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深冷分离操规(审核版_第1页
CO深冷分离操规(审核版_第2页
CO深冷分离操规(审核版_第3页
CO深冷分离操规(审核版_第4页
CO深冷分离操规(审核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电宁夏英力特宁东煤基化学有限公司甲醇公司企业标准 Q/GDYLTGZTCJGYGC012012一氧化碳深冷分离装置操作规程(试行) 2012-XX-XX发布 2012-XX-XX实施国电宁夏英力特宁东煤基化学有限公司甲醇公司 发布目录一氧化碳深冷分离操作规程31.岗位任务32.岗位职责与权限33.原辅材料及规格33.1原料气33.2填料分子筛33.3产品质量标准44. 生产基本原理45.工艺流程叙述45.1吸附流程描述45.2冷箱部分工艺流程描述56. 开停车及正常操作56.1原始开车(或大检修后开车)56.2短期停车后再开车116.3停车126.4正常操作147. 工艺指标、分析一览表17

2、7.1 CO分离仪控测点及工艺指标一览表177.2 取样分析指标218 异常现象判断与处理229 C一氧化碳压缩机开停239.1 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239.2 开机步骤249.3 正常停机步骤249.4 紧急停机步骤259.5 报警联锁点2510 安全要求2810.1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2810.2安全生产注意事项:3011 设备一览表3112 调节阀一览表3213 安全阀一览表34一氧化碳深冷分离操作规程1.岗位任务1.1 CO分离岗位生产任务:CO分离岗位生产任务是将来自低温甲醇洗未变换气洗涤塔T的净化气经深冷分离,得到CO纯度98.5%的合格产品,经CO压缩机加压后,送醋酸装置作为合成

3、醋酸的原料。CO产品设计流量为10099Nm3/h。冷箱的操作负荷范围以CO产品流量计为35% 110%。2.岗位职责与权限主要设备:吸附器VA、VB二台冷箱(组合件)包括E、E、V、T一套换热器E、E二台过滤器X、X一台分离器V一台冷液排放罐V一台压缩机C一套管理范围还包括CO分离界区内所有管线、阀门及仪表,同时还包括本岗位送至其他工段物料管线的外管部分。3.原辅材料及规格3.1原料气温度-51-57.5 压力5.45.7 MPa组成H2:CO:N2:H2S:CH4:CO2:CH3OH:424752550.30.40.1ppm0.030.0510ppm0.0031%3.2填料分子筛规格13X

4、-APG 1/16LS GB 163床层高度上部:xxxxmm下部:xxxxmm总体积13m33.3产品质量标准CO产品一氧化碳98.5 % 氢0.3 % 甲烷+氩+氮实测流量10099Nm3/h压力3.8MPa温度404. 生产基本原理CO分离的原理是利用净化后的未变换气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采用深冷分离工艺将CO和H2分离。5.工艺流程叙述5.1吸附流程描述来自低温甲醇洗T塔顶的净化气流量为 21104Nm3/h,温度为-57,压力为5.57MPa,组分为H2 45.5,CO 53.9,CO2 10ppm,H2S 0.1 ppm,CH3OH 27ppm,进入吸附器VA/B,在分子筛的吸附作用

5、下,净化气中的大部分甲醇和二氧化碳被吸附下来,以防止甲醇和二氧化碳进入冷箱,造成冷箱内低温设备结冰引起堵塞。净化气经过吸附后进入工艺气过滤器X,以除去可能产生的吸附材料粉末,之后净化气经E、E复温至21后被送入冷箱。吸附器内装填林德专利分子筛,两个吸附器切换使用,切换周期为36小时,由程序控制操作并设有ESD报警联锁。处于再生模式的吸附器用来自冷箱内工艺气分离器V富氢气再生,这股富氢气经过、工艺气冷却器E、E升温至18后出冷箱,其中一部分经过再生气加热器E加热至120,进入VA/B脱除吸附下来的甲醇及二氧化碳。全部富氢气(包括吸附器再生用的富氢气)都将送至合成。吸附器再生主要有以下步骤: (1

