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固体表面吸附和催化[中小学堂]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2/78be7e90-71dd-430f-828d-894b48f09a03/78be7e90-71dd-430f-828d-894b48f09a031.gif)
![5固体表面吸附和催化[中小学堂]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2/78be7e90-71dd-430f-828d-894b48f09a03/78be7e90-71dd-430f-828d-894b48f09a032.gif)
![5固体表面吸附和催化[中小学堂]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2/78be7e90-71dd-430f-828d-894b48f09a03/78be7e90-71dd-430f-828d-894b48f09a033.gif)
![5固体表面吸附和催化[中小学堂]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2/78be7e90-71dd-430f-828d-894b48f09a03/78be7e90-71dd-430f-828d-894b48f09a034.gif)
![5固体表面吸附和催化[中小学堂]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2/78be7e90-71dd-430f-828d-894b48f09a03/78be7e90-71dd-430f-828d-894b48f09a0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面物理化学 1课堂特制 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 13.1 表面张力及表面Gibbs自由能 13.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13.3 溶液的表面吸附 13.4 液-液界面的性质 13.5 膜 13.6 液-固界面润湿作用 13.7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 13.8 固体表面的吸附 13.9 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 2课堂特制 13.8 固体表面的吸附 吸附现象的本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固体表面的特点 吸附等温线 Langmuir等温式 Freundlich等温式 BET多层吸附公式 T(乔姆金)方程式 化学吸附热 影响气-固界面吸附的主要因素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吸附等温线 混合气体的Lang
2、muir吸附等温式 3课堂特制 物理体系 物理、化学性质 (实验研究) 理论模型理论方法 表面吸附是固体表面化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 是一切表面化学现象的根源 4课堂特制 固体表面的吸附 固体表面的特性 吸附剂和吸附质 吸附量的表示 吸附量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毛细凝聚现象 研究气体吸附实验的方法 静态法 (重量法、容量法) 动态法 5课堂特制 固体表面的吸附 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压线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吸附等量线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BET吸附等温式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 的转变 吸附热 气固表面催化反应 6课堂特制 7课堂特制 研究目标
3、 建立和发展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的先进实 验方法和理论体系,为新催化材料新催化材料与 过程和电化学体系电化学体系与技术的开发提供 科学基础,进而解决与能源、化工、 材料、生命、信息和环境等领域关系 极为密切的某些重大科学技术问题。 8课堂特制 研究内容 建立和发展原位表征技术,从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固体 表面的活性物种和固/气、固/液界面的反应过程,阐明表面 微观结构对于其谱学、反应等性质的结构效应。 通过对催化剂和电极表面活性中心、界面结构及反应动力 学的研究,揭示固体表面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和微观机理, 发现和总结反应规律。 建立能准确反映固体表面和固/气、固/液界面化学反应特性 的理论模型,对
4、活性中心和反应机理进行理论模拟,并关 联实验研究。 在微观、介观尺度上对催化剂和电极进行设计、修饰和加 工,提高反应选择性和调控反应速度。 合成原子团簇和纳米结构材料,制备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 新型材料,组装和构筑有序纳米结构表面。 开展理论化学计算方法研究,发展适合复杂体系研究的理 论化学计算方法,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相关程序。 9课堂特制 固体表面的特点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作用力 不对称,受力也是不均匀的,所以固体表面也有表 面张力和表面能。 固体表面的特点是: 1固体表面分子(原子)移动困难,只能靠 吸附来降低表面能。形状难以改变,吸附是自发的。 液体表面分子可以移动,固体表
