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精品资料_第1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精品资料_第2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精品资料_第3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精品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一、阅读散步第 68 段(原文略),做题。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答: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小

2、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二、阅读秋

3、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2.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3.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4.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

4、的最深的印象。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看出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5.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去看菊花,这里着意写了各种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圣洁、崇高,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三、阅读我的老师第 9 段(原文略),做题。1.概括这段文字记叙的“一件小事”。(不得超过 15 个字)老师排除我们的小纠纷2.文段第一句中,“占据”这个词很好地表现了这件小事当时在“我”心中的重要位置。3.“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中的“那样”指的是 焚香磕头,卜问吉凶4.文段“心清如水的学生”中

5、的“清”是 纯洁(或“单纯”“纯朴”等)的意思。5.请找出语段中直接抒发“我”对老师敬佩之情的句子。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阅读我的老师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作者一共选取了几个经典事例?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我梦里寻师。7.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用词究竟是为了表现什么?不矛盾。因为“仅仅有一次”这一次也并没有真的打骂我们,与“从来”相符合,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所以并不矛盾。8.我用儿童狡

6、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狡猾”是贬词褒用,狡猾本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这里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这里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事比喻成珍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多少年来把这些往事犹如珍宝似的埋藏在心的深处,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10.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表面是说我想什么时候可以再见见我的蔡老师,深层含义是孩子爱老师竟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作者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便直抒胸

7、臆,强烈地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四、阅读再塑生命的人第 912 段,做题。1.给所选文段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教“water”一词2.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3.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4.“我想起了拼不好”照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话?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5.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

8、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6.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救“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五、阅读春第四、五段(原文略),做题。1.请你给上面两段话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答:春花图春风图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

9、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因为要与后文的“桃儿、杏儿、梨儿”相照应。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示例:像一方丝巾,细细的,柔柔的,飘在脸上。 4.春风是很难描写的,但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请你仿照示例填空。示例:写触觉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1)写嗅觉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2)写听觉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

10、,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5.文段抓住了春雨 多 、细密 、轻盈 的特点来写。6.文段含蓄地写了春风,从下面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b)a.雨是最寻常的 b.密密地斜织着 c.笼着一层薄烟 d.稀稀疏疏的)b.春雨寻常,忧伤烦恼c.清亮温馨,宁静和平d.凄神寒骨,撩人思绪8.文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从 静景 到 动景 ,从 物 到 人 ,从 近 到 远 。(每个方框填写一个字)9.“斜织”一词表现春雨的什么特点?轻盈、细

11、密10.在这段文字中,除雨外,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试概括都写了有关人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写了灯光;撑着雨伞慢慢行走的人;工作的农民;写了房屋。作用是烘托春天雨夜的安宁、和平和生气11.语段中与“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一点点比喻、排比c、细长。1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使用了的修辞手法,分别形容雨丝b、a、c。a、闪光b、紧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

12、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3.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 春花春华秋实图,并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了 秋实 ,用一句成语来概括即14.选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从 视觉 的角度写春花色彩纷繁,而“ 花里带着甜味儿”则是从嗅觉的角度来写的,“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又是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15.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拟人、排比16.这段文字抓住了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花多花艳花甜的特征,按树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进行描写的17. 桃树、杏树、梨树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像星星,

13、还眨呀眨的。/(根据树上-花下遍地的写景顺序划分)18.文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能说明在下雨的同时,还有微风在吹拂着? 斜织 六、阅读济南的冬天第四段(原文略),做题。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答:2.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答: 山上 山尖3.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答: 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小雪后的山色山坡山腰4.“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答: 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顶”字写出了雪之美。5.读完文段,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雪后小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6.这段文字选自现代著名作家_老舍_写的_济南的冬天_,体裁是 散文 。7.第一句话“最妙的是下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