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土地整理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土地整理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土地整理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土地整理项目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地整理项目作业指导书(试行)作业流程图实地踏勘测前准备收集资料岗前培训工作计划仪器检校编写技术设计书生产实施平面控制测量全野外数据采集图形编辑质量检查面积量算修补测成果整理上交回放图发现问题1测区踏勘接到任务后进行实地踏勘、调查测区。通过实地踏勘,结合工程项目的任务和目的,主要了解下列情况,以便为编写技术设计提供依据。测区踏勘的主要任务: 测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测区的面积。 交通情况:公路、铁路、乡村便道的分布及通行情况。 水系分布情况:江河、湖泊、池塘、水渠的分布,桥梁、码头及水路交通情况。 植被情况:森林、草原、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原有控制点的分布情况:三角点、水准点、GPS点、导线点的

2、等级、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点位的数量及分布,点位标志的保存状况等。 居民点分布情况:测区内城镇、乡村居民点的分布,食宿及供电情况。 当地风俗民情:民族的分布、习俗、习惯、地方方言,以及社会治安情况。2资料收集技术设计前应结合测区具体情况收集测区的有关资料。需要收集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 各类图件:测区1:5万比例尺地形图及二调影像图。 原有控制测量资料:包括点的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有关资料,以及国家或其他测绘部门所布设的三角点、水准点、GPS点、导线点等控制点测量成果、及相关的技术总结资料。 城市及乡、村行政区划分表。 有关的规范、规程等。3器材准备及人员组织根据技术设计的要求,

3、设备、器材筹备及人员组织应包括以下内容: 观测仪器、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的准备。 交通、通讯设施的准备。 准备施工器材,计划油料和其他消耗材料。 组织测量队伍,拟订测量人员名单及岗位,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拟定工作计划,进行测量工作成本的预算。4平面控制测量首先进行项目区的首级控制,一般项目区以布设E级GPS控制点为宜。4.1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技术设计书。4.2布网方案4.2.1布网要求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

4、算:式中(mm)为固定误差;(ppm)为比例误差系数;(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表1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级别平均距离(km)(mm)(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E级0.2510201/45000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4.2.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

5、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E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表2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级别E级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条)10控制网联测已知点总点数不得少于3个。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对控制网中的若干点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级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于网中。4.3选点与标石埋设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

6、后进行选点。选点工作首先在图上进行,要求测区内平均1公顷布设一个控制点,埋设1块永久性标石且均匀分布。在图上选好点后进行网形设计和观测计划设计。拟定观测时段及迁站计划。4.3.1实地选点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

7、物体,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如果图上选取的控制点周边环境与上述要求差异过大,外业人员可根据现场情况和控制点选点要求,改变控制点的位置。标石埋设的方向应朝向正南正北。标石露出地面不应超过5cm。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此外,有时还需考虑测区内的通讯设施、电力供应等情况,以便于各点之间的联络和设备用电或充电。综上所述,结合测区的实际情况, GPS控制点宜布设在较高的永久性建筑物、山顶及其它符合要求的地方,或已成型的较宽的城市主干道、路口或其它较开阔而

8、又稳固的建(构)筑物上。4.3.2标石埋设E级GPS点的标石及标志规格为顶12cm12cm、底20cm20cm、高50cm的普通标石,标石的中心标志用金属材料制作,标志中心应刻有清晰、精细的十字;地面E级GPS点标石可用混凝土预先制作,然后运往各点埋设,埋设时坑底填以沙石,捣固夯实,也可现场浇铸;埋石结束后应填写GPS点之记;待标石埋设稳定,没有下沉,或现场浇灌的标石凝固后23天方可观测。4.3.3点之记应对控制点实地拍照、实地绘制点之记。拍照及点之记绘制方向均朝向北方向。点位附近有固定地物时(如:电杆、房屋等)应量取控制点距固定地物特征点的距离标注在点之记上,以方便找点。点之记应清晰描绘出点

9、位周围的地物、地貌特征及植被种类,点位描述应清晰易懂。埋石日期应该在测图之前。(还应注意点位实地照片上的拍照日期不要与埋石日期相矛盾,必要时把拍照日期擦掉。)5作业要求 5.1基本技术要求为保证GPS测量精度,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级别卫星截止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数时段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s)PDOP值E级1541.6401510注:1、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2、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5.2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外业观测工作是GPS 测量的

