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教育学 主讲教师:张世洲 绪论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有许多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六 种:(1)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2)认为教 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实事”;(3)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教育问题”;(4)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规律”; (5)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6)认为教育学的研 究对象是“人”。目前一般认为,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目前一般认为,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 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绪论绪论 什么是教育现象?从哲学观点来看,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2、是直接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外表形象。教育现象纷繁复 杂,形态多种多样。凡是一切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 面特征,都可称为教育现象。教育学的目的不是研究教育现象, 教育学的真正目的在于透过教育现象认识教育本质、教育规律。 什么是教育问题?当某种教育现象被人们广泛关注、议论、 评说,要求予以回答或解释的时候,这种教育现象就成为了教育 问题。有些教育现象可能永远引不起人们的关注、议论、评说, 要求予以回答或解释,从而也就永远停留在现象的性质上,有些 则可以由现象发展成为问题。教育问题不等于教育现象,但教育 问题必须以教育事实、教育现象为基础,不能凭空制造教育问题。 绪论绪论 绪论绪论 什
3、么是教育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 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 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 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 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自从有人类社会的那天起,就有了教育活动,教育是 伴随着人类社会而产生和发展的。教育学是在总结教育实 践经验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并不断地发展和
4、成熟起来的。 教育学发展的历史是对大量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不断进行 探索,找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并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历史。教 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论语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问答 的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整理的关于孔子思想 的言论集。全书共20篇,近16 000字,是研究我国古代教育 家孔子的主要资料。在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每个人都可以而且也应该通过教育成为知仁明礼的人。在教 育内容上,孔子主张“四教”(文、行、忠、信)和“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在教学原则上,提出“因材 施教”、“启发”、“学思结
5、合”等原则。论语作为我 国古代反映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 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绪论绪论 吧 绪论绪论 学记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总结 性著作,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堪称中华教 育瑰宝、经典之作,有“教育学的雏形”之称。相传学记是儒 家思(子思)孟(孟柯)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 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公元35-96)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也译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还早三百多年。学记全 文仅l 229字,但条理清晰、论述深刻,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教育的作 用和任务、教育教学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的地位 和作用、
6、师生关系等问题。“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开而弗达”,“长善而 救其失”等,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绪论绪论 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中,也有着丰富的教育思 想和教育经验。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在哲学探求与论战中度过一生, 苏格拉底声称,他虽无知,但通过这种方法,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 正像他自己的母亲是接生婆一样。苏格拉底的方法也称“产婆术”, 认为知识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中,通过问答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得到答 案,及时发现问题的前身。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教育学家柏拉图 在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著书
7、讲学四十余年。柏 拉图所著的理想国总结了当时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被认为 是西方教育史上三座里程碑之一(另两座里程碑是:卢梭的爱弥儿 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被 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被罗马皇帝授予罗马帝国第一个修辞学教 授职位,他的代表作伦演说家的培养不仅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 儿童教育的问题,而且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培养演说家的教育思想,被 西方称为最早的教育著作。 中世纪罗马帝国的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自传体著作忏悔录也是 这一阶段的重要的教育论著。 绪论绪论 综上所述,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的教 育思想大多混杂在他们
8、的政治、伦理、哲学等思想著作中,对教 育的大量论述,多停留在教育现象的描述和教育经验的积累上, 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表明,当时 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 立的科学体系,所以说教育学还处于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 术的进步,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普及,一批教育家和思想家在总 结自己和他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体系比较完整,内 容比较丰富的教育学理论著作。在这一阶段,有影响的教育家有 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太洛齐、赫尔巴特等,他们对教育 学的建立和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
9、贡献。 绪论绪论 近代教育家中企图探索教育规律的最早先驱者是捷克著 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 如泛智学校、世界图解、母育学校、大教学 论等。其中最著名的是1623年写出的大教学论。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著有教育漫话一书。 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洛克主张教 育应培养绅士,即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德行,广博的实用 知识和技能,精明能干、有创业精神的资产阶级事业家。洛 克的绅士教育思想的产生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对后 来各国特别是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绪论绪论 德国著名教育家康德(1724-1804)对教育学的创立同
