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姓名: _ 班级: _ 考号: _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结成冰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电解水时,正极端会产生较多氢气C水中含有2 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D硝酸铵固体溶水时,溶液温度上升2、下列关于水变成水蒸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发生了变化B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水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D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水是氧化物C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4、以下关于水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常温下,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B. 水在 0会结成冰C. 水是一种
2、单质,通电也不会分解D. 液态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5、下列方法能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A过滤 B静置 C蒸馏 D吸附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各种处理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属于混合物D加明矾能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7、为了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B用洗衣服的水冲洗马桶C用节水龙头D尽量少喝水8、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B 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交流电源C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
3、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的河水、井水和湖水都属于混合物B实验室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内的气体是氢气C农业上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D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1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来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其它粒子B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除去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1、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静置是水净化的一种方法B用活性炭吸附过的水就可以直接饮用C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D长期饮用纯净
4、水有益健康12、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所以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A. 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B. 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C. 既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又要节约用水D. 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用淡水浇灌庄稼,而是引来海水进行浇灌15、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鱼虾大量繁殖工厂排放废水泥石流爆发生活污水排放农业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AB C D 4、 C解析:水不是单质,是化合物,通电会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5、试题分析:A、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过滤后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A 错误;B、静置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
5、镁等物质,过滤后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 B 错误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几乎纯净的水,可以作为饮用水,故选项C 正确;D、利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 过滤后的水不能直接饮用,故选项 D 错误故选 C6、试题分析:A、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出现较多泡沫的,属于软水,有较少泡沫或浮渣出现的水属于硬水,故A 正确;B、蒸馏是把水从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水,故B 正确;C、混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自然界中的水大部分属于混合物,故C 正确;D、淡化海水的方法有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等,其中最常用的为蒸馏法和淡化膜
6、法,而加入明矾只能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故D 错误故答案为: D7、试题分析: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服的水冲洗马桶属于一水多用,用节水龙头属于节约用水,这些做法都合理的,而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身体平衡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尽量不能少喝水的。8、 B9、 B10、试题分析:A、自来水属于混合物,所以自来水中不只含有水分子,还含其它粒子,故A 错误;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除去,故B 正确;C、工业废水含有有毒物质和有害成分,所以不能直接浇灌农田,故C 错误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故D错误故选: B11、 A12、 C13、 C14、 D15、
7、B配套练习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满分40 分)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冰块B 面粉C豆油D蔗糖2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 蓄电池放电 B )水力发电C内燃机做功冲程D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火箭点火升空)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B木炭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清洗餐具油污D氧气与氧化性,可作为燃料4 2016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
8、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扑灭森立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5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 10g 氯化钠溶于100g 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C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D配制 30g 质量分数为10%的 NaCl 溶液时,要用天平称量食盐固体,用100mL的量筒量取水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
9、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 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 B C D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空气和液氧都是混合物D NO2和 Fe2O3 都是氧化物8我们可以利用如下三种关系:对某些知识进行归纳,以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列归纳和总结的关系,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交叉关系B单质和氧化物:交叉关系C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并列关系D混合物和冰水混合物:包含关系9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反应的是()A Fe+2HClFeCl 2+H2 B 2NO+O=2NOC 3CO+FeO2Fe+3CO D 2NaCl2Na+Cl223
10、10已知 M、 N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N=P+Q,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 M、 N、 P、 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可能变B M、 N、 P、 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C若 P 是单质、 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若 16gM和 64gN 能恰好完全反应,则 P 和 Q的质量之比为1: 411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化学与生活B 化学与安全用洗涤剂去除油污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在室内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C 化学与资源D 化学与发现防止金属腐蚀是保
11、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波义耳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在再生能源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编制元素周期表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A AB BC CD D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t 2时,将30g 甲物质放入70g 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gC 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甲溶液从t 2降温到t 1,一定有晶体析出13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酒精灯加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碳在反应中发生了氧化
12、反应,表现出还原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1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 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C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 CO难溶于水D CO2无毒,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5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A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D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16一杯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
13、和溶液B 溶质质量不变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17如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溶质碘高锰酸钾溶剂水汽油酒精水汽油溶解性不溶易溶可溶易溶不溶A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18如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甲乙丙丁AZnFeCuCuSO4BCCOCOCaCO23CH2O2H2OO2MgODCOCaCOHOO2322A AB BC CD D19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
14、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丙乙丁甲D乙甲丁丙20将一定质量的a、 b、 c、 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 /g6.414.03.21.0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1.0A a 和 b 是反应物B X=4.6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d 一定是催化剂二、解答题(共9 小题,满分60 分)21( 14 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1)如图