5、面分子(原子) 通常是定位的。 BB B , , , dddd (1) (d )d(d ) (2) T P nT P n GS TV PAdn GAG A 表面吸附, 受力不均匀性减小 改变形状 10课堂特制 2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即使从宏观上看似 乎很光滑,但从原子水平上看是凹凸不平的。 不同类型的原子的化学行为不同;吸附热和催 化活性存在较大差异;表面态能级的分布都是不 均匀的,不同于体相内。 3固体表面层的组成与体相内部组成不同 正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受力不对称和表面结构不 均匀性,它可以吸附气体或液体分子,使表面自由 能下降。而且不同的部位吸附和催化的活性不同。 11课堂特制 固体表面的特
6、点 固体的表面结构 平台 附加原子 台阶附加原子 扭结原子 单原子台阶 平台空位 12课堂特制 平台 扭折 表面杂质 吸附原子 位错 不同晶面 台阶 表面缺陷示意图 同种晶体由于制备、加工不同,会具有不同的 表面性质,而且实际晶体的晶面是不完整的,会有 晶格缺陷、空位和位错等。 13课堂特制 几个重要概念 表面(吸附)原子(Adatom):沉积(吸附)在固体表面、尚 未与其它表面原子结合的原子。 表面二聚体(Ad-dimer):结合在一起的两个adatoms; 表面岛(island):多个adatoms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相对 稳定的表面团簇; 表面的台和阶:平台(Terrace)是指台阶的平坦晶
7、面, 台阶(step)是指台阶平台之间的阶越部分; 空位(Vacancy):平台上尚未被填充的单原子空位; 扭折(Kink):指沿step拐折的内角; 14课堂特制 表面偏析 体相中某些组分原子富集到表面上使表面组成与体相中某些组分原子富集到表面上使表面组成与 体相差异较大的现象。例如金属表面常常富集着体相差异较大的现象。例如金属表面常常富集着 极不易清除的碳、硫、硅等杂质原子。在各种不极不易清除的碳、硫、硅等杂质原子。在各种不 同的表面位置上,台阶和扭折位的偏折较为严重。同的表面位置上,台阶和扭折位的偏折较为严重。 (二元)合金表面偏析(二元)合金表面偏析 晶界偏析:在平衡条件下,溶质原子(
8、离子)在晶界偏析:在平衡条件下,溶质原子(离子)在 晶界处浓度偏离平均浓度。晶界处浓度偏离平均浓度。 偏析的自发趋势:晶界结构缺陷比晶内多,溶质偏析的自发趋势:晶界结构缺陷比晶内多,溶质 原子(离子)处于晶内的能量比处在晶界的能量原子(离子)处于晶内的能量比处在晶界的能量 高,通过偏析使系统能量降低。高,通过偏析使系统能量降低。 15课堂特制 表面偏析 不论表面进行多么严格的清洁处理,总有不论表面进行多么严格的清洁处理,总有 一些杂质由体内偏析到表面上来,从而使一些杂质由体内偏析到表面上来,从而使 固体表面组成与体内不同,称为表面偏析。固体表面组成与体内不同,称为表面偏析。 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
9、表面张力的测定非常困难。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测定非常困难。 16课堂特制 固体的应用(1)吸附剂 能有效地从气体或液体中吸附其中某些成 分的固体物质。 吸附剂一般有以下特点:大的比表面、适 宜的孔结构及表面结构;对吸附质有强烈 的吸附能力;一般不与吸附质和介质发生 化学反应;制造方便,容易再生;有良好的 机械强度等。 17课堂特制 吸附剂和吸附质(adsorbent,adsorbate) 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 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 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常用的吸附质有:氮 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 18课
10、堂特制 常用吸附剂的种类 常用的吸附剂有以碳质为原料的各种活性 炭吸附剂和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剂 (如硅胶、氧化铝、分子筛、天然黏土等)。 如活性炭、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硅酸 镁、滑石粉、氧化钙(镁)、淀粉、纤维 素和蔗糖等。 分类:吸附剂可按孔径大小、颗粒形状、化学成 分、表面极性等分类,如粗孔和细孔吸附剂,粉 状、粒状、条状吸附剂,碳质和氧化物吸附剂, 极性和非极性吸附剂等。 19课堂特制 吸附剂的选择(制造困难,理论缺乏)吸附剂的选择(制造困难,理论缺乏) 1、选择性高(如分子筛)(、选择性高(如分子筛)(1)孔道()孔道(2)极性)极性 2、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好。、比表面积大、
11、表面活性好。 如:活性炭如:活性炭 1000平方米平方米/克克 x型分子筛型分子筛 1030平方米平方米/克克 3、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物理特性、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物理特性 4、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 20课堂特制 吸附剂的再生吸附剂的再生 当吸附进行一定时间后,吸附剂的表面就会被吸附物所当吸附进行一定时间后,吸附剂的表面就会被吸附物所 覆盖,使吸附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就需将被吸附物脱附,覆盖,使吸附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就需将被吸附物脱附, 使吸附剂得到再生。通常工业上采用的再生方法有下列使吸附剂得到再生。通常工业上采用的再生方法有下列 几种:几种: (1)降低压
