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模糊语义及文化意象的解读与英译_第1页
数字模糊语义及文化意象的解读与英译_第2页
数字模糊语义及文化意象的解读与英译_第3页
数字模糊语义及文化意象的解读与英译_第4页
数字模糊语义及文化意象的解读与英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模糊语义及文化意象的解读与英译 :Numerals, as other notional words, possess some semantic fuziness, which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thinking of mankind and the distinctions in cultures of nations. In fact, any pragmatic numerals are full of cultural images. Since the rate of using numeral itself and its col

2、location with other notional is extremely high in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we have to make clear the cultural images of numerals used in Chinese poems and also take into full consideration the equivalence of the cultural images of both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if we want to

3、 make a proper explanation of the Chinese numerals pragmatic meaning and translate them into English. According to the essence of fuzziness of natural language and by means of comparing the lines of Li Bai s poemswith their English versions, the author of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inevitab

4、ly some deficiencies in rendering cultural image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in Witty Bynner translation. 1引言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作为“人类思维的直接现 象”的语言自然具模糊性。 模糊性是指某些名称的应用范围不是 严格地划出的这种现象(马尔蒂 ,1908 ;沙夫 ,1979 )。一个词语 的模糊性表现在它有一个应用的有限区域, 但这个区域的界限是 不明确的(布莱克 ,1949 ;沙夫,1979 :352)。一个符号如果它 运用于边缘的场合比运用于清晰的场合还突出,它就是模糊的 (赵元任

5、 ,1959 )。语言的模糊性包括语音的、语法的和语义的 模糊性以及构成的模糊词语(习惯表达或含数词的成语)等(伍 铁平 ,1999 :6)。王寅先生指出:“模糊性指客观事物或词语之 间的差异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分明状态的性质。 ”(杨自俭 ,2002 : 100)模糊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词语的模糊语义,而模糊语 义学主要研究具有模糊性质的词句的表义。 模糊性词语具不同隶 属程度的元素的集合, 具较为明确的内涵, 但其外延是不确定的 汉语中,作为实词之一的数字语义的不确定的外延应用于词组或 成语中的主要功能同样是表义, 即用以表达脱离数词实指而转化 为引申义,表达在基本义基础上外延的虚数。诗歌中

6、,构成数字 语义模糊的词组的引申义常用以表达数量之多、 程度之大、 范围 之广、时间之长或距离之遥等的模糊概念。数字 / 词的模糊语义 常被用以夸张人作用于自然而引发的情感和志趣。 汉语数字的模 糊语义在文学作品中数量浩瀚,且文化影响恒远。 语义模糊性也是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艺术的基本属性。 诗歌的 文化意象由词语模糊义而生成, 对诗歌的理解可通过解读诗歌中 词语的模糊语义去把握, 从而揭示诗歌的文化意象和建构诗歌的 意境。唐诗中数字使用频率高且具模糊语义的程度高, 因而含有 丰富的文化意象。诗人通过使用数字文化意象和数字模糊处理, 运用数字予以意境刻画, 创造出新的数字文化意象。 本文选取携 带

7、数字的李白二诗中的两句, 解读其中由数字模糊语义构成的文 化意象,并对照我国译界名家的相应翻译, 分析美国翻译家 Witty Bynner 对此二诗句的英译,指出 Witty Bynner 在处理唐诗中模 糊数字英译中采用“以实避虚” (直译) 的手法而使原语文化意 象缺失的客观事实, 依此强调英译诗歌数字模糊语义及文化意象 宜取“以虚补虚”(意译)的手法来创构意境。 2 李诗二句数字模糊语义及所构文化意象的解说 模糊语义产生于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以及客观事物的连续性 (石安石 ,1993 :60)。以离散的语言符号去标示连续的事物, 就可能因符号边界不明确而产生模糊性。 词语的模糊性表明语义 具

