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的男性形象嬗变——以婚恋诗为例---毕业论文_第1页
试论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的男性形象嬗变——以婚恋诗为例---毕业论文_第2页
试论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的男性形象嬗变——以婚恋诗为例---毕业论文_第3页
试论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的男性形象嬗变——以婚恋诗为例---毕业论文_第4页
试论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的男性形象嬗变——以婚恋诗为例---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标题】试论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的男性形象嬗变以婚恋诗为例【作者】杨雪靖 【关键词】诗经汉乐府男性婚恋诗 【指导老师】彭福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一、引言自先秦而两汉,社会生活日渐丰富多彩,经济、政治及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经与汉乐府民歌作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之作,成为特定社会生活形象而生动的反映,是特定时代的一面镜子。可以说,“诗经以生动优美的诗篇保留了周代民间种种家庭关系的真实而又广阔的图景,揭示了周代宗族内部血脉交融的伦理结构。从疾病相忧的朋友情谊,到温厚深挚的婚恋生活,再到夫和妇随的夫妇伦理,公社农民们在群体生活中生出的种种幸福、痛苦与感慨沉思就这样自然地流荡为歌,上升为诗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密,男性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而男性也是家庭的中心,并且广泛联系着社会生活。由于爱情婚姻是社会生活重要内容,任何阶层、贵族抑或平民都必经历婚姻与家庭来延续家族血脉,故礼记?昏义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p872因此,从家庭和婚姻角度考察男性具有以小见大的意义。诗经和汉乐府民歌都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必然产物,其中有较多作品涉及相应时代的婚姻与爱情生活,必然也可如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经过检索,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存在较多的婚恋诗歌。这些婚恋诗歌不仅表现男女恋爱的悲欢离

3、合,也反映夫妻的婚姻生活,甚至悼念爱人之亡故等等。因此,笔者拟从婚恋诗入手,考察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男性形象的演变,以期认识从春秋到两汉的社会变迁。与此同时,探讨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婚恋诗的男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成因,对构建当代和谐家庭关系和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二形象嬗变纵观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婚恋诗,男性形象较为丰富。由于产生时代的不同,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婚恋诗中男性形象在身体形貌、道德品格、择偶标准、婚恋态度以及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异。(一)身体相貌纵观诗经和汉乐府的婚恋诗,可以发现诗经男性形象丰富多元。或是体格健壮、勤劳勇敢的下层民众,或是温柔敦厚、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或是外貌俊朗、家资

4、丰厚的上层贵族,或是尚未成年、爱耍小脾气的可爱少年,生动丰满而栩栩如生。于此相对的是,汉乐府民歌男性形象总体表现较为纤弱,在一定程度消解了男性在生活中的中心地位。诗经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使人们普遍形成了壮硕健康的男性审美观念,在作品中表现对男性高大壮硕身形的追求。诗经中的男性形象是“充满原始的生命力和阳刚之气以及野性之美,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风?椒聊有“硕大无朋”、“硕大且笃”等诗句表达对男性体格和性情的赞赏,邶风?简兮抒情女主人公有“硕人俣俣”、“有力如虎”诗句赞赏心上人,卫风?伯兮以“邦之桀兮”表扬丈夫的高大俊伟,郑风?丰又有“子之丰兮”、“子之昌兮”的诗句显示新郎的体格健壮

5、,而郑风?大叔于田写男子徒手“袒裼暴虎”,又能“善射忌,又良御忌”。于此同时,诗经已有作品表现对须髯等男性特征的欣赏。齐风?卢令在用“其人美且仁”笼统表扬男子外,还用“其人美且鬈”等诗句表现对雄性勇壮特征的好感。诗经时代的人们似乎养成“男要俏,一身皂”的审美观念,故对男性的青色服饰表现了好感,郑风?子衿不仅用“青青子衿”诗句塑造“悠悠我心”的谦谦君子形象,而且也用“青青子佩”诗句指其所佩戴的玉饰亦是青绿色,表明当时人们有以青色为美饰颜色的认知。对于男性的发式,可见鄘风?柏舟“髧彼两髦”诗句,亦可见齐风?甫田“总角丱兮”诗句。反观汉乐府民歌,男性形象多了儒雅气质,颇多文弱书生之气,而这在陌上桑罗

6、敷“夸夫”一章表现更为充分,现摘录于下: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诗中秦罗敷为彻底击溃无耻使君的傲慢而极力夸夫,从中可以看出其夫形象:骑马跨驹,腰中悬剑,皮肤白皙,面有须髯,移步缓行,仪态儒雅,风度翩翩,丝毫难见诗经男性形象的健壮之气。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外出男子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仅仅是在“远道”漂泊、生活境况一无所知的男子。他没有器宇轩昂的读书人的气质,也没有外出经商者的富态与潇洒,读者也仅能看到一位漂