12、力)降低压力 (2)升高温度)升高温度 (3)通气吹扫)通气吹扫 (4)置换脱附)置换脱附 21课堂特制 硅胶 蓝色硅胶硅胶 变色硅胶变色硅胶 硅胶干燥硅胶干燥剂 硅胶的化学组成是:SiO2. X.H2O,属于非晶态结构 硅胶中有吸附水和结构水,后者以羟基的形式 和硅原子相连而覆盖于硅胶表面。 工业上常作干燥剂,色谱分析中用作吸附剂或载体,催化领域常 用作催化剂载体等。 活性氧化铝活性氧化铝 22课堂特制 23课堂特制 活性炭活性炭 防毒面具防毒面具 滤毒罐滤毒罐辅助辅助 材料材料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比木炭还要强,防比木炭还要强,防 毒面具里的滤毒罐毒面具里的滤毒罐 就是利用活
13、性炭来就是利用活性炭来 吸附毒气的吸附毒气的. . 24课堂特制 25课堂特制 活性炭和分子筛 室内高效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剂 分子式: 0.4K2O0.6Na2OAl2O32.0Si O24.5H2O 3A分子筛的孔径为3A,主要用于 吸附水,不吸附直径大于3A的 任何分子。 石油、化工行业中气液相深度干 燥、精炼、聚合所必需的首选干 燥剂。 具体应用: 各种液体(如乙醇)的干燥。 空气的干燥。 制冷剂的干燥。 天然气、甲烷气的干燥。 不饱和烃和裂解气、乙烯、乙 炔、丙烯、丁二烯等的干燥。 3A分子筛 钾A型(3A)分子筛、钙A型(4A)分子筛、 钙A型(5A)分子筛、钠X型(13X)分子筛
14、 26课堂特制 分子筛 分子式: Na2OAl2O32.0SiO24.5H2O 性 状: 4A分子筛的孔径为4A ,吸附水,甲醇、 乙醇、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乙 烯、丙烯、不吸附直径大于4A 的任何分 子(包括丙烷,是工业上用量最大的分子 筛品种之一。 具体应用: 空气、天然气、烷烃、制冷剂等气体和 液体的深度干燥。 氩气的制取和净化。 药品包装、电子元件和易变质物质的静 态干燥。 油漆、燃料、涂料中作为脱水剂。 4A 分子筛分子筛 孔径或半径(,10-10m) 3A分子筛 3 4A分子筛 4 水 2.76 氧气 3.46 氮气 3.64 可以看出水分子的半径小于3A分子筛的孔径,可以
15、被3A分子筛吸附。而氧气,氮 气的分子半径大于3A分子筛的孔径,不能被3A分子筛吸附。同理4A分子筛可以吸 附水,氧气,氮气。 27课堂特制 分子筛 5A 分子筛的孔径约 5A ,一 般称为钙分子筛。 它除具有 3A 、4A 分子筛所 具有的功效外,还可吸附 C3-C4 正构烷烃,氯乙烷, 溴乙烷,丁醇等。可广泛用 于制氧工业中吸附水分,二 氧化碳及一些有机气体。 13X分子筛除能吸附5A分子筛所 能吸附的物质外,还能吸附 CHCl3,CHBr3,CHI3,CCl4,CBr4,C6 H6,N-C3F8,C(CH3)3OH,仲丁醇, 环已烷,异构烷烃,甲苯等。 由于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可用 于催
16、化剂的载体。 28课堂特制 固体的应用(2)催化剂 定义:根据定义:根据IUPAC于于1981年提出的定义,年提出的定义,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 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自由焓变化。 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涉及催化剂的反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涉及催化剂的反 应为催化反应。应为催化反应。 催化剂(catalyst)会诱导化学反应发生改 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者在较低的温度 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 29课堂特制 催化作用 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控制反应方向和产 物构成 反应物 产物 催化剂催化剂反应物 通常条
17、件下,分子不是无法完成化学反应, 就是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化学反应。但在 有催化剂的环境下,分子只需较少的能量 即可完成化学反应。 30课堂特制 催化剂的特性 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但不进入化学反应 计量 催化剂对反应有选择性 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能的反应 不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 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经由只需较少活化能 (activation energy)的路径来进行化学 反应。 31课堂特制 固体催化剂的构成 载体(Al2O3 ) 主催化剂(合成NH3中的Fe) 助催化剂(合成NH3中的K2O) 共催化剂(石油裂解SiO2-Al2O3) 32课堂特制 催化剂的类型 均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
