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生物膜法_第1页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_第2页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_第3页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_第4页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生 物物 膜膜 法法 # 一、生物膜法的概述一、生物膜法的概述 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污 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这种处理法的实质是使细菌和真 菌类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 着在填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 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 质,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 物自身也得到增殖。 # (一)生物膜法的净化机理(一)生物膜法的净化机理 生物膜发的净化机理主要有: 生物膜的形成 生物膜的构造与净化机理 生物膜的更新脱落 # 生物膜的形成 在生物膜处理系统中,填充着数量相当多的 挂膜(填料或载体),当污水与

2、挂膜介质流动接触, 接种的或原存在于污水中的微生物就会在介质表面 中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介质表面将会为一种膜 状污泥生物膜所覆盖,即称为生物膜。 # 生物膜的构造与净化机理 生物膜由好氧层和厌氧层两层组成。好氧层 的厚度一般为2mm左右,有机物的降解主要是在 好氧层内进行。 # 生物膜的更新脱落 生物膜厚度介于23mm,老化生物膜进化功 能较差易于脱落。在处理过程中,生物膜总是在 不断地增长、更新、脱落的。 生物膜不断脱落的 原因:有水力冲刷、由于膜增厚,造成重量的增 大、原生动物是生物膜松动、厌氧层和介质的黏 接力较弱等。生物膜的更新和脱落是完全必要的。 # 生物膜净化污水示意图 3.生物

3、膜去除有机物过程 # a、附着水层内的有机物大多已被氧化,其浓度比滤池进水 的有机物浓度低的多。 b、由于浓度差的作用,有机物会从污水中转移到附着水层 中去,进而被生物膜所吸附。同时,空气中的氧在溶入污 水后,进入生物膜,在此条件下,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氧 化分解和同化合成。 c、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通过附着水层进入流动水层,并随其 排走,CO2及厌氧层分解产物从水层逸出进入空气中。循 环往复,使污水得到净化。 # (二)(二) 生物膜法的主要特点生物膜法的主要特点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适应冲击负荷变化能力强 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高 剩余污泥产量低 同时存在硝化和反硝

4、化过程,操作管理简单,费用较低 调整运行的灵活性较差 有机物去除率较低 # 适应冲击负荷变化能力强 微生物主要固着于填料的表面,微生物量 比活性污泥法要高得多,因此对污水水质水量 的变化一起的冲积负荷适应能力较强。适用于 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生物膜反应器可以 处理BOD5低于5060mg/L的进水。 # 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高 单位容积反应器内的微生物量可以高达活性污泥 法的520 倍,不会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剩余污泥产量低 生物膜中食物链较长,剩余污泥产量低,一般比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少1/4左右。 # 同时存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操作管理简单,费用较低,生物膜反应器适合 世代时间长的硝化细

5、菌生长,而且其中固着生长 的微生物使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各有其适合生长的 环境。因而,生物膜反应器内部,也会同时存在 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生物滤池、转盘等生物膜法采用自然通风功 能,装置不会出现泡沫,管理简单,运行费用较 低,操作稳定性较好。 # 缺点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比,除了镜检法以外, 对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数量、活性等指标的监测方 法较少,生物膜出现问题以后,不容易被发现调 整运行的灵活性较差。 生物膜法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CODcr (BOD5)去除率较低。 # (三)生物膜法的主要影响因素(三)生物膜法的主要影响因素 温度 pH 水力负荷 溶解氧 填料类型及特征 生物膜量及活性 有毒

6、物质 营养物质 # 温度 好氧微生物的适用温度范围是1035,一般水温低于10 对生 物处理的净化效果将产生不利影响。 pH 对好氧微生物来说,pH在6.58.5之间较为适宜,微生物对pH值 的波动十分敏感。 水力负荷 A、水力负荷的大小之间关系到污水在反应器中与载体上生物膜 的接触时间。水力负荷愈小,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时间愈长,处理 效果愈好。 B、水力负荷的大小在控制生物膜厚度、改善传质方面也有一定 的作用。 # 溶解氧 如果溶解氧不足,好氧微生物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氧, 正常的生长规律遭到影响,甚至破坏;好氧微生物的活 性收到影响,新陈代谢能力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的 氧化不能彻底进行,反应器

