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2005应用电子技术专业_第1页
[工学]2005应用电子技术专业_第2页
[工学]2005应用电子技术专业_第3页
[工学]2005应用电子技术专业_第4页
[工学]2005应用电子技术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1现代企业管理6机械制图(4)教学大纲9电路 (2)教学大纲13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8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2电子设计自动化(2)教学大纲26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大纲29高频电子线路3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35信号系统教学大纲39电子测量与传感器教学大纲43VHDL程序设计教学大纲47计算机控制技术(2)教学大纲50专业外语教学大纲53C51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55MATLAB应用基础教学大纲58电子产品工艺教学大纲61DSP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64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67VB程序设计教学大纲70电视机原理教学大纲74电子产品检测教学大纲77电源技术教学大纲80智能仪器教学大

2、纲84电子设备检修教学大纲86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88电路实验教学大纲90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92数字电子技术 实验教学大纲95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教学大纲98计算机硬件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00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10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04电子测量与传感器实验教学大纲106VHDL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108c51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111MATLAB应用基础实验教学大纲113DSP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15VB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117电视机原理实验教学大纲199智能仪器实验教学大纲121电路仿真软件实习大纲12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大纲124EDA课程设计大纲127电子产品

3、设计实习大纲129电子产品工艺实习大纲131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3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35VHDL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大纲137MATLAB课程设计大纲139C51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大纲141电视机原理课程设计大纲143毕业设计与实习教学大纲144147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学时:52代码:591025专业:全校各专业制定:多媒体教研室审核:马绍惠批准:徐立新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C程序设计是一门概念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全校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是当今许多高校计算机语言教学入门的首选语言。它具有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代码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等特

4、点。所以,它是计算机各专业后继课程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程计算问题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准确完整地理解C语言的语法、语义规则,掌握C语言丰富的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及程序结构,并能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正确地阅读程序、分析程序和设计编制程序,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以适应计算机科学不断发展的需要。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程序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2.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3.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4.通过训练使学生能读懂较为复杂的C语言源程序。5.通过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6.通过上机实践环节

5、使学生逐步掌握在计算机上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7.具备通过C语言操作文件的能力。三、课程的内容1.C语言的概述及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1)C语言的概述了解C语言的发展历史;识记C语言的特点、程序结构及书写规则;领会C语言程序的上机环境与步骤;了解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特点。(2)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识记C语言的数据类型;识记常量(含符号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及其使用;识记整型、实型、字符型、字符串型的表示方法、范围;领会运算符与表达式;领会不同运算符的优先级。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1)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领会C语言的语句;领会算法的表示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

6、法;简单应用输入输出函数;简单应用顺序结构程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领会if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以及嵌套原则;领会switch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及break语句;综合应用选择结构程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领会while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领会do-while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领会for语句的格式、执行流程;识记三种结构语句的比较;领会循环嵌套的概念与具体实现;领会break、contonue语句的格式、功能;综合应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4)数组综合应用一维数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识记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简单应用二维数组解决实际应用

7、问题;领会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输入输出;识记字符串函数;简单应用字符数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5)指针领会指针的概念以及指针变量的定义、引用方法及相关运算;简单应用指针与数组;领会指针与字符串;了解指针数组与多级指针。(6)函数领会函数的定义、声明、调用;简单应用函数的参数传递;领会函数的嵌套调用和函数的递归调用;简单应用变量的作用域(局部变量和全部变量);识记变量的存储类别(领会静态局部变量的使用);了解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的概念;领会指针与函数;领会数组作为函数参数;了解返回指针的函数;了解main函数的命令行参数;综合应用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7)常用基本算法简单应用统计与计数问

8、题算法;合应用累加和、累乘积问题算法;综合应用解决不定性问题的穷举算法;综合应用排序问题算法;了解数值积分算法;了解多项式计算问题算法;了解非线性方程求解问题算法;了解产生随机数算法。(8)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类型领会结构体类型的定义,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引用;简单应用结构体数组;领会结构体与指针;了解指针与链表;识记共用体类型的定义,共用体变量的定义、引用;识记枚举类型的定义及其变量的使用;识记TYPE OF 定义类型。3.编译预处理及文件操作(1)编译预处理简单应用宏定义;领会文件包含;了解条件编译。(2)文件领会文件的概念、文件指针;领会文件的打开与关闭;简单应用文件的读写操作;识记文件的

