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乡村四月_第1页
古诗教学设计乡村四月_第2页
古诗教学设计乡村四月_第3页
古诗教学设计乡村四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 诗词三首 的一首古诗。 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 表现了诗人 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 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 作为教师应该引 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 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对意境的想象;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 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的重要 载体,古诗本身又是

2、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 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 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感悟古诗, 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 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一曲曲优美的旋律、 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 学生才能 投身其中, 感诗人所感、 想诗人所想, 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 语言美、诗境美、 诗情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 ,有感

3、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培养 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 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热身】 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 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相信你们平时积累 不少古诗。能背背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吗? 设计意图:在悦耳的古筝声中,让学生走进诗的国度,感受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走进 文本,走

4、进江南乡村春末初夏时节之景,做好情感的铺垫。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 阔的草地上, 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 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 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 (板书)齐读课题。 1、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那是“小桥流水人家” ,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2、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导 入环节从单元主题出发, 回想现代文描绘的乡村, 让学生抒发对乡村

5、已有的感受, 拉近了文 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更为用古诗形式感受乡村的美作铺垫。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 部的停顿 ,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吗 ?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 “桑”,相机纠正。 指导“蚕”的书写; (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 (方法:多诵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字词的学习应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末,而且四年级学生应逐 步培养自能识字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尤其要

6、重视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组内说说,借助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借助注释,通过交流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和整体感悟。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 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

7、一)品味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给这首诗的1、2 句配上一幅画,你准备用上那些色 彩画?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我准备用( )画,因为 3、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 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 (方法:想画面)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 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 师:这就

8、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 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 淡雅的田园诗是一幅秀美的画呢! (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里有怎 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 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 榕树,桃树,这儿一 丛,那儿一簇, 站立在绿绒毯上, 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 稻田里的水满满的, 映

9、着天空, 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 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 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 5、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6、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7、乡村四月,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交响曲,镜头再转换,你能听 到那些声音?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古诗介入) 如:我仿佛听到的声音是: 8、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

10、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吹面不寒杨柳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10、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 雨在抚摸你的脸颊, 软绵绵的, 凉丝丝的。 侧耳听, 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 歌声是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11、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 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 “披文入情”必

11、须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本 教学环节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 眼前, 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 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 可以激起学生思 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 从翁卷的诗中, 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 还能看到什么? 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小组内切磋切磋。 2、汇报。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才了。又。(板书:人勤) 4、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

12、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 人们, 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 青蛙 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 景 人) 师:来到村后的桑树园,你会看到采桑的人们;村子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田,你看,农 民伯伯在田间是多么忙碌。 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人们怎会不开心?你读; 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 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 是啊, 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 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

13、全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 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 得妙不可言。诗人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吗?他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可见, 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读出 诗境美、诗情美。熟读成诵,落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14、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一)古今对照 1、请拿出练习纸。( 播放课件音乐) 此时,你走在乡间小路上, 这如画的四月, 你会听到了 想到了请把你感受到的,用现代文写下来。 出示:走在乡间小路上, 2、汇报。 设计意图:音乐的熏染,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 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古今表达的对照, 再次使学生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实现语 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二)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古往今来, “田园”是诗人们的宠儿,老师想到了许多田园诗人,如王维、 孟浩然、陶渊明等。他们留下不少珍贵的诗篇。走进去读读、体会体会吧! 课件: 村夜 (唐)白居

15、易 田园乐 (唐)王维 2、读了这些田园诗句,老师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 课件出示: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恬静的;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灵动的; 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朦胧的;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忙碌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 动积累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江南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其中,清晨,烟雨蒙蒙, 我们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 中午, 布谷声声, 我们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 行;傍晚,清风徐徐,我们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我们在睡梦中伴随 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如果能过上这样的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