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章 外存储器6.1 概述外存储器是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它需要经过内存储器与cpu及i/o设备交换信息,用于长久地存放大量的包括暂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储器有三种基本的存储类型:磁存储器、光存储器和闪存。磁存储器的代表是大多数pc系统里使用的硬盘和软盘,另外还有磁带、zip、click!以及microdrive等,它们都将数据记录在磁性介质上。其中硬盘是pc系统中最重要的外存储器,和其他外存储器相比,硬盘的容量大,速度快。光存储器的读和写是通过光能(光学的)实现的,而不是磁性。绝大多数磁存储器都可以多次地重复读写,但许多光存储器只能写一次却可多次读。光存储器的代表是cd和dvd。通
2、常使用disk指磁存储器,而 disc指光存储器。不管是磁存储器还是光存储器,都需要通过相应的驱动器才能读出存储在上面的数据。例如,软盘需要使用软盘驱动器,磁带需要使用磁带机,dvd需要使用dvd驱动器等。但硬盘有点例外,它被直接密封在硬盘驱动器中,所以硬盘和硬盘驱动器的称呼通常是混用的。有一些外存储器结合了磁和光的技术,或者使用一个光向导系统(称为激光伺服)来定位读写磁头,如ls-120或superdisk软驱;或者使用激光器来加热数据盘,使得它可以磁写入,从而使数据区域发生偏振,这些区域可以被较低能量的激光读出,如mo驱动器。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它的存储介质是闪存芯片。现在闪存已经广
3、泛的应用于各类数码设备,同时也可以作为pc系统中方便携带的外存储器。外存储器通过各种不同的接口和pc系统相连,通常磁存储器和光存储器使用ide、sata、软驱和scsi等接口,也可以使用适配器设备来提供usb、ieee-1394、并口、pcmcia、esata等接口。例如,ide/ata接口的硬盘可以使用外置硬盘盒和系统的usb或ieee-1394接口,甚至是并口相连。闪存盘通常采用usb接口;各种闪存卡一般都采用专用接口,需要通过适配器才能在pc机上使用。6.2 ide/ata6.2.1 ide与ata外存储驱动器用于连接pc系统的主要接口中,一类典型的接口是ide(integrated d
4、rive electronics,集成驱动器电路)接口。这个接口所反映的是接口电路或控制器内置于驱动器自身这一事实。在ide接口出现之前,驱动器和控制器的接口是分离的,因而可以说ide是以前接口的革命化变革。ide接口类型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ata ide(16位)。 xt ide(8位isa)。 mca ide(16位微通道)。目前,只有ata(at attachment,at嵌入式接口)还在使用。它是由来自主要的pc、驱动器和部件生产商的代表组成的独立组织所制订的接口标准。该组织的名称是技术委员会t13,主要负责所有有关ata的接口标准。t13是信息技术标准国际委员会(ncits)的一部分
5、,ncits在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所制定的规章下运转,而ansi是专门订立控制计算机工业及许多其他工业中非专利标准的政府机构。在ansi下还成立了一个称为sata工作组(serial ata workgroup)的组织,主要负责制定sata的有关标准。尽管这些都是不同的组织,但有许多人同时在这些组织中工作。因为ata接口是一种16位并行接口,可以同时传输16位数据。所以ata又被称为并行ata,也称为pata。现在,我们常直接用ide来称呼ata,并且ide的使用更加流行和广泛,但从技术上来看,ata才是真正的称呼。如果吹毛求疵一点儿,可以这样认为:ide通常指任何一种将控制器嵌入的驱
6、动器;而ata则是pc机中ide接口所遵循的标准或具体的实现。通过ata接口可以方便地在pc机上连接硬盘,但有时这样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同样方便的手段连接dvd-rom驱动器、cd-rom驱动器、磁带机、超磁盘(superdisk)等设备。atapi标准就是为了解决在ata接口上连接多种设备而制定的。因为atapi(at attachment packet interface,附加分组接口)是ata标准的延伸,目前,几乎所有的ata接口都支持atapi设备,我们可以像连接硬盘一样连接atapi设备。随着ata-4版本标准的发布,atapi已经完全溶入到ata中了。早期许多主板上的ata接口的连接
7、器实际上就是一条isa(或at)总线槽,一般只使用了98针中的40针,标准的16位isa总线槽都会提供这些针。目前所用的ata接口连接于主板芯片组上的south bridge芯片或ich芯片中,并且以较快的总线速度运行,但接口所用针的定义、功能和早先的没有什么不同。应该注意的是,较小的2.5英寸硬盘驱动器使用一种44针的连接,包含了电源供应所需的针。这里要澄清一个问题,就是许多人都认为硬盘控制器安装在主板上,而实际上控制器是在驱动器中,还没有哪个pc系统将硬盘控制器安装到主板上。6.2.2 ata版本和传输模式ata已开发出的几个标准版本按如下顺序: ata-1(1986-1994)。 ata
8、-2(1996;也称为快速ata,快速ata-2或eide)。 ata-3(1997)。 ata-4(1998;也称为ultra-ata/33)。 ata-5(1999至今;也称为ultra-ata/66)。 ata-6(2000至今;也称为ultra-ata/100)。ata的每个版本都对以前版本向后兼容。换而言之,即老式的ata-1或ata-2设备在ata-4、 ata-5或ata-6接口上可正常工作。当设备的版本与接口版本不匹配时,它们将按两者中的低版本工作。较新的ata版本是在稍旧版本上建立的,并且只有少量可认为是对老版本的扩展,也就是说,比如从ata-6,它等于附加了嵌入式特性的at
9、a-5。ata-4从intel 430tx芯片组开始就已经被支持,提供了最大33 mb/s的的数据传输率,以后又很快发展到了ata-5、ata-6以及迈拓提出的ultra-ata/133标准,分别提供66mb/s、100mb/s以及133mb/s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值得注意的是,ultra-ata/133标准并没能获得业界的广泛支持,芯片组厂商中有via、nvidia、sis、ati对此标准提供支持,intel则最高只支持ata-6标准。ata有三种不同的传输模式,分别是pio(programmed i/o)模式,dma(direct memory access)模式和ultra-dma(udm
