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拟南芥基因克隆的策略与途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模式植物,具有基因组小(125 Mbp)、生长周期短等特点,而且基因组测序已经 完成(The Arabidopsis Genomic Initiative, 2000)。同时,拟南芥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具有高等植物的一般特点, 拟南芥研究中所取得成果很容易用于其它高等植物包括农作物的研究,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十字花科中还有许 多重要的经济作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目前拟南芥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植物学及各国政府的重视。基因(gene是遗传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
2、不论要揭示某个基因的功能,还是要改变某个基因的功能 都必须首先将所要研究的基因克隆出来。特定基因的克隆是整个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的起点。本文就基因克隆的几种 常用方法介绍如下。1、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 also known as positional cloning, first proposed by Alan Coulson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1986, Gene isolated by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functional genes in the genome has a rela
3、tively stable loci, in the use of genetic linkage analysis or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of separate groups will queue into the chromosome of a specific location, By con struct ing high-de nsity molecular lin kage map, to find molecular markers tightly lin ked with the aimed gene, con ti nued to n ar
4、row the can didate regi on and the n clone the gene and to clarify its function and biochemical mecha ni sms.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g )又称定位克隆(positoinal cloning), 1986年首先由剑桥大学的Alan Coulson提出。用该方法分离基因是根据功能基因在基因组中都有相对较稳 定的基因座,在利用分离群体的遗传连锁分析或染色体异常将基因伫到染色体的1个具体位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高密度的分子连锁图,找到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不断缩小候选区
5、域进而克隆该基因,并阐明其功能和生化机制。用该方法分离基因是根据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的,无需预先知道基因的 DNA序列,也无需预先知道其表达产物的有关信息。它是通过分析突变位点与已知分子标记的连锁关系来确定突变表型的遗传基础。近几年来随着拟南芥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各种分子标记的日趋丰富和各种数据库的完善,(图 1)。在拟南芥中克隆一个基因所需要的努力已经大大减少了1995Total effort:a to h pe reon -yejarfi2002Total Hort:erBon-yebjMiAlldiir-6 Crf DINA andmarkerBurid phyTkHcnl m
6、np (VACs orNO ONAlordM岬mi*百臼门旧右availableClarici and 匚ampl0mant aKt-yincloning processiSUiinclJirri rTwilnnulr markar i&oi I总 v-ailLiblumap hmihESiChooBcs marikesra fromIdonlify ainiclirlnlA g AnnfAi (ron C-ol-D ueauoRiouiFCR pri-rnir& iroiri 匸Hrip, Ities-n目前完成整个拟南芥的图位克隆过程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筛选突变体开始,逐
7、渐找到和表型相关的基因。这和反向遗传学( reverse gen etics)的方法正好相反。图位克隆能实现,关键在于全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和各种分子标记的发现。这些数据被储存在专门的数据库中(表1)( Lukowitz等,2000)。表1拟南芥网络资源网站网址Supplemental material for this paper/methods/ppsuppl.htmlNottingham Stock Centre ( U.K.)http:/nasc.nott.ac.uk/Recombinant Inbred maphttp:/n
8、asc.nott.ac.uk/new_ri_map.htmlOhio Stock Center ( U.S.A.)/aims/TAIR database*, homepageRecombinant Inbred map ( mirror site )/cgi-bin/maps/RiintromapCAPS markers/aboutcaps.htmlSequence tablehttp:/www.ara
9、/cgi-bin/maps/Seqtable.plSNP collection/SNPs.htmlCEREON collection of polymorphisms/cereonSSLP markers/SSLP_info/SSLP.htmlTIGR, genome annotations/tdb/athl/htmls/index.htmlDatabase of Ler sequen
