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21乡下人家(5篇)_第1页
优品课件之21乡下人家(5篇)_第2页
优品课件之21乡下人家(5篇)_第3页
优品课件之21乡下人家(5篇)_第4页
优品课件之21乡下人家(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品课件 21乡下人家(5篇)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 握多音字“冠”“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 之情。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 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

2、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 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 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3. 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 怎样的感受? 4. 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 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 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小结,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 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1. 归 ch a o ()装 sh i( ) mi()食 t a ng ()

3、若 2.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 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1. 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 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 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对比的手 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 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

4、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 达方法。 3. 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 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a. 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 同桌交流。 c. 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 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 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1. 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 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 全班交流。 4

5、. 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B案 第一课时 看图引题 1. 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 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2. 今天,通过课文学习,老师将和你们一同走进这充满生机的田园生 活。 看图读文 1. 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交流,教师指导。 2. 边看图边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面,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a. 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b. 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c. 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 景。 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

6、的?抓住了哪些生活的场 景? 4. 默读课文,自由学习,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 小组合作交流。 6.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解疑。 教师吟诗小结 是啊!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 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屏幕出示: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 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 美乡下人家。 学生整体感知 你认为教师自创的这首小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发表一下你的 感受吧! 1. 可以像老师这样吟诗。 2. 可以试着读读课文。 3. 可以作为导游向大家介绍“乡下人家”。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1. 我们已经感受了乡下人家生活的恬静、自然、亲

7、切,谁能把自己的 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2. 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精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画出来, 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2. 小组合作交流。 3.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 从土里探出头来。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 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品味语言 1.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划分出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语言 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生动的句子抄下来,并试着背诵。

8、拓展语言 1. 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 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 全班交流。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内容 (内蒙古包头市 姜杰)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武汉市体育馆小学易莺莉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 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 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 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9、: 1生字、词语卡片。 2. 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 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 的。 3. 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 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

10、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 号。 2. 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 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 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 sh 1”,“巢”不要 读成“ c a 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 gua n”。 2. 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 通顺。 3. 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11、,进而理解整 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 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 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 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 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 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 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 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

12、注意字的结 构,摆放要匀称。 3. 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 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 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 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 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 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 “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

13、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 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 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一般是什么地 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 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

14、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 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 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 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 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 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 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 读了

15、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 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 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 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 3. 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 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 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 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

16、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乡下人家教学建议 1. 教学本课前,教师准备乡村风光的图片,或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 2.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领悟作者的表达 方法,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 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首先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乡下生活 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初步感知后, 要引导他们自读自悟,画出有 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也可在空

17、白处写写自己的 感受,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提出不懂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的风景”这一问题展开交 流,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 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 的写作方法,女口,抓住了和农人关系最密切的普通的事物,仔细观察, 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对优美句段,让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抄写、背诵下来, 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 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 绘色地读。因为文章展示的图景亲切

18、恬静,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柔 和舒缓的,而拟人化的句子要读得轻快活泼。 4. 识字前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小组课前准备一 套生字词卡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由小组长组织学习,做到人人 参与,字字落实。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字形。 如“结 出”的“结”字读一声,“场地”的“场”字读三声;“扎到水下” 的“扎”字的声母是翘舌音,“率”字中间部分的笔顺是从中间到两 边,书写为撇折、撇折、点、点、提、撇、点,“巢”字上半部分为 三个撇点。 5. 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 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 己和身边

19、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 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农村儿童生活趣 事,农家自制玩具或写农村的小诗,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 “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6阅读链接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意境优美,情趣盎然,是对 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 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并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 乡下人家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1. 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

20、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 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 齐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 决不理解的词语。 2. 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 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4. 全班交流 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 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 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 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 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 好的?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 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 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 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