10、样作出了 重要的贡献。1776年,康德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 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其后,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 特( 1776-1841)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 了普通教育学一书。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企图 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 的方法论;论述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心理活动规律 的基础上把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使教育和教学理论进一步完善。西方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看作是第一部有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学专著,而且还把赫尔 巴特作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总之,在这一阶段,教育
11、学已从哲学等学科中分离出来,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教育问题的论述,渐渐从现象的描述、经 验的积累过渡到理论的说明,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育 问题。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一阶段教育学著作还未达到真 正科学化的水平。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 等学科的发展,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知识,也提供了 新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发展出现多元化的景象,各学派纷纷呈 现。 1861年英国著名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教育家斯宾塞 (1820-1903)出版了教育论。教育论是斯宾塞先期发表 的四篇教育论文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 有价值的结
12、集。在教育论中斯宾塞批判了英国传统的古典 人文教育,认为科学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强调把科学引入到学校 课程中并建立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 绪论绪论 20世纪初实验教育学作为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说的对立面而 出现。实验教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运用自然科学范式研究教 育现象,主张把自然科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应用于教育问题的研究, 以心理测量和数量统计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教育学研究的基础。 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一词, 1903年德国另一位教育家拉伊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完 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拉伊的实验教育学是第一本 系统论述实验教育学的性质、目标、体系和方法的专门著作
13、。实 验教育学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及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 教育学的一个进步。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等同看待,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却是错误的。 绪论绪论 绪论绪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其代表人 物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杜威 (1859-1952)。杜威的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 育。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 学”、“儿童中心”。此外,还十分重视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 合作关系,要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平等的共同参与的过程。杜威 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美国和世界各地曾广泛传播,被一些学 者称为“现代教育”
14、。从此,西方教育学出现了以夸美纽斯、赫 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 学派”的对立。 19世纪4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 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诞生,为教育学奠定了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的 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一系列教育问题的经典论述, 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绪论绪论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在马克思列宁主 义指导下,对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编写和出 版了许多教育学著作。1939
15、年出版了凯洛夫(1893-1978)主编的 教育学。该书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四个部 分,明确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六个阶段: 感知、理解、概括、巩固、熟练、测验; 提出了五大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学生自觉与积极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和连 贯性原则、通俗性和可接受性原则。 绪论绪论 凯洛夫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继 承了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传统教育思想,重视系统知识的教学,强 调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苏联和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都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在十月革命后,成功地实施 了“工读教育”,对流浪儿童和少
16、年违法者进行了大量教育改造工作。 并在这种特殊的教育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马卡连柯著有塔 上旗、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等,在其教育论著中总结了 劳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经验。其中集体主义教育是其教育体系 的核心,在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中,他提出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 合”、“平行影响”等教育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是我国德育的重要原 则。 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 泰斗,人世楷模”,给予了极高评价。1912年4月蔡元培在对教育方 针之意见中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 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为核心的“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思
17、想。1917- 1926年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的大学理念,使北京大学成为著名的高等学府。 绪论绪论 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家、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杨贤江(1895- 1931)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笔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一书,这 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撰写的教育著作。在新教育大纲 一书中,杨贤江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批判了“教育 清高说”、“教育独立说”等观点。杨贤江认为,在革命中,教 育应当作为革命的武器之一;革命胜利后,教育便应当促进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该书的出版起到了教育理论的启蒙作用,对教育 理论发展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也奠定了杨贤江作为
