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册课时检测32_第1页
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册课时检测32_第2页
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册课时检测32_第3页
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册课时检测32_第4页
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册课时检测32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 (十三 ) 群落的结构基础小练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 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 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C .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答案:C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是表示种群在一个资源 有限的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方式。 捕食一般指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的食 物关系,成年鲈鱼吃幼小鲈鱼,属于种内斗争。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而丰富度是物种数量的多少。2. 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 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

2、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 但毒性较低的真菌, 从而使果树增产, 园艺 家利用的原理是 ()A .寄生 B.竞争 C .捕食 D .共生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为 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 引入另一种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 新 种的真菌与原来的真菌争夺资源和空间, 可以得出这两种真菌之间是 竞争关系。3.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 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 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 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C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物种组成及比例

3、答案: A 解析:在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 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这表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 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又具有水平结构。4. 在研究土壤小动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取样用的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B.用趋光法或者趋热收集小动物C .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D .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XX答案:C 解析: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 体微小,因此不适合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该题 C 选项中蚯蚓因 为个体较大, 种群数量有限, 所以比较适合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个体 数目。5. 如图表示某地域中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

4、,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丰湿度/%乙种群甲种群温度代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 .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D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答案:D 解析:由坐标图可知,甲种群生活在相对低湿度、低 温度环境中,乙种群生活在相对高湿度、高温度环境中,因此在高温、 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6. 在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8的物种,每个物种 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群落种1种2种3

5、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 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 .在生物群洛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 .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答案:C 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 落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 性越强;反之,则越弱,因此 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 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7.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

6、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 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 (丙), 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 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种群密度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答案:C 解析:从曲线上可以看出,甲、乙应该为捕食关系,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中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 动物的某种鱼。建立的食物链应该是:藻类

7、-浮游动物-鱼。投放某种鱼的初期,乙和丙因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 的,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 浮游动物会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 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随之也会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 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8. 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 确的是()摄取食物的数量U摄取食物的种类A .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 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 M、N将呈现“ J型增长D. dv 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答案:D 解析: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

8、竞争 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二者是否存在竞争关系。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J”型增长 的发生是以没有生存斗争为前提的,显然, M与N存在竞争关系,不可能满足J”型增长的发生条件。当dv b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 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9. 如图表示鹞鹰攻击不同鸽群时取得成功的概率,也能表示鸽群防御能力的大小,请据图分析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鸽子的数最(只鹳鹰攻击成功臼分比单独的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鹞鹰抓住的概率更小鹞鹰攻击较大的鸽群时,不太容易成功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 鹞鹰攻击鸽群成功的比例与鸽子的数量呈负相关A. B. C. D.答案:

9、C 解析:由图像可知,鹞鹰在攻击鸽群时,鸽子数量越 多,鹞鹰取胜的机会就越小,可见,鹞鹰攻击成功率与鸽群数量呈负 相关。10.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 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 解析: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 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故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 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10、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 构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变化, B正确;底栖动 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 幼体是同一物种不同发育阶段,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错11. 下图中表示物种I和物种H属于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仆体数答案:A 解析:在一般情况下捕食者的数量要少于被捕食者的数量,而且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动要先于捕食者的数量变动,所以符合上述两个条件12.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 菌体C .

11、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为更好计算个体数量应 将样方中的其他植物拔除D .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 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答案:D 解析: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A错 误;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及其 顶角的酵母菌数,B错误;调查种群密度时,不需要去除其他植物, C错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 可以用目测估计 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D正确。好题狂练13. 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结果(物种数:种;密度:个/m2)。请分析回答:动物类型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样地物种数

12、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604012019339化肥田479164118320752(1)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 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而且身体微小;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数法;二是 鉴定动物时最好使用 察。(2) 收集土壤小动物时采用白炽灯照射土壤,这是利用土壤动物的的特性。(3) 在有机肥田中,这几类动物与其他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的其中跳虫类种群数为 。(4) 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土壤通气状况越好,越有利于作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 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联系生产实

13、践,你会如何根据土壤小动物类 群丰富度的情况指导农民施肥? 。答案:(1)取样器取样法 活动能力较强 目测估计法 放大镜 (或实体镜)(2)趋暗、怕热(3)生物群落 10(4 )在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大的土壤,可适当使用化肥;在小动物 类群丰富度小的土壤,要多使用有机肥解析:动物类群丰富度大的土壤,土壤通气状况较好, 为了使植 物在短期内吸收更多的无机盐,可以适当使用化肥;在丰富度小的土 壤,要多使用有机肥,因为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使土壤通气状况好转,以利于根的呼吸作用,吸收更多的无机盐。14. 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 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 为C,作曲线如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 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 。(2) 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3) 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 ,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4 )由此可见,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一 些种群 ,而另一些种群兴起了,从而使整个群落的结构和E发生了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