10、a)模式。一般情况下, ata设备与ata接口之间会自动选择所采用的传输模式,在部分bios setup中也可以对主板ata接口的传输模式进行手动设定。pio的英文拼写是“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pio模式是一种通过cpu执行i/o端 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数据交换模式。是最早先的硬盘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速率低下, cpu占有率也很高,大量传输数据时会因为占用过多的cpu资源而导致系统停顿,无法进行其它的 操作。pio数据传输模式又分为pio mode 0、pio mode 1、pio mode 2、pio mode 3、pio mode 4几种模式
11、,数据传输速率从3.3mb/s到16.6mb/s不等。受限于传输速率低下和极高的cpu占有率, 这种数据传输模式很快就被淘汰。 在讲述dma模式之前先看看什么是dma。dma即直接存储器存取,英文拼写是“direct memory access”是一种快速传送数据的机制,利用它进行数据传送时不需要cpu的参与。dma模式分为single-word dma及multi-word dma两种,与pio模式的最大区别是cpu占用率比较低。不过,后来由于udma模式的出现和快速普及,这两个模式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被udma所取代。single-word dma模式的最高传输率达8.33mb/s,mul
12、ti-word dma(double word)则可达16.67mb/s。ultra dma的英文拼写为“ultra direct memory access”,一般简写为udma,即高级直接内存访问。udma模式以16-bit multi-word dma模式为基础,除了已拥有dma模式的优点外,更应用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技术,加强了资料在传送过程中侦错及除错方面的能力。在以往的硬盘数据传输模式下,一个时钟周期只传输一次数据,而在udma模式中逐渐应用了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技术,因此数据传输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此技术就是在时钟
13、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可以使数据传输速度成倍的增长。 在udma模式发展到udma133之后, 受限于ide接口的技术规范,无论是连接器、连接电缆、信号协议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技术瓶颈,而且 其支持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也有限。同时在ide接口传输率提高,也就是工作频率的提高,ide接口交叉干扰、地线增多、信号混乱等缺陷也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被新一代的sata接口取代也就在所难免了。目前ata/atapi驱动器大都支持dma传输;操作系统方面从windows 95b以后版本也开始支持;1995年以后生产的所有主板芯片组都提供了dma支持;多数1997年以后生产的芯片组则支持udma模
14、式。检查pc系统是否具有该特性,可以从“设备管理器”(device manager)中查看到,例如,在windows xp中可以点击“设备管理器”中“ide ata/atapi 控制器”旁的“+”号,通过查看列出的ide通道的属性页即可。根据windows版本以及主板芯片组的型号的不同,有时必须安装芯片组驱动程序,使windows能正确的识别芯片组,从而激活dma支持。如果确定主板和驱动器都支持,并且芯片组驱动程序也已经正确安装,但操作系统中dma或udma模式却没有被启用,那就可以在ide通道的属性页中手动激活。注意 强烈建议用户在激活dma支持之前,或安装激活驱动程序以添加该支持之前,备份
15、驱动器和系统注册表。如果用户激活了该模式之后系统当机,则必须以安全模式重启机器并取消dma模式;如果不能进入安全模式,则需要使用激活前备份的副本替换系统注册表。否则,用户就会被迫手工编辑注册表键值,然后再次启动计算机。由于dma传输是旁路cpu而获得高速度的,dma产生问题会导致数据的丢失,因此有必要首先进行备份。表6-1分解了不同的ata版本细节。表6-1 ata版本细节标准版本推出时间pio模式dma模式udma模式速率功能ata-11986-19940-208.33支持528m驱动器ata-21995-19960-40-216.67快速pio模式,在高速8.4gb驱动器上用chs/lba
16、转换ata-319970-40-216.67s.m.a.rt,提高了信号完整性lba手工支持;不再使用单字dma(single-word dma)模式ata-419980-40-20-233.33udma模式,bios可支持的容量高达136.9gbata-51999-20000-40-20-466.67快速udma模式,带自检的80针数据线ata-62001至今0-40-20-5100.00100mb/s udma模式;扩展驱动器和bios支持容量达144pb 速率单位为mb/s 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
17、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 pb=petabyte(1 petabyte是1015字节)mb=millions of bytes(106字节)gb=billions of bytes(109字节)chs=cylinder head sector(柱面-磁头-扇区)lba=logical block address(逻辑块地址)6.2.3 ata接口连接器ata驱动器一般采用一种40芯集管类型接口连接器(参见图6-1),为了防止安装时颠倒方向而设置了键控,生产商一般会将第20针从凸出的连接器上移去并阻塞ata数据线的第20针,防止用户安装数据线时插反。有些数据线还在上部装了一个凸起,匹配接口连接器
18、上的凹槽。推荐用户使用带键控的连接器和数据线,插反了数据线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的毁坏,但会锁定系统,使系统运行不起来。接口连接器上靠近电源连接器的针脚即是1针。图6-1 标准ata驱动器连接器(包括接口连接器和电源连接器)笔记本使用2.5英寸驱动器,它一般使用一种小的50针头部连接器,该连接器的40个主要引脚与标准ata接口连接器的引脚相同(除了物理引脚间距不同),另外还有一些电源和跳线引脚。一般来说,能插到该连接器的线缆有44个引脚,携带电源以及标准ata的信号。跳线引脚上通常有一个跳线块(跳线的位置可以设置线缆选择、主还是从)。图6-2显示了用于2.5英寸ata驱动器的连接器。图6-2 2.