6、)切换;(2)降压;(3)预热;(4)加热;(5)冷却;(6)预充压(小流量置换);(7)充压;(8)平行操作1;(9)平行操作2;5.2冷箱部分工艺流程描述经过吸附器的净化气以-52的温度返回低温甲醇洗复温后,温度升至21进入冷箱,净化气经过工艺气冷却器E后,被冷却至-137,再经过工艺气冷却器E后,气相中大量CO被冷凝至-183,并在工艺气分离器V中,大部分富氢气和CO液体被分离。从V气相出来的富氢气经过工艺气冷却器E、E升温后,作为TSA吸附器VA/B的再生气,全部富氢气(包括吸附器再生用的富氢气)最终将送至合成。来自V液相出口的CO液体分成两股:一股去H2气提塔T上塔进行喷淋,另一股经

7、E部分再沸后进入T中部用于氢气的分离。H2气提塔T的塔底液体是具有产品质量的一氧化碳,经E节流膨胀后气化成气态CO,根据流量分成三股物流,压力分别为:0.96MPa、0.46MPa、0.06MPa,三股物流再经过E回收冷量后送出冷箱,并经压力调节后分别进入CO压缩机一、三、四段进口,加压至3.8MPa送醋酸项目。三股CO物流超压放空的部分送至火炬系统。H2气提塔T塔顶产物是冷箱闪蒸气,为大部分氢气及少量一氧化碳混合气,该冷箱闪蒸气经过E、E复温后,返回到低温甲醇洗循环气压缩机C系统。为确保冷箱有足够的冷量,从空分引来一股温度为-189的液氮注入工艺气冷却器E,液氮在E中汽化和升温,再经过E进一

8、步升温,并送出冷箱与低温甲醇洗尾气水洗塔T后的尾气混合后去热电烟囱。为避免湿气和空气进入冷箱,冷箱需充氮保持微正压。冷箱内液相管道和设备的低点都有导淋阀,在停车时将液体放至冷液排放罐V,冷液排放罐中CO液体挥发后送至冷火炬总管。6. 开停车及正常操作6.1原始开车(或大检修后开车)6.1.1开车具备条件(1)CO分离岗位界区内设备、管道检修或安装结束,且吹扫干净,干燥合格后复位。(2)拆装过的盲板已确认复位,并经检查盲板位置符合开车工艺要求。 (3)系统内仪控、电气均调试检修完毕,尤其是冷箱联锁停车系统,其他安全联锁,有毒气体报警仪等完善可用。(4)吸附器内已根据设计要求装填好定量的分子筛并再

9、生合格。(5)各系统分别在其操作压力下经气密性试验合格。(6)相关公用工程(水、电、汽、风)随时可用。(7)必要的工器具准备齐全,操作人员已到位。(8)仪表、分析及高点排空、低点导淋均已关闭。(9)冷箱内已按要求装填好珠光砂。6.1.2系统氮气置换干燥:(1)用来自管网的合格低压氮对系统的工艺气管线和再生气管线进行置换干燥。(2)打开所有导淋阀、分析点、仪表管线根部阀,按工艺气管线和再生气管线分别对系统进行N2吹扫,注意不留死角。(3)当从各点检测到排放的气体氧含量小于0.5%,置换合格。(4)当排出气体中水含量与进去的氮气中水含量相等,并且检测氮气露点-60时,干燥合格。(5)注意取样分析点

10、应全面并具有代表性,不留死角。(6)冷箱壳体保持微正压(0.5kPa),氮封流量FI-、FI-保持在1025Nm3/h防止潮气及空气进入。确认液氮氮封管线的切断阀打开,以保持始终有氮气通入液氮放空管。 (7)待露点合格后,必须确认恢复之前打开的各分析、仪表根部阀,确保分析和仪表处于投用状态。6.1.3吸附器再生:在启动吸附器之前,必须打开相关的阀门:KV、KV、TV、KV、KV、KV、KV、KV,其余阀门关闭,用氮气对两台吸附器依次进行再生。再生所使用的氮气必须是干燥的(露点低于-60)。对吸附器进行原始再生:(1)倒通吸附器原始再生低压氮管线上的盲板,并导入氮气,经过再生气加热器E进入一台吸