18、和它们催化的反应 物处于同一种物态(固态、液态、或者气 态)。 多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和它们催化的反应 物处于不同的状态,又叫非均相催化剂。 生物催化剂:如生物催化剂:如酶。利用酶来分解衣物上的 污渍的生物洗涤剂,在低温下使用最有效。 33课堂特制 吸附量的表示 吸附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31 m g V q m 单位: (2)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物质的量 1 mol g n q m 单位: (1)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 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STP) 34课堂特制 吸附量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与吸附质的系统,达到吸附 平衡时,吸附量是温度和吸附质压
19、力的函数,即: 通常固定一个变量,求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例如: ( , )qf T p (1)T =常数,q = f (p),称为吸附等温式 (2)p =常数,q = f (T),称为吸附等压式 (3)q =常数,p = f (T),称为吸附等量式 35课堂特制 研究气体吸附实验的方法 比表面,孔容和孔分布是多孔催化剂和吸附剂的 重要参数,这些参数通常可以从吸附实验得到。常用 的测定方法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大类,在静态法中 又可分为重量法和容量法两种。 在测定固体的吸附量之前,必须将固体表面原有 吸附的气体和蒸汽脱附。脱附过程一般在加热和真空 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度在0.01Pa以下脱附
20、2小时,加 热的温度根据吸附剂的性质而定,防止温度太高而影 响吸附剂的结构。 36课堂特制 重量法测定气体吸附 实验装置如图。将吸附剂放在 样品盘3中,吸附质放在样品管4中。 首先加热炉子6,并使体系与真空装 置相接。到达预定温度和真空度后, 保持2小时,脱附完毕,记下石英弹 簧2下面某一端点的读数。 根据加样前后该端点读数的变 化,可知道加样品后石英弹簧的伸 长,从而算出脱附后净样品的质量 37课堂特制 吸附等温线 保持温度不变,显示吸附 量与比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 吸附等温线。 纵坐标是吸附量,横坐标 是比压p/ps,p是吸附质蒸汽的 平衡压力, ps是吸附温度时 吸附质的饱和蒸汽压。 通
21、常将比压控制在通常将比压控制在0 0.3.3以下,防止毛细凝聚而使结果偏高。以下,防止毛细凝聚而使结果偏高。 38课堂特制 吸附等温线 q 1 q 2 q 3 q / s p p 0.10.20.3 253K 273K 303K 353K 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 样品脱附后,设定一个 温度,如253 K,控制吸附 质不同压力,根据石英弹簧 的伸长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吸 附量,就可以画出一根253 K的吸附等温线,如图所示 用相同的方法,改变吸附 恒温浴的温度,可以测出一组 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39课堂特制 氨在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250 K 273 K 303 K 353 K 425 K 50
22、100 150 255075100 /kPap40课堂特制 吸附等压线 保持压力不变,吸附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 为吸附等压线。 吸附等压线不是用实验直接 测量的,而是在实验测定等温线 的基础上画出来的。 在实验测定的一组吸附等温 线上,选定比压为0.1,作垂线与 各等温线相交。 41课堂特制 吸附等压线 根据交点的吸附量和温度, 作出一条qT曲线,这就是比压为 0.1时的等压线。 用相同的方法,选定不同的 比压,可以画出一组吸附等压线。 从图上可见,保持比压不变, 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42课堂特制 吸附等压线 43课堂特制 吸附等量线 保持吸附量不变,压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
23、为吸附等量线。 吸附等量线不是用实验直接 测量的,而是在实验测定等温线 的基础上画出来的。 在实验测定的一组吸附等温 线上,选定吸附量为q1,作水平 线与各等温线相交。 44课堂特制 吸附等量线 根据交点的温度与压力,画出一 条pT线,这就是吸附量为q1时的吸 附等量线。 选定不同的吸附量,可以画出 一组吸附等量线。 从图上可见,保持吸附量不变, 当温度升高时,压力也要相应增高。 从等量线上可以求出吸附热。 45课堂特制 吸附等量线 46课堂特制 从吸附等温线画出等压线和等量线 /KT 0300400 50 100 150 5 10 50 100 /k Pap 300350400450 50
24、25 75 31 /(cmg )q 25 20 10 100 75 50 /KT p / k Pa 47课堂特制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从吸附等温线可以反映出吸附剂的表面性质、 孔分布以及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 信息。 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如下5种类型:(图中p/ps称 为比压,ps是吸附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压,p为 吸附质的压力) 48课堂特制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ad V 1.0 / s p p () 在2.5 nm 以下微 孔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 线属于这种类型。 例如78 K时 N2 在 活性炭上的吸附及水 和苯蒸汽在分子筛上 的吸附。 49课堂特制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ad V 1