10、主要工作。为了保证外业观测工作能按计划、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必须制定严密的观测计划。5.2.1外业观测计划的拟订拟订观测计划的依据 根据GPS网的精度要求确定所需的观测时间、观测时段数。 GPS网规模的大小、点位精度及密度。 观测期间GPS卫星星历分布状况、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 参加作业的GPS接收机类型数量。 测区交通、通讯及后勤保障等。5.2.2接收机调度计划拟定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测区的地形、交通状况、控制网的大小、精度的高低、仪器的数量、GPS网的设计、测区的天气、地理环境等拟定接收机调度计划和编制作业的调度表,以提高工作效益。调度计划制定遵循以下原则:保证同步观测;保证足够重复基线;

11、设计最优接收机调度路径;5.3观测准备每天出发工作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仪器及其附件是否携带齐全。作业前应检查接收机内存是否充足。认真了解各GPS点所处的环境,运用GPS软件预测点的最佳观测时间;检查GPS的各项设置:静态或动态、高度截止角、数据采样率、天线类型、天线量测方式。以上各项检查应在开始观测作业的头一天晚上完成。5.4观测作业要求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以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应连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

12、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在手簿。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手簿备注栏中。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以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观测过程中不要转动接收机天线的方向,不要大幅度调整基座

13、气泡,如果气泡偏移量过大,应考虑关掉接收机电源,通知其他测站同时从新观测。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一个时段观测完毕迁站时要先关机再取下天线装入仪器箱中。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下载到计算机,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5.5外业观测记录 记录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测站名、测站号;观测日期、天气状况、时段号;观测时间应包括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填写至时、分;接收机设备应包括接收机类型及号码;天线高应包括测前、测后量得的高度及其平均值,均取至0.001m; 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转抄;外业观测记录各时段结束后,应及时将每

14、天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下载到存贮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与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6数据处理方案6.1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要注意以下事项:静态数据文件尾数(即时段号)不能为“0”,应把默认的“0”改为实际的时段数(中海达V8仪器)。每天传输观测数据时,要单独填写测站信息记录表,以备方便查验。测 站 信 息 记 录项目名称: 测站点号点名仪器高时段号观测日期作业员天线号码观测数据应在接收机中保存一定时间,不要及时删除记录。6.2基线解算首先建立项目名称,设置控制网等级和坐标系统、投影参数。处理全部基线。若有不合格基线,分析观测数据,剔除影响数

15、据质量的卫星,单独处理该基线。禁止多余基线或质量差的基线参加网平差。Ratio值越小证明该基线质量越差,必须单独处理。整数解误差越小越好,通常二者成反比关系,处理基线时适当掌握两者最佳值。搜索重复基线,搜索基线闭合差、搜索闭合环。6.3补测与重测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的独立基线相连接,则在该点上应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独立基线。可以舍弃在重复基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中超限的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不超过表2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者有关的同步图形。由于点位不符合GPS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项技术规定时,可按技术设计要求另增选

16、新点进行重测。6.4GPS网平差起算数据与坐标系统首先要了解测区中央子午线经度,起算数据的带号,坐标系高程系等。根据技术设计,设置测区的投影参数。三维无约束平差当GPS基线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时,应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提供各GPS控制点在WGS84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边长以及点位和边长的精度信息,并生成GPS高程拟合的数据文件。二维约束平差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以起算数据中提供的已知点作为强制约束的固定值,进行二维约束

17、平差。平差结果就输出各GPS控制点在前述的坐标系统中的二维平面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以及坐标、基线边长、方位的精度信息,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约束平差中,应将已知坐标点组合成不同的约束条件,以发现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与GPS网不兼容(即约束平差结果严重扭曲GPS无约束平差结果的精度)。平差结束后查看网平差精度。主要是查看点位误差、平面距离相对误差等。参考因子越小,证明网的精度越高。6.4水准联测为满足GPS控制网高程拟合的需要, GPS-E级控制点应联测一定比例的四等水准。联测水准的GPS点均匀分布在测区,水准路线连接成水准网。6.5GPS点高程拟合计算要精确计算各GPS点的正常高