11、附器,对需要再生的一套吸附器充压至0.5MPa,其压力由PI-显示。(2)用PIC-B调节氮气流量达到35004000 Nm3/h,保持氮气压力为0.5MPa,并从该处将氮气送到火炬。(3)将出口温度(TI/)从环境温度逐步提高到120并保持超过120至少3小时后,加热完成。(4)对于原始再生,再生包括加热(13小时)和冷却(5小时)两个步骤。(5)为了避免流速高损坏吸附器,氮气流量一般不要超过6000 Nm3/h。吸附器下游的压力也不要低于0.1MPa。(6)若吸附器程控阀因阀门两侧压差太高而被限制打开时,首先应降低高压侧的压力,之后再打开程控阀。(7)分子筛的泄压只能通过现场1手动阀泄压。

12、6.1.4吸附器投用吸附器始终应该以部分负荷的净化气流量开车(即约9100 Nm3/h)。在引入净化气进吸附器之前,来自T的净化气由PV放火炬,待分析合格(在线分析表AI-、取样分析SC-)CO210ppm,则具备吸附器进气条件。待净化气引入吸附器之后,经过过滤器X、E、E后,由PV将净化气放火炬,部分净化气在冷箱投用前,将作为吸附器再生气供吸附器再生。(1)当一台吸附器处于吸附工艺气操作时,按照程序要求手动调节管道和容器的压力:a 确认冷箱切断阀XV关闭。b 确认吸附器与放空阀PVB/C之间的再生气管线上手动切断阀打开,管路畅通,放空压力控制器PICB/C设定在5.35MPa投自动。c 确认

13、与吸附器程序相关的所有控制器具备运行条件,并根据情况将程序调至3或12步,此时确认程序为“AUTO”模式,并处于“STOP”状态。d 打开吸附器均压阀KV-,对所选择的吸附器充压,当阀门两边的压力达到平衡时,打开吸附器进口大阀。e 用PVA/B控制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器压力。f 将压差控制器PDIC投自动,设定值为70KPa。g 用PV将净化气由E引入富氢管线,关小PV放火炬阀门,随后可启动程序。h 由PV控制T塔放火炬气量,当冷箱进气后,最终通过PV将净化气全部导入冷箱。(2)当进冷箱净化气经SC-取样分析C02 5ppm,CH3OH5ppm,即满足冷箱开车条件。注:当对吸附器第一次充压时,要

14、隔离吸附器并保压至少5小时,以确认是否向另一台吸附器或其它设备内漏。6.1.5冷箱开车: 6.1.5.1 启动CO压缩机 (1)确认火炬控制阀PV(LLP-CO)、PV(LP-CO)、PV(MP-CO)、PVB(冷箱闪蒸气)和PVA(富氢气)的前后切断阀打开,将以下压力控制器按设定值投自动控制:PIC 0.16 MPa PIC 0.56 MPaPIC 0.90 MPaPIC B 2.1 MPaPIC A3.8 MPa(2)确认CO压缩机C的一、三、四级入口的CO管线上手动切断阀都关闭,确认压缩机出口PVA/B、XV关闭。(3)导通CO压缩机一级入口的N2管线上手动阀前的盲板,打开PV-前后切断

15、阀,打开PV、PV、PV,打开X前后切断阀。(4)缓慢开启PV-对压缩机进行N2置换,缓慢开启PVB将置换后的氮气放空。在SC-取样分析O2含量0.5%后,关闭PVB,压缩机充压至0.06MPa。(5)通知调度后,按CO压缩机操作规程启动压缩机,启动后,检查压缩机的振动和噪声是否有异常,待电流稳定后,逐渐开大PV-,增加压缩机的进气量。(6)缓慢关闭PV,将二级出口压力调整到0.46 MPa。(7)缓慢关闭PV,将三级出口压力调整到0.96 MPa。(8)缓慢关闭PV,将五级出口压力调整到3.8 MPa。同时注意压缩机各级温度变化。6.1.5.2均压、建立氮气循环(1)确认LIC-A/B、LI