19、5英寸ata驱动器连接器6.2.4 ata数据线ata数据线专门用于承载主板ata适配器电路和ata驱动器接口连接器之间的信号。现在使用的ata数据线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40线,另一种是80线。两者都使用相同的40针ata接口连接器,并且都将第1位线缆的颜色标红。早期ata设备传输速率不高,都采用40线的数据线传输数据。为了尽量确保信号完整并消除部分同步和噪声问题,数据线的长度不能超过0.46米(18英寸)。随着支持高速传输模式(如pio 4或任何udma模式)驱动器的出现,人们发现这些设备特别容易受到数据线故障和过长数据线的影响。如果数据线过长,就会遇到数据中断和其他错误,这些错误在读写驱
20、动器时都会遇到。所以,任何使用udma 4(66mb/s的传输速率)或udma 5(100mb/s的传输速率)的驱动器必须使用80线数据线(多余的引线用于接地以减少噪音)。如果系统没有侦测到80线数据线,根据设计将禁用udma 4和udma 5模式。80线数据线的接口连接器颜色很有讲究,其中蓝色的是连接到主板上ata接口的,黑色的用于连接主驱动器,灰色的用于连接从驱动器。如果驱动器处于udma 2(33mb/s的传输速率)或更低模式,也建议使用这种数据线,因为这只会有好处而绝对没有坏处,尽管并不需要80线,但它会提高信号完整度。图6-3、图6-4显示了典型ata数据线和数据线连接器的外观。图6
21、-3 ata数据线(上:80线 下:40线)图6-4 ata数据线连接器注意 多数40线数据线并没有颜色标识,而所有的80线数据线则都有颜色标识。6.2.5 双驱动器配置根据ata标准,在一个ide通道上,也可说是在一条数据线上,可以连接两个ata驱动器。双驱动器安装容易出现问题,这是因为每个驱动器都有其自己的控制器,而这两个控制器在连入同一总线时都必须能够工作。必须有一种方法能够确保每次两个控制器中只有一个响应命令。这种情况下,一个控制器必须指定为主控制器,而另外一个为从控制器。当系统对某驱动器发出一个命令时,被选中的控制器和驱动器工作而另外一个驱动器必须保持不动。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驱动器
22、上的跳线或开关来达到确认驱动器是主或从的目的。配置ata驱动器可能很简单,就如同大多数单驱动器安装一样,或者也可能很麻烦,特别是涉及到在同一根数据线上安装来自不同生产商的两个驱动器混用的情况时。大多数ata驱动器配置有4种可能的设置: 主驱动器(单驱动器)。 主驱动器(双驱动器)。 从驱动器(双驱动器)。 线缆选择。有些驱动器则简化为三项设置:主、从和线缆选择。这些跳线的具体设置一般在驱动器的电源连接器和接口连接器之间。每一个驱动器的标签上都会注明这个驱动器上跳线的定义,可以根据它们进行跳线设置。图6-5展示了一款典型的ata驱动器跳线定义。图6-5 典型的ata驱动器跳线定义完全遵循ata规
23、范的现代大部分的驱动器只需要一个用于配置的跳线(“主/从”跳线)。少部分还需要一个“从存在”跳线,这个跳线仅用于双驱动器设置并安装在主驱动器上,它指示有一个从驱动器存在,该跳线有时会引起混淆。对许多ata驱动器而言,“从驱动器”跳线是可选的,而且可能是不用的,但安装该跳线不但不会造成损害而且可以消除混淆。6.3 sata6.3.1 sata概述随着ata-6的发布,ata标准已经使用了十几年,并且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ata数据线使用带状的并行线缆,虽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mb/s,但也产生了信号定时、电磁接口(electromagnetic interface,emi)以及线缆完整性等
24、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在sata(serial ata,串行ata)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种新接口标准对于ata物理接口保持向后兼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与现有的软件保持兼容,这些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运行在这种新的体系结构上。换句话说,现有的bios、操作系统以及在ata上运行的各种工具都可以在sata上很好地运行。这意味着sata支持所有ata和atapi设备,包括dvd-rom驱动器、cd-rom驱动器、磁带机、超磁盘(superdisk)设备以及任何ata支持的存储设备。2000年11月,sata工作组发布sata规范1.0版本,实现了硬盘数据传输率150mb/s,比ata/133的硬盘速度
25、快了很多。之后成立的sata 工作组开始开发一系列扩展规范。其中包括300mb/s高传输速率、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 本机命令队列)技术、热插拔、交错式启动、硬盘活动指示、端口复用器以及可升级到sas(serial attached scsi 串行连接scsi)等。习惯上,只要硬盘符合上述众多规范中的一项,这块硬盘就可以被称为sata 硬盘。其实,sata 只是一个工作组的名称,并不是一个具体的sata规范版本。为了解决滥用sata 名称造成的混乱,2005年,sata工作组发布了sata规范2.5版本。sata 2.5规范其实只是一组规范的集合,继承了原先大部分