8、有不确定性( indeterminacy )。实词普遍具有同音异义、一 词多义或同形异义的特点, 词的多义或异义造成语义的不确定性 (王逢鑫, 2001:1)。数字/ 词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在历 史的长河中经反复洗炼而构成习惯表达和历史典故, 使文艺作品 具有象征、喻指、比兴等修辞特点,发挥着“言情”和“显势” 的修辞效果, 渗透出某种文化意象。 汉语诗歌基于词语语义的不 确定性往往超越语言的局限而获得一种意象之外的整体意蕴, 给 读者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模糊审美感受。数字 / 词如与量 词和 /或名词搭配后用于诗歌,其自身和搭配词共有的模糊语义 及其携带的文化意象自然会生成新的文化意

9、象。 以下所选李白二 诗诗句可用以说明这一事实。 例(1)a长安一片月,万户?F衣声。(李白子夜吴歌) 例(2)a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 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二诗句中含有一、千、万 3 个数字。诗中 3 个数字都为词汇 模糊语义, 且自身均携带较强的文化意蕴, 对其进行原始语义的 考察,可获其蕴含的文化意象。 3 个数字的模糊语义和携带的文 化意象分别为: “一”即“始”, 宇宙万物的一切“一以贯之”, “所行则异,所归者一”。(淮南子 ?说山训)“一”又含 “大一统”、“小而全”的意象。 春秋又含“大一统者,天 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 ?董

10、仲舒传)“千”模 糊义为“多”, 为“满”, 如“盈千累万”、 “千锤百炼”、 “千 门万户”、“千夫所指”。“千”的模糊义又谓时代“远久”, 如“千秋万载”,辛弃疾有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 长江滚滚流。”(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再如,“万 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樟州使君)“万”的模糊 义为“极多”, 如:“万水千山”、 “万象森罗”。 有诗云:“千 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万”又为“极 甚”意,如“万不得已”、“万难从命”。“万”与“万”相叠 (万万)谓为数“极巨”, 如祝愿语“万万岁”, 又曰“绝对”, 如:“万万使不得”。 二诗句中的数字是诗人用其

11、虚数或约数的模糊功用来感 怀、抒情和壮景。诗句中“一片”对“万户”,“千里”长江两 岸“万山”重叠,对仗工整,互为衬托,表数量之无限,用数字 词组的模糊义项以状景抒怀。 运用以数字携带的文化意象, 达气 象之万千, 写诗人之感怀寄情, 使咏诗人读中或读后或入朦胧之 情,生产奋发之意,情生于千里之途,意流连于万山之峦而不能 自己。 诗句中的数字进入模糊语用有着极强的修辞效应,“千 里”、“万重”,“万壑”表自然界的“宽广、深远”、“视野 无穷而目不能及”,作者重在注入情怀。如又有诗云:“岭树重 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潭汀封 连四州四史) 3对 Witty Bynner

12、无视唐诗数字模糊语义及文化意象的评 价 意象是客体经过主体的审美旨趣关注后呈现于主体意识中 的现象。意象包括视觉、触觉、听觉、通感形象并结合了个人审 美情趣和文化倾向的表现符号(杨乃乔, 2002: 222)。文化意 象是蕴涵文化意义的意象, 文化意象渗透在言词之中, 言词中包 含着广阔而深沉的内涵, 传送出一种美的旨趣或审美境界 (方梦 之, 2004:310)。本节按意象及文化意象的定义,结合诗人生 活的时代背景、 写诗的动机和全诗创构的意境以及比较国内著名 译家的译文等,考察 Witty Bynner 对以上二诗句的英译,揭示 Witty Bynner 对诗句中数字的模糊语义生成的文化意

13、象的不予 介入和表达(取直译)所存在的不妥。 Witty Bynner 的英译如 下: 例(1)bA slip of the moon hangs over the capital; Ten thousand washing-mallets are pounding; 例(2)bFrom the walls of Baidi high in the coloured dawn To Jiangling by night-fall is three hundred miles, Yet monkeys are still calling on both banks behind me To my