16、C-、FV-、FV-和PV-关闭,其他手动阀均处于工作时的正常开关状态,倒通开车氮气管线PV-B、PV-C阀前的盲板,HV-阀后的盲板。(2)现场手动缓慢开启HV-阀后的手动阀,缓慢开启HV,对冷箱充压,控制充压速度小于0.1MPa/min。待V压力PI-与前系统压力一致后(约3.7 MPa),全开HV-阀。(3) 缓慢开启PV-B及管线上的手动阀,将氮气导入压缩机四级入口, PIC-B控制V压力,设定在3.6 MPa投自动。(4) 微开LV-A,对T充压,控制充压速度小于0.1MPa/min, 用PIC-C控制T压力在2.0MPa,将氮气送回CO压缩机三级入口。6.1.5.3冷箱的降温(1)

17、 慢慢打开LV-、FV-、FV-对三股CO管线充压,逐渐关小PIC-B、PIC-C,将氮气分别导入压缩机的一、三、四级入口。在降温初期,可尽量开大LV-、FV-、FV-,并注意通过温度变化(TI-、TI-、TI-)调整三股N2气量的分配,保证降温的均匀性,并控制初期的降温速率在5/h左右。(2) 当TI-A/B上的温度-50后,可以使用连接在低压CO管道上的开车液氮来加速降温;将HV-下游的盲板倒通,并打开HV-的进、出口切断阀,同时必须确认PV-阀后的切断阀关闭。通知调度后,缓慢打开液氮界区切断阀,稍开HV-上游的导淋阀,对到HV-的液氮管线降温,待导淋有白雾后,关闭导淋。微开HV-对开车管

18、线LN-降温,把少量液氮引入冷箱。投用TSHH-联锁,仔细观察TI-A/B的温度变化速率不要超过25/h,TI-和TI-A/B之间的温差保持在30以下,换热器E、E任意一侧物料冷物的最大温差不要超过36。注:(1) 当去CO管线的流量提高时,LIC-A/B也必须进一步打开以保持T中的压力稳定。在降温期间TV-可手动保持一定流量流通。(2) 降温期间HV-开度不要太大,开车液氮加入操作不当会导致冷箱设备严重损坏。(3) 降温过程中,在保证T塔顶有流量流通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让更多的氮气由塔底流通。6.1.5.4积液当换热器E冷物料端的温度TIA/B降低到-157左右时,逐渐关小LV-A/B,在V中

19、建立液位。一旦V中建立了液位,就可以通过PV-打开液氮,并关闭开车液氮HV-及管路上的手动阀,同时将开车液氮管路盲板倒盲,防止管道串压。(1) 先打开液氮管线上的导淋,以冷却切断阀前的液氮管线,稍开PV-,待导淋有白雾后,打开切断阀,注意PIC-打开的速度不能太快,控制出冷箱氮气流量FI-小于400Nm3/h。(2) 仔细观察TI-的温度,一旦TI-的温度下降到-173-175,就可以逐步打开PV-,并关闭HIC-、把HV-后的盲板倒盲。(3) 当V中的液位稳定在50%左右时,把LIC-设定在50%投自动。(4) 当T底部出口管线上的温度TI-下降到-150时,逐步关小LV-,以便在T中建立液

20、位。当液位稳定在50%左右时,把LIC-设定在50%投自动(可以根据未变换气的合格情况决定是否用液氮建立液位)。6.1.5.5冷箱导入未变换干气(1) 将压缩机一级入口的低压氮气阀门关闭,并且将盲板倒盲;确认冷箱入口手动阀间的盲板倒通。(2) 缓慢开冷箱入口手动阀至全开,渐开冷箱均压阀,控制充压速度小于0.1MPa/min,待XV前后压差PDI -40,即可认为复温完成。冷箱复温氮气优先选用中压氮,以提高复温效率。b.如果冷箱需要在正常停车后复温,则需要对整个冷箱进行复温,具体为:(1) 冷箱停车、液氮停用关闭PV-;(2) 确认关闭LV-A/B及LV-;(3) 确认PV-、PV-A、PV-、