26、的sata 扩展规范,分为基本规范和高级规范两部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符合sata 2.5规范的硬盘必须完全支持其中的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sata接口速率为300mb/s。 ncq技术(在大数量,高列队深度随机存储应用时有一定优势)。 硬盘供电标准(采用标准3.3v接口供电)。 热插拨。 交错式启动(避免多硬盘同时启动的电压冲击)。 硬盘指示灯。高级规范: 端口复用器(在一个控制器上扩展多个sata设备)。 端口选择器(由端口选择器根据特定信号选择活动端口)。 多通道电缆(高速端口互联及设备接入)。 esata(外接设备高速连接,可能取代外置usb设备)。sata的性能非常优越。按照定义,sa
27、ta 150mb/s也就是sata 1.5gb/s属于第一代sata速率、sata 300mb/s也就是sata 3gb/s则属于第二代sata速率,未来的sata 600mb/ssata 6gb/s则属于第三代sata速率。表6-2列出了这三种不同的sata速率。表6-2 sata速率sata类型总线宽度(bits)总线速率(mhz)数据周期时钟周期带宽(mb/s)sata-150115001150sata-300130001300sata-6001600016006.3.2 sata驱动器连接器及线缆ata与sata相比,两者在物理上是全然不同的,即不可能将sata数据线插入到ata驱动器
28、接口连接器中,反之亦然。sata驱动器连接器及线缆在ata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 一次只传输一位数据, pc系统中路由变得很容易 接口连接器只有7针,而且使用的数据线非常细,大大减少了使用ata数据线遇到的空气流动问题,并且可以很容易地插入到体积很小的连接器中。 数据线只在两端有连接器,每条只支持一个单独的设备,所以也没有主/从设置。 数据线两端是可以互换的,即主板上的连接器与设备的连接器是相同的,数据线的两端也是完全相同的。 数据线最大长度是1米,比ata的要长很多。 数据线又细又长,但其传输速率却很高,最初版本的150mb/s就已经是ata/100的1.5倍。 提供了一种能够支持+3.3v的
29、15针电源连接器,每一级电压都可以提供4.5安培的电流,并且宽度只有24mm。为了与现有电源设备兼容,sata驱动器可以提供标准的d型大4针电源连接器,也可以提供新的15针电源连接器,或者两者都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一个sata驱动器上同时提供两种电源连接器时,不要同时都连接上。为配合sata规范所提供的硬盘热插拔功能,接口连接器和电源连接器中地线信号针的长度比数据信号针要长出一小截,插接时总是地线针先接触,然后才是信号针接触,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热拔插时损害设备问题的出现。表6-3和表6-4分别列出了sata接口连接器引脚和电源连接器引脚的定义及说明。表6-3 sata接口连接器引脚信号引脚
30、信号说明s1信号地firstmates2a+宿主发送+s3a-宿主发送,s4信号地firstmates5b-宿主接收-s6b+宿主接收+s7信号地firstmate表6-4 sata电源连接器引脚电源引脚信号说明p1+3.3v3.3v电源p2+3.3v3.3v电源p3+3.3v3.3v电源p4信号地firstmatep5信号地firstmatep6信号地firstmatep7+5v5v电源p8+5v5v电源p9+5v5v电源p10信号地firstmatep11信号地firstmatcp12信号地firstmatep13+12v12v电源p14+12v12v电源p15+12v12v电源图6-6是
31、sata硬盘接口、sata数据线和主板上sata接口的图片。 图6-6 sata硬盘接口、sata数据线和主板上sata接口sata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ata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从ata到sata的转变是逐步的,在这个转变过程中,ata仍然可以使用,而越来越多的pc系统开始使用sata。intel芯片组从 865/875系列开始就已经支持sata了。6.4 硬盘6.4.1 硬盘概述对许多用户来讲,硬盘是计算机系统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密封的部件,用于pc的数据存储(参见图6-7)。因为硬盘在用户有意擦除数据前能够一直保留所存储的数据,pc机一般用它来存储最关键的程序和数据,因
32、此当硬盘发生故障时,产生的后果一般都是非常严重的。为了正确地维护、服务以及扩展pc系统,必须清楚硬盘是如何工作的。硬盘包括一组刚性的、圆盘状的盘片,与软盘不同的是,这些盘片不能弯曲或折叠因此被称为硬盘。在大多数硬盘里是无法拆卸盘片的,因此有时也把它们叫做固定磁盘存储器。图6-7 硬盘注意 硬盘驱动器曾经被称做温彻斯特(wincheseer)驱动器。这个名词起源于1973年,ibm研制出了一种高速硬盘驱动器model 3340,它有30mb的固定盘片容量和30mb的可换盘片容量。该驱动器不久就被昵称为温彻斯特,以著名的温彻斯特30-30来福枪命名。在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所有的使用带浮动头的高速旋
