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缩合硝化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I. GL实用范本 | DOCUMENT TEMPLATE 第23页/共23页 编号: FS-QG-37827 缩合硝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Condensed nitrification post safety operation regulation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 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 序言 1.1目的 为加强对缩合和硝化车间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生 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推进公司发展,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化工行业安全
2、管理制度和山 东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等法律 法规特制定本规程 1.2适用范围 本规程只适用于缩合、硝化工序的安全生产 2. 原料安全性能 2.1邻苯二胺 2.1.1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对眼睛、 粘膜、呼吸道有刺激性。 燃爆危险:本品可,有毒,具刺激性。 2.1.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 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 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 导泻,就医。 2.1.3消防措施
3、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 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 洁净、 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 置。 2.1.4操作处置与储运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 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 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 作服,戴橡胶手套。远
4、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 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 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 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搬运注意事项:本品对人体有毒害,在搬运过程中注意 穿戴劳动保护。 2.1.5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 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
5、,佩戴自吸过滤 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皮手套 其他防护: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 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 检。 2.1.6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常温下为无色单斜晶体,在空气和日光中 颜色变深。 熔点(C ):102103 沸点(C ):256258 闪点:110 C 饱和蒸气压(kPa):0.33(100 C ) 溶解性:微溶于冷水,较多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和氯仿。 2.1.7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碱、强氧化剂、酸酐、酰基氯 避免
6、接触条件:光照 2.2尿素 2.2.1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属微毒类。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 用。 2.2.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 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2.2.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次氯酸钠、次氯酸钙反 应生成有爆炸性的三氯化氮。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 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 火
7、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224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 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2.5操作处置与储运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亚硝酸 钠、干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 泄漏物。 搬运注意事项:搬运时尽量轻拿轻放,尿素水份含量较 咼,颗粒易破损。 2.2.6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
8、必须佩戴防尘面具 (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 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27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或粉末,有氨的气味。 熔点:132.7 C 相对密度(空气=1):1.335 粘度 233(140 C) 折射率:1.484 溶解性:溶于水、甲醇、乙醇,微溶于乙醚、氯仿、苯。 2.2.8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亚硝酸钠、干粉。 2.3硫酸 2.3.1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
9、刺激和腐蚀作 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 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 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 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 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 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 灼伤。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23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先用干布试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
10、用 3%-5%NaHCO溶液冲洗,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 清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 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23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 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 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 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 水性。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
11、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 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2.3.4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 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 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 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 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 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 理场所处置。 235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 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严格遵