18、,目前主要有GPS水准高程、GPS重力高程和GPS三角高程等方法。其中GPS水准高程是目前GPS作业中是常用的方法。用于GPS高程拟合计算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平面拟合和曲面拟合法。要注意高程拟合时已知点的个数。原则上已知点越多拟合精度越高。根据已知点的个数注意选择拟合方式。一般少于3-5个已知点选择平面拟合,6个以上已知点选择曲面拟合。7细部测量细部测量一般都使用RTK进行平面及高程的测量,信号接收弱的地方使用RTK配合全站仪进行地物及地貌的测量,基站应架设在高处,远离大功率信号源。7.1地物的综合取舍原则 地物综合取舍的目的是在保证用图需要的前提下,使地形图更清晰易读。基本指导思想是:除少数特

19、殊的有重要意义的地物之外,一般地物的尺寸小到图上难以清晰表示时,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取舍,且综合取舍不会给用图带来重大影响。项目区内坟地、沟渠、空地、草地、双线田埂、双线道路等要素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比例测绘,不得取舍。7.2居民地的测绘 村庄居民点施测外围,村庄名称调查核实后,应予以注记。居民地内与项目区有关的沟、渠、路、桥、水系等应绘出。7.3道路的测绘 道路包括公路、铁路、乡间的大路和小路及其附属物,如桥梁、隧道、涵洞、路堤、路堑、排水沟等。道路及其附属物均需测绘,临时性的便道不测绘,并行的多条小路择其主要的测绘。 道路在图上以真实宽度依比例尺双线表示。道路的边界线明显的,可以在一侧边界立尺

20、测绘,丈量路宽绘出另一侧的边界线。曲线段及拐弯处应减小立尺点的间距,直线段可适当加大。公路路面中心、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必须测注高程点。依比例尺1:2000每50米测注一个高程点,1:5000每100米测注一个高程点。边界不明显的道路,测量其中心线,取平均路宽,绘出道路边界线。路两侧有路边沟的,要沿沟边测绘。道路在图上表示为单线时,要在道路旁注明其实际宽度。 沿道路两侧排列的以及其它成行的树木均用“行树”符号表示。 带路堤的道路应每隔200米测绘一个断面图,道路拐点处要加测一个断面图。7.4水系测绘 水系是另一类特征明显的地物,它们包括江河湖海,溪流沟渠、池塘水库、渠道等,及其相关的水工建筑物,

21、如堤、水坝、桥、水闸、码头、渡口等。 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按实际边界测绘,有堤的按堤岸测绘,堤坝要测注顶面与坡脚的高程。 测绘水系时,沿水系界线在起点、转折点、弯曲点、交叉点、终点立尺测定。 所有水闸应测注闸顶高程并注明水闸的孔数及水闸的宽和高,用nA米B米表示。所有涵洞应测注涵洞高程,并应表示涵洞的宽度及高度(即孔径),用A米B米表示(A、B都取小数点1位) 池塘、河道应测注塘底、河道底的高程;河道每隔50米(1:2000)或100(1:5000)米测注一个高程点,同时,要能反映塘、河的断面形状。 沟渠在图上表示为单线时,要在沟渠旁注明其实际宽度。 沟渠每隔200米测绘一个断面图,拐点处要

22、加测一个断面。7.5管线的测绘 管线是指露在地面的管道、高压电力线、通讯线等;管线类测绘时,均测绘支撑物,如高压线的电杆,用符号表示。 电线杆位置应实测。注意不要遗漏拐点。7.6植被区域的测绘 在地形图上应反映各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当地类界线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可略去地类界线。 在各地类界圈定的范围内,应填绘相应的植被符号。植被的类别和范围应认真施测表示。7.7地物测绘时的跑尺方法 分类跑尺法是测绘地形时,针对不同类的地物分类测绘,立尺时专立同一类地物,例如专测道路或专测沟渠。它的优点是各类地物混杂碎部点很多时,有利于正确连绘地物,避免连错线。缺点是分类跑尺在对不同类地物分类分批立尺时,会产生所跑路线重复,在同等数量碎部点的条件下,增加跑尺路线的长度。 分区跑尺法是将所测绘地区分成若干片,一次跑一片,将同一片内的各类地物点按顺路的顺序一次立完。其优点是跑路量最少。缺点是各类地物点混杂,很可能连错地物轮廓线。必须仔细分清测点的地类编码。 兼顾式跑尺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在立尺某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