7、泊无定、旅途劳累的游子的背影,而全然没有诗经男子的高大与威猛。杂曲歌辞?冉冉孤生竹中的女子对所爱恋的男子的比喻也仅以“竹”来作比,没有了诗经中男子的大气,留给读者的是温婉的韵味。而诗中以“菟丝付女萝”这样的诗句来表达爱情的缠绵与痴狂,更加凸显汉乐府男性形象的柔弱气质。综上而言,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婚恋诗中男性形象的外貌描写发生了巨大改变,表现为从健康壮硕到儒雅文弱甚至猥琐的演化,表明人们的男性审美取向日趋柔美。这便是所谓的“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也与世界大多数民族一样,最初以阳刚之美作为男性美。后来,因为政治、文化等原因,在汉民族为主的国家里,男性的阳刚之美被不断地压抑和弱化,并被人为地加进了原本为

8、女性所特有的阴柔之美的一些因素,构成了一种奇特的审美现象”。(二)品格修养纵观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婚恋诗,可以发现人们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男性品格修养存在明显差异。诗经时代人们追求品格修养的全面完善,生活气息十分浓烈。“刚健、自强,有谦信之美;智慧、辨析,能大有作为,这是周易中体现出来的一个男人的基本品格。”两汉时期人们追求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可以说,“汉代精神是我们民族初步形成时期特有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汉画像石所刻画的形象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汉代精神的真实写照”。诗经婚恋诗中男性类型丰富,十分注重品格修养。周南?关雎以男子追求采荇女子为主题,在“寤寐求之”

9、而“求之不得”的时候,“君子”是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方式与其亲近交往,表现其识乐知礼的温雅君子风范。卫风?淇奥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中强调谦谦君子的自我修养如同制作精美的饰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充耳秀莹,会弁如星”和“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等诗句表明君子美德文才和能言善辩是反复研磨锤炼、不断学习修正的结果。郑风?出其东门有

10、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瘏,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诗中男子面对东门外如云如荼的女性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坚定认为“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女子才是“聊乐我员”、“聊可与娱”,爱得纯洁而坚贞,令人敬佩。卫风?考槃塑造了“硕人”的独立安乐的男子,郑风?女曰鸡鸣刻画了知恩图报的柔情男子,卫风?木瓜描摹了赠物定情的钟情男子。两汉以来,罢黜百家以独尊儒术,儒家兼济思想影响深远,故在汉乐府民歌中的婚恋诗已然表现出这种倾向。陌上桑“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诗句虽是罗敷夸夫之语,但也反映普通民众官本位的价值观和人生

11、观以及深深刻于其心中的等级思想。长干行“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诗句展现逆浪菱舟的弄潮精神,应属汉代儒家奋发有为精神的折射。杂曲歌辞?吴趋行中柔情女子所期盼的“远相思”,也当属为功名而苦苦奔波的游子,以致于诗中的女主人公发出“何见早归时”的悲叹。综上而言,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婚恋诗中男性的品格修养存在明显差异。诗经婚恋诗对男性修养的要求丰富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汉乐府民歌婚恋诗对男性的品格修养相对单一而积极进取。(三)择偶标准纵观诗经和汉乐府婚恋诗,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男性的择偶标准存在明显不同。诗经时代由于受到农业文明的影响,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择偶标准具有复合性。即既重视女子的外在形貌,又看重女

12、子的内在修养,尤其注重女子持家和生育能力的考察。可以说,诗经中的女性形象“集外在美与内在美于一身”。汉乐府民歌婚恋诗中男性择偶则多关注女性外在体貌染及壮大家族的能力。周南?关雎中君子看重的是“窈窕淑女”的娴雅,关心的是采择荇菜的能力,力求的是外形相貌和劳动能力的统一。周南?桃夭“灼灼其华”、“其叶蓁蓁”和“有贲其实”及“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和“宜其家人”等诗句以比兴方式展示男性对婚配对象的要求:容颜娇美如桃花,发达家业似桃叶,繁衍家族如桃实,强调的是外在形貌和持家繁族的统一。可以说,“诗经婚恋题材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最突出的婚姻观念,即以广家族繁子孙为主,求内助促经济为次的婚姻目的和不平等