12、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 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 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 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 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 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 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 35 C,相对湿度不超过 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 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 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3、2.3.6搬运注意事项 2.3.6.1硫酸运输容器,每个容器上应标明品种、 数量、 生产厂名、商标和出厂日期等。 2.362 凡浓度超过10%勺硫酸要注明“危险品”字样, 对浓硫酸和发烟硫还要注明“加水要注意”的字样。 2.3.6.3 从事搬运、灌酸、装卸硫酸的人员必须配戴防 护用具,现场附近必须备有水龙头。 2.364 搬运硫酸时,容器的撞破、倒置或坠落都会造 成漏酸或使酸液飞溅,因此工作时务必小心。 2.365 运输硫酸时要尽可能避免与其它物资混装。使 用汽车运输硫酸时,硫酸浓度超过90%以上者,车身前面要 有“危险”标志,超过10%的要要挂有“毒”字标志,行走时 要选择流通量小的道路,因
14、转载、休息、事故等需要暂时停 放时,要尽可能先择安全的场所。 2.3.7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 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 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撤离时,建议佩戴 氧气呼吸器呼吸系统防护: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 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38理化特性 含量:工业级98%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相对密度(水
15、=1):1.83 熔点(C ):10.5 沸点(C ):330.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 饱和蒸气压(kPa):0.13(145.8 C) 溶解性:与水混溶 2.4硝酸 2.4.1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弓I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 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 闷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 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引起灼伤。慢性影 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24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
16、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 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 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243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 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可 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 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具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 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 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
17、戴自给正压式 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常尽可能切断泄 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将 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 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 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 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44操作处置与储运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 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 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 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
18、中。避免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接触。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 源。库温不宜超过30C。保持容器密封。应与还原剂、碱类、 醇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搬运注意事项: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 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245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 毒面具(半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 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
19、面罩)或空气呼 吸器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 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 好的卫生习惯。 246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 沸点(C ):86(无水) 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17 饱和蒸气压(kPa):4.4(20C ) 溶解性:与水混溶。 熔点(C ):-42(无水) 2.4.7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 3. 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1缩合工段 3.1.1从储罐向高位槽上打
20、硫酸时必须保证放空常开、 保持有专人监控,防止溢出灼伤,若硫酸溢出人员应及时撤 离,关闭打算泵,少量溢出应用大量水稀释,大量泄露时应 用干沙土囤掩,集中回收处理,若硫酸溅到人员身上,脱掉 衣服,立即以大量水冲洗半小时,眼睛或皮肤接触在冲洗后 去医院。 3.1.2投料前,应保证釜内无残余物料及其它,投料过 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要认真检查,确认原料无误后, 放可按顺序投料。 3.1.3 釜温达到75 C时应打开排空阀后开搅拌,以免 酸气呛人,对人产生危害。 3.1.4滴加浓硫酸时速度要适当,以免反应过快造成物 料沸出伤人。 3.1.5开盖观察或取样检测 PH值时,戴好相应劳动防护 用品,避免
21、造成伤害。 3.1.6放料时戴好相应防护用品,以免物料溅出、酸气 呛人,对人体造成伤害。 3.1.7烘干机操作时,投料口不能用手直接接触操作, 避免伤人。 3.2硝化工段 3.2.1硝化岗位操作,应戴好防护眼镜,防止各步酸气、 酸液等对眼镜的伤害。 3.2.2釜内吸入硝酸母液及取样时,应戴好必要的劳保 用品,防止酸液腐蚀手、眼及把酸气吸入体内造成身体伤害。 3.2.3补加硝酸时应戴好相应的劳保用品,防止酸液灼 伤。 3.2.4升温时,应保持釜内温度不超过60C,防止投料 时反应过快,造成液体爆沸伤人。 325开始投中间体M1时投料速度要慢慢加入,不能把 整袋料一次加入防止反应过猛,造成物料喷出
22、伤人。 326放料、抽滤、水洗过程,严防母液灼伤眼镜 4. 车间安全管理规定 4.1对设备装置的要求 4.1.1所有系统设备管道不准有泄漏现象 4.1.2所有设备管道要求为耐腐蚀材质 4.1.3设备常规配置,当采用氯苯工艺时,应按防爆要 求配置 4.2对生产环境的要求 4.2.1生产现场应通风良好,同时要求能够局部通风。 4.2.2生产现场周围严格控制火源,车间内不允许吸烟。 4.2.3装有溶剂的桶应密闭并放于阴凉处,防止热晒及 热烤,且每袋料及每桶料均需标识清楚。 4.2.4在危险场所或区域及醒目易见处挂设各类警示牌、 指示牌;原材料、中间产品、空桶、电动葫芦、水桶、最终产 品(储存库及拼混
23、处)都须有标识牌 425现场保持卫生,设备保持干净 426消防装置用具保持好用,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4.3操作人员的要求 4.3.1牢记各种特殊操作方法,以免处理不当造成意外 事故 432熟知并严格遵守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433熟知本岗位原料物性及防护方法 4.3.4应知防火、防爆及一般急救措施 4.3.5应知电、蒸汽、水的要求和去向 4.3.6应知一般电气常识 4.3.7按规定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3.8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时刻注意温度仪表情况,若 发现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4.4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熟知原料物性及其防护、工艺安全规 程及意外处理方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对危险点严格控制、 及时整改,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有效的培训,使生产正常有 序的进行 5. 意外停车应急处理办法 5.1缩合工段 5.1.1停电时,停止滴加浓硫酸,保持釜内温度。 5.1.2停汽时,停汽时间短,保温后可以正常生产。 5.1.3停水时,停水时间短,保温后可以正常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