21、PV-、PV-处于自动状态,以防止前系统高压气体进入,导致超压;(4) 确认FV-、FV-打开;(5) 稍开所有冷箱现场排液导淋,注意控制排液速率,只要确认有液体流通即可;(6) 待V、T及管道低点液体排尽,冷箱压力降至0.1MPa以下后,可全开现场所有排液导淋,并将氮气引入,进行复温;(7) 打开LV-A/B、LV-、FV-、FV-,而PV-、PV-A、PV-、PV-、PV-仍处于自动状态。(8) 氮气由冷箱切断阀XV-阀后的氮气复温管线进入冷箱,沿E和E至V、T并由冷箱排液导淋进入冷火炬,从而将冷箱的冷量带出,直至冷箱温度-40,即可认为复温完成。冷箱复温氮气优先选用中压氮,以提高复温效率

22、。在用中压氮进行复温时,需要注意T压力控制在1MPa以内。c.复温注意事项:(1)只能以一个方向从上到下通过换热器转移冷量。在换热器的两端,相邻流道之间的最大允许温差为50。(2)需要吹扫管线上的所有控制阀都要全开,以确保氮气通过所有设备和控制阀。(3)冷箱升温期间的温度变化速率,在任何一点都不要超过25/h。(4)要在冷火炬系统的低点排放导淋处检查是否能够排出水或“重”烃类物质。(5)复温氮气的最大允许温度为50。(6)复温氮气有中压氮气和低压氮气,确认两路氮气不能同时打开,防止氮气管网串压。6.3.3紧急停车:(按钮HS-)6.3.3.1紧急停车条件:(1)CO分离系统有大量工艺气泄漏或发

23、生燃爆事故。(2)上游系统原料气故障,比如甲醇贫液泵P跳车。(3)T塔出口CO2达20ppm超过1小时,冷箱紧急停车,。(4)仪表空气故障。(5)冷箱冻结。6.3.3.2紧急停车:(1)如果工艺异常或误操作引起停车,首先要确认装置处于安全状态,并判断停车的原因以及需要多少时间解决问题。(2)在短期异常期间,尽力使装置保持在可操作的值,以便在异常消除后能够快速返回到设计值。(3)对于长期停车和检修,必须排净液体,并且需要对冷箱复温。6.4正常操作6.4.1吸附器程序控制的操作方法:6.4.1.1吸附器程序控制步骤文字说明:(1)吸附来自低温甲醇洗单元的净化气从顶部进入吸附器,以脱除H2O、CO2

24、和甲醇等组份,从底部出来的净化气经过过滤器X去冷箱。(2)降压吸附器将通过KV-(KV-)和KV-降压到吸附压力。为了避免温度太低,要通过KV-加入热的再生气。(3)置换(预热)为了避免再生气组份变化太大,吸附器将通过FT-、KV-(KV-)和KV-(KV-)小流量置换。(4)加热用大流量再生气通过KV-(KV-)和KV-(KV-)对吸附器进行再生。(5)冷却用冷的再生气对吸附器进行冷却。(6)预充为了使净化气组份/温度变化尽可能最小,用少量净化气对再生好的吸附器进行预充。(7)充压关闭出口阀KV-(KV-)对吸附器充压到吸附压力。(8)两台吸附器T1和T2平行操作通过KV-(T1)阀采用两股

25、较小流量的净化气投入操作。在T2步,两台吸附器各走50%净化气流量平行操作。注意事项:(1)控制吸附器吸附(PI-)、再生(PI-)压差在200250KPa左右,若压差过大,会影响吸附程序进行;(2) 当吸附器进行至加热步骤时,需将E进口蒸汽阀门PV-全开;(3)注意控制压差控制器PDIC为6580kPa,以保证有足量的气体为吸附器再生;(4)除原始再生外,正常操作时,吸附器再生气量至少应不低于4000Nm3/h,否则,将难以维持吸附器的加热和冷却。6.4.1.2吸附器程序控制表:6.4.2联锁说明:程序控制的联锁:吸附器程序控制正常情况下处于AUTO模式下自动运行,当某一步骤完成后,工艺参数