7、中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恶化 变质、发愁发黑,处理效果显著下降。溶解氧一般以 4mg/L左右为宜。溶解氧的低值,一般应维持不低于 2mg/L。 填料类型及特征 载体的表面属性包括比表面积、表面亲水性及表面电荷、 表面粗糙度,载体的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强度等。 # 生物膜量及活性 a、生物膜的厚度反映了生物膜量的大小,也影响着溶解 氧 和基质的传递; b、总厚度和活性厚度要区分,在活性厚度范围内,基质降 解速率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生物膜法适宜的生物膜厚度应 控制在2mm以下。(超过6mm即发生脱落) 有毒物质 工业废水存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如:重金属离子、酚、氰等。 营养物

8、质 营养物质是指能为微生物所氧化、分解、利用和那些物 质,应包括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和产生能量的物质,微生物 细胞主要有碳、氢、氧、氮、磷、硫组成,另外包括钠、钙、 钾、铁、锰、铜、钴、镍、钼等。主要营养物质的比例为: BOD:N:P=100:5:1 # 二、生物膜法的主要形式 (一)生物膜法的分类(一)生物膜法的分类 根据生物膜反应器附着生长载体的状态,生物 膜反应器可以划分为固定床和流动床两大类。在固 定床中生长载体固定不动,在反应器内的行对位置 基本不变;而在流动床中附着生长载体不固定,在 反应器内处于连续流动的状态。生物滤池、生物转 盘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法中 应用最广泛的几种技术。 #

9、(二)生物滤池(二)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 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 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 1.普通生物滤池 普通生物滤池,又名滴滤池,是生物滤池早期出现的 类型,对于普通生物滤池要掌握以下两点: 普通生物滤池的构造 普通生物滤池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 # 普通生物滤池由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配水系统等 四部分组成 其主要优点是: 处理效果良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 运行稳定、易于管理、节省能源。 其主要缺点是: 占地面积大、不适于处理量大的污水; 填料易于堵塞; 产生滤池蝇,恶化环境卫生; 喷嘴喷洒污水,散发臭味。 近年来有

10、日渐被淘汰的趋势 # 2.高负荷生物滤池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特征 首先,大幅度地提高了滤池的负荷,其 BOD容积负荷高于普通生物滤池68倍,水 力负荷则高达10倍。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流程系统 采取处理水回流措施,使高负荷生物滤池 具有多种多样的流程系统。 # 大幅度地提高了滤池的负荷,其BOD容积 负荷高于普通生物滤池68倍,水力负荷 则高达10倍 处理水回流效应: 均匀与稳定水水质; 加大水力负荷,及时地冲刷过厚和老化的生 物膜,使生物膜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 抑制滤池蝇的过度滋长; 减轻散发的臭味。 高负荷生物滤池的特征 # 回流水量(QR)与原污水量(Q)之比,称 为回流比 R=QR/Q #

11、 塔式生物滤池一般高达824m, 直径13.5m,径高比介于1:61:8 左右,呈塔状;在平面上塔式生物滤池 多呈圆形;在构造上由塔身、填料、布 水系统以及通风及排水装置所组成。 塔式生物滤池的特征 # a)塔身 围挡填料沿塔高分层建造,分层处设格栅, 每层高度不大于2.5m。 b)填料 采用轻质填料。使用比较多的是用环树氧脂固 化的玻璃布蜂窝填料。 # c)布水装置 对大中型滤塔多采用电机驱动的旋转布水 器,或用水流的反作用力驱动。对小型滤 塔则多采用固定式喷嘴布水系统,或用多 孔管和溅水筛板布水。 d)通风 一般采用自然通风,通风孔,其有效面积 不得不小于滤池面积的7.5%10%。当处 理

12、工业废水,吹脱有害气体时,可采用人 工机械通风。 # # 塔式滤池内部通风情况非常良好,污水从上 向下滴落,水流絮动强烈,污水、空气、填料 上的生物膜三者接触充分,充氧效果良好,污 染物质传质速度快,这些现象都非常有助于有 机污染物质的降解。 (a)高负荷率 塔式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率80200m3 (m2.d),为高负荷生物滤池的210倍, BOD-容积10002000gBOD5/(m3.d),较高负荷 生物滤池高23倍。 在工艺方面的特性 # (b)滤池内部的分层 滤塔滤层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现象,在各 层生长繁殖着种类各异,但适应流至该层 污水特征的微生物群体,滤塔能够承受较 高的有机污染

13、物的冲击负荷,塔式生物滤 池适用于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处理,也适 用于各种各样有机性的工业废水,一般不 宜超过10000m3/d。 # 5.曝气生物滤池 它是集生物降解、固液分离于一体的 污水处理设备,与给水处理的快滤池相类 似。 # 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与处理过程: 曝气生物滤池内底部设承托层,其上部为填料。在承托层设置曝气用 的空气管及空气扩散装置,处理水集水管兼作反冲洗水管也设置在承托 层内。 被处理的原污水,从池上部进人池体,并通过由填料组成的滤层,在填 料表面形成有由微生物栖息形成的生物膜。在污水滤过滤层的同时,由 池下部通过空气管向滤层进行曝气,空气由填料的间隙上升,与下流的 污水相向