15、1 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图中所标的自行车各部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答出一种即可),含有的金属元素是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这是铁与空气中的和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自行车的闸线为钢丝,说明金属具有性( 2)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如图 2 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A 中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B 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填 a 或 b 或 c),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接触 C 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化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如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日常所用保险
16、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填序号)a.300 320b.230 250c.60 80d.20 40金属锡铅铋镉熔点 / 231.9327.5271.3320.922( 4 分)如图是给水通电的简易实验装置则 A 中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检验 B 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3( 6 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现有A、 B、C、 D 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 A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 2)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3) C 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构成的( 4)写出反应A+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4( 6 分)
17、推理和推测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本技能(填化学式)(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填符号)( 2)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二氧化碳( 3 )“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2X+13O8CO2+10H2O燃料+水M+氧气,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关于X 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X 的化学式为M组成中元素的判定是130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实验试管 1试
18、管 2实验操作Cr)与常见金试管 3实验现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象绿色蓝色小聪根据实验推知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是25( 4 分) t 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 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 所示( 1)烧杯种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是(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 1时50g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g;( 4)关于图1 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内上层清液
19、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D将温度升高到t 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26( 6 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1)实验 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2)实验 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 2 是在实验 1 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
20、另外一条性质是27( 4 分)两位同学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在标有“单质”的药柜中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A,在标有“氧化物”的药柜中发现另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提出问题】这两瓶黑色粉末A 和 B 分别是什么物质?【猜想 1】甲同学: A 是铁粉, B 是二氧化锰乙同学: A 是炭粉, B 是氧化铜【实验探究】B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取少量A 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B 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黑色粉末不溶解,没有气体产生A 粉末一定不是B 粉末是氧化铜【反思与拓展】( 1)将这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如图),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B 发生反应的
21、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2)乙同学的猜想正确A 和28( 9 分)根据如图1 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 D的名称为( 2)图 AC 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请选择一个有错误的操作写出改正方法:( 3)选择仪器 D I 完成下列实验操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备O2,应选仪器(填序号)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 并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选仪器(填序号)其反应方程式为( 4)图2 是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并用排水法收集请把图补画完整29( 7 分)黄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
22、了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取五份样品分别加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样品第 1 份第 2 份第 3 份第 4 份第 5 份取样品质量( g)40.040.040.040.040.0取稀硫酸质量( g)30.060.090.0120.0150.0产生气体质量( g)0.30.60.91.01.0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从第份开始,金属已经反应完全了( 2)列式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 ) 在 给 出 的 坐 标 纸 上 , 画 出40.0g样 品 中 加 稀 硫 酸 的 质 量 与 产 生 气 体 质 量 的 关 系 曲线期末化学试卷参考
23、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满分40 分)1( 2016 秋?寿光市期末)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冰块 B 面粉 C豆油 D蔗糖【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冰块与水混合形成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错误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错误;C、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错误;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故选 D【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
24、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2( 2015?台州)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蓄电池放电B水力发电C内燃机做功冲程D火箭点火升空【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判断是否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实质还是判断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水力发电是由于水的流动发电,无化学变化发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内燃机做功冲
25、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火箭升空需要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燃料燃烧能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 2016 秋?寿光市期末)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B木炭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清洗餐具油污D氧气与氧化性,可作为燃料【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常见气体的用途;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A、根据作保护气的
26、气体必须化学性质稳定;B、根据冶炼金属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考虑;C、洗洁精洗油污属于乳化原理;D、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解答】解:A、作保护气的气体必须化学性质稳定,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故A 说法正确;B、冶炼金属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木炭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故B 说法正确;C、洗洁精洗油污属于乳化原理,故C 说法正确;D、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D 说法错误故选 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作保护气的气体必须化学性质稳定,冶炼金属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洗洁精洗油污属于乳化原理,氧气具有助燃性4( 2016 秋?寿光市期末) 2016 年 5 月
27、12 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只要温度到达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扑灭森立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分析】 A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B、根据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分析;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D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 A、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
28、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B、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有可燃性气体,所以要严禁烟火,故正确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D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正确故选 C【点评】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化学于生产生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5( 2016 秋?寿光市期末)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