26、如温度、压差、时间不满足正常工艺值,则程序控制停止自动运行,只有在消除了故障因素,程序才自动运行下去。注:程序模式程序模式程序限制条件程序运行确认方式AUTO时间、温度、压力自动Man温度、压力需人工确认Test压力需人工确认6.4.3总体监控6.4.3.1液位控制:(1)V中的液位由LIC-控制,其设定值设置在40%。由比值控制器HIC-控制分流比,HIC-的基本设定值应该为0.5。当液位升高时,LIC-将根据HIC的比值设定值打开LV-A/B。(2)T中的液位由LIC-控制,LIC-的设定值设置在50%。6.4.3.2压力控制(1)去合成的富氢气压力由PIC-A控制,PICA的设定值设置在

27、5.2MPa。如果富氢气压力升得太高,则PV-B/C打开,富氢气放火炬。(2)V的压力和去冷箱的净化气取决于差压控制器PDIC-,PDIC- 的设定值为70KPa左右,当差压升高时,开大PV-。6.4.3.3温度控制(1)用入E未变换气的旁路调节阀TV-来控制E和E之间的未变换气温度。TIC-的设定值可以由T下塔的温度控制器TIC-串级控制。如果TIC-温度过低,则开大TV-。(2)根据装置负荷调节液氮供应量。(3)如果闪蒸气温度TI下降得太低,达10,将联锁关闭切断阀XV,闪蒸气通过PV-B放火炬。在重新打开XV之前,必须通过HS对开关功能复位。(4)为了防止CO压缩机C的低低压CO的温度过

28、低,安装了温度低-低联锁TSLL,如果低低压CO温度下降得太低,达10,该开关将关闭LV-和FV-、FV-并停运C。在重新打开LV-和FV-之前,必须通过HSA和HS对相应的开关功能复位。(5)为了防止CO压缩机C的低压CO的温度过低,安装了温度低-低联锁TSLL,如果低压CO温度下降得太低,达10,该开关将关闭LV-和FV-并停运C。在重新打开LV-和FV-之前,必须通过HSA和HS对相应的开关功能复位。(6)为了防止CO压缩机C 的中压CO的温度过低,安装了温度低-低联锁TSLL,如果中压CO温度下降得太低,达10,该开关将关闭LV-并停运C。在重新打开LV-之前,必须通过HSA对开关功能

29、复位。6.4.3.4冷量平衡(1)冷量通过冷液体和冷气体减压而产生。(2)向E和E的氮气管道注入液氮。6.4.3.5 CO纯度提高产品纯度主要有以下方法:(1)关小LV-A,以增加T的热量输入,提高T塔中温度。(2)降低T塔压力,加快轻组分挥发。(3)CO产品中的CH4、Ar、O2的含量,主要取决于原料气的情况,当发现CO纯度低于98.5%时,应分析杂质的组成情况,相应通知上道工序解决。(4)将X出口至E的CO流量通过FIC-适当增大,增加T塔底热量输入。7. 工艺参数、分析指标一览表7.1 CO分离工艺参数一览表7.1.1 压力参数:序号位号名称单位设计值正常值报警值联锁值上限下限上限下限1

30、PI-T到V净化未变换气压力MPa5.27715.27712PIC-T到V净化未变换气压力MPa5.56615.56615.75.53PIC-E到E净化气压力MPa5.34215.34215.44PIC-出吸附站富氢气压力MPa5.27715.27715.65PDI-X进出口压差KPa166PDI-XV 阀前后压差KPa507PG-进E净化未变换干气压力MPa5.44215.44218PIC-进E净化未变换干气压力MPa5.44215.44215.75.39PIC-E出口中压CO压力MPa0.96110.96111.050.8510PIC-E出口低低压CO压力MPa0.06110.06110.