18、中国 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历史地位。除了新教育大纲, 杨贤江还写了教育史ABC,被称为是第一本科学的教育史著 作。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 育家陶行知(1891-1946)早年曾留学美 国,是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1917 年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系统传 授西方新教育理论并提出了“生活教 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 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 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在20 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从 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1927年 创办了晓庄师范。陶行知出版了中 国教育改造等大量著作,是建设具 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的宝贵精神财 富。 绪论绪论 (
19、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进入到新 的技术革命时代。为适应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这一阶段涌现了大量的教育成果。从分化角度看,教育学的分科越 来越细。从综合角度看,教育学同其他学科的联系日益密切,产生 了许多边缘学科。 深195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 分类系统,将教育目标划分为三大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 作技能目标,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如将认知目标分为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布卢姆 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并非尽善尽美,但有助于从多角度、多水平、 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
20、育、教学目标问题。 绪论绪论 绪论绪论 在20世纪50年代科技激烈竞争的背景下,1957年苏联成功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引起美国朝野一片震惊。1958年美国 制定了国防教育法,希望通过大量增加教育经费,进行教 育改革,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在这一 阶段,美国出现了大量教育改革的主张,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心理学家布鲁纳是这场教育改革运动的领军人物。1960年布鲁 纳发表了教育过程一书。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 出“结构主义”,强调以现代科学知识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即要掌握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规律等;布鲁纳还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
21、精 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邦德国在“跟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 步伐”的口号下,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过重的负担,压抑 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瓦根合因和克拉夫基等人 倡导“范例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 基础性和范例性。范例教学理论既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又是对传统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对探索科学的教育理论是有 益的尝试,范例教学理论在欧洲及东方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 (1901-1977)进行了大范围的“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及 教学改革,实验最多时达l 281个实验
22、班级。1975年赞可夫出版了 教学与发展一书,全面论述了他的教学改革理论。的整个身 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和体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绪论绪论 赞科夫将苏联早期一位杰出的教 育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 始人,也是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 一维果茨基(1896-1934)的“最近发 展区”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提出了促 进学生一般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以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 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 展”原则。推动了苏联20世纪六七 十年代的教学改革。赞科夫的教学理 论对苏联的教育实践与教学理论都产 生了
23、深远的影响,并对其他一些国家 的教育理论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被 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之一。 绪论绪论 绪论绪论 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1927-1987)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对罗斯托夫地区 的普通学校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72年出版了教学过程最 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的方法一书,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 化的教育原理。后来,巴班斯基又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一 般教学论方面,阐述自己的最优化教学思想。巴班斯基把教学 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教学 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
24、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考察教学,以达到最优化地处理教学 问题的目的。 绪论绪论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 1970),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 时,进行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巴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 女儿的信等大量教育著作。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当时苏联社会 发展的现状,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把青少年培养成 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等重要的观点, 他还提出了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应使“智育、体育、 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
25、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 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绪论绪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苏联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 “合作教育学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是阿莫纳什维利、雷先科娃、沙塔洛夫、谢季宁等,主要 代表人物是阿莫纳什维利。20世纪60年代初,阿莫纳什维 利创办了第比利斯第一实验学校,并组建了教学论实验室, 从取消分数、改变师生关系入手,历时三十多年,对小学 实验教育思想体系进行了研究。阿莫纳什维利实验的总题 目是:“解放儿童个性,把幸福的童年还给学生,使学校 变成他们的乐园。”这一教育实验研究汇集了教师们、学 者们、学生们和家长们的集体智慧,最后提出了一些具有 创新
26、性的教育理论。 “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思想是重视教育的社会主义人道 主义精神和个性民主化,要求用人道主义精神和个性民主 化的原则来改造教育及教育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合 作教育学理论”主张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以一 种人道主义精神对待儿童,尊重学生的人格,解放和发展 学生的潜力,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既有利 于社会的进步,又使得学生个人成为幸福的社会合格成员。 “合作教育学”内容丰富,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合作” 是这种教育理论的总的指导思想。 绪论绪论 绪论绪论 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但是作 为以教育为对象的教育学的历史却并不长。在这几百年的时间 里,教