25、.0 / s p p () 常称为S型等温 线。吸附剂孔径大小 不一,发生多分子层 吸附。 在比压接近1时, 发生毛细管凝聚现 象。 50课堂特制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ad V 1.0 / s p p () 这种类型较少见。 当吸附剂和吸附质相互 作用很弱时会出现这种 等温线。 如 352 K 时,Br2 在硅胶上的吸附属于这 种类型。 51课堂特制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ad V 1.0 / s p p () 多孔吸附剂发生 多分子层吸附时会有 这种等温线。在比压 较高时,有毛细凝聚 现象。 例如在323 K时, 苯在氧化铁凝胶上的 吸附属于这种类型。 52课堂特制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ad V 1
26、.0 / s p p ()发生多分子层吸 附,有毛细凝聚现象。 例如373 K时,水 汽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属于这种类型。 53课堂特制 毛细凝聚现象(一) 设吸附剂的孔为一端开口半 径为R的圆筒, R的大小属于中 孔范围,可以应用Kelvin公式。设 液体能完全润湿孔壁,这样所得 的吸附等温线如图(a)所示。 AB线段代表低压下的吸附,当 压力达到折点处,发生毛细凝聚, 即蒸汽变成液体在毛细管中凝聚, 吸附量迅速增加。 这是因为液体能润湿固体,在 孔中液面呈弯月形,如图(b)所示。 54课堂特制 毛细凝聚现象(二) 根据Kelvin公式,凹面上的 蒸汽压比平面上小,所以在小于 饱和蒸汽压时,凹
27、面上已达饱和 而发生凝聚,这就是毛细凝聚现 象。在测量固体比表面时,采用 低压,因为发生毛细凝聚后会使 结果偏高。 继续增加压力,凝聚液体增 多,当达到图(b)中的b线处,液 面成平面,这时的吸附等温线如 CD线所示。 55课堂特制 56课堂特制 Adsorbent k1 K-1 covered total S S adsorbed one-layer m m adsorbed one-layer V V 57课堂特制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了吸附量与被吸附蒸 汽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他在推导该公式的过程引 入了两个重要假设: (1)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2)
28、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被吸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 设:表面覆盖度= V/Vm Vm为吸满单分子层的体积 则空白表面为(1 - ) V为吸附体积 58课堂特制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i)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即固体表即固体表 面上每个吸附位只能吸附一个分子,气体分子只面上每个吸附位只能吸附一个分子,气体分子只 有碰撞到固体的空白表面上才能被吸附有碰撞到固体的空白表面上才能被吸附); (ii)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即表面上所有部位的吸附能即表面上所有部位的吸附能 力相同力相同); (iii)被吸附
29、的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被吸附的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即吸附或即吸附或 脱附的难易与邻近有无吸附分子无关脱附的难易与邻近有无吸附分子无关); (iV)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即达吸附平衡时,吸附即达吸附平衡时,吸附 和脱附过程同时进行,速率相同和脱附过程同时进行,速率相同)。 59课堂特制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达到平衡时,吸附与脱附速率相等。 吸附速率为aa (1)rk p 脱附速率为 dd rk ad 1k pk a da k p kk p 令: a d k a k 1 ap ap 这公式称为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式中a 称为 吸附平衡常数(或吸附系数),它的
30、大小代表了固 体表面吸附气体能力的强弱程度。 60课堂特制 1 ap ap 以对p 作图,得: p ap Langmuir等温式的示意图 1 1.当p很小,或吸附很弱, ap1,=1= p0 ,与 p 无关,吸附已铺满单分子 层。 3.当压力适中,pm, m介于0与1之间。 1 m ap a ap p 61课堂特制 3-1 m /(22.4dmmol ) (STP)nV m为吸附剂质量 重排后可得: 这是这是Langmuir吸附公式的又一表示形式。吸附公式的又一表示形式。用实验 数据,以p/Vp作图得一直线,从截距和斜率求出吸附 系数a和铺满单分子层的气体体积Vm。 将=V/Vm代入Langm
31、uir吸附公式 1 ap ap Vm是一个重要参数。是一个重要参数。 从吸附质分子截面积从吸附质分子截面积Am, 可计算吸附剂的总表面可计算吸附剂的总表面 积积S和比表面和比表面A。 m SA Ln /AS m m 1 Vap Vap mm 1pp VV aV 62课堂特制 吸附系数随温度和吸附热的变化关系为 Q为吸附热,取号惯例为放热吸附热为正值,吸热 吸附热为负值。 2 aa 1rk p 0exp Q aa RT 当吸附热为负值时,温度升高,吸附量下降 对于一个吸附质分子吸附时解离成两个粒子的吸附 2 dd rk 达吸附平衡时 ad rr 63课堂特制 或 1 21 2 1 ap 在压力很