31、090.0311PIC-E出口低压CO压力MPa0.46110.46110.50.412PIC-E出口N2压力MPa0.06610.066113PIC-E出口富氢气压力MPa5.34215.34215.75.2514PDI-T塔压差KPa2515PIC-T塔顶压力MPa2.05112.05112.2216PA-冷箱壳侧呼吸阀压力KPa0.20.217PA-冷箱壳侧压力KPa1.21.218PI-液氮总管压力MPa0.50110.501119PI-C一级入口压力MPa0.0320PIC-X出口压力MPa3.86113.86113.953.87.1.2 温度参数:序号位号名称单位 设计值正常值报警

32、值联锁值上限下限上限下限1TI-出吸附站富氢气温度 36.9337.2948552TI-T到V未变换气温度-57.6-57.5-503TI-进E净化未变换干气温度21.0420.994515504TI-进E净化未变换干气温度21.0320.985TI-E出口中压CO温度18.0218.040-106TI-E出口低低压CO温度18.0218.040-107TI-E出口低压CO温度18.0218.040-108TI-E出口富氢气的温度18.0418.050-109TI-E出口冷箱闪蒸汽温度18.0418.050-1010TI-出E中压CO温度18.0418.0511TI-出E低低压CO温度18.0

33、418.0512TI-出E低压CO温度18.0418.0513TI-出E氮气温度18.0418.0514TI-进E净化未变换干气温度21.0320.9815TI-出E富氢气温度18.0418.0516TI-X进ECO的温度37.937.917TI-出E冷箱闪蒸汽温度18.0418.0518TI-E到E未变换气温度21.0220.9719TI-E到E中压CO温度-151-151-155-16020TI-E到E低低压CO温度-151-151-160-16521TI-E到E低压CO温度-151-151-160-16522TI-E到E氮气温度-151-151-160-16523TI-E到E调温后未变换

34、干气温度-133-13324TI-E到E富氢气温度-151-15125TIC-E出口工艺气温度控制-130-13626TI-E到TCO温度-136-13727TI-E到E冷箱闪蒸气温度-151-151-145-15528TI-E到E未变换干气温度-133-13329TDI-E冷端各股物料温差30-3630TI-进E低压CO温度-172-17231TDI-低压CO蒸发温差203032TI-进E低压CO温度-171-17133TI-进E中压CO温度-163-16334TI-进E低低压CO温度-185-18435TI-V出口富氢气温度-184-184-181-188-15536TI-V到E粗CO温度

35、-184-18437TI-进E液氮温度-190-190-18038TDI-进E液氮温差2539TI-A/BV出口富氢气温度-184-18440TI-V到T粗CO温度-184-18441TI-V经加热到T粗CO温度-163-16342TI-T到E再沸CO温度-151-15143TI-T塔釜CO产品温度-151-1512544TI-E到T再沸CO的温度-150-15145TI-T第5层塔板温度-163-16346TI-T第14层塔板温度-151-15347TI-T第18层塔板温度-157-16048TI-T第22层塔板温度-16449TI-T第26层塔板温度-142-14650TI-T第29层塔板

36、温度-18051TI-T第34层塔板温度-183-163-18152TI-T塔顶温度-183-183-180-18853TI-液氮总管温度-177-177-17054TI-X出口温度38387.1.3 流量参数:序号位号名称单位 设计值正常值控制范围报警值联锁值上限下限上限下限1FI-出吸附站富氢流量NM3/H9635.569314.424963106151160045002FI-进E净化 未变换干气流量NM3/H73342358026000660030003FIC-X去E CO流量NM3/H6007004FIC-E出口低低压CO流量NM3/H2415235074026755FIC-E出口低压

37、CO流量NM3/H2475255081528256FIC-E出口N2流量NM3/H857FA-低压氮气去CO冷箱N2流量NM3/H10108FA-低压氮气去CO冷箱N2流量NM3/H10109FIC-产品CO出界区流量NM3/H100991010135341111232007.1.4 液位控制:序号位号名称单位 设计值正常值控制范围报警值联锁值上限下限上限下限1LI-低压CO产品液位mm50%50%40%60%2LI-中压CO产品液位mm50%50%40%60%3LI-A/BV联锁液位mm4LIC-V液位mm50%50%40%60%5LIC-T液位mm50%50%40%60%6LI-A/BT联