9、定位命令。四、课程的重点、难点1.C语言的概述及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1)C语言概述重点:C语言的发展阶段。难点:C语言的发展方向。(2)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重点:基本数据类型,各种运算符、表达式,不同运算符的优先级。难点:不同运算符及其优先级。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1)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重点:输入输出函数。难点:输入输出函数,算法的表示。(2)选择结构程序设计重点:if语句、switch语句的应用。难点:if语句的嵌套原则。(3)循环结构程序设计重点:三种实现循环的语句的格式与执行流程,循环嵌套。难点:循环嵌套。(4)数组重点:综合应用一维数

10、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利用字符数组输入输出字符串。难点:简单应用二维数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5)指针重点:指针的&运算与*运算,指针与一维数组。难点:指针与二维数组,指针与字符串。(6)函数重点:函数的参数传递,变量的作用域,函数的嵌套调用。难点:函数的参数传递,静态局部变量,函数的递归调用,指针与函数,数组作为函数参数。(7) 常用基本算法重点:统计与计数算法,累加和、累乘积算法,不定性问题的穷举算法,排序算法。难点:排序问题算法。(8)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类型重点:结构体数组。难点:结构体数组,结构体与指针。3.编译预处理及文件操作(1)编译预处理重点:宏定义,文件包含。难点:宏定义。(2)

11、文件重点:文件的打开与关闭。难点:文件的读写操作五、课时分配表序号课程内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C语言的概述222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443基本程序设计10644数 组7525指 针7526函 数8627常用基本算法118结构体与共用体4229编译预处理1110文 件53211综合示例2212总复习114合 计523814六、实验项目及基本要求实验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要求:了解C语言运行环境和上机步骤、掌握语言程序的书写格式和语言程序的结构、掌握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的定义、赋值以及输出、掌握C语言的多种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简单应用不同类型运算符之间的优先级与结合性、掌握C语言程序顺序结

12、构的编程方法。实验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要求:简单应用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了解C语句表示逻辑量的方法(以0代表“假”,以1代表“真”)、简单应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应用、简单应用while、dowhile和for三种循环语句的应用、掌握循环结构的嵌套、掌握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使用。实验三:数组要求:简单应用一维数组的定义、赋值、输入和输出的方法、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赋值、输入和输出的方法、掌握字符数组的使用。实验四:指针要求: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与引用、简单应用使用数组指针、字符串指针编写应用程序的方法。实验五:函数要求:掌握C语言函数的定义方法、函数的

13、声明及函数的调用方法、简单应用主调函数和被调函数之间的参数传递、简单应用全局变量、局部变量的使用方法、了解变量的不同存储类别、了解指针与函数的使用。实验六:结构体与共用体要求:掌握结构体类型和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及使用、综合应用结构体数组的定义及使用、了解共用体类型和共用体变量的概念和使用。实验七:文件要求:简单应用文件和文件指针、简单应用文件打开和关闭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文件常用相关函数的使用七、考核办法笔试(闭卷)八、使用说明1.本大纲依据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基本要求,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制定。2.本大纲为进行C程序设计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九

14、、参考教材1C语言程序设计实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庆亮,狄文辉,陈震等编2C程序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主编3C语言程序设计二级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考试中心4C语言程序设计 科学出版社 刘加海主编5C语言程序设计 高教出版社 张磊主编现代企业管理教学大纲学时:20代码:001054专业:管理专业制定:尚林鹏审核:魏芳批准:王潇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现代企业管理学是非管理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也是我校针对非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全校公共课,该课程系统研究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是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的综合性科学。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的发展现状,学

15、习和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及趋势,系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并初步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从而为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熟悉和贴近企业、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企业的产生和概念,熟悉常见的企业法律形式,并深刻理解我国目前倡导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同时了解现代企业常见的一些组织结构形态。2.深刻理解管理的含义及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了解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等古典管理思想;并了解管理理论的阶段划分、现代主要的管理流派及现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3.深刻理解对现代企业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4.

