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建团新模式贴近高校大学生_第1页
社团建团新模式贴近高校大学生_第2页
社团建团新模式贴近高校大学生_第3页
社团建团新模式贴近高校大学生_第4页
社团建团新模式贴近高校大学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团”建团新模式贴近高校大学生摘要:社团建团不仅可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 管理和引导,也是高校基层团建“多种模式、多重覆 盖”的一种创新实践。本文旨在探索高职院团学工作 “社团”建团的新模式,依托学生社团建立团组织, 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扩大团组织覆盖面,贴近高校 大学生,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词:社团团支部多重覆盖随着高职学院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后勤社会化 的推进,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如何 适应高职学院大发展新形势,以走进青年、凝聚青年 为目标,走出一条适合高职学院团情的团建新模式, 是这几年我院团工作一直思考和探索的一项课题。校 园里,学生社团作为青年学生参与范围最广泛、

2、参与 热情最高的群众组织,成为高校共青团“一体两翼” 工作格局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索社团建团不仅 可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管理和引导,也是高校基层 团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一种创新实践。我院 团委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依托学生社团建立团 组织,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扩大团组织覆盖面,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一、“社团”团建模式的由来 在高职学院学生人数多、 多学科、多层次的今天, 原有的“院团委系分团委班级团支部”三级团建 模式较为粗放,不能有效覆盖校园生活的所有流程, 尤其是忽视了以社团为主体的团学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走近青年、走进青年、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在 学院全面实行了“团组织

3、、专职团干部、团学活动阵 地、团学主体活动进社团”的团建创新,从而形成了 “院团委系分团委社团团支部社团各年级团小 组”的新模式,延伸团组织主体机制,形成了工作。以清风书画社、心下移,与学生校园生活流程同步的工作格局。我院 是艺术类为主的高职院校, 目前有学生社团 39 个,学 生参与社团活动比例高达 90%以 油画社、乐陶社、工艺义工团、演艺社、吉他社等为 代表的优秀社团脱颖而出,成为广大学生提升素质、 实践成才的重要舞台。院团委积极探索依托学生社团 建立团组织,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通过“试点、培 养、扶植、推广”,扩大团组织覆盖面,推动团的基层 组织建设。二、“社团”团建模式的特点 第一,

4、“社团”团建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大众化,社团”团建是团组织主体机制的延伸,避免了共青 团工作曲高和寡。我院团委把学生社团集中到大学生 活动中心,优秀社团各有一间活动室,院团委、系分 团委、团支部专职辅导员的办公室都设在大学生活动 中心里,从而真正实现了“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 有团组织” “团组织就在身边,团组织的关怀就在身边 的团建目标,实现了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全员覆盖和 全过程覆盖。第二,团组织、团干部驻扎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社 团活动室,走近青年,贴近青年,对“团员青年在想 什么”这个问题有了全面的、真实的、与时俱进的了 解和掌握。匕有针对性地思考“团组织能为团员青第三,团组织、团干部在了解团

5、员青年的思想和 需求的基础 年做什么”这个问题,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团员青年 提供“全天候的综合服务”,内容包括学业生涯规划、 志愿服务、心理咨询等等。三、“社团”团建模式的团学工作创新第一阶段,在社团中重点扶植一些基础良好、受 众广泛、活动规范、管理完善的社团试点组建团支部, 下大力气抓好支部建设;第二阶段,通过认真总结试 点阶段的问题和经验,按照标准在社团中发展建设一批社团团支部,注重社团团干部业务培训,有针对性 地促进支部建设;第三阶段,着力推广社团团支部建 设的成功经验,在社团管理中心设立直属团支部,扎 实做好“推优”工作,广泛开展社团团支部评优创优 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广大团员青年提高思

6、想认识、培 养兴趣爱好、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现才 华智慧、服务奉献社会的广阔舞台。1. 严格“准入”审核机制。严格“准入”审核是 学生社团团建工作健康发展的保障。只有坚持贯彻质 量建团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社团支部“准入”审核 机制,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才能确 保社团团建工作扎实牢靠、坚实有力。所有打算建立 团支部的学生社团均需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并经 审核确认后,才能登记成为合法有效的团组织。2.建立活动机制。作蓬勃发展的保障。只有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理论学习 研讨、主题实践、志愿服务及体现社团特色的支部活 动,社团团支部才能充分履行团组织组织青年、引导 青年、服务青年的

7、职能,加强对社团成员的教育和培 养,提高团员青年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3.完善“推优”和表彰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富的活动是学生社团团建工团支部参加是学生社团团建工作良性发展的保障。只有认真做好 社团团支部团员青年“推优”工作,引导和鼓励社团 佳社长”“优秀社团团支 部”评选,才能增强团员对社团团组织的认同感、归 属感和荣誉感。4.建立和完善社团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是学生社团团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只有形成由 院团委直接领导T分团委具体管理和监督T社团团支 部具体开展工作的机制,才能确有实效地搭建社团团 建制度体系。院团委指导社团团支部建立

8、健全学习制 度、活动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 建立支部工作档案。四、“社团”团建模式的工作成效1. 团工作状态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跨越,全院 上下形成了重视、关心、热心共青团工作的喜人局面, 以前求人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被动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社团建团架构了与第一课堂自然对接第二课堂。2. 活动参与面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 部分品牌活动如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 服务等基本实现了全员化。 活动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尤其是骨干培训、科技文化、体育文化、志愿服务、 社会实践等项目的活动质量显著提升3. 社团建团关于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的认识。高 校团组织生命力建设的基础就在于对青年是否具有足 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核心就在 于团员青年对团组织是否认同。用社会认同理论来考 察,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需要支撑的体系是满足 青年成长、成才和成功的需求。通过实践,学院团委深刻地认识到在学生社团试团建创新,是新形势下对学生社团工作发展思路和 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对学校社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探 索。同时,在学生社团推进团建创新,有利于建立健 全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机制,有利于切实增强团组 织的各项工作职能在大学生社团的巨大渗透力、辐射 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激活团组织建设对学生社团运行 的保障和助推作用。团委将继续扎实推进工作,加强 对已建立团支部的社团进行扶持与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