38、锁液位mm7LIC-V液位mm50%50%40%60%8LIC-E液位mm50%50%40%60%9LI-V液位mm50%50%40%60%7.2 取样分析指标序号位号介质位置分析组份范围分析频率%1SC-净化气净化未变换气去吸附系统取样点CO50 60每天1次H240 50CO20.1ppmN20.1 0.5Ar0.2 0.4CH40.2 0.42SC-富氢气V工艺气分离器出口富氢气取样点CO20.1ppm 每班2次H2O0.1ppmH280 - 90CO13 - 153SC-T底部COTH2汽提塔再沸CO出E取样点CO95 - 100每班2次H20.1 0.2N20.5 - 1Ar0,2

39、- 0,4CH40,2 - 0,44SC-闪蒸气出E冷箱闪蒸气取样点H275 - 85每班2次CO18 - 20N20,1-0,4Ar0,02-0,1CH40,005-0,15AM-AM-氮气吹扫气冷箱出口气密性试验N299.99根据需要CO, H2检不出6SC-氮气吹扫气C压缩机吹扫氮气出口取样点同上根据需要7SC-低低压COE入口低低压CO产品取样点CO95 - 100根据需要H20.1 0.4N20.5 - 1Ar0.2 0.4CH40.2 0.48SC-低压COE入口低压CO产品取样点CO95 - 100根据需要H20.1 0.5N20.5 - 1Ar0.2 0.4CH40.2 0.4

40、9SC-中压CO出E中压CO取样点CO95 - 100根据需要H20.1 0.5N20.5 - 1Ar0.2 0.4CH40.2 0.410SC-CO产品产品CO出工段管线取样点CO98.5每班1次H20.38 异常现象判断与处理(1) VA/B压差过高(过低):1.检查压力表是否准确;2.充压速率过快(充压不够),检查FIC-;(2) VA/B进出口温度过高(过低):1. 检查温度表是否准确;2. 调节再生气温度、流量;3. 检查分子筛装填高度是否下降;(3) VA/B出口CO2含量超标:1. 检查在线CO2分析是否准确;2. 检查未变换净化气CO2含量是否超标;3. 检查吸附器阀门是否内漏

41、、装填高度是否下降;(4) 过滤器X压差过高:1. 检查压差表是否准确;2. 查看吸附器进出口压力变化是否过大;3. 检查过滤器是否堵塞;(5) E、E未变换净化气压差过高:1. 检查压差表是否准确;2.检查吸附器出口CO2是否超标;3.如有必要,冷箱复温;(6) E、E温差过高:1. 检查各温度表是否准确;2. 检查两根液氮管道阀门关闭情况;3. 检查三股液态CO流量及阀门情况;4. 任意一侧温差决不许超过50;(7) V气相出口压力高(低):1. 检查压力表是否准确;2. 检查富氢管道各阀门情况;3. 调节V液位;(8) T压差过大:1. 检查压差表是否准确;2. 减小T塔顶进料量;3.

42、适当降低T液位;9 C一氧化碳压缩机开停操作9.1 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9.1.1 检查压缩机系统管线、阀门、法兰是否连接完好,地脚螺丝、管卡是否有松动现象。 m9.1.2 检查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流量计等是否安装完好,量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检验合格。+ j( r& 9.1.3 检查各缓冲罐是否排尽液体。9.1./ 2 a9 R4 ?7 3 J& h4 打开冷却水入口总线及各分支入口阀,打开各回水阀,检查供水压力是否正常。9.1.1 R I; c2 V; 4 N: I f2 g5 检查氮气管网各盲板位置是否正确,系统是否畅通。9.1.6检查各级安全阀是否校验合格,铅封是否完好,并打开各安全阀前后手阀投用。9.1.7 检查仪表风在0.5-0.7MPa,确保各控制阀动作。9.1.8 投用所有压力仪表。9.1.9 df ds 检查曲轴箱油位加至50%。9.1.+ S/ b3 X: t1 h: c W9d10用氮气将工艺气系统置换合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