13、的男女主从关系。”此外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再现善于持家立业的择偶标准,引发人们对其不幸命运的社会学思考。同样,邶风?静女通过再现等待约会的不完满,表达男性“静”、“姝”、“娈”的审美取向,“自牧遗荑”诗句亦侧面显示女子参加游牧劳动,也是形貌与劳作相结合的审美取向。不过应该看到,郑风?有女同车以“颜如舜华”、“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琼琚”等诗句赞赏女子的美丽、娴雅和大方,表明诗经时代男性既注重女子的外在容颜,野看重女子的内在修养与气质。郑风?出其东门强调“缟衣綦巾”和“缟衣茹藘”的朴素与单纯之美,而邶风?绿衣、唐风?无衣则缅怀能制衣衫的亡妻,郑风?缁衣以“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缁

14、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诗句表彰能干体贴的贤妻。另卫风?硕人亦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句表现男性对女性外貌的关注,而郑风?野有蔓草则对美人“清扬婉兮”、“宛如清扬”气质的关注。汉乐府婚恋诗中男性的择偶标准则更在意女性的外在形貌,其中陌上桑最为典型,现将其首章胪列如下: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中虽

15、极尽赋体铺叙之能事,详尽描摹秦罗敷的外在美感,为后文展现使君的无耻行径张本,但从中亦可显示作者对女性相貌的关注。此外上山采蘼芜亦可看到男性在择偶中更为看重女性的外在形貌,现将其摘录如下: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诗中借对话展开,虽然故夫口称“未若故人姝”来掩饰面对弃妇的歉疚,但“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诗句则真实地表明在汉代男性在择偶重相貌,同时兼顾劳动能力的趋向。另外孔雀东南飞更为直接表现出男性择偶标

16、准将孝顺、地位和美貌作为重要尺度,劳动和操持家庭能力的要求则有所隐退。尽管刘兰芝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的才华与美貌,但在焦母看来刘氏具有“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品行而让儿子予以休妻,并且举荐东家贤女的理由是“可怜体无比”和“窈窕艳城郭”。诗句“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则表现刘兄的男性择偶观念,男性的社会地位成为择偶中更为看重的因素。综上而言,诗经婚恋诗中男性择偶观念深受农业文明影响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复合性,汉乐府民歌婚恋诗中男性形象择偶更为

17、注重外在形貌、社会地位等。(四)婚恋态度纵观诗经和汉乐府婚恋诗,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男性的婚恋态度已有差异。由于没有受到儒家道德伦理的影响,人们对于婚姻往往大胆追求,故诗经中男性在婚恋态度方面表现为积极主动。两汉时期,儒家伦理日渐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爱情与婚姻亦受其影响,故汉乐府民歌婚恋诗更为严肃。诗经时代的婚姻是对偶婚制掩盖下的“一夫多妻”,社会家庭伦理日渐对人们的社会产生约束,存在由对偶婚向专偶婚过渡的趋向。由于繁衍人口和增加国力的迫切要求,统治者甚而至于促成男女自由恋爱的野合婚姻。周礼?地官司徒?媒氏中也有“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

18、而会之。”p205因此,诗经婚恋诗中男性在婚姻爱情上积极主动,大胆追求,而郑风?出其东门中男性的执着与坚定较为少见。两汉以来,儒家伦理日渐成为人们约束自身行为的方式,故汉乐府民歌婚恋诗中男性婚恋态度更为慎重而严肃。陌上桑通过“使君一何愚,罗敷自有夫”诗句表明对无耻求婚者的批评,也表明夫妻的相互忠诚是男女缔结婚姻的重要基础。孔雀东南飞不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诗句表明了汉代男女对于婚姻行为的谨慎和严肃,而且焦刘二人以殉情明志的方式成为后世男女坚贞爱情的楷模。综上而言,诗经婚恋诗的男性由于未能收到儒家道德伦理的约束,故婚恋态度相对积极主动。汉

19、乐府民歌婚恋诗的男性在儒家独尊的时代深受影响,故日渐努力实践坚定严肃的婚恋态度。(五)社会责任纵观诗经和汉乐府婚恋诗,可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男性承担的社会责任亦有差异,即即从多元复合走向了单一。诗经时代,诸侯分立,天下为私,社会制度逐步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逐步转移,社会阶级分化十分明显,故在婚恋诗中看到不同社会地位的男性形象。既有周南?关雎、邶风?其奥、齐风?卢令等所塑造的谦谦君子,也有召南?鹊巢、卫风?硕人、魏风?汾沮洳等所描绘的贵族,还有王风?大车、邶风?简兮、邶风?伯兮等所刻画不同职业的劳苦大众。诗经时代社会阶级的分化使婚恋诗中男性的社会角色十分丰富,较为真实地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价值观