32、小时 1/21/2 1 21/2 1 / ap ap 11 22 1a p 11 22 a p 64课堂特制 混合气体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当A和B两种粒子都被吸附时,A和B分子的吸附与解 吸速率分别为: A1 -d BAA1a )1 ( kr pkr B 1d BAB 1a )1 ( kr pkr 达吸附平衡时,ra = rd A BA A 1 ap B BA B 1 pa 65课堂特制 两式联立解得A,B分别为: BA A A 1paap ap B B AB 1 a p apa p 对多种气体混合吸附的Lngmuir吸附等温式为: 气体气体B的存在可使气体的存在可使气体A的吸附受到
33、阻抑,反之亦然。的吸附受到阻抑,反之亦然。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吸附理论中起了一定的 作用,但它的单分子层吸附、表面均匀等假设并不 完全与事实相符,是吸附的理想情况。 1 1 ii i i ii a p a p 66课堂特制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1.假设吸附是单分子层的,与事实不符。 2.假设表面是均匀的,其实大部分表面是不均匀的。 3.在覆盖度较大时,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不适用。 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缺点: 67课堂特制 Freundlich 等温式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有两种表示形式: /n kpq 1 ) 1 ( q:吸附量,cm3/g k,n是与
34、温度、系 统有关的常数。 /n pk m x 1 )2( x:吸附气体的质量 m:吸附剂质量 k,n是与温度、系统 有关的常数。 Freundlich吸附公式对的适用范围比Langmuir 公式要宽,适用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溶液吸附 68课堂特制 CO在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255075100 / k Pap 20 40 195 K 240 K 273 K 293 K 320 K 69课堂特制 CO在炭上的吸附 1/n qkp 1 lglglgqkp n lglgqp 作图得一直线 1.01.52.00.5 0 0.5 1.0 1.5 273 K 195 K 240 K 293 K 320 K
35、lg p lg q 70课堂特制 BET多层吸附公式 由Brunauer-Emmett-Teller三人提出的多分子层 吸附公式简称BET公式。 他们接受了Langmuir理论中关于固体表面是均 匀的观点,但他们认为吸附是多分子层的。当然第 一层吸附与第二层吸附不同,因为相互作用的对象 不同,因而吸附热也不同,第二层及以后各层的吸第二层及以后各层的吸 附热接近与凝聚热。附热接近与凝聚热。 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导出了BET吸附二常数公式。 71课堂特制 BET多层吸附公式 /) 1(1)( ss m ppcpp cp VV 式中两个常数为c和Vm,c是与吸附热有关的常 数,Vm为铺满单分子层所需气体
36、的体积。p和V分别 为吸附时的压力和体积,ps是实验温度下吸附质的 饱和蒸汽压。 BET公式主要应用于测定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公式主要应用于测定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 72课堂特制 BET多层吸附公式 为了使用方便,将二常数公式改写为: smms 11 )(p p cV c cVppV p 用实验数据 对 作图,得一条直线。从直 线的斜率和截距可计算两个常数值c和Vm,从Vm可 以计算吸附剂的比表面: )( s ppV p s p p 13 mm moldm4 .22 LVA S Am是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 要换算到标准状态(STP)。 73课堂特制 BET多层吸附公式 二常数公式较常用,比压一般控
37、制在 0.050.35之间。 比压太低,建立不起多分子层物理吸附; 比压过高,容易发生毛细凝聚,使结果偏高。 74课堂特制 如果吸附层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在吸附剂孔道内,至多只能吸附n层,则BET 公式修正为三常数公式: 1 ss m 1 s ss 1 (1) () 1 (1) nn n pp nn ppc p VV pp pp cc pp 若n =1,为单分子层吸附,上式可以简化为 Langmuir公式。 若n =,(p/ps)0,上式可转化为二常数公式 三常数公式一般适用于比压在0.350.60之间的吸附。 75课堂特制 T方程式 0 m ln VRT A p V 式中 是
38、常数, A 以 作图,得到一直线 ln lnpVp或 这个公式也只适用于覆盖率不大(或中等覆盖)这个公式也只适用于覆盖率不大(或中等覆盖) 的情况。的情况。在处理一些工业上的催化过程如合成氨过 程、造气变换过程中,常使用到这个方程。 76课堂特制 吸附现象的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 1. 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van der Waals引 力产生的,一般比较弱。 2. 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 kJ/mol以下。 3. 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 然吸附量会有所不同。 77课堂特制 4. 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