27、育学发生了很大的分化。按照教育的层次,可以将教育 学分化为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高等教 育学、特殊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 终身教育学等;按照教育学的几个组成部分教育学可以分化为 教育概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管理学等;从学校 的教学以及所组织的各种活动可以分为数学教育学、语文教育 学、物理教育学、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等。 教育学还运用其他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形 成了一系列交叉性的教育科学,如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 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教育法学、教育史学、 教育统计学、教育技术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生 理学、教
28、育生态学等教育学分支学科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轻视教育理论,认为只要掌握了相应 的专业知识,就能够从事好教育工作,至于学不学教育学,那是 无所谓的事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3-1870)曾批驳过这类 观点。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 一书中说,对于教育工作 “一个人越是以为它是一种易懂易干的事,他就越显得在理论上 或在实践上对它是陌生的人”。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 共产主义教育一书中也曾说过:“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 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的,我很喜爱教育理论。 首先,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育观是对教育问题的根 本看法,是一个人世界观
29、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学揭示教育规律, 分析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揭示教育、 教学与一个人成长的关系以及教育与教学、知识与能力、理论与 实践等诸方面的矛盾关系,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点。 绪论绪论 绪论绪论 其次,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正确地进行教育实践,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实践 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又高于实践经验,并对教育实践起指导 作用。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教育规律,明确教育 目的和任务、教学过程的原则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 等,从而使今后的工作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 最后,学习教育学有助于热爱教育事业,更好
30、地从事教 育工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这是成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品德。可 是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仅仅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职业,而 不是事业。通过学习教育学,可以坚定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念, 更加热爱教育工作,更好地从事好教育工作。 四、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四、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教育学是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 学习和研究这门学科,需要坚持以下的指导思想,应用以下方 法。 (一)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首先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
31、我 们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在学习和研究中要深入理解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矛盾”的观点、“发展” 的观点等,批判地吸收教育史上的理论遗产,学习外国教育改 革中的先进教育思想,增强识别错误教育思潮的能力,努力提 高教育理论水平,认识和掌握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绪论绪论 绪论绪论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思路,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学习和研 究教育学的过程中要联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统 计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的知识,使自己的思 路开拓,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加深 对教育:律的认识,提高学习
32、和研究水平。 最后,学习和研究教育学还要联系当前的教育改革,联系 教育实际,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加深对教育规律、原理的掌 握。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深入理解理论。在理 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与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研究教育实际问题的兴趣与意识,树立面向实际的学习研 究指导思想。 绪论绪论 (二)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方法 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文件等掌握研究对象情况的方 法。在育学学习和研究中,人们可以利用的文献多种多样,文献 的来源非常广泛,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型:一是各种类 型的书籍,包括历史典籍、教科书、词等;二是各类报纸和期刊, 如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
33、教师博览、育文摘 等。近年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出了中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进入该索引的杂志都是权威 杂志,在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献法贵在真实,研究者阅读的 文献资料最好是第一材料,如果是第二手的材料,就必须先鉴别 真伪方可选用。 绪论绪论 观察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 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 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观察法已不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可以利用如照 相机、录像机等各种视听工具作为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 察效果。由于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切合实际,但注意排除各种偶发因素的干扰。 调查法:研究者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 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获取研究对象情况的方法。调查一般是 在自然情况下,通过访问、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进行 的。调查研究并不是仅仅记录有关事实,而是需要合运用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需求测试的重要性分析试题及答案
- 商场商铺转让合同协议书
- 转让车合同协议书怎么写
- 计算机二级MySQL探索之旅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语言必要知识点详解试题及答案
- 买卖屋地合同协议书模板
- 掌握Access函数的试题及答案
- 嵌入式系统开发热点试题及答案
- 用户故事的编写与管理的试题及答案
- 充电桩使用合同协议书
- GB 518-2020摩托车轮胎
- 2023年新改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精编练习题(一课一练+单元+期中+期末)
- 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中职课件电子教案
- 2023年江苏省生物初中会考试卷
- 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课后习题答案
- 保密管理-保密教育培训签到簿
- 手术室剖宫产护理查房-课件
- 隧道工程隧道洞口临建施工方案
- 心理咨询的面谈技术
- (word完整版)污水处理厂安全评价报告
- DB50∕T 867.6-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6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