16、了解企业文化产生,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并理解现代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5.理解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含义及对现代企业的作用,并掌握常见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方法。6.深刻理解战略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并了解现代企业常见的经营战略类型;理解决策的含义,掌握常见的决策方法;并了解现代企业经营计划的编制及常见类型。7.深刻理解市场营销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了解市场细分的含义,并掌握市场细分的原则,了解目标市场的选择策略,并深刻理解市场营销策略。三、教学内容1. 企业与企业管理组织企业的概念与类型;企业的法律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组织结构。2.管理与企业管理管理概述;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企业

17、管理的任务、内容和基本原则。3.企业管理与外部环境企业的宏观环境;企业的行业环境;企业的微观环境。4.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和责任企业文化;企业道德和责任。5.企业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市场调查;市场预测。6.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经营决策;企业经营计划。7.市场营销管理 市场营销概述;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市场营销策略。四、课程的重点、难点1. 企业与企业管理组织重点:企业的概念与类型;企业的法律形式;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组织结构。难点:公司制企业的内涵;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2.管理与企业管理重点:各个阶段重要的管理思想。难点:管理思想的应用。3.企业管理与外部环境重点:企业的宏观环境、行业

18、环境、微观环境中的各个要素。难点:各个环境要素对企业影响的深入分析。4.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和责任重点: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道德和责任的概念。难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营利目的的关系分析。5.企业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重点: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本概念及方法。难点:市场预测结果的修正。6.企业经营管理重点:企业经营战略的含义、类型;企业经营决策的含义、类型、决策方法;企业经营计划的含义。难点:企业经营战略的类型剖析;企业定量决策方法。7.市场营销管理重点:市场营销的营销观;市场细分的概念、标准及方法;目标市场的选择模式及策略;市场营销策略。难点:市场细分的方法;市场营销策略的应用。五、课时分配表序号教

19、 学 内 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企业与企业管理组织442管理与企业管理333企业管理与外部环境334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和责任115企业的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336企业经营管理227市场营销管理228复习22合 计2020六、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笔试(开卷);大论文。(三选一)七、使用说明1课程依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2本大纲为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八、教材及参考书 1现代企业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宋冀东等主编 2管理学基础 中央广播电视

20、大学出版社王绪君主编3企业管理概论 暨南大学出版社 黄瑜祥主编机械制图(4)教学大纲学时:56代码:581150专业:非机类专业制定:机械制图教研室审核:钱文伟批准:任泰安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工程制图是一门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图、读图能力。本课程任务为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国家标准关于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2.熟练掌握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尺寸分析。3.熟练掌握正投影法的投影规律。4.熟练掌

21、握基本立体的投影以及立体表面点的投影。5.熟悉截切体和相贯体投影的求法,熟练掌握相贯线的特殊情况。6.熟练掌握组合体的画法以及尺寸标注,具备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的能力。7.具备熟练阅读组合体视图的能力。8.熟悉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熟悉剖视图的概念和画法,掌握断面图和规定画法与简化画法,理解第三角画法。9.熟悉螺纹的要素、画法、标记等内容。10.熟悉螺纹紧固件的画法、标记等内容。11.掌握齿轮、滚动轴承、键、销的应用和画法。12.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熟悉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和尺寸标注。13.掌握极限与偏差的概念,理解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的概念。14.掌握零件上常见结构,具备读懂简单零件图的能力。1

22、5.掌握装配图的内容和作用,理解装配图的视图表达以及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和尺寸标注;掌握读装配的方法。三、课程的内容1.绪论机械制图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的方法和要求。2.制图的基本知识国家标准关于图幅、比例、字体、线型、尺寸标注等的基本要求,绘图工具的使用,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绘图的方法和步骤。3.正投影法正投影法的投影规律,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两点的相对位置关系,重影点的投影,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直线上点的投影,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的表示方法,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一般位置平面