39、很快 5. 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 6.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 而变快。(动力学)而变快。(动力学) 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 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 78课堂特制 吸附现象的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1. 吸附力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产生的化学 键力,一般较强。 2. 吸附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42kJ/mol 以上。 3. 吸附有选择性,固体表面的活性位只吸附与之可 发生反应的气体分子,如酸位吸附碱性分子,反之 亦然。 7
40、9课堂特制 吸附现象的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4. 吸附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易解吸。 5.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6. 吸附需要活化能,温度升高,吸附和解吸速率加 快。 总之:化学吸附相当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附质分 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会出 现新的特征吸收带。 80课堂特制 特点特点物理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化学吸附 1、作用力作用力范德华力化学键力 2、热效应热效应 与液化热相近,小,约 几十kJmol-1 化学吸附热 与化学反应热相近,大 约几百kJmol-1 3、选择性选择性选择性不强选择性强 4、吸附形式吸附形式多层 或 单层单层
41、5、吸附速度吸附速度快慢 6、温度要求温度要求低温高温 7、可逆性、可逆性可逆不可逆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比较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比较 可以由这些特性判断吸附类型可以由这些特性判断吸附类型 81课堂特制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可以相伴发生,所以常需 要同时考虑两种吸附在整个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有 时温度可以改变吸附力的性质 H2在Ni粉上的吸附等压线 73123173223273 2 323373 4 6 8 10 /KT (1) (2) (3) 82课堂特制 金属表面示意图 MMMM MMMM MMMM 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离子与内部不同,它们 还有空余的成键能力或存在着剩余的价力,可以 与吸附物分
42、子形成化学键。由于化学吸附的本质 是形成了化学键,因而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 A + A + A + A B BBB B BB + A + A + A + A 离子型晶体的表面示意图 83课堂特制 氢分子经过渡状态从物理吸附 转变为化学吸附的示意图 NiNi HH HH HH HH NiNiNiNi HH NiNi HH NiNi H H Ni H HH 84课堂特制 化学吸附的位能图(示意图) c Q a E d E 初态 终态(即吸附态) 85课堂特制 化学吸附热 吸附热的定义: 吸附热的取号: 在吸附过程中的热效应称为吸附热。物理吸附 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气体凝聚热,很小;化学吸附 过程的
43、热效应相当于化学键能,比较大。 吸附是放热过程,但是习惯把吸附热都取成正值 固体在等温、等压下吸附气体是一个自发过程, G0,气体从三维运动变成吸附态的二维运动,熵 减少, S0,H=G+TS, H0。 86课堂特制 吸附热的分类 积分吸附热 微分吸附热 T Q q 等温条件下,一定量的固体吸附一定量的气体 所放出的热,用Q表示。积分吸附热实际上是各种不 同覆盖度下吸附热的平均值。显然覆盖度低时的吸 附热大。 在吸附剂表面吸附一定量气体q后, 再吸附少量气体dq时放出的热dQ,用公 式表示吸附量为q时的微分吸附热为: 87课堂特制 吸附热的测定 (1)直接用实验测定 在高真空体系中,先将吸 附
44、剂脱附干净,然后用精密的热量计测量吸附一定 量气体后放出的热量。这样测得的是积分吸附热。 (2)从吸附等量线求算 在一组吸附等量线上求出 不同温度下的(p/T)q值,再根据Clausius-Clapeyron方 程得 2 ln ()q pQ TRT Q就是某一吸附量时的等量吸 附热,近似看作微分吸附热. (3)色谱法 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吸附热。 88课堂特制 吸附热与覆盖度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这可 能是由于表面的不均匀性所致 氢在不同金属膜上的 曲线 Q 00.20.40.60.81.0 40 80 120 160 W Fe Ni Ru Ta 89课堂特制 影响气-固界面吸附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