33、转盘片的驱动器在一般说法中都被叫做温彻斯特驱动器。硬盘在pc系统里得以普及使用的近20年时间内,它们自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从那时起至今硬盘已发展到什么情况,以下概括了pc硬盘的一些主要变化: 最大存储容量从1982年的5mb、10mb发展到500gb甚至更大,盘片尺寸也从最初的5.25英寸发展到了如今的3.5英寸、2.5英寸、1.8英寸、1英寸甚至更小。 硬盘的持续传输速率从1983年最初ibm xt机的85-102kb/s提高到如今一些驱动器的60mb/s以上。 平均寻道时间从1983年10mb xt硬盘的大于85 ms(毫秒)减小到如今一些驱动器的小于4.2 ms。
34、 1982年,一个10mb硬盘的价格是1500美元以上(每兆字节150美元),今天硬盘的价格已下降到每兆字节0.5分人民币或更少。硬盘中的盘片互相堆叠,一致地旋转,盘片少则1 片,多则2或3个盘片,盘片的两面都可供驱动器存储数据,因此有2面或4面或6面之说。每个盘片上面有很多同心圆,这些就叫做磁道(track),磁道又分成许多段,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通常存储512个字节。每一面上位置相同的磁道共同构成一个柱面(cylinder)。通常在每个盘面上都有一个磁头(head),所有的磁头都安装在一个公共的支架或承载设备上。因为磁头装在同一个架子上,所以它们在磁盘上作一致地径向移进或移出
35、,而不能单独地移动(参见图6-8)。图6-8 硬盘的基本概念在pc系统自检过程中可以查看到配置硬盘的相关信息,但不同厂家的主板bios在显示这些这些信息时,在显示位置和显示内容上都会有所不同。最为常见的award bios通常会在内存自检完成之后显示硬盘接在主板的哪个接口上,以及硬盘的具体型号;另外会在系统配置表的下部显示了硬盘的容量、版本类型、磁头数、柱面数等内容。6.4.2 硬盘的基本部件市场上有许多硬盘,但几乎所有产品都包含同样的基本物理部件。这些部件的实现上(以及用于制造它们的材料的质量上)可能存在着差别,但大多数硬盘的操作特征是相似的。一个典型硬盘(见图6-9)的基本部件包括以下部分
36、: 磁盘片(disk platter)。 逻辑板(logic board)。 读写磁头(read/write head)。 连接器(connector)。 磁头驱动装置(head actuator mechanism)。 配置项目(如跳线或开关)。 转轴电机(spindle motor)。盘片、转轴电机、磁头和磁头驱动装置通常包含在一个称为磁头盘片组(head disk assembly, hda)的密封腔里。hda一般被当作一个部件,它很少被打开,如果要打开也需要在绝对纯净的条件下进行。hda之外的部分,如逻辑板、挡板以及其他配置或装配硬件,都可以从硬盘上卸下来。图6-9 硬盘的部件硬盘盘片
37、一个典型的硬盘有一个或多个盘片,它们通常由铝或玻璃制成,硬盘的物理尺寸用盘片尺寸来表示。以下是常见的pc硬盘盘片尺寸: 5.25英寸(实际为130mm,或5.12英寸)。 3.5英寸(实际为95mm,或3.74英寸)。 2.5英寸(实际为65mm,或2.56英寸)。 1英寸(实际为34mm,或1.33英寸)。记录介质不管使用哪一种基片,盘片都要覆盖一薄层磁性滞留物质,称为介质,其上存储磁性信息。在硬盘上有两种流行的磁性介质: 氧化介质(oxide medium)。 薄膜介质(thin-film medium)。读写磁头硬盘通常在每个盘片表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即每个盘片有两组读写磁头一个用于盘片
38、上方,另一个用于盘片下方)。这些磁头连接或排列到一个活动机械装置上,因此所有的磁头是一致地在盘面上移动。从机械上来说,读写磁头很简单。每个磁头都固定在一个磁头臂上,磁头臂通过弹簧使磁头与盘面接触。很少有人发觉到每个盘片实际被它的上下磁头所挤住。如果安全地打开一块硬盘,用手指抬起盘片上方的磁头,放手时会发现磁头迅速落回到盘面上;如果将盘片下方的磁头往下拉,松手时弹簧的弹力会把磁头提起靠到盘面上。硬盘不工作时,磁头由于弹力与盘面直接接触,停留在硬盘最内侧的着陆区(landz);当硬盘的盘片全速旋转时,磁头下面产生的空气压力将磁头托离盘面,在现代的硬盘里,磁头和盘面的距离从0.1微米到0.3微米不等
39、。切记 盘面和磁头之间的距离如此之小是用户在非净室的环境里绝不能打开磁盘的hda的原因。任何灰尘微粒或污点如果进入这个装置里,就会使磁头不能正确地读数据,甚至可能在硬盘全速运行的时候刹住盘片,后面这种情况会划坏盘面或磁头。磁头驱动装置可能比磁头本身更重要的是移动它们的机械系统:磁头驱动装置。这个装置移动磁头,并把它们精确地定位在所期望的柱面上。有许多种磁头驱动装置在使用,但它们都属于以下两种基本类型之一: 步进电机驱动装置。 音圈电机驱动装置。不同的驱动装置对硬盘的性能和可靠性有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限于速度,还包括精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定位、振动以及整体的可靠性。图6-10展示了硬盘的磁头