14、接触,空气中的氧转移到污水中,向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提供充 足的溶解氧和丰富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有机污染物 被降解,污水得到处理。 原污水中的悬浮物及由于生物膜脱落形成的生物污泥,被填料所截留。 滤层具有二次沉淀池的功能。当滤层内的截污量达到某种程度时,对虑 层进行反冲洗,反冲水通过反冲水排放管排出。 # 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特征; a.气液在填料间隙充分接触,由于气液固三 相接触,氧的转移率高,动力消耗低; b.本设备自身具有截留原污水中悬浮物与脱 落的生物污泥的功能,无需设沉淀池,占 地面积少; c.以3-5mm的小颗粒作为填料,比表面积 大,微生物附着力强; d.池内能够保持大

15、量的生物量,再由于截留 作用,污水处理效果良好; e.无需污泥回流,也无污泥膨胀之虑。 # 生物转盘是于60年代在原联邦德国所开创的一种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初期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后来推 广到城市污水处理和有机性工业废水处理,转盘构造 和设备也日益完善。 生物转盘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在国际范围内 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其构造形式、系统组成、计算理 论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当前,生物转盘处 理技术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净化效果好、能源消耗低的 生物处理技术。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引进生物转盘技术,对其开 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工作,不仅在生活污水和城市污 水处理方面得到应用,而且在化纤、石化、印染、制

16、革、造纸、煤气发生站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也 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生物转盘设备是由盘片、转轴和驱动装 置以及接触反应槽三部分构成。 a.盘片:应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耐老化、 易于挂膜、不变形,比表面积大、易于取 材、便于加工安装等性质。 盘片的形状。一般为圆形平板,现在开 始采用正多角形和表面呈同心圆状波纹或 放射状波纹的盘片; 盘片的直径。一般介于2.0-3.6m之间; 1.生物转盘的组成与构造特点: # 盘片的间距。盘片的间距标准值为30mm,多级转盘, 前数级的间距为25-35mm,后数级为10-20mm; 盘片材料。平板盘片多以聚氯乙烯塑料制成,而波纹板 盘片则多

17、采用聚酯玻璃钢制成。 b.接触反应槽 不小于盘片直径的35%浸没于接触反应槽的污水中。接触 反应槽应呈与盘材外形基本吻合的半圆形,盘片边缘与 槽内面应留有不小于150mm的间距。槽底设有放空管, 槽的两侧面设有进出水设备,采用锯齿形溢流堰。 c.转轴 转轴的长度在0.5-7.0m之间,直径50-80mm之间。 d.驱动装置 包括动力设备、减速装置以及传动链条。转盘的转速以 0.8-3.0r/min,外缘的线速度以15-18m/min为宜。 # # 生物转盘构造 # a.微生物浓度高。 b.生物相分级。 c.污泥龄长。 d.耐冲击负荷。 2.工艺和维护运行方面的特点: # (四)生物接触氧化 生

18、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实质之一是在池内 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 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 水与生物膜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 水得到净化。因此,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又 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 # a.工艺特征: 由于曝气,在池内形成液固气三相共存体系,溶解氧充沛,适于微 生物存活繁殖。在生物膜上微生物丰富,无污泥膨胀之虑。 填料表面全为生物膜所布满,形成了生物膜的主体结构,由于丝状 菌的大量滋生,形成一个呈立体结构的密集的生物网,通过过滤 能有效的提高净化效果。 生物膜表面不断的接受曝气吹脱,这样有利于

19、保持生物膜的活性, 能接受较高的有机负荷率,处理效果较高,有利于缩小池容,减 小占地面积。 # b.运行特征: 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操作简单、运行方便、易于维护管理,无需污泥回流,不产生 污泥膨胀现象,也不产生滤池蝇。 污泥生成量少,污泥颗粒较大,易于沉淀。 c.功能特征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运行得当还能够用于脱氮。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主要缺点是:填料可能阻塞;布水、 曝气不易均匀。 # 一般可分为:一级处理流程、二级处理流程和多及 处理流程。 a.一级处理流程如下图: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 # b.二级处理流程如下图: #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接触氧化池是由池体、