45、-固界面吸附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 以及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性质。 无论物理吸附还是化学吸附,温度升高时吸附 量减少,压力增加,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皆增大。 极性吸附剂易于吸附极性吸附质,非极性吸附 剂则易于吸附非极性物质。 吸附质分子的结构越复杂,沸点越高,越易液 化,被吸附的能力越强。 酸性吸附剂易吸附碱性吸附质,反之亦然。 吸附剂的孔结构和孔径的大小。 90课堂特制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吸附等温线 表观(或相对)吸附量的计算 这里没有考虑溶剂的吸附 s0 aa mwwx a mm Freundlich公式在溶液中吸附的应用通常比在公式在溶液中吸附的应用通常比在 气相中吸附的应用更为广泛。气相中吸
46、附的应用更为广泛。此时该式可表示为 1 lglglgakw n 91课堂特制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吸附等温线 在足够大的浓度区间测定,在溶液吸附中最常 见的吸附等温线如下 硅胶上的一些吸附等温线: (1)丙酮水溶液;(2)乙醇水溶液 0 20406080100 20 60 20 60 %w 表观吸附量 (1) (2) 92课堂特制 m ccV m x)( 21 c1 : 组分的起始浓度 c2 : 达吸附平衡时,溶液中组分的浓度 V : 溶液的体积 m : 溶剂的质量 组分的表观吸附量(忽略了溶剂吸附对浓度 的影响,在稀溶液中,约等于真实吸附量) 93课堂特制 固体在稀溶液中的吸附固体在稀溶液中的
47、吸附 对稀溶液中的单分子层吸附,可用下式进行计算:对稀溶液中的单分子层吸附,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等温式)Freundlichkc m x n ()1( 1 等温式) Langmuir m x ( bc1 bc )2( m 吸附量。 溶液浓度;经验常数; cnk, 饱和吸附量。 吸附系数; m b 94课堂特制 13.9 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 化学吸附与催化反应 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速率 *气-固相系统中的速率吸附和解吸速率方程式 *从物理吸附转变为化学吸附的势能曲线示意图 *对五种类型吸附等温线的说明 *BET多分子层吸附等温式的导出 95课堂特制 化学吸附与催化反应 吸附是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
48、的必经阶段。吸附是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的必经阶段。 比表面的大小直接影响反应的速率,增加催化 剂的比表面总是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因此人们多采因此人们多采 用比表面大的海绵状或多孔性的催化剂用比表面大的海绵状或多孔性的催化剂 。 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在表面上有活性的地方在表面上有活性的地方 只占催化剂表面的一小部分。只占催化剂表面的一小部分。 多位理论,活性基团理论等活性中心的理论, 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催化活性,其基本出发点都是 承认表面的不均匀性。 96课堂特制 化学吸附与催化反应 一种好的催化剂必须要吸附反应物,使它活化, 这样吸附就不能太弱,否则达不到活化的效果。 好的催化剂吸附的强度应恰到好处,太强太弱 都不好,并且吸附和解吸的速率都应该比较快。 但也不能太强,否则反应物不易解吸,占领了 活性位就变成毒物,使催化剂很快失去活性。 合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月饼定货协议书
- 车厂车辆改造合同协议
- 土地承包合同终止
- 社区农业科技应用示范项目协议
- 专业论坛会议举办协议
- 车订车定金合同协议
- 过渡合同协议
- 转让露营推车合同协议
- 超龄工合同协议
- 滞留人员协议书
- 现场OPC SERVER服务器与OPC 客户端远程连接设置方法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 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4课《生物生存的环境》教学课件
-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典籍里的中国》课件33张
- 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2022年道路交通安全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 (完整)《神经病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边坡支护之锚杆施工技术ppt版(共35页)
- 黄芩常见的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 思政课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6篇
- GB∕T 25119-2021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电子装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