40、驱动装置。图6-10 磁头驱动装置空气过滤器几乎所有的硬盘都有两个空气过滤器。一个过滤器称为重循环净化器,另一个称为气压或通气过滤器。这些过滤器被永久地密封在硬盘内部,在硬盘的整个使用期内不会改变。pc系统中的硬盘并不从hda里面向外面或外面向里面循环空气。永久安装在hda里面的重循环过滤器只过滤磁头起落时在盘面上擦下来的微小颗粒(以及硬盘里产生的其他小颗粒)。因为pc硬盘是永久密封的,不循环外部的空气,所以它们可以运行于非常肮脏的环境里(参见图6-11)。硬盘里的hda是封闭的,但不是气密的。hda通过一个气压或通气过滤器部件通气,这个部件使得硬盘的内外气压相等(通风)。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
41、硬盘会被厂家标记为工作于特定的海拔范围,通常被限制在海拔3000米以内,因为超过这个高度,硬盘里气压太低而无法正确地悬浮磁头。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空气吹入和吹出硬盘,因此内外气压是一样的。尽管空气是通过排气装置流通的,但污染通常不会引起问题,因为排气装置上的气压过滤器可过滤掉所有的可能影响硬盘正常工作的颗粒,以满足硬盘内部的洁净度要求。用户可看到大多数硬盘上的排气孔,它们在里面被通气过滤器盖住。一些硬盘甚至使用更细粒度的过滤装置来去除更小的颗粒。图6-11 硬盘里的空气循环硬盘有一个过滤口将空气吹入或吹出hda,因此湿气也会进入硬盘,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认为任何硬盘的内部湿度都近似于外部湿度。
42、湿气如果冷凝的话就成为严重的问题特别当存在着冷凝现象给硬盘加电时。大多数硬盘厂家都规定了使硬盘适应一个温度和湿度范围都不同的新环境的过程,尤其是把硬盘带入一个更温暖的环境里,这时会形成冷凝。漆上型或便携式系统的用户更应注意这种情况。例如,如果冬天用户将一台便携系统放在汽车行李箱里,那么再把机器拿到室内后,若没等它适应室内的温度之前就打开电源,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转轴电机驱动盘片旋转的电机被称为转轴电机(spindle motor),因为它连到一个转轴上,盘片都围绕着该轴旋转。硬盘里的电机总是直接连接的,没有螺丝或齿轮。电机必须没有噪声和振动,否则它会影响盘片,破坏读写操作。转轴电机的速度必须是精
43、确控制的。硬盘中的盘片旋转速度从3600到15000rpm(每秒60250转)或更高,电机有一个带反馈循环的控制电路来精确地监测和控制速度,一些诊断程序声称可以测出硬盘旋转速度,但这些程序所做的全部工作是根据扇区通过磁头的定时来估计旋转速度。如果某个诊断程序发现硬盘的旋转速度不正确也不要惊恐,这很可能是程序而不是硬盘的错误。注意 转轴电机,尤其是在更大硬盘上的电机,会消耗大量的+12v电量。大多数硬盘在电机刚开始旋转盘片时要求2到3倍的正常操作电压,这个重负载只持续几秒钟或直到硬盘盘片达到工作速度。如果有多块硬盘,用户应该对转轴电机的启动进行排序,以便电源不必在同一时刻对所有硬盘提供如此大的负
44、荷。逻辑板所有的硬盘都装有一块或多块逻辑板,它包括控制硬盘转轴和磁头驱动系统的电路,并以某种约定的形式把数据送给控制器。在ata、sata硬盘里,逻辑板包括控制器本身。连接器大多数硬盘驱动器至少有以下两种连接器: 接口连接器。 电源连接器。其中,接口连接器在系统和硬盘之间传递数据和命令信号。大多数硬盘使用+5v和+12v电源,而一些用于便携式系统的小型硬盘只使用+5v电源。大多数情况下,+12v电源用来运行转轴电机和磁头驱动机构,+5v电源运行电路。配置项目要配置硬盘安装在系统里,通常必须正确地设置几个跳线(可能还有中止电阻),这些部件随接口不同而变化,经常也随驱动器而变化。6.4.3 硬盘的
45、性能参数单碟容量由于硬盘包含有一个或几个盘片,所以单碟容量(storage per disk)就是指包括正反两面在内的每个盘片的总容量。单碟容量的提高所带来的好处不仅是使硬盘容量得以增加,而且还会带来硬盘性能的相应提升。因为单碟容量的提高就是盘片磁道密度每英寸的磁道数的提高,磁道密度的提高不但意味着提高了盘片的磁道数量,而且在磁道上的扇区数量也得到了提高,所以盘片转动一周,就会有更多的扇区经过磁头而被读出来,这也是相同转速的硬盘单碟容量越大,内部数据传输率就越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单碟容量的提高使线性密度(每英寸磁道上的位数)也得以提高,有利于硬盘寻道时间的缩短。转速转速(rotationl
46、speed)就是硬盘转轴电机主轴的转速,以每分钟硬盘盘片的旋转圈数来表示,单位是rpm。目前常见的硬盘转速有5400rpm、7200rpm和 10000rpm等。理论上转速越高,硬盘性能相对就越好。因为高转速能缩短硬盘的平均等待时间,并提高硬盘的内部传输速度。但是转速越快的硬盘发热量和噪音相对也越大。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应用在精密机械工业上的液态轴承马达便被引入到硬盘技术中。液态轴承马达使用的是黏膜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这样可以避免金属面的直接磨擦,将噪声及温度被减至最低;同时油膜可有效吸收震动,使抗震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这还能减少磨损,提高硬盘寿命。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ave