23、的投影特性,平面上点的投影。4.立体的投影平面立体的投影,平面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回转体的投影,回转体表面点的投影,平面立体的截切,回转体的截切,圆柱与圆柱正交相贯的相贯线的求解,相贯的特殊情况。5.组合体组合体的分类,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读组合体三视图。6.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视图的种类,剖视图的概念,剖视图的种类,剖切面的种类,断面图,简化画法与规定画法,第三角画法。7.标准件与常用件螺纹的要素、画法、标记,螺纹紧固件的应用与画法,键、销、滚动轴承、齿轮、弹簧的应用与画法。8.零件图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与尺寸标注,极限与偏差,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零件上常见结构,

24、读零件图。9.装配图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装配图的视图表达,装配体中常见的结构,零部件的序号与明细栏,装配图的尺寸标注,读装配图。四、课程的重点、难点1.制图的基本知识重点:线型、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绘图工具的使用,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难点:线型、尺寸标注等的基本要求。 2.正投影法重点:正投影法的投影规律,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难点: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3.立体的投影重点:平面立体的截切,回转体的截切,圆柱与圆柱正交相贯的相贯线的求解,相贯的特殊情况。难点:平面立体的截切;回转体的截切,圆柱与圆柱正交相贯的

25、相贯线的求解。4.组合体重点: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读组合体三视图。难点: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5.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重点:视图的种类,剖视图的种类,剖切面的种类,断面图,规定画法、简化画法。难点:基本视图的选用原则,剖视图的标注方法,剖视图的种类和剖切方法的选择。6.标准件与常用件重点:螺纹的要素、画法、标记,螺纹紧固件的应用与画法。难点:螺纹的要素、画法、标记。7.零件图重点: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与尺寸标注,极限与偏差,读零件图。难点;极限与偏差,读零件图。8.装配图重点:装配图的视图表达,读装配图。难点:装配图的视图表达,装配图的尺寸标注,读装配图。五、课时分配表序号课程内

26、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绪论112制图的基本知识5323正投影法664立体的投影14145组合体10646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667标准件与常用件448 零件图449装配图4410复习、机动22合计564862六、考核办法考核办法:闭卷笔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终考试成绩占80%。七、使用说明1.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的。2.本大纲为进行制图及CAD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八、教材及参考书1. 工程制图 航空工业出版社 钱文伟主编2. 机械制图与微机制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张先虎主编3. 机械制图 航空工业出版社

27、 寇世瑶主编4. 机械制图 (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成果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寇世瑶主编电路(2)教学大纲学时:70代码:581062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制订:杨捷审核:平林瑞批准:戚新波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网络与设备、通信技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并具备进行电路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增强工程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28、能力等方面将起重要有作用。二、本课程基本要求1.理解电路模型,掌握电压、电流、电动势的参考方向。理解电位、电能量和电功率的概念。2.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和电流源等元件的特性、伏安关系。3.掌握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电路模型、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4.理解电位、电动势,理解受控源及其与独立电源的区别。5.熟练掌握线性电阻电路分析。6.掌握电阻串、并、混的等效电阻与分流分压、等效电路的概念。7.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互换。8.掌握节点分析法、迭加定理与戴维南定理。9.理解支路电流法、网孔分析法、连接电阻的等效转换与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分析。10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瞬时值、最大值和

29、有效值的概念.。11.理解频率、周期和角频率,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12.掌握正弦量的四种表示法、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13掌握阻抗和导纳、正弦电流电路中的平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及功率因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相量分析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14.理解三相电源,掌握三相电路的连接和对称三相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线相值关系及对称三相电路中电压、电流和三相功率的计算。15.理解复功率、耦合电感元件的同名端及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掌握含耦合电感的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16.理解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不对称三相电路的中点位移、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及用迭加定理计算非正弦周期

30、电流电路和理想变压器的三变作用。17.理解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18.掌握一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初始状态和初始值的确定、时间常数、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掌握一阶线性电路暂态过程的三要素法。19.理解强制分量和自由分量、稳态和暂态的概念;理解二阶电路方程的建立、振荡和非振荡的概念。三、课程的内容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路和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理想元件电阻,电感,电容,恒压源和恒流源及受控源,基尔霍夫定律。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并、混联,电阻的Y等效变换,恒压源,恒流源的串并联,两种电流模型的等效变换,简单受控源电阻电路的计算。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的图,KC

