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指标测定_第1页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_第2页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_第3页
植物生理指标测定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 22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过氧化物牌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 活性较高的一种酶, 它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密切关系,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 它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测量这种酶, 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植物体内代谢的变化。通过本实验了解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掌握常用的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方法一愈创木酚法。一、原理在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催化下 ,H2O2 将愈创木酚氧化成茶褐色产物。此产物在 470m 处有最大光吸收,故可通过测 470 nm 下的吸光度变化测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 )材料马铃薯块茎。(二 )仪器设备722 型分光光度计,

2、离心机,研钵,容量瓶,量筒,试管,吸管。(三 )试剂(1)0.05 mol/L.pH5. 的磷酸缓冲液。(2)0.05 mo/L 愈创木份溶液。(3) 2%H 0 。(4)20%三氯乙酸。22三、实验步骤(一 )酶液的制备取 5.0g 洗净去皮的马铃薯块茎,切碎放入研钵中,加适量的磷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将匀浆液全部转人离心管中 ,于 3000g 离心 10 min, 上清被转人 25 mL,容量瓶中。 沉淀用 5 mL磷酸缓冲液再提取两次,上清液并人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低温下保存备用。(二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酶 活 性 测 定 的 反 应 体 系 包 括 :2.9 mL.0.05 mol/

3、L磷 酸 缓 冲 液 ;1.0ml.2%H2O2 ;1.0mL.0.05mol/L 愈创木面和 0.1mL 酶液。用加热煮沸 5min 的酶成为对照,反应体系加人酶液后,立即于 37C 水浴中保温 15min. 然后迅速转人冰浴中,并加人 2.0ml.20%三氯乙酸终止反应,然后,过虑 (或 5000xg 离心 10min), 适当稀释 .470m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四、结果计算以每分钟内A470 变化 0.01 为 1 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u) 。过氧化物酶活性 =?470 ?u/ ( g.min )? ? 0.01 ?式中 :?A470 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W 为马铃薯鲜重 .g

4、; t 为反应时间, mins; VT为提取酶液总体积,ml ;Vs 为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实验 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一、原理超氧物歧化酶(Superxide dismtae, SOD)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的酶 ,它催化下列反应 :2O2- +2H+H2O2+02 反应产物 H2O2 可由过氧化氢酶进一步分解或被过氧化物酶利用。本实验依据超氧物歧化酶抑制氮蓝四唑(NBT)在光下的还原作用来确定酶活性大小。在有氧化物质存在下,核黄素可被光还原,被还原的核黄素在有氧条件下极易再氧化而产生O2- , O2- 可

5、将氮蓝四唑还原为蓝色的甲腙,后者在560m 处有最大吸收。而SOD 可清除 O2- ,从而抑制了甲腙的形成。于是光还原反应后,反应液蓝色愈深,说明酶活性愈低,反之酶活性愈高。据此可以计算出酶活性大小。二、 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 )材料水稻或小麦叶片。(二 )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高速台式离心机,研钵,容量瓶,量筒,试管,吸管,荧光灯。(三 )试剂的配制( 1) 0.05mol/L 磷酸缓冲液 (PBS, pH7.8):A 母液: 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 取 Na2HPO4 12HO(分子量358.14)71.7g;B 母液: 0.2mol/L 磷酸二氢钠溶液:取NaH PO 2H

6、O(分子量156.01) 31.2g。24分别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0.05mol/L PBS( pH7.8)的配制:分别取 A 母液 (Na2HPO4) 228.75ml ,B 母液 (NaH2PO4) 21.25ml ,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加入 10gPVP(聚乙烯吡咯烷酮)(2) 130mmol/L 甲硫氨酸溶液:取1.399g Met 用磷酸缓冲液(pH7.8)定容至100ml 。(3) 100 mol/L EDTA-Na2 溶液:取0.03721g EDTA-Na2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0ml 。(4) 20M核黄素溶液:取 0.00753g 核黄素用蒸馏水定容

7、至1000ml ,避光保存。(5) 750 mol/L 氮蓝四唑( NBT)溶液:称取0.06133g NB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100ml 避光保存。三、实验步骤酶液制备 :取一定部位的植物叶片(视需要定,去叶脉)0.5g 于预冷的研钵中,加1ml 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下研磨成浆, 加缓冲液使终体积为5ml 。取 1.5-2ml 于 1000r/min下离心 20min ,上清液即为 SOD 粗提液。提取酶液时如何保存;如果没有测完的需要放在 4的冰箱里。显色反应取试管(要求透明度好)4, 2 为样品测定管,2 为对照管,按表39-1 加入各溶液。混匀后将1 支对照管置于暗处其他管于4000lx

