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也许可以这么说,以后的世纪,恐怕再也难以出现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物。许多历史条件已经无法再现,山川田野间再也没有那么多被历史烟尘掩盖的古寺古塔,等待未来的人们惊奇发现,细心勘察。曾令世人惊奇而叹为观止的古都业已消失,永远不再可能诱发出人们的历史激情和历史想象了。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当年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整整六十年。 暗淡的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我缓慢地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
2、周。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飞。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尤在,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梁思成、林徽因的资料,根据所见过的他们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想象着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为他们的古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
3、可供攀援的东西。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那天,风呼呼地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他攀上去之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地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 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做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作为对建筑史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难以想象梁思成这样的人面对每一个新的发现,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一个旅游观光者,其实永远是健忘的。每到一处景观,他会惊奇,会兴
4、奋,但一转眼,这些惊奇和兴奋,又会被新的景观引起的惊奇和兴奋取代。他们眼中的古塔也好,古刹也好,充其量不过是形状有差异、年代有远近的建筑。 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一尊雕像,都是活生生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接触 的对象融为一体。我很欣赏一位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关于“建筑”的议论。在他看来,当一个穴居人为了更舒服在洞口挂上几张皮子的时候,或当牧民用根柱子支起兽皮帐篷的时候,“建筑”并没有开始。只有当人类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为豪时
5、,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筑”才真正开始。这位建筑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在建筑中,应该排除那些仅仅是“房子”的房子,并且明确在“房子”与“建筑”之间必须有区别。 “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他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筑者的表现。”这位英国学者说。 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学问。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在第二次世界大免遭轰炸所作出的努
6、力。对于一般人来说,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这的确是难以想象的举动。他和全民族都遭受日本侵略带来的痛苦,就牺牲作为一名中国军队的飞机驾驶员,而他的妻子林徽因的弟弟,都完全可以让他对美军轰炸日本本土感于对日空战之中。国耻家恨, 到兴奋。然而,梁思成想得更远、更深。他是一个冷静的历史主义者。在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仇恨很容易支配人们一切行为的时刻,唯独他,依旧把热爱倾注在人类古建筑上,他知道,地球上的所有文化遗产,都属于人类。 日本的一些城市,对于梁思成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奈良,那座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亲自指导设计的唐招提寺,是他所知道的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建筑。他不能想象炮火顷刻之间使它灰飞烟灭。 在最
7、近一篇描写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的报告文学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记录:在美军开始猛烈轰炸日本本土的时候,梁思成赶到美军设在重庆的指挥部,向布朗森上校陈述保护奈良城的重要性,并递交一份奈良古建筑的图纸。来源:学*科*网Z*X*X*K 面对那位不免感到有些困惑不解的美国军官,梁思成说了这样一番话:“要是我从个人感情出发,想到国人的苦难,我是恨不得炸日本人,然而,一种职业和历史责任感,让我冷静下来。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但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结晶。像奈良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我不清楚报告文学的作者如何了解到这番对话的内容,也许是一种文学虚构。但是,
8、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虚构,是符合梁思成思想逻辑的合理想象。我相信它是真的。 理性战胜了仇恨,文化的永恒价值取代了战争的非理性。梁思成的建议受到了美军的高度重视,保护奈良的计划终于得以实施。战争之后,在大轰炸中幸免于难的奈良,因其众多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朝日新被宣布为世界历史名城。在奈良获此命名三十周年的那天, 特此刊文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氏。闻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梁思成当年会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向周恩来当他谈到北京城墙时,描述可能会消失的北京古都景象。也开始明白,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诉说:“环绕北京的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而是一圈与北京的壮它不只是为防御而堆积的砖堆,神壮丽的杰作。丽有莫大关系的古代工
9、程。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它轩昂的外象,总要引起后人复杂的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或它历尽风雨, 情感。”听说自己曾经勘察过的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五十年代,梁思成感到十分惋惜。后来,有感于自己的被误解,他有过这样一句 无奈的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一个真正具有文化精神的人,才能发出如此深沉的感叹。一声感 叹,世人谁能深深体味? 5期,有删改)(节选自收获,1995年第日本名城,公元注:斗拱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奈良年间为日本首都,当时建筑仿照中国唐朝长安。朝日710-784 日本的一家著名报纸。新闻11文中哪些内容体古建筑在梁思成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现了这一点?12文章开篇写“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对这句话的理解。13作者没有亲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因此用“我很自然地想到”“我想到了”的口吻叙述,甚至说关于奈良城的对话“也许是一种文学虚构”,但读者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它是真的”。这是什么缘故? 【答案】11将自己与古建筑融为一体。为保护古建筑放弃国耻家恨。将北京古城墙视为一种生命。 12强调了梁思成独一无二的价值和贡献,表达了对梁思成思想精神的高度赞赏,隐含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节有波澜的课件
- 2026届浙江省杭师大附中化学高一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患者约束的安全管理
- 恶劣天气应急处置课件
- 少儿教育感恩节的策划方案
- 学校读书日活动策划方案
- 无废医院知识试题及答案
- 方剂试题及答案
- 驾照考试题及答案
- 证券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晨间活动教研培训
- 浙江省建设工程检测技术人员(建筑材料及构配件)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农村土地墓地买卖合同
- 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
- 劳务派遣员工离职协议书 (2024年版)
- 升学宴会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脲涂料行业市场发展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DB11∕T 420-2019 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和维护保养自检规则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英语分项汇编(全国)专题 22 完形填空(新高考15空)(学生卷)
- JTJ073.1-200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养护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