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5 ..我的童年》研讨课教案_21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5 ..我的童年》研讨课教案_21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阅读5 ..我的童年》研讨课教案_2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的童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文学常识。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朗读等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教师巧妙设疑,适度点拨,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2、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人生感悟。3、联系生活经历和体验,品味揣摩,体会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贫困,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领会作品蕴含的人生感悟和作品启迪。 学法:以小组合作讨论法,品读

2、揣摩法,圈点批注法,把握文章叙事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受。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童年是怎样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样的童年是懵懂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样的童年是顽皮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样的童年是快乐的!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童年。 二、童年之事:过渡:季先生是怎样把握对自己童年的叙述的?让我们一起来快速阅读本文的内容,了解一下作者的选材是怎样的,他选取了些什么事呢?(幻灯片展示)问题:课文写了哪些事?请同学们快

3、速阅读全文,然后小组讨论归纳。(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成后选取学生发言,从而了解课文大意。)明确: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三、童年之色童年之涩(幻灯片展示)问题: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自己的童年呢?请说说理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归纳意见。)明确:“灰黄”。出生时社会混乱黑暗、家境衰落贫穷至极、平日生活异常艰苦、六岁离开母亲去济南。资料补充:季羡林出生于1911年。那一年,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北方发生瘟疫,

4、南方发生水灾。社会混乱得一塌糊涂。“然而真正从心眼里爱我的只有母亲一人,别人不过是把我看成能够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这一层道理一个六岁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可是离开母亲的痛苦我却是理解得又深又透的。”一条老狗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白板上板书:灰黄

5、物质贫困、精神痛苦。)(至此,学生可以明白:“灰黄”不仅是一种颜色的描述,更有作者对自己童年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此时幻灯片很自然地由“童年之色”转换为“童年之涩”。)四、童年之暖:1、作者写苦难的童年生活,目的仅是为了“展览”“控诉”苦难吗? 引导学生思索后明确:不是。季先生是为了“缅怀”苦难。他是在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再深重的苦难也无法剥夺永恒的“人性美、人情美”。就是因为作者内心深处对人性美、人情美的缱绻情怀,所以我的童年在苦难的背景下也闪现了耀眼的光芒。2、(幻灯片展示问题)除了“灰黄”,有无温暖色彩?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每天最高的享受和开始认字两部分,然后讨论归纳“我”的童年在苦难的“底色

6、”上还有哪些“亮色”?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归纳,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明确:每天吃半个白面馒头、偷吃死面饼子、与小伙伴畅快地游戏(可以看得出来我是很快乐的。)3、在这何其简单的快乐中,却使我们看到了那些珍贵而美丽的人性和人情。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珍贵而美丽的人性和人情? (学生小组讨论,举手发言)(白板上板书:人性善良、友爱、天真、活泼;人情邻里情、亲情、友情)五、童年之悟:(幻灯片展示资料)原作在选入课文时有删节,其中删掉的最后一节是:“今天我把自己的童年尽可能真实地描绘出来,不管还多么不全面,不管怎样挂一漏万,也不管我的笔墨多么拙笨,就是上面写出来的那一些,我们今天的儿童读了,不是也可

7、以从中得到一点启发、从中悟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吗?” (幻灯片展示问题)请问,同学们学了本文后,从中得得到了什么启发?从中悟出了哪些有用的东西?(幻灯片展示季羡林先生的辉煌成就,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由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

8、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结合课文“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后一段,由学生抓关键信息来理解问题,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作者用“受用不尽”点出“身边琐事”的价值。在作者看来,穷苦的童年正是宝贵的财富,它能让一个人自立、自励、质朴、进取,珍惜一切、知足常乐,克服人生中的艰难困苦,直达成功的彼岸。甚至在苦难的贫瘠的土壤里还能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来。反之,过度舒适安逸的童年,倒有可能让人脆弱、懒惰、一事无成。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只要我们努力去克服,最终会有收获。 在贫困中更需要亲人间的互相扶助。 穷困是一生的财

9、富。 父母对子女要爱护得法。 人生的转折也可能是人生的不幸。 板书: 激励 灰黄辉煌 鼓舞六、总结全文:其实,或许正是这些童年的“苦难”、“经历”才让季羡林养成了坚韧的品格,能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忍受孤独努力求学,从而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师。有人这样评价他:“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啊,也许正是苦难的童年,才成就了一代大师。七、关照自我,说童年(幻灯片展示小练习)季羡林先生用“一片灰黄”来形容他的童年,那么你的童年是什么颜色的呢?你愿意用一个什么来形容呢?为什么呢?请谈谈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 色的,因为 。(幻灯片展示几张关于童年的图片,引领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同时伴随有童年的背景音乐为学生当堂小习作营造气氛。) (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