31、L和KVL和独立方程数,支路电流法,网孔(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4.电路的重要定理迭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5.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非线性电阻的串并联,理想二极管,图解法。6.正弦交流电路正弦量和正弦量的相量,元件和基尔霍夫定理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及其串并联,相量图,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功率因数的提高。7.互感电路互感与互感电压,互感电路的分析,空芯变压器,理想变压器,实际变压器的等效电路。8.三相电路三相电压和三相负载,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功率。9.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周期函数的傅利叶分解,非正

32、弦周期电流的有效值和平均值,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10.电路的频率响应及谐振正弦稳态网络函数,RC电路的频率特性,单谐振电路,耦合谐振电路。11.一阶电路与二阶电路换路定律与初始值确定,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三要素法。四、课程的重点、难点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重点: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基尔霍夫定律。难点:受控源,电压、电位、电动势及其参考方。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重点:电阻的Y等效变换,恒压源,恒流源的串并联,两种电流模型的等效变,简单受控源电阻电路的计算。难点:电阻的Y等效变换。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重点:电路图,KCL和KVL和独立方程数,支

33、路电流法,网孔(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难点:网孔(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4.电路的重要定理重点:迭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难点: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5.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重点:非线性电阻的串并联,理想二极管,图解法。难点:图解法。6.正弦交流电路重点: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阻抗的等效变换及串并联。难点: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电容元件;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容;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阻抗的等效变换及串并联。7.互感电路重点:互感与互感电压,互感电路的分析,空

34、芯变压器,理想变压器,实际变压器的等效电路。难点:互感电路的分析,实际变压器的等效电路。8.三相电路重点: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三相电压和电流的对称分量。难点: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9.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重点:周期函数的傅利叶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的有效值和平均值,平均功率,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难点:周期函数的傅利叶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10.电路的频率响应及谐振重点:正弦稳态网络函数,RC电路的频率特性,单谐振电路,耦合谐振电路。难点:RC电路的频率特性,耦合谐振电路。11.一阶电路与二阶电路重点:换路定律与初始值确定,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

35、响应,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三要素法。难点: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三要素法。五、课时分配表序号内 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862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66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6424电路的重要定理84225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226正弦交流电路10622互感电路6428三相电路6429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4410电路的频率效应与谐振64211一阶电路与二阶电路862合计70501010六、实验项目及基本要求实验一:元件的伏安特性测试要求:掌握电压表、电流表及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流表内接和外接引起的误差及修正方法;掌握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实验二: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

36、验证要求: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测定有源二端网络电路的外特性,入端电阻、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测定等效电路的外特性。实验三:一阶RC电路的响应要求:合理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正确选择元器件、确定实验参数;分析和研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掌握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设计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分别分析和研究对应的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实验四:交流电路参数测试要求:理解交流电路中的三个三角形;掌握交流元件上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和相位关系。实验五:RLC串联电路的

37、谐振要求: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及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的测量方法;学习用实验方法绘制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七、考核办法笔试(闭卷)八、使用说明1.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制定。2.本大纲为进行电路(2)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九、教材及参考书1电路分析基础 校内讲义 敖景运主编 2. 电路分析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翰逊主编 3电路理论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长源主编 4电路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孔章主编5电路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邱关源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学时:60代码

38、:591013专业:适用电类各专业制定:电子教研室审核:杨成利批准:张新成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电子通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电子技术工程人员的素质,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外特性及主要参数。2.熟练掌握三极管三种组合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电路特点,能利用微变等效电路法求其动态指标:v、Ri、Ro。3.理解图解分析法,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以及电路参数变化对工作

39、点的影响。4.熟练掌握反馈的概念和反馈类型、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5.熟悉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6.掌握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入输出方式和参数计算。7.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比例放大器,求和、积分、微分运算电路。8. 熟练掌握OCL、OTL电路的工作原则、输出功率和效率的计算。9.掌握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会判断电路能否振荡。10.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重点掌握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和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计算。会使用三端集成稳压器。三、课程的内容1.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的基本知识;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伏安特性,工作特点及主要参数;二极管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及其应用;二极

