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可修改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作,积累有关古典诗歌的知识。2感受诗歌表达的情境,理解古典诗歌作品思想情感。二、教学重点:结合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积累优美的诗句。三、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法 品析法 联想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入境教师语言: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

2、炉火纯青的地步,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课件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了解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描绘画面教师语言:古诗十九首共收录了十九首诗歌。习惯上以句首标题,庭中有奇树便是以首句为题的。这首五言诗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与后四句各描绘了一幅图画。请你边读便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两幅画面,然后与组内同学交流。学生活动:1. 边读便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两幅画面,形成口头文字。2. 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3、。3. 选取小组代表进行班级交流。预设:画面一: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画面二: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设计意图】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进入诗歌情境,为体悟情感作准备。品句悟情教师语言: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从乐府民歌汲取养料,滋养自己的创作。他们有感而发,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决无虚情与矫饰,更无着意的雕琢,有天然浑成的艺术美。请你任选一句,分析你所体会到的情感。示例:“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

4、,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学生活动:任选一句,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情感。1.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2.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设计意图】抓关键语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体会文中

5、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小结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设计意图】整体解析,加深学生对诗意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自主学习梁甫行自主学习梁甫行助读资料:一、作者简介:曹植( 192 年-232 年 12 月 27 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

6、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二、诗文关键词语理解:1. 异气:气候不同。2. 剧:艰难。3. 草野: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4. 行止:行动的踪迹。5. 林阻:山林险阻之地。6. 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7. 翔:自在地行走。8. 殊:不同。9. 妻子:妻子儿女。10. 宇:房屋。三、诗歌大意: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

7、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四、借助“读梁甫行诗句,我眼前浮现出的画面;尤其是诗句中的词,让我感受到,我体会到诗人 的情感。”【设计意图】继续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第二课时诵读入境教师语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因此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只会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

8、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这种充满激情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今天我们就借龟虽寿一睹建安诗歌的风采。全班齐诵龟虽寿(课件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了解“建安文学”的特色及艺术成就。结合注释扫清朗读障碍教师语言: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

9、后,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怎奈诗人此时已经五十三岁了,他一面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此为作者写作龟虽寿时的矛盾心境。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境的?让我们一起研读诗文。学生活动:1. 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借助课下注释,扫清朗读障碍。预设:重点字词解释:竞:终结,这里指死去。腾蛇: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骥:骏马,好马。枥:马槽。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快。永年:长

10、寿。诗歌大意: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读出情境个性化朗读,加深理解请同学们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设计个性化朗读,要读出重点,读出情境。【设计意图】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进入诗歌情境,为体悟情感作准备。理解前四句教师语言:龟虽寿一诗的魅力在于诗句中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下面我们就抓住

11、诗句,还原诗人的本来面目。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你如何理解前四句?这几句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前四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讲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是可贵的。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赏析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行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太多的诗人写过有关暮年的诗歌,但是却找不出第二首如此荡气回肠的暮年赞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美的诗句,却难掩晚景的悲凉。曹操的这首诗如一首夕阳

12、的颂歌,表现出自己老当益壮、老益弥坚、永不服老的个性及其永不停歇地对理想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读起来不觉精神为之一振。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教师语言:全诗重在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作用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设计意图】抓关键语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小结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所展现的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当代鲁迅

13、先生赞誉:建安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设计意图】了解建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自读赏析赠从弟(其二)教师语言: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自读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继续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之气。自主学习赠从弟一、诗文关键词语理解:1. 罹:遭受。2. 凝寒:严寒。3. 瑟瑟:寒风声。4. 一何:多么5. 惨凄:凛冽、严酷。6. 亭亭:挺拔的样子。二、诗歌大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三、反复诵读诗歌回答问题。1.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2.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借用了孔子的一句关于松柏的名句,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3. 松柏有本性,诗中直接描写松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