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神经系统》_第1页
生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神经系统》_第2页
生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神经系统》_第3页
生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神经系统》_第4页
生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神经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经系统名词解释:1、轴浆运输:神经轴突内的胞质颗粒表现为经常地从胞体 到末梢 (顺向)或从末梢到胞体 (逆向) 流动的现象。2、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除能发挥其功 能性作用外, 还能经常性地释放某些物质, 持续地调整被支配组 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 称为神经的营养性作用。3、突触:一个神经元的末梢与其他神经元发生功能联系的 部位。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去极化, 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升高, 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 后电位。5、突触的可塑性:在一些条件下突出的功能和形态能够发 生持久性改变的现象。6、神经递质:是指

2、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 异性作用 于突触后膜受体, 并产生突触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7、肾上腺素能纤维:能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末 梢,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8、受体: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进行 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蛋白质。9、反射中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10、中枢延搁:兴奋通过反射中枢时比较缓慢的现象。11、突触后抑制: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递质, 引起与 中间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的突触后膜产生IPSP,从而使突触后抑制 神经元呈现抑制效应。这种抑制过程称为突触后抑 制。12、特异性投射系统: 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

3、及其投射到大脑 皮层的神 经通路称为特异性系统。13、痛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引起的一种不愉快感觉, 常伴有 情绪反应和防卫反应。14、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 痛或者痛 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15、运动单位: 一个脊髓 a 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支 配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16、脊髓休克: 是指人和动物的脊髓在与高位中枢之间离断 后反射活 动能力暂时丧失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17、牵张反射: 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 侧肌肉收 缩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有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18、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

4、牵张反射。19、去大脑僵直:在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 出现抗重力肌(伸肌)亢进,表现为四肢僵直,僵硬如柱、头尾 昂起、脊柱坚硬,这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简答题1、简述轴浆运输的类型及其功能。 答案:分类:可分为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顺向轴浆运输和自 轴突末梢向胞体的逆向轴浆运输两类, 顺向轴浆运输再可分为快 速和慢速轴浆运输两种亚类。生理意义:顺向运输细胞器,;逆向运输神经生长因子、 某些病毒 (如狂犬病病毒 )和毒素 (如破伤风毒索 )等; 维持轴突 解剖和功能的完整性, 若切断轴突, 不仅远侧部分的轴突将发生 变性,而且近侧部分的轴突,甚至胞体也将发生变性。2. 简述神经营养性作用的

5、产生机制。答案: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除能发挥其功能性作用外, 还能 经常性地释放某些物质,持续地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 动,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称为神经的营养 性作用。该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不易被觉察,但在神经被切断后, 神经轴索、甚至胞体即发生变性, 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减慢, 蛋白质分解加速,肌肉逐渐萎缩。其可能机制是:神经末梢经常 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 后者借助于轴浆运输由神经元胞体流向末 梢,再由末梢释放到所支配的组织中, 从而完成对所支配组织的 营养性作用。3. 简述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答案: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有:支持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免疫应答作用。物质代谢

6、和营养性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 。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摄取和分秘神 经递质。4. 简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 答案:产生机制: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使递质门控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并且由于 Na+勺内流大于K+外流,故发生净内向电流,导致细胞膜的局部 去极化。.5. 简述突触传递与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兴奋传递的区别。 (书本 344 页)6. 简述胆碱能纤维的概念及其组成。 答案:周围神经系统中,以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包括: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 外)

7、、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温热性汗腺的纤维和支配骨骼肌 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7. 简述神经递质的特征。 答案: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 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 受体,能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此化学物质。 作为 一个神经递质, 应符合或基本符合以下条件: 突触前神经元应 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统, 并能合成该递质; 递质贮存于 突触小泡内, 当兴奋冲动抵达末梢时, 小泡内递质能释放人突触 问隙;递质释出后经突触间隙作用于后膜上特异受体而发挥其 生理作用; 人为施加递质至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旁, 应能 引致相

8、同的生理效应; 存在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失活方式 (如重摄取);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 并能够分别拟似 或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作用。8. 简述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 答案:单向传递;中枢延搁;总和;后发放;兴奋节律的改变和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易疲劳性。9. 简述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功能及特点。 答案: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 特异投射系统。(1)特异投射系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投射纤维 主要终止于大脑皮层的第四层, 能产生特定感觉, 并激发大脑皮 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2)

9、非特异投射系统:投射纤维在大脑皮层,终止区域广 泛。因此,其功能主要是维持或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不能 产生特定的感觉。 。10. 简述第一感觉区的位置及投射规律。11. 简述内脏痛的特征。答案:特征: = 1 * GB3 定位不准确; =2 * GB3 发 生缓慢、持久,时间较长;=3 * GB3 中空内脏器官壁上的感受器对扩张性刺激和 牵拉性刺激十分敏感, 而对切割、 灼伤等通常易引起皮肤痛的刺 激却不敏感;=4 * GB3 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并 伴有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及呼吸活动改变。12. 简述牵涉痛的产生机制。 答案:产生: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