20、念。两汉以来独倡儒家独尊,引导人们评价男性社会地位的标准日趋功利化,故汉乐府民歌的婚恋诗则更多关注社会的上层分子。陌上桑中秦罗敷的夸夫明显表明了对名利和地位的追求,孔雀东南飞中刘兄所看重的也是其妹择偶对象的“府吏”与否,十分看重对方“郎君”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而在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杂曲歌辞?吴趋行、杂曲歌辞?冉冉孤生竹中的男主人公则由于其出身的贫寒而不显达在我们的视线中变得模糊,而没有了陌上桑中对于夫君高贵地位的如汉大赋一样的铺排与渲染。综上,笔者认为,从诗经到汉乐府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已有较大分化,因而在诗经婚恋诗中颇有不同阶级和阶层男性及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汉乐府民歌中的婚

21、恋诗由于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而更为关注社会的上层精英,社会角色相对较为单一。三形成原因检索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婚恋诗,可以发现男性形象在身体形貌、道德品格、择偶标准、婚恋态度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若干变异。结合相关文化环境考察,上述变化有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一)经济发展诗经婚恋诗所涉时间始于西周而终至春秋,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转型时代,农业生产在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有渔猎和采集等不同的经济形态。因此,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被打上了浓郁的农业文化烙印。在外貌上,男性是壮硕健康,在择偶上,男性看重女性的劳动力和生育能力。因此,在诗经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硕”、“颀”等字

22、眼来形容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健康、能干,同时也看到了对于女子生育能力的礼赞和祝福。柏俊才就曾经指出,“高大健硕是”诗经时期“人们对女性美的要求诗经中的女性美既不是男性的高大威猛,也不是杨玉环的体胖无力、丰弱无骨,而是高大健壮的美,是一种独具女性魅力的健康美。”现存汉乐府民歌产生时间多在两汉后期,封建制度已经确立,封建国家已然兴盛,社会经济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农业生产的效率大为提高。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人们的生存压力,故在婚恋诗中较少关注人们的生产能力,更多注重外在形貌和社会地位。前引的秦罗敷对于夫君容貌和高贵地位的夸赞以及诗中对于罗敷美貌的铺排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政治变革诗经时代

23、,政行分封,列国诸侯和四方蛮夷相互冲突,战争不可避免。因此,诗经婚恋诗多有勇武壮硕之气,而所表现得男性也有较多的处于社会下层的服兵役的戍士。同时,我们发现,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在内在能力方面也多注重其射御能力的挖掘。邶风?简兮中的女子对宫廷舞师的赞扬便以“硕人俣俣”、“有力如虎”,等句来显示心爱之人的威猛与健壮。两汉时代,国家一统,并在立国之初推行修养生息之策,国家相对安宁。因此,汉乐府民歌婚恋诗中较少涉及征戍徭役之事,故诗歌少了几分勇猛,多了几分汉代男子对于仕途的苦闷与惆怅以及因此带来的与家人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由此,汉乐府婚恋诗的总体格调便远没有诗经来的有力,显得悲惋而低沉了。(三)文化进

24、步诗经时代,文明复兴,文化多元,自由发展。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世界文化“轴心时代”理论认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的“轴心时代”都处于公元前八百年到公元前两百年。而诗经时代便处于这一时间段。同时,诗经时代的社会风尚较为开放,男女婚恋相对自由,故诗经才能够真切地表达男子的婚恋感受和心理体验,男性形象丰满鲜活,内在价值追求呈现多元。两汉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伦理道德日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杨永泉两汉经学社会批判思潮管窥说:“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经过汉武帝的强力推行,意味着汉初开明政治、开放社会的结束,取而代之的却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大一统政治的开始,以及伴随着大

25、一统指导思想神学经学的盛行,中国学术思想从此走上了一条一家独尊的道路”因此,汉乐府民歌婚恋诗的男性形象颇具儒家功利色彩,并透露出温文尔雅之气。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儒家伦理的确立,婚姻制度、家庭伦理等日趋规范,出现了崇尚等级、注重功利的倾向。四、结语笔者从婚恋诗入手,结合具体作品考察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婚恋诗,发现男性形象在身体形貌、道德品格、择偶标准、婚恋态度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变异,基本上呈现出一种从多元向单一嬗变的趋势。结合相关文化环境考察,上述变化有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探讨诗经和汉乐府民歌婚恋诗的男性形象的嬗变及其成因,对构建当代和谐家庭关系和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1赵雨诗经与周代村社农民的情感生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清朱彬礼记训纂(点校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9月3吴秀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