10、ces/tdb/atgenome/Ler.htmlKasuza DNA Research Institute, genome annotationshttp:/www.kazusa.or.jp/kaos/MIPS genome annotationshttp:/websvr.mips.biochem.mpg.de/proj/thal/SINS database of transposon insertionshttp:/www.jic.bbsrc.ac.uk/sainsbury-lab/jonathan-jones/jjhome.htm*注:The Arab
11、idopsis Information Resource ( TAIR )在拟南芥中的图位克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 Col-0生态型测序的完成,因为它是在研究拟南芥时最常用的生态型。实现基因图位克隆的关键是筛选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 记。实质上,分子标记是一个特异的DNA片段或能够检出的等位基因,对其有效地利用即可达到图位克隆基因之目的。迄今为止,已有几十种技术可用于分子标记的筛选(Wang等,2000)。其中最为常用的是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s)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SSLP是基于PCR的分子标记,在拟南芥基因组中有较多分布,而且是共显性的,它的检测非常直接,但是我们需要设计
12、引物来检测假定的SSLP标记;对SNPs标记的检测也比较直接,它是拟南芥不同生态型之间基因组中的单个核苷酸的差别,这些差别的核苷酸通常位于非编码区域(Peters等,2003)。最常见的用于检测 SNPs标记的方法主要是剪切扩增 多态性序列(CAPS),它也是基于PCR的。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衍生的 CAPS (dCAPS)(Nam等,1989 ; Michaels和Amasino ,1998)可把任何已知的点突变作为分子标记,只要在PCR是引入不配对的引物,使扩增的序列在一个生态型中具有限制性酶切位点,而 在另一生态型中没有,以形成多态性。图位克隆法随着相关配套技术(序列数据库、分子标记
13、等)的日渐成熟,许多拟南芥及一些农作物的基因已被成功的克隆(表2)。表2用图位克隆方法得到的拟南芥及一些农作物的基因基因突变表型基因同源序列AB13脱落酸不敏感玉米转录子FID3降低亚油酸饱和度细菌去饱和酸酶AXR1生长素抗性泛素N端活性酶ETR1乙烯抗性双因子调节子ABI1脱落酸不敏感钙调蛋白磷酸化酶DET1黄化损伤反应新核蛋白RPS2抗病新型富含亮氨酸的蛋白酶RPM1抗病激酶RSW1纤维素合成酶细胞色素P450家系ZLL调节中茎分生细胞胚胎发育蛋白PRT1抑制胞间蛋白降解控制植物N端代谢Tornadol植株短化IFL1正常的维管束间纤维分化受阻亮氨酸拉链蛋白ARA1树胶醛糖激酶活性丧失半乳
14、糖激酶基因家族VTC2维生素C合成不足果蝇蛋白CG3552,线虫蛋白C10F3.4 (功能未知)AST种皮花青苷斑点花青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本文拟对图位克隆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以期对植物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所帮助。2图位克隆的一般过程因为有了拟南芥的基因组序列和高密度的遗传标记,图位克隆过程就变得相对直接。图2例举了一种高效的拟南芥图位克隆方法。从基于Col-0和Ler遗传背景的突变体出发,我们有可能在大约一年时间内找出与这个突变相关的基因,这其中主要耗时间的是五个植物(拟南芥)的生长周期(我们假定每个周期为两个月)。作为作图过程的第一步,突变体植株将和另外一个生态型
15、(Col-0或者Ler)的植株杂交。在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杂交的突变体植株是作为父本还是母本是没有关系的。然后播种F1代种子。在F1代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我们就有可能来对其表现型和基因型进行分析。F1代植物的表型的出现或者消失将显示着我们所研究的突变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最好通过对一些标记的分析来确认 F1代植物是杂合体,而且在杂交过程中我们没有犯错误。当然也有必 要确认原来的生态型背景。12iwian34F| plantsS0grt600巳plants783400 巳 slants1011ffow f;| fa- (jpogw-jf ltlnqirrarrttisphEDtype F ,gaooe
16、ype150gemtype al耳卩IMs wil蚀郴”g rwkOT phoraly聘 F3 reccwrihinrtlsplwwiypo FzF, gerwFBlbi dminanVnecewiw&m ftldier carKlictatfli gpriesc 4 cM fMOlution 期”如 candidate gwH/ cons鈕 GSfudk曾曲 idem!1 mimulant Col0 wild lype LerPMonotype 6G0 F? pla也 to find 150 homarygotfis, inen gonatypciG&nofypa 300X)00 巧 血融
17、to fTriE: 200-300cmbinr*ris;. men phenotype 托 F 2msrluBr 1markers图2图位克隆过程示意图(Jander等,2002)F1代植物自交得到F2代种子,大约播种600个个体以进行突变基因的粗定位(first-passmappi ng,图2)。在其生长过程中,我们可确定其表型,大约有150个个体被认为是纯合体(在隐性突变的情况下是纯合突变体,在显性突变的情况下是纯合野生型)。然后从这 150个个体的叶子或者其它组织中制备DNA用于基因型分析。起先用分布于拟南芥五条染色体上的25个标记(相邻的两个标记之间大约相距20 CM )进行分析,确定
18、突变基因是和哪个或者哪几个标记是连锁的,然后用三点测交的方法来定义一个包含突变基因的大约20CM的遗传间隔。一旦这样的一个遗传间隔被定义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引入新的标记把 这个间隔缩小到大约 4 CM。一般来说,利用150个F2代个体是在很大程度上能找到这样一 个遗传间隔的,距离突变基因最近的两个分子标记将作为侧面标记而用于下面的进一步分 析。下一步我们将播种一个更大的F2代群体用于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fin e-resolution mappi ng,图2)。最终目标是将包含突变基因的遗传间隔缩小到40 Kb甚至更小(这在拟南芥中大约是0.16 cM )。显然用于作图的 F2代植物越多,就
