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球教育论文)营造和调适学生学习音乐心理环境的策略_第1页
(邱金球教育论文)营造和调适学生学习音乐心理环境的策略_第2页
(邱金球教育论文)营造和调适学生学习音乐心理环境的策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营造和调适学生学习音乐心理环境的策略广雅小学 邱金球实践表明,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心理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心理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同时对教学目标的达标程度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心理环境不是自发生成的、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心理过程和方法进行营造与调适的。采用怎样的策略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心理环境进行营造与调适,发挥有利因素、遏制不利因素,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通过音乐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环境是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营造和调适。一般来说,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环境是在加强学生知识积累与铺垫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心理过程,诸如移情、联想、通感等手段进行调控,再经过

2、“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情绪传递以及物化环境的改造与创新,得到营造与调适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体悟也会在这样的策略实施下得到丰富完善。一、知识铺垫 。无论是表现、创造还是鉴赏都必须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而知识技能的学习又必须渗透在表现、创造、鉴赏活动之中。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工作中,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与积淀,不以说教的方式,而是以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创造活动来实现这一任务。音乐语言与原始的客观事物相比,是一种特殊语言,它是经过作曲者加工的,注入了作曲者情感的客观事物,因此它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在关注音乐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作曲者原始的创作形态,即

3、故事、背景、情感变化等等,化抽象为形象,既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经验和积累,又填补学生所缺乏的生活经验当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形式,比如让学生观看图片、幻灯,或动手操作一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表象和素材积累,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细致、全面的感悟。这些辅助手段既是为知识铺垫服务的,又是为营造与调适恰当的心理环境服务的。在课堂二中,教师利用幻灯打出伏尔加船夫曲的美术作品的投影,重点分析其中的两个人物,然后用低沉压抑的声调讲述,就是一种知识输出,让学生有了知识准备的意识与内容。因此,当歌曲真正响起的时候,因为有了前面的知识铺垫,学生能调整自己的情绪态度,顺理成章地进入到歌曲中去,助长

4、了整个情绪氛围的强化,也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内在深刻涵义的准确把握。 二、心理过程的调控。每个音乐作品的诞生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我们的音乐课上更大的任务是去唤醒、去还原、去创造。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调控。移情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移情就是一种投射。弗洛伊德说,人类总是把过去生活中对某些人的感知和体验安到新近相识的人身上,这就是移情。 “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等等,在这些由自然景物所引起的美感意识活动中,本来没有感觉和感情的自然景物,反映在主观意识中,却好像具有了人的感觉、感情、意志和活动,这就是“移情”现象。音乐是流动的音符,是一些本不

5、具有感情色彩的符号组成的高低不一的旋律,然而它是从伏尔加河边上的一群被生活所迫的、穷困潦倒的、生活在最低层的劳动者口中发出来的悲怆的音调,因此格外的悲切、沧桑,让人感慨。这就是一种移情。教师适时地对话、交谈,将这种情感的投射显性化,就是对学生学习音乐作品时心理环境调控的方式。当然仅仅有移情是不够的,最多起到唤醒的作用,要还原并创造还需要进一步的心理调控。与移情现象具有最直接关系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内心情感的联想”。内心情感的联想是由于“内心情感的联系,两个表象联系着正由于它们二者在我们心中引起相同的内心情感”。这种联想的突出特征是,受人的内心情感的支配,联想中表象的联系和推移主要以联想者的情绪和

6、情感为中介,从而在联想中渗透着更为浓厚的感情色彩。当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中赏析美术作品中那个少年时,学生就会因与他年龄相仿,而境遇相反的情况产生联想,由此产生对少年的怜悯同情,和为他鸣不平的心情。学生也许会联想到自己,“如果自己生活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样就把少年与自己两个人物之间搭起了内心情感的桥梁,可以心灵相同,互为体谅了。这样的调控手段是在音乐教学中经常运用的。 移情是用自己的感情体会音乐作品的感情,激发欣赏者的情感,把自己的心情寄托在音乐上。联想则是不断地把感情拓展深化,从音乐的语言联想到别的情景情感,是一种换型创作。而通感又是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策略。学生耳

7、朵听到的会让他想到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学生耳朵聆听到的能使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综合感觉;这些可以互相替代互相唤醒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是通感。音乐教学中可以借助通感从一种形态中获得另一种形态的感知。当伏尔加船夫曲的悲凉通过视觉辅助,获得唤醒时,学生的真正情绪也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三、 情绪传递。心理环境对人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心理环境下,人们对类似的事物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同样,对一首乐曲的欣赏和体验,也要有相应的心理环境。而心理环境的导引者是教师,是教师的情绪,是教师情绪外化的神态、表情、语言等。在欣赏时,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演唱与表情表现出一班纤夫们的悲惨心理独白,那种如泣如诉的旋律

8、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他们很感动地关心起纤夫的生活,以及对他们所处的社会产生愤愤不平的情绪。教师的情绪、表情及歌声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创设了恰当合理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因此,教师希望学生高兴,自己先高兴;希望学生沉静,自己先安静;希望学生热情,自己先热情,这是一个最基本又往往被忽视的情绪传递活动。当然,“生生”之间的情绪传递也很重要。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感悟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相去甚远。在聆听同一段音乐时,有的灵感顿生,浮想联翩;有的却一片茫然,漫不经心;有的百感交集,心潮澎湃;有的却无动于衷,木然无知感悟能力强的人,耳聪目明,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激发心中的情

9、;感悟能力弱的人,听而不闻,没有激情,没有见解。因此,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教师及时对感悟能力强的学生的正确合理的情绪加以肯定,以引领大部分学生树立起与音乐作品相一致的情绪。以点带面,以个别带全部,使学生都能储备起恰当的音乐情绪投入音乐学习中,是很重要的策略。高昂的、悲愤的、欢快的、优美的、幽默的情绪是音乐作品中常见的,师生、生生之间的情绪传递,为做好恰当合理的情绪准备,全面深刻地感悟作品服务。四、环境渲染。人说,心境是由情境引起的。细细体会,也不无道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人都具有从众心理,个体往往受团体心理的影响,大多数人伤心了,个体也会伤心起来。在狂欢节的队伍里,再没有情绪的人也会随着人们的

10、舞动而慢慢放松自己。 顺应这种从众心理,在学生中营造一种心境,让学生的情绪都受到感染。正因为不同的心境就会有不同感受,所以怎样创设良好的环境,引导或创造一种主流心态,让情绪弥漫,是教师或者是领悟得比较早的学生们的任务。音乐创作需要环境的渲染,我们理解音乐更需要环境的渲染,尽可能地营造一个适合理解音乐的环境,把学生很快地带到乐曲描绘的世界中去。有时当负情绪出现时,还需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原因,及时调控并抑制不利因素的出现或蔓延。环境的渲染还包括物化环境的加工整理,为教学服务。比如学习歌曲闪烁的小星时将室内灯光调得幽暗些,以表现出宁静、恬美的夜晚。学习歌曲小青蛙找家时用彩色凳子搭起漂亮的家。如感受节日欢乐气氛时,放起鞭炮,扭起秧歌,敲锣打鼓等等。这样的环境渲染可以带动学生产生良好的、适宜学习的心理环境。五、应思考的问题。一、 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环境的四个因素中,以学生的学习心理环境为主,其他三个因素都要通过它的改变、调整、控制而起作用的。而学生,又不像作品本身、教师本身、和物化环境本身那么容易把握和掌控,也许在不经意间,教师出发点良好的调控策略就与学生的实际兴趣或愿望失之交臂,这时我们教师该如何处理、应对?二、营造与调控学生音乐学习时的心理环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