20、填料、支架及曝气 装置、进出水装置以及排泥管道等部件所组成。 # a、池体 表面上多呈圆形、矩形和方形,池 内填料高度为3.03.5m;底部布气层高 为0.60.7m;顶部稳定水层0.50.6m, 总高度为4.55.0m。 # b、填料 在水力特性方面,比表面积大、孔隙 率高、水流通畅、阻力小、流速均一。 应当有一定的生物膜附着性。 化学与生物稳定性较强,经久耐用。 在经济方面要考虑货源、价格,要考 虑便于运输与安装。 # 接触氧化池在形式上,按曝气装置的 位置,分为分流式与直流式;按水流循环 方式,又分为填料内循环式和外循环式。 国外多采用分流式,分流式接触曝气 池,根据曝气装置的位置有可分

21、为中心曝 气型与单侧曝气型两种。 国内,一般多采用直流式接触氧化池。 # #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与计算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按平均日污水量计算; 池座数不少于两座,并按同时工作考虑; 填料层高度一般取3m,当采用蜂窝填料时应分层装填, 每层高一米,蜂窝内切孔径不宜小于25mm; 池中污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2.53.5mg/L之 间,汽水比约为1520:1; 为了保证布水、布气均匀,每池面积一般应在25m2以 内; 污水在池内的有效接触时间不小于2h;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填料体积可按BOD容积负荷计算, 亦可按接触时间计算。 # 接触氧化法与其它生物处理方法比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B

22、OD容积负荷高,污泥生物量大,相对而言处理效率较 高,而且对进水冲击负荷(水力冲击负荷及有机浓度冲击 负荷)的适应力强。 2.处理时间短。因此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 的设备较小,因而占地面积小。 3.能够克服污泥膨胀问题。生物接触氧化法同其他生物膜 法一样,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对于那些用活性污泥法容 易产生膨胀的污水,生物接触氧化法特别显示出优越性。 容易在活性污泥法中产生膨胀的菌种(如球衣细菌等), 在接触氧化法中,不仅不产生膨胀,而且能充分发挥其分 解氧化能力强的优点。 # 4.可以间歇运转。当停电或发生其它突然事故后,生物膜对间歇 运转有较强的适应力。长时间的停车,细菌为适应环

23、境的不利条 件,它和原生动物都可进入休眠状态,显示了对不利生长的环境 有较强的适应力;一旦环境条件好转,微生物又重新开始生长、 代谢。有人试验,即使停止运转一个月,再重新开始运行,生物 膜数日内即可恢复正常。 5.维护管理方便,不需要回流污泥。由于微生物是附着在填料上 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剥落与增长可以自动保持平衡,所以无需 回流污泥,运转十分方便。 6.剩余污泥量少。 # 尽管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许多优点,是一种高效的 生化处理构筑物,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1.生物膜的厚度随负荷的增高而增大,负荷过高则生物 膜过厚,引起填料堵塞。故负荷不易过高,同时要有防 堵塞的冲洗措施。 2.大量产生后生动

24、物(如轮虫类)。后生动物容易造成 生物膜瞬时大块脱落,则易影响出水水质。 3.填料及支架等往往导致建设费用增加。 缺点: # 使具有代谢活性的微生物污泥在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填料上 固着生长的过程称为挂膜。挂膜也就是生物膜处理系统摹 状污泥的培养和驯化过程。 挂膜阶段目的: 使微生物生长繁殖直至填料表面布满生物膜,微生物 的数量能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所处理污水的水质,即对微生物进 行驯化。 三、生物膜的培养和驯化 # 生物膜的培养驯化注意一下两点: 挂膜的方法; 培养和驯化生物膜过程中需要的注意 事项。 挂膜过程使用的方法一般有直接挂膜法 和间接挂膜法两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塔式

25、生物滤池可以使用直接挂膜法;而普通生物 滤池和生物转盘等设施需要使用间接挂膜法。 # a.直接挂膜法 在合适的水温、溶解氧等环境条件及合适的pH、BOD5、 C/N等水质条件下,让处理系统连接进水正常运行。对 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或混有较大比例生活污水的工业废 水可以采用直接挂膜法,一般经过710d就可以完成挂 膜过程。 b.间接挂膜法 对于不易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可以通过预先培养和驯 化相应的活性污泥,然后再投加到生物膜处理系统中, 进行挂膜,也就是分步挂膜。 1.挂摸方法 # 1. 开始挂膜时,进水量应小于设计值,可按设计流 量的20 40启动运转。在外观可见已有生物膜生成时,流量 可提高至6080,待出水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时,即可 提高流量至设计标准。 2. 在生物转盘法中,用于硝化的转盘,挂膜时间要增加 23周,并注意进水B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