19、越能精确地定位突变基因。一般需要 30004000个F2代植物个体(包括粗定位时的 600个F2代植物个体)来精确地定位突变基 因。但是也有很多图位克隆过程用了少于3000个F2代植物个体就成功地定位了突变基因(Lukowitz等,2000)。但是这往往要冒因为作图群体不够大再一次种植F2代植物而延长整个作图过程的时间的风险。在这个大约4 cM的遗传间隔内找到与突变更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一般情况下能在突 变两侧找到相距小于 40 Kb的两个分子标记。一旦这样的两个分子标记被找到之后,就可以通过测序来找到突变基因。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设计PCR引物来扩增覆盖这 40 Kb的多个重叠的500 bp的片
20、段。将这些片段测序后拼接起来以得到整个40 Kb的序列,然后将它与野生型植物(Col-0或者Ler)的序列进行比对,这就可以找到这个区域中的多个基因。从一 系列侯选基因中鉴定基因是定位克隆技术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含有目标基因的大片段克隆如BAC克隆或YAC克隆去筛选cDNA文库,并查询生物数据信息库,待找出侯选基因后,把这些侯选基因进行下列分析以确定目标基因:(1)精确定位法检查cDNA是否与目标基因共分离;(2)检查cDNA时空表达特点是否与表型一致;( 3) 测定cDNA序列,查询数据库,以了解该基因的功能;(4)筛选突变体文库,找出 DNA序列上的变化及与功能的关系;
21、(5)进行功能互补实验,通过转化突变体观察突变体表型 是否恢复正常或发生预期的表型变化。功能互补实验是最直接、最终鉴定基因的方法。利用新兴的RNA干扰(RNAi )也可有效地确定目的基因。同源克隆:生物的种、属之间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于非编码区的序列,基于此原理,在其他种属同源基因被克隆的前提下,构建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然后用已知分子高保守序列制备同源探针,经标记后从相应的文库中筛选阳性克隆,并经核酸序列分析鉴定所克隆的基因,当然在没有全同源探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部分同源探针来筛选与探针序列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基因。图位克隆同源克隆 转座子标签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
22、nee tags, EST)是从一个随机选择的 cDNA克隆进行5端和3端单一次测序获得的短的cDNA部分序列,代表一个完整基因的一部分。DbEST database EST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1951年Barbara Mclintock首先在玉米中发现了控制元件,后来命名为转座元件 或转座子(transposon)。转座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的 DNA序列,可以通过 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这一元件不仅可用于分析生物遗传进化上分子作用引起的一些现象,还为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在不了解基因产物的生化性质和表达模 式的情况下,分离克隆植物基因,即转座子标签 (transposon tagging),又称为 转座子示踪法。其原理是利用转座子的插入造成基因突变,以转座子序列为基础, 从突变株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出带有此转座子的克隆,它必定含有与转座子序列相邻的突变基因的部分序列,再利用这部分序列从野生型基因文库中获得完整的基 因1。1984年,用转座子标签法首先在玉米中分离了bronze基因,该基因编码了玉米花色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一一UDP-葡萄糖类黄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区块链赋能智慧医疗病例管理与共享
- 揭阳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中级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
- 政策对于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分析试题及答案
- 山东高考综评试题及答案
- 2025物理考试专业发展试题及答案
- 区块链技术的产业创新及商业模式探索
- 小学数学考岗试题及答案
- 区块链技术革新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 房地产销售经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8篇)
- 历年贵州特岗试题及答案
- 2025怎样正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答案3份)
- 浅谈南京市区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层构成
- 人工智能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及挑战
- 泉州地理会考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工会知识竞赛题库200题及答案(完整版)
- 小学教育学(第5版)课件 第6章 小学教育内容;第7章 小学教育活动
- 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 2025年黑龙江牡丹江市“雪城优才”招聘事业单位480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财务英文词汇大全
- 印巴战争(修改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