47、rage seek time)是指将磁头从一个柱面移到另一个随机距离远的柱面所需的平均时间,单位为ms。测量这个参数的一种方法是运行很多次随机寻道操作,然后将花费的时间除以执行的寻找次数,这种方法提供了单次寻找的平均时间。许多硬盘厂商测量平均寻道时间的标准方法是测量磁头移过全部柱面的三分之一所需的时间。平均寻道时间与硬盘采用的接口或控制器的类型没有什么关系,它是对磁头驱动机构能力的一个评判。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目前主流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9ms左右。注意 要谨慎对待声称可以测量硬盘寻道性能的基准程序(benchmark)。大
48、多数硬盘使用称做扇区翻译(sector translation)的一种机制,因为硬盘收到的将磁头移到特定柱面的任何命令可能实际不会产生预想的物理运动,这种情况使得一些基准测试程序对于这些类型的硬盘毫无意义。平均潜伏时间平均潜伏时间(average latencytime)是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等待指定的数据扇区转动到磁头下方的时间,单位为ms。平均潜伏时间是越小越好,潜伏时间短表示硬盘在读取数据时的等待时间更短。转速越快的硬盘具有更低的平均潜伏时间,而与单碟容量关系不大。一般来说,5400rpm硬盘的平均潜伏时间为5.6ms,而7200rpm硬盘的平均潜伏时间为4.2ms。平均访问
49、时间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指定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单位为ms。平均访问时间最能够代表硬盘找到某一数据所用的时间,越短的平均访问时间越好,一般在11ms18ms之间。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潜伏时间。缓存缓存(buffer/cache)指的是硬盘的高速缓冲存储器,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缓存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大小是2mb-8mb。数据传输率
50、计算机通过接口从硬盘的缓存中将数据读出交给相应的控制器的速度与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交给硬盘上的缓存的速度相比,前者要比后者快得多,前者是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而后者是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两者之间用缓存作为桥梁来缓解速度的差距。外部数据传输率通常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的是pc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缓存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理论上,ata-6标准的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已经达到100mb/s,ultra-ata/133标准的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可达到133mb/s,
51、 sata-300标准的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更是高达300mb/s。内部数据传输率也被称作硬盘的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指的是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数据传输率,由于内部数据传输率才是系统真正的瓶颈,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才能对硬盘的性能有最直接、最明显的提升。目前,各硬盘生产厂商努力提高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除了改进信号处理技术、提高转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不断的提高单碟容量以提高线性密度。连续无故障时间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的概念在第六章电源中已经做了描述,硬盘的mtbf值通常从300000到800000小时或更高。再次强调的是,mtbf是针对一类硬
52、盘,而不是单块硬盘。这意味着如果硬盘的mtbf是500000小时,可以认为这类硬盘在500000小时的总运行时间里会出现一次故障。如果这种型号硬盘有1000000块在工作之中,而且所有的1000000块硬盘都同时运行,则用户可认为每隔半小时所有的这些硬盘中就发生一次故障。mtbf参数对于预测任何单块硬盘或少数硬盘的故障是没有用的。硬盘表面温度硬盘表面温度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6.4.4 硬盘的容量在标称磁盘(包括软盘)容量时有四个通常使用的数值: 未格式化容量,以