14、 boat these ten thousand mountains away. 第二节中例 (1)a 的“一片” (月)可视为“一钩 (新月)” 或“未盈(之月)”,给人以“月”悬于京都长安上空的视觉意 象,可引读者浸入诗人“明月清空”,“望月沉思”之通感。而 “注目”与“静思”之间,听觉上相伴“声出万户”的捣衣声 声,一静一动构成“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意象。诗中描 写似说诗人独自遥望明亮清空,实为诗人与这万户家人同怀一 心,情系戌边的亲人。此诗句与诗人另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静夜思)同工异曲,二者有着互文关系,只是所处 意境不同。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

15、歌头 ) 和“十五的月亮”(歌题、歌词)连绵着中华民族的这种“思 亲”、“思乡”的文化心结, 使人在情感上易于建立起“静夜思 亲”的文化意象。 Witty Bynner 的英译例 (1)b 用 a slip (of the moon) 给人 以“滑”、“溜”的快捷动感, 钩画出“弯月疾走苍穹”之意境。 然,“ hang”与之矛盾,“ hang”在此中使用,定会给以“明月 高悬京都天空的静态”的意象, 与先给出的“快捷滑动”的动感 相左。“ Ten thousand washing -mallets are pounding ”更显 为直译:万个洗衣槌(俗称擂槌)在连续猛击(浣纱)。此译与 诗人

16、“千家万户在深秋之夜为戌边亲人赶制寒衣”情景的写诗 目的相背,与“思亲情结”的中华文化意蕴甚远。比较屠笛、屠 岸译文:“ Over the city Chang -an the moon is so bright. A myriad sound of pounding the clothes is loud at night. ” ( 吴 钧陶主编唐诗三百首 257)和许渊冲译文: “ Moonlight is spread all over the capital. The sound of beating clothes far and near. ” (许渊冲唐诗三百首 :157)对照后

17、可见, Witty Bynner 所译相形见拙,不堪一说。 原诗“万户”写虚,以“众”意“极多”, Witty Bynner 译为“ ten thousand ”即实,给人“实数”、“具体”的实感。 原诗后四句为“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 远征?”可证原诗句中是以数字模糊义写虚,而反证“例 (1)b ”,足见译者对中华民族“望月思亲”的文化意象的认识不 足,方法(直译)取用的不当。 Bynner 的其他译句均去“虚” 就“实”,英译中将原诗文化意象抛开,而取英语数词直译,使 原诗蕴含的文化意象失之苔尽,此种译法违反了翻译“信”、 “达”的原则。 Witty Bynner 的如

18、此处理的例证在其所译的唐 诗中比比皆是,按以上分析可用以评价其译各例。 例(2)a中“千里”表距离,谓之路途之遥;“万重”表极 多,喻山之重叠、 连绵。“一日”之内, 轻舟“之快”, 山的“万 重”之众,在水淌船快之中哪可数得清,计得准。原诗句以数字 模糊语义,实写长江江水之淌急, 描江之两肋之景象万千。 Bynner 将“千里”、“万重”直译为“ three hundred miles ” (300 英 里,一英里 =1.609 公里,现代的一公里计古代的两华里 ) 和“ ten thousand mountains ”,可谓实而不实,虚而无虚。按此直译或 以不同度量衡单位的数词表达, 岂有

19、原诗之朦胧意蕴, 诗人用字 之文心。(试比较屠笛、屠岸英译 .And travel a thousand Li within a day to Jiangling Town Swiftly leaving a myriad mountains behind, my boat drifts down.(吴钧陶, 191), 可证 Witty Bynner 之译相形见拙) Bynner 按直译之法将“峰火 连三月,家书低万金”译为 .After the warfires of three months, one message from home is worth a ton of gold.” (三个月的战火后,来自家的一条讯息值得黄金万两),实为机 械,易引读者“误入歧途”。原诗意指“一场战争持续了三个 月”(虚表时间之长,戍边人日之难熬;实为戎边人战时间隙倍 思在远方家乡的亲人之意象);“一封家信抵得万两黄金”(衬 出战火能读到家书实为珍稀难得)。 Bynner 误读而译如此,必 使西方读者顿生疑窦,读后恐会提出:“三个月中战斗有否中 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