10、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牵涉痛的产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有关。 中枢有 时无法判断刺激究竟来自内脏还是来自体表发生牵涉痛的部位, 但由于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 因而, 常将内脏痛误判为体 表痛。13. 简述牵张反射的反射途径。 答案: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产生机理: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当肌肉受牵拉而兴奋 时,经=1 * ROMAN I a、 = 2 * ROMAN II 传入纤维至U脊髓, 使脊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兴奋, 通过a纤维传出,使受牵拉的肌 肉收缩。当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时,可兴奋腱器官,使牵张反射 受至抑制,避免肌肉受至损伤。1

11、4. 简述小脑对躯体运动的作用答案: = 1 * GB3 维持身体平衡。 = 2 * GB3 协调 随意运动与调节肌紧张。 = 3 * GB3 参与随意运动设计。15. 简述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及与损伤时的病变。 答案:基底神经节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随意运动, 特别是与运 动的产生和稳定、 肌紧张的控制以及本体感觉传入冲动的处理有 密切关系。伤时的病变:以肌紧张的异常为主,一是肌紧张的亢 进而运动过少的综合症, 如震颤麻痹。 二是肌紧张低下而运动过 多的综合症,如舞蹈病和手足徐动症等。16. 简述自主神经的功能与特征。 答案:自主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系统, 包括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12、功能特点:(1)双重神经支配( 2)拮抗作用 3 )交感和副 交感神经活动的对立统一 4 )自主神经对效应器的作用与其当时 所处的功能状态有关 5)自主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17. 简述下丘脑的主要功能。答案:下丘脑是较高级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它能把内脏 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以下多种重要的生理过 程:(1) 体温调节( 2) 摄食行为调节( 3) 水平衡调节( 4) 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5) 对情绪反应的影响( 6) 对生物节律的控制18. 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书本 362 页)19。简述睡眠的过程及生理意义。答案:(1)慢波睡眠 其特点是脑电图呈现高幅慢波,为同

13、 步化慢波;表现为:嗅、视、听、触各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骨骼肌反射运动及肌紧张减弱, 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性; 伴有 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 如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瞳孔缩小。 体温下降、发汗增多等。慢波睡眠期间不出现眼球的快速转动。 慢波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 故对促进生长、 恢复体力 是很有利的。( 2)快波睡眠 其特点为脑电图与觉醒时相似,是 一种去同步化的低幅快波。 在此期间,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 以致唤醒阈提高; 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 肌肉几 乎完全松弛;这些表现是异相睡眠期间的基本表现。此外,在异 相睡眠期间还会有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例如眼球出现快速运

14、 动、部分躯体抽动,在人类还观察到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呼吸 加快而不规则。 异相睡眠是睡眠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现象, 具有一 定的生理意义, 是正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 异相睡眠 对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密切关系; 并认为异相睡眠期间有利 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 从而促进学习记忆活动, 对促进精力的恢 复是有利的,但是,异相睡眠会出现间断性的阵发性表现,这可 能与某些疾病在夜间发作有关。20。简述人类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特征及意义。答案: 巴甫洛夫按反射形成过程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 射。非条件反射是指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按生物学意 义的不同,可以分为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

15、。其特点是 生来就具有的一些本能行为,数量有限,反射弧比较固定,反射 中枢多数在低级部位, 它的建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非条件反 射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变化, 对个体和种系生存有重要 意义。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通过学习和训练, 在非条件反射基础 上而形成的反射活动, 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需有大脑皮层参 与;数量无限,可建立也可消退,具有极大的易变性和灵活性。 因此,条件反射的活动具有广泛而完善的高度适应性。 它使人和 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生存环境,对机体生存意义重大。21. 试述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并说明Ca2+在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22. 试述中枢抑制的类型及产生机制。

16、答案:中枢抑制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1 )突触后抑制:它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引 起的一种抑制, 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与后继的神经元构成抑制性 突触。这种抑制的形成是由于其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 出现抑制 性突触后电位, 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呈现抑制状态。 因此,。 (2) 突触前抑制:它是通过轴突轴突突触的活动引起的一种抑制。 它的形成是由于轴突末梢持续地去极化, 以致神经冲动由突触前 神经元传至轴突末梢时, 递质释放量减少, 不容易甚至不能引起 突触后的神经元兴奋, 这并不是突触后膜产生了抑制性突触后电 位,而是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减弱。 由于这种抑制的发生是突触 前轴突末梢发生了极化,故它又称为去极化抑制。在中枢内,突 触前抑制广泛存在, 尤其发生在各级感觉传入途径中。 它对调节 感觉传入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传出效应。23. 试述外周受体的分类、 分布、 与递质结合产生的效应及 其阻断剂。(书本 346 页)24. 试述脊休克的主要表现、 产生机制、 恢复的特点及脊休 克的产生与恢复的意义。答案: 脊髓与高位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