40、管电路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稳压二极管,发光与光电二极管的作用和工作特点。2.半导体三极管双极型和单极型三极管的结构和电路符号;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三极管电路直流分析和工作状态判断;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及三极管电路的交流分析方法;三极管电路图解分析方法。3.放大电路基础放大电路的功能,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支流和交流分析方法;各种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性能指标的估算;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其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差分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及输入输出方式;电流源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乙类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

41、功率与效率的估算以及甲乙类功放的特点及电路组成;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其输入级,输出级构成特点以及理想运放条件。4.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反馈电路的组成及其基本关系式;负反馈放大电路类型,极性的判别以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四种类型的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和判别方法;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特点及闭环电压增益的估算;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基本运算电路的组成及其特点。5.线性集成电路的应用简单RC低通,高通电路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和波特图的概念;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高频特性及集成运放高频参数及其影响;有源低通和高通

42、滤波电路的特性;集成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6.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模拟乘法器工作原理及其基本应用;调制的作用及调幅与解调的基本原理。7.信号产生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产生振荡的条件;RC , LC振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及特点;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压传输特性;非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8.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特点;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和电容滤波电路特点;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路组成,稳压原理及输出电压的估算;集成三端固定和可调输出稳压器型号,性能特点;开关稳压电路的组成,工作特点。四、本课程的重点、难点1.半导体二极管重点

4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二极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难点:二极管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2.半导体三极管重点:双极型和单极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三极管电路的直流和交流分析。难点: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3.放大电路基础重点:各种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基本性能的估算。难点: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4.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重点: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及基本运算电路的分析。难点:负反馈放大电路类型和极性的判别。5.线性集成电路的应用重点:RC电路频率特性的分析。难点:线性集成器件的高频参数及其影响。6.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重点: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难点:调幅和解调的基本原

44、理。7.信号产生电路重点:正弦波振荡电路。难点:正弦波振荡电路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8.直流稳压电源重点:线性集成稳压器件的应用。难点:开关电源。五、课时分配表 序 号教学内容总学时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机动1半导体二极管442半导体三极管8623放大电路基础141224负反馈放大电路与基本运算电路141045线性集成电路的应用446集成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447信号产生电路668直流稳压电源642合 计605010六、实验项目及基本要求实验一: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要求:熟悉和掌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

45、出电压的测试方法;熟悉常用模拟电子电路模块的使用。实验二:OTL功率放大器要求:了解OTL功率放大器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OTL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调试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实验三:负反馈放大器要求:了解放大电路引入负反馈的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要求: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电路的特点;熟悉集成运放的管脚排列以及正确地使用方法。实验五:直流集成稳压电源要求:了解直流集成稳压电源的特点;熟悉集成稳压块78、79系列的主要区别以及管脚;掌握直流集成稳压电源电路的调试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七、考核办法笔试(闭卷)八、使用

46、说明1本大纲依据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制定,适合于通信工程、通信技术、生物医电、应电及其他弱电专业。2本大纲为进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指导性文件,大纲的基本要求是学习本课程达到的最低要求。九、教材及参考书1模拟电子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宴如主编 2电子技术基础上 高等教育出版社 康华光主编3电子线路 石油大学出版社 谢广新主编 4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童诗白主编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学时:60代码:591015专业:适用于各电类专业制定:电子教研室审核:杨成利批准:张新成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

47、使学生熟悉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二进制、十六进制及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规律。2.熟练掌握8421BCD码及了解其它常用的BCD码。3.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基础定律、定理。4.熟练掌握逻辑问题的描述方法。5.熟练掌握用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化简和变换逻辑函数。6.了解分立元件与、或、非、或非、与非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掌握它们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7.掌握TTL与非门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压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入负载特性、输出特性;了解噪声容限、TTL与非门性能的改进方法。8.掌握OC门、三态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正确理解OC门负载电阻的计算及线与、线或的概念。9.熟练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10.熟悉并正确使用常用组合逻辑器件如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