53、百万字节为单位。 格式化容量,以百万字节为单位。 未格式化容量,以兆字节为单位。 格式化容量,以兆字节为单位。我们遇到的最常见问题也许就是“丢失的”磁盘容量。考虑下面例子:用户刚在系统上安装了一个新的硬盘,它声称容量为30.6gb。当使用fdisk分区时,fdisk报告的容量只有28.5gb!“其他的2.1gb跑哪儿去了?”其实,只需要先查询磁盘的总扇区数,再通过几步的计算就可得到如下结果:总扇区数:59777640每扇区字节数:512总字节数(十进制兆字节):30606总字节数(十进制吉字节):30.6总字节数(二进制兆字节):29188总字节数(二进制吉字节):28.5fdisk报告:29
54、188上表中所有的数都是正确的。硬盘厂商通常以十进制兆字节(百万字节)报告硬盘的容量,而bios和fdisk等分区软件以二进制兆字节报告容量。一个十进制兆字节等于100万个字节,而一个二进制兆字节等于1048576个字节(或1024kb,每个kb为1024字节)。因此,由于百万字节和兆字节经常使用相同的缩写mb,所以这个30.6gb硬盘的真实容量也就是28.5gb。6.4.5 硬盘格式化用户将数据写入磁盘之前需要进行两个格式化过程: 物理的,或低级格式化。 逻辑的,或高级格式化。硬盘需要将上述的两步格式化操作分开进行,而且硬盘在这两个格式化过程之间还需要另一个步骤,即将分区信息写到硬盘上。硬盘
55、被设计为用于多个操作系统,所以分区是必需的。分区使一块硬盘可运行多种操作系统,或者允许一个操作系统将硬盘用作多个卷标或逻辑驱动器。因此,硬盘存储数据之前包括三个步骤:低级格式化早期,用户可以对硬盘进行物理意义上的低级格式化。在低级格式化过程里,格式化程序将硬盘的磁道划分成特定数目的扇区,创建扇区之间和磁道之间的间隔,并记录扇区头部和尾部信息。它还用一个空字节值或一个测试值的模式来填充每个扇区的数据域。现代硬盘的磁道和扇区已经由工厂的写伺服系统划分好,用户对硬盘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物理意义上的低级格式化了。目前,低级格式化的软件其实就是在调用硬盘的一个叫做“格式化磁道”的指令。分区刚刚出厂的新硬盘是
56、无法直接使用的,只有经过分区和高级格式化以后才能使用。打个比喻,新硬盘就好像是一张白纸,你要把它变成写文章的稿纸的话,分区就是先在白纸上划出可以写字的范围,这个范围可以是整个稿纸,但如果白纸太大,那也可以划分成多块;高级格式化就是画出写每一个字的格子。从上面的比喻中可以看出,硬盘的分区(有时也称为卷)就是硬盘中人为定义的一块区域,这个区域是逻辑而不是物理存在的。对硬盘进行分区其实就是对硬盘进行区域分割。将硬盘分区为若干个较小分区不是必需的,但对于在硬盘上组织数据会很有帮助。建议windows系统文件和个人数据分别使用单独的分区。分区包括主分区(primary)和扩展分区(extended)两种
57、类型。主分区是可引导的,扩展分区则不能。如果系统里只有一个硬盘而想要从它上面启动的话,那么该驱动器至少要有一个主分区。一个主分区被看作一个驱动器,扩展分区是解决基本磁盘可以含有的主分区数量限制的方法。它可以被划分为一个或最多25个逻辑分区,每个逻辑分区就是一个逻辑驱动器,因此扩展分区它是一个容纳逻辑驱动器的容器。除不能用于启动操作系统之外,逻辑驱动器的功能与主分区的功能相似。通常,每块硬盘必须至少有一个分区,最多有四个分区,这四个分区中最多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那么如何对硬盘进行分区呢?需要通过分区工具软件对硬盘分区来生成。微软在dos和windows 9x中提供的分区软件是fdisk,在其他windows操作系统除了提供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行业网络数据恢复与迁移保密协议
- 电竞场馆租赁及赛事直播合作合同
- 葡萄酒产区考察与品鉴体验合同
- 电商平台仓储配送全链条承包协议
- 国际新闻稿件代理销售与版权合作协议
- 离婚协议书:双方自愿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划分
- 国际艺术品防紫外玻璃租赁及展览技术支持服务合同
- 古建筑修复安全监理与施工监管合同
- 高等院校后勤员工派遣服务合作协议
- 国际学校入学学生家长责任协议
- 【MOOC】道路交通安全-河海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秋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终考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1-5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考试卷【3套】
- 过程审核表(产品组评分矩阵评审提问表(评分))-2024年百度过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14-03-03 眼镜验光员 人社厅发2018145号
- 高速公路运营期保险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隐私计算行业发展模式及战略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多旋翼无人机驾驶员执照(CAAC)备考试题库大全-上部分
- DL-T+5220-2021-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
- 居住区规划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