其次,以社区或居委会为单位,加强不同地区外来务工人员之间、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人之间的交流,从而打破农民工较为封闭的社会网络结构,促使他们越来越多地利用弱关系做出工具性行为,捕获更好的社会资源。再次,改革户籍制度等人为制造流动障碍、阻碍不同行业、不同等级、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之间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和政策,从而提高社会流动性,是农民工能够顺利实现结构位置的提升。六、研究和改进的方向从技术上来讲,有两点问题需要改进。一是内生性问题,如上述婚姻与收入的关系。虽然我们进行了尝试,但由于缺乏良好的代理变量和更全面的数据,以及本身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无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阻碍了我们对婚姻在收入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更深入了解。二是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