8、 日光反应 20min(要求各管受光情况一致, 反应室的温度高时时间可适当缩短,温度低时时间可适当延长)。表 39-1 各溶液加入量试剂(酶)用量 (ml)终浓度(比色时)0.05mol/L 磷酸缓冲液1.5130mmol/L Met溶液0.313mmol750 mol/L NBT 溶液0.375 mol100 mol/L EDTA-Na2 液0.310 mol20 mol/L 核黄素0.32.0 mol酶液0.052 支对照以缓冲液代替酶液蒸馏水0.25总体积3.0SOD 活性测定与计算至反应结束后,以不照光的作空白,分别测定其它各管560nm 波长下的消光度值,已知SOD活性单位以抑制NB

9、T 光化还原的50%为一个酶活性单位表示。按下式计算SOD活性:( Ack-AE) VSOD总活性 =0.5 ? ? ?式中SOD总活性以每克鲜重酶单位表示;比活力单位以酶单位/mg 蛋白表示;Ack 为照光管的消光度值;AE 为样品管的消光度值;V 为样品液总体积(ml); Vt 为测定时样品用量(ml ); W 为样鲜重,g。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一、原理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是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 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分子式见蒽酮法)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 在 10- 100 mg 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

10、在 485m 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 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试剂便宜,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可稳定 160 min 以上。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 )材料新鲜的植物叶片。(二 )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刻度试管,刻度吸管。(三 )试剂(1) 90%苯酚溶液:取 90g 苯酚 (AR),加蒸馏水 10mL 溶解,在室温下可保存数月。(2) 9%苯酚溶液。取3 ml 90%苯酚溶液,加蒸馏水至30 ml, 现配现用。(3)浓硫酸 (比重1.84)。(4) 1%蔗糖标准液。将分析纯蔗糖在80 C

11、下烘至恒重,精确称取1.000g加少量水溶解,转人100 mL 容量瓶中,加人0.5 m浓硫酸,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5) 100 ug/ 蔗糖标准液。 精确吸取 1%蔗糖标准液 1mL,加入 100mL 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三、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制作取 20mL 刻度试管 11 支,从 010 分别编号,按表2-32-3 加人溶液和水。表 2-32-3 苯酚法测可溶性糖绘制标准曲线的试剂量管号试剂01、 23、 45、 67、 89、 10100ug.L-1 蔗糖液 /mL00.20.40.60.81.0水 /mL2.01.81.61.41.21.0蔗糖量 /ug020406080

12、100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人1mL9%苯酚溶液, 摇匀,再从管液正面以520s 加人 5 mL 浓硫酸 ,摇匀。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室温下放置30min, 比色。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 波长下比色测定吸光度,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曲线方程。2.可溶性糖的提取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10-0.30g,共 3 份 (或干材料 ),分别放人 3 支刻度试管中, 加入 5-10mL 蒸馏水, 塑料薄膜封口, 于沸水中提取 30 min( 提取 2 次 ),提取液过滤入 25mL 容量瓶中,反复漂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3.测定吸

13、0.5ml 样品液于试管中 (重复 2 次 ),加蒸馏水 1.5mL,步聚与制作标准曲线相同,按顺序分别加人苯酚、浓硫酸溶液,显色并测定吸光度。由标准曲线查出糖的含量。四、结果计算按下式计算测试样品的糖含量从标准曲线查的糖的含量提取液体积 稀释倍数可溶性糖含量 = 测定用样品液的体积6100%10 样品重量实验 53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在逆境条件下( 旱、盐碱、热、冷、冻) ,植物体内脯氨酸(proline,Pro)的含量显著增加。植物体内脯氨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强的品种往往积累较多的脯氨酸 , 因此测定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抗旱育种的生理指标。另外,由于脯氨酸亲水性极强,能

14、稳定原生质胶体及组织内的代谢过程,因而能降低冰点,有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在低温条件下,植物组织中脯氨酸增加,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因此, 亦可作为抗寒育种的生理指标。一、原理当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植物样品时,脯氨酸便游离于磺基水杨酸的溶液中,然后用酸性茚三酮加热处理后,溶液即成红色,再用甲苯处理,则色素全部转移至甲苯中。色素的深浅即表示脯氨酸含量的高低。在520nm 波长下比色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 或用同归方程计算)脯氨酸的含量。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材料待测植物 ( 水稻、小麦、玉米、高梁、大豆等) 叶片。( 二) 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研体,小烧杯,容量瓶,大试管,普通试管,移液

15、管,注射器,水浴锅,漏斗,漏斗架 , 滤纸,剪刀。(三)试剂(1) 酸性茚三酮溶液 : 将 1.25g 茚三酮溶于 30mL冰醋酸和 20ml 6mol/L 磷酸中 . 搅拌加热(70 ) 溶解,贮于冰箱中。(2)3%磺基水杨酸 :3g 磺基水杨酸加蒸馏水溶剂解后定容至100mL(3) 冰醋酸。(4) 甲苯。三、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1) 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 25 mg脯氨酸,倒人小烧杯内 , 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倒人250 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此标准液中每毫升含脯氨酸100ug。(2) 系列脯氨酸浓度的配制。取 6 个50mL容量瓶,分别盛入脯氨酸原液0.5 mL