29、 10g 氯化钠溶于 100g 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C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D配制30g 质量分数为10%的NaCl 溶液时,要用天平称量食盐固体,用100mL的量筒量取水【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 A、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C、根据溶剂的种类分析;D、先求出水的体积,然后选择量筒【解答】解:A、将 10g 食盐溶于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30、0%=9.1% 10%,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会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配制溶液时用水、酒精等都可以作溶剂,例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故错误D、溶质质量 =30g 10%=3g,水的质量 =30g 3g=27g,即 27mL,应选择50mL量筒,故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组成、特征、配制及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 2016 秋?寿光市期末)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
31、火点) 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 B C D【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 A、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B、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C、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D、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解答】解:A、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符合题意;B、不通空气时,冷
3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故不符合题意;C、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限制的条件不同,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D、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而不是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要相同,否则无法比较验证7( 2016 秋?寿光市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空气和液氧都是混合物D NO2和Fe2O3 都
33、是氧化物【考点】生铁和钢;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析】 A、根据常见的铁合金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进行解答;C、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解答】解: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故A 正确B、碳原子由于排列方式不同可形成不同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就是由于碳原子排列不同所形成的单质,故B 正确C、液氧是氧气的液态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 错误D、 NO2和Fe2O3 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34、故D 正确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组成,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 2016 秋?寿光市期末)我们可以利用如下三种关系:对某些知识进行归纳,以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列归纳和总结的关系,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交叉关系B单质和氧化物:交叉关系C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并列关系D混合物和冰水混合物:包含关系【考点】氧化反应;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解答】解:A、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
35、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两者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B、根据所含元素种类的多少,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中有氧化物,故二者是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C、化学反应包含分解反应,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二者是并列关系,故错误;故选 A【点评】本题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较易9( 2016 秋?寿光市期末)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反应的是()A Fe+2HClFeCl 2+H2 B 2NO+O=2NOC 3CO+FeO2Fe+3CO D 2NaCl2Na+Cl223【考点
36、】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Fe+2HCl FeCl 2+H2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2NO+O=2NO属于化合反应,故选
37、项错误;C、 3CO+Fe2O32Fe+3CO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D、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2NaCl2Na+Cl2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 2016 秋?寿光市期末)已知M、 N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N=P+Q,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 M、 N、 P、 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可能变B M、 N、 P、 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C若 P 是单质、 Q都是化合物
38、,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若 16gM和 64gN 能恰好完全反应,则 P 和 Q的质量之比为1: 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分析】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可以据此答题;B、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分析;C、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D、根据方程式求解【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错误;B、M、N、P、Q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碳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故正确;C、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单质和化合物,P 是单质、 Q是化合物,但M、 N不
39、一定是单质和化合物,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错误;D、若 16gM和 64gN 能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P 和 Q的质量之和为80g,但无法求其质量比,错误故选: 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复分解反应反应的条件11( 2016 秋?寿光市期末)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化学与生活B 化学与安全用洗涤剂去除油污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在室内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C 化学与资源D 化学与发现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波义耳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煤、石油、天然气
40、是可在再生能源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编制元素周期表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A AB BC CD D【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金属资源的保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海洋中的资源;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分析】 A、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防止煤气中毒液化气泄漏不能点火检查;C、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考虑,属于化学变化,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41、例如含有可燃冰、镁、溴等物质;D、拉瓦锡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解答】解:A、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以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该选项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B、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室内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时,不能开灯寻找泄漏源,该选项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例如含有
42、可燃冰、镁、溴等物质,该选项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D、拉瓦锡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该选项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故选: A【点评】化学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2( 2016 秋?寿光市期末)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t 2时,将30g 甲物质放入70g 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gC 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甲溶液从t 2降温到t 1,一定有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
43、象【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 错误;B、 t 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将30g 甲物质放入70g 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91g,故 B 错误;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 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C 正确;D、甲溶液的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从t 2降温到t 1,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D 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 2016?南宁)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酒精灯加罩,目的是使火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互联网平台计算机视觉缺陷检测技术2025年智能电网设备检测应用报告
- 基于2025年公共卫生应急的资金申请方案研究报告
- 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 课件 任务4.4-4 网络安全防护-测试渗透
- XX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研究
- 疼痛试题及答案填空题
- 养护材料管理办法
- 养蜂管理办法释义
- 内外协管理办法
- 内河管理办法规定
- 内部票据管理办法
- 2025年食品安全监管专家技能考核试题答案
- 2025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区属国有企业招聘4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试题(含答案)
- 2025新兴宠物用品市场洞察报告-大数跨境-202507
- 养老院洗浴护理课件
- 2025年物业管理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DB11-T 689-2025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
- 结肠透析健康宣教
-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 肝损伤健康教育
- 护理个案制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