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越-文学概论Ⅰ_第1页
郭玉越-文学概论Ⅰ_第2页
郭玉越-文学概论Ⅰ_第3页
郭玉越-文学概论Ⅰ_第4页
郭玉越-文学概论Ⅰ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文学概论1 Theory of Literature I 课程代码 052102101331 课程属性 学科基础 课时/学分 48/3 课程性质 必修 实践学时 责任教师 郭玉越 课外学时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介绍 1. 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将介绍文学的概念、文学的演变、文学创作的规律、文学作品的特点、文学 鉴赏的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文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如何 进行文学创作,了解如何鉴赏文学作品。课程共包含五大板块:第一版块是“什么是 文学? ”,第二版块是“文

2、学与世界”,第三版块是“文学创作”,第四板块是“文学作 品”,第五版块是“文学接受”。其中,第1-3版块将在文学概论I中讲授,第4-5 版块将在文学概论II中讲授。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literature, the evolution of literature, the law of literary cre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works, the methods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and so on. By taking this co

3、urs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iterature, how to create literary works, and how to appreciate literary works The course consists of fiv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s “what is literature?,; the second section is literatuw and the world”,the third section is lit

4、erary creation: the fourth section is literary works and the fifth section is literary acceptance. Among them, section one to three will be taught in Theofy of Literature /, and section four to five will be taught in Theory of Literature /. 2. 设讣思路: 本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文 学现象,揭示文学活动的特征和

5、规律,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树立 科学的文学观。本课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吸纳和 借鉴古今中外一切科学的文学研究方法,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文学现象,把 握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接受的规律。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科基础课,与美学、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20世纪西方 文艺理论等课程一起,构筑起“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艺术理论”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文学概论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其教学LI的在于 让学生全面了解文学的创作和鉴赏规律,具体分为一下三点: 1. 对文学基本原理了然于胸,并且能够理清中国古

6、典文论、中国当代文论、西方 古典文论、西方当代文论在推进文学基本原理研究方面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贡献。 2. 能够在文学创作理论的启发下,更好地理解作家的文学创作过程,并尝试创作 自己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创作修养。 3. 能够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进行初步鉴赏,树立科学的文学批评观。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 课前认真阅读老师指定的参考资料,为课堂学习和课堂讨论做准备。在阅读资 料的过程中,标示出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上课时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2. 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积 极参与课堂讨论,敢于和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

7、 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注重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培养自己言必有据、 引必有注的学术意识。 四、教学进度 序号 专题 课时 主要内容概述 实验实践 内容 或课外练习等 1 绪论 2 1. 什么是文学?(引子) 2. 什么是理论? 3. 文学理论的硏究对象 4. “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 5. 文学理论教材 6. 课程考核方式 2 什么是文学(1) “文学”概 念的演变 2 1. 文学的广义含义 2. 文学的狭义含义 3. 文学的通用含义 3 什么是文学(2) 文学的起 源和功用 2 1. 巫术说 2. 游戏说 3. 劳动说 4. 文化适应说 4 什么是文学(3) 文学作为 活动 2 1. 活

8、动与文学活动 2. 文学活动的构成 5 什么是文学(4) 文学活动 的属性 2 1.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2. 文学活动的话语蕴藉属性 6 文学创造作为 特殊的精神生 产 2 1.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2. 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7 文学创造的主 体和客体 2 1. 文学创造的客体 2. 文学创造的主体 3.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8 文学创造的发 生阶段 2 1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2. 艺术发现 3. 创作动机 9 文学创造的构 思阶段 2 1、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2、构思方式 10 文学创造的物 化阶段 2 1. “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2. 语词提炼与技巧

9、运用 3. 即兴与推敲 11 文学创造的价 值追求(1) 貞. 2 1. 文学中的求真 2. 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3. 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12 文学创造的价 值追求(2) 善 2 1. 伦理与情感是文学的核心要素 2. 情感与诗意的裁判” 3.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13 文学创造的价 值追求(2) 一美 2 1. 审美理想的烛照 2. 文学形式的升华 3. 文学形式之美 14 文学作品的类 型(1)现 实型文学和理 想型文学 2 1. 现实型文学作品 2. 理想型文学作品 15 文学作品的类 型(2)象 征型文学和文 学类型的演变 2 1. 象征型文学作品 2. 文学作品类型的发展演变 16

10、文学作品的基 本体裁(1) 诗歌 2 1. 凝练性 2. 跳跃性 3. 节奏韵律性 17 文学作品的基 本体裁(1) 小说 2 1.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2.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3.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18 文学作品的基 本体裁(1) 剧本 2 1. 浓缩的反映现实生活 2.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3. 以任务台词推进喜剧动作 19 文学作品的基 本体裁(1) 电影 2 1. 文学与电影的关系 2. 电影发展史及电影作品的主要特征 20 文学作品的基 本体裁(1) 散文与报告 文学 2 1. 散文 2. 报告文学 21 文学典型 2 1. 典型的界立 2. 典型理论的发展史 3. 典型环境中

11、的典型人物 22 文学意境 2 1. 佛教思想与文学意境论的生成 2. 文学意境的三大特征 1 23 文学意象 2 1 意象的界定 2.文学意象的五大特征 五. 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参考教材: 马工程教材:文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 主要参考书: 1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3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文学理论学习资料(上下册),北京大 学出版社,1982年版。 4 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辽宇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 保罗弗莱:耶鲁大学公开课:文学理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 6 刘勰原著;陆侃如、牟世金等译注: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81年版。 7 亚里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8 马奇主编: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注:(1)以上是主要书目,其他参考资料会在学生选课后通过QQ群等方式告知。 (2)此处参考书LI所列的版本供参考,学生如果实在找不到,其它版本也未 尝不可。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 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査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成绩综合评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