16、、1.0mL、1.5 mL、2.0mL、2.5mL 及 3.0mL 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摇匀,各瓶的脯氨酸浓度分别为1 ug/mL、2 ug/mL 、 3 ug/mL、4 ug/mL、 5 ug/mL及 6ug/mL。(3) 取6 支试管, 分别吸取2mL系列标准浓度的脯氨酸溶液及2mL冰醋酸和2 mL酸性茚三酮溶液, 每管在沸水浴中加热30 min。(4) 冷却后各试管准确加人 4mL甲苯,探荡 30s, 前置片刻,使包素全部转至甲苯溶液。(5) 用注射器轻轻吸取各管上层脯氨酸甲苯溶液至比色杯中,以甲苯溶液为空白对照,于 520 nm 波长处进行比色。(6) 标准曲线的绘制 : 先求出吸光

17、度值 (y) 依脯氨酸浓度 (x) 而变的回归方程式, 再按回归方程式绘制标准曲线,计算2 mL 测定液中脯氨酸的含量(ug/mL) 。2. 样品的测定(1)脯氨酸的提取: 准确称取不同处理的待测植物叶片各0.5g,分别置大管中, 然后向各管分别加人5mL3%的磺基水杨酸溶液,在沸水浴中提取10 min(提取过程中要经常播动),冷却后过滤于干净的试管中,滤液即为脯氨酸的提取液。(2)吸取2mL提取液于另一干净的带玻塞试管中,加人2mL冰醋酸及2 mL酸性茚三酮试剂,在佛水浴中加热30 min, 溶液即呈红色。(3) 冷却后加人 4 mL甲苯 , 摇荡 30s ,静置片刻, 取上层液至 10 m

18、L离心管中,在 3000 r/min下离心 5 min 。(4) 用吸管轻轻吸取上层脯氨酸红色甲苯溶液于比色杯中,以甲苯为空白对照,在分光光度计上 520nm波长处比色 , 求得吸光度值。四、结果计算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出 ( 或从标准曲线上查出 )2 mL测定液中脯氨酸的含量 (ug/mL), 然后计算样品中脯氨酸含量的百分数。计算公式如下:5 x单位鲜重样品的脯氨酸含量=2100%10 6 样重实验 8-12 丙二醛的测定 实验原理 植物器官在逆境条件下或衰老时,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是其产物之一 , 通常将其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用于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

19、的强弱。在酸性和高温的条件下,丙二醛可与硫代巴比妥酸 (TBA) 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3,5,5- 三甲基噁唑 -2 , 4- 二酮,在 532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但该反应会受到可溶性糖的极大干扰,糖与 TBA的反应产物在 532 am 处也有吸收,但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450 nm 处。植物在经受逆境胁迫时可溶性糖增加,因此测定中需排除可溶性糖的干扰,通常加人低浓度 Fe+ ( 使其终浓度为0.5 nmol/L.植物组织中铁的含量一般为100300 ug/g干重 ) ,以显著增加TBA与糖的显色反应产物在450 am 处的吸收。采用双组分分光光度法可分别求出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 该法针对混

20、合液中的两个组分,它们的光谱吸收峰虽有明显的差异,但吸收曲线彼此又有些重叠,可根据 Lambert-Beer定律,通过代数方法,计算出一种组分由于另一种组分存在时对OD值的影响,最后分别得到两种组分的含量。 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磨器,恒温水浴锅,具塞试管。2.实验试剂三氯乙酸,石英砂, 硫代巴比妥酸 (TBA) 溶液 ( 用 10%TCA配制 0.6%的 TBA溶液)。3. 实验材料盆栽小麦。 实验步骤入1.MDA 的提取盆栽小麦在抽德期停止浇水,进行干旱处理,取叶片1g 将其剪碎,加10%三氯乙酸 (TCA)2mL 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进一步加人8mL TCA 充分

21、研磨,匀浆液以4000g 离心10 min,上清液即为样品提取液。2. 显色反应及测定吸取2mL提取液,加人2mL0.6% TBA液,混匀,在试管上加盖塞,置于沸水浴中沸煮15min,迅速冷却,离心。取上清液测定332mm和 450 nm处的OD值。对照管以2ml 水代替提取液。3. 计算MDA与 TBA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32 nm.TBA与可溶性糖 ( 以蔗糖为例)的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峰在450nm吸收曲线彼此又有重叠。得到方程:?=6.45 10-6 ? - 0.56 10 -6?2532450根据公式即可计算样品提取液中MDA的含量,然后再计算每克样品中MDA的含量。实验 3-3

22、叶绿素 a、叶绿素 b 含量测定【实验原理】如果混合液中的两个组分,它们的光谱吸收峰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吸收曲线彼此有些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要分别测定两个组分,可根据Lambert -Beer定律,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一种组分由于另一种组分存在时对OD值的影响,最后分别得到两种组分的含量。叶绿素a 的最大吸收峰在663 nm, 叶绿素b 在 645 nm, 吸收曲线彼此又有重叠。根据Lambert -Beer 定律,最大吸收光谱峰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质量浓度与光密度 OD(A)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 12.7?663 - 2.69?645 = 22.9? - 4.68? 645663

23、?= ?+ ?= 8.02?663 + 20.21?645式中为总叶绿素质量浓度,单位是mg/L。利用上面公式,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及总叶绿素的质量浓度(mg/L)。【器材与试剂】1. 实验仪器2. 实验试剂3.实验材料高级型分光光度计丙酮 , CaCO3。植物叶片。,离心机,台天平,剪刀,研钵,漏斗,移液管。【实验步骤】1.色素的提取取新鲜叶片, 剪去粗大的叶脉并剪成碎块,称取 0.5 g 放人研钵中加纯丙酮 5 mL,少许 CaCO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再加80%丙酮 5mL,将匀浆转人离心管,并用适量 80%丙酮洗涤研钵,并转入离心管, 离心后弃沉淀,上清液用 80%丙酮定

24、容至20 mL。2.测定 OD值取上述色素提取液1 mL, 加 80%丙酮 4 mL 稀释后转入比色杯中,以80%丙酮为对照,分别测定663 nm、645 nm处的OD值。3. 计算按公式分别计算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叶绿素b 及叶绿素a+b的浓度。再根据稀释倍数分别计算每克鲜重叶片中色素的含量。【注意事项】1. 由于植物叶子中含有水分, 故先用纯丙酮进行提取, 以使色素提取液中丙酮的最终浓度近似 80%。2. 由于叶绿素 a、 b 的吸收峰很陡,仪器波长稍有偏差,就会使结果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最好能用波长较正确的高级型分光光度计。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测定过氧化氢酶普遍存在于植物的所有组

25、织中,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抗寒、抗病能力有一定关系,故常加以测定。(1)试剂配制:0.2mol/L磷酸缓冲液( pH7.0 ):取 A母液 (Na 2HPO4) 61.0 mL和 B 母液 (NaH2PO4)39.0 mL 混合后至100mL。 ( 加 1gPVP)( 2)反应液配制: 吸取 5.68mL30%的 H2O2(原液)稀释至 1000mL,摇匀即可。( 3)样品测定:1. 酶液提取: 称取新鲜小麦叶片或其它植物组织0.5g 置研钵中,加入2 3ml 4下预冷的pH7.0磷酸缓冲液和少量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25ml容量瓶中,并用缓冲液冲洗研钵数次,合并冲洗液,并定容到刻度。混

26、合均匀将容量瓶置4冰箱中静置10min ,取上部澄清液在4000rpm 下离心 15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粗提液。4下保存备用.2. 测定: 取 10ml 试管 3 支,其中 2 支为样品测定管, 1 支为空白管(加入酶液后在沸水中煮沸5-10min ,冷却之后加入H2O2 测定吸光值) ,按表 40-2 顺序加入试剂。表 40-2紫外吸收法测定H O 样品液配置表22管号粗酶液 (ml)pH7.8 磷酸 (ml)蒸馏水 (ml)S10.21.51.0S20.21.51.0S30.21.51.025预热后 , 逐管加入 0.3ml 0.1mol/L 的 H2O2,每加完一管立即记时,并迅

27、速倒入石英比色杯中, 240nm下测定吸光度, 每隔 1min 读数 1 次,共测 4min,待 3 支管全部测定完后,按下式计算酶活性。调零用磷酸缓冲液(pH=7.8 )3. 结果计算:以 1min 内 A240 减少 0.1 的酶量为 1 个酶活单位( u)。过氧化氢酶活性 (u/g/min)= A240V /0.1 V t FWt1式中A240 = A S0 (AS1+AS2)/2 ;AS0加入煮死酶液的对照管吸光值; AS1, A S2样品管吸光值; Vt 粗酶提取液总体积(ml);V1测定用粗酶液体积( ml);FW样品鲜重 ( g);0.1 A240 每下降 0.1 为 1 个酶活单位(u); t 加过氧化氢到最后一次读数时间(min)植物抗逆性的测定( 电导仪法 )一、原理植物细胞膜对维持细胞的微环境和正常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 组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性能力。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如高温或低温,干旱、盐渍、病原菌侵染后 , 细胞膜遭到破坏,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