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与宇宙探究论文【论文关键词】:道;中庸;宇宙;物质;形而上;形而下 【论文摘要】:论及道与宇宙,按常见便是道寓于宇宙中,宇宙自有道,道,宇宙之道;宇宙,道之宇宙也。也即宇宙与道二而合一。宇宙,可谓孔子之物质之天具有相同的意义,也即物质自然性之宇宙。固在此,宇宙之道便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所遵循之规律,物质之生灭之规律。道也可谓规律。道,可用”中庸”一词概括之。”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道本身不具物质性,可谓形而上之性质也,而物质性之宇宙可谓为形而下之性质。形而下之物质与形而上之道又怎二而合一?”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此即二而合一也。 引
2、言 “道”一字有着”通向”之义,万事万物各有其道,也即万事万物各依其自有之通向而达自身。而各事物之道之道也应有其道。这即是说各物之有道,而各物之道也遵循着成为各自之道的总的道,也就是道有特殊事物之道,而特殊事物之道又被寓于一个终极的道中。所以,一个终极之道是抽象之道。宇宙,在此篇中,我以物质自然性来对其规定,即是从一个物理世界来谈宇宙(物理并非就是从机械来理解,而是与非物质性之精神之不同的一个世界)。因此,在此篇中,我以对抽象之道、物质自然性之这一大类的宇宙之道、宇宙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论述要点。 一、一切道之道,即抽象之道 世间万事万物之生灭决非偶然,因为被我们当作偶然之事件或物也不是我们在我
3、们的通常之见解下的”偶然”(从根本上就不存在可为之寻根究底)事件或物,而是要么本身是可说清楚的本身是如此的,要么是某一或者唯一的可能说清楚的根底里所发生的一种偏离,只要人类的认知能力足够强(但人类认知能力往往不足抵达一切现象之总和之背后者)。无论怎样,一切偶然必定寓于一切必然性中,也即偶然之发生即使是完全超越了人类之认识能力而成为人类根本无法追究或偏离于某一常住者达到足够的远,它也只能是每一发生之事件或物的一种可能性而已,因此,它并不是从根本上就是不可以寻根究底的。因为如果即使是如此,那么此类本身并已经是一种可寻根究底的了。所以,世间万事万物之生灭决非偶然即使在一时间段内是最可怀疑的却是决不可
4、将此时间段的所怀疑作为其真的,而是相反。”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这即是世间万事万物之生灭必有其道也。 道之如此占领着一切,以至于一切都受着它的”奴役”并只有在此”奴役”下才能获得快乐,之所以此”奴役”是快乐的是因为”道”也是自己的奴役者。那么,如此的道究竟是什么?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此句话中的前两句即可理解为对”道”的一个精致的解释,此中不仅道出了一个”天命之性”之总的道,而且道出了”率性”之道。(在此并非道出了两个不同之道,因为不管是”率性”之道还是一切其他具体事物之道最终也是归属于一个总的道里的。”理在天下只是一个理,故推至四海而准。须是质
5、诸天地,考诸三王不易之理。”)”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这是其总的道,也即一切依从的根源,因此”率性”也只有”率性”才是其道,此道也总是归属于那样一个总的道里。”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道可谓中庸也。”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所以,”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已矣。”“道,中庸也。”这个定义可谓淋漓尽致,很精致地道出了道,”中庸”一词与”道”一字虽是同义反复,但”中庸”一词为”道”打开了一条通道,即对”道”的理解可从”中庸”这里出发,从对”中庸”的
6、解释来对”道”进行一个总的说明。这样一个总的说明也就是对”中庸之道”的本质给说出来了或规定出来了,这一本质就是道的最高的本质,最高本质的道也就是最高的道。此道具有普遍意义,固推至四海而皆准。 “道”上面已论述过,有”天命之性”之总的道,有”率性”之道(上述已说明过),固”中庸之道”有两层含义。一是名词意义上的”中庸”之道,此可谓”天命之性”之道,也即是终极本原之道,一切其他的道都只有不偏离此道才能是正道。这便是道之体。”大本者,天命之性,天下之理皆由此出,道之体也。”如此之道是最客观的道,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如此之道是先验的、先天的道。二是动词意义上的”中庸”之道,即是”率性”之道,
7、”率性”就是遵循天命之性,从而通向道之本真状态。这即是道之用。”达道者,循性之谓,天下古今之所共由,道之用也。”无论是名词意义上的中庸之道还是动词意义上的中庸之道,都只是一个道,都是一个形而上之道。形而上者,超时空而潜存,无形无影。也是最普遍意义的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道之为形而上之道,最本质的是它是前面已定义了的中庸之道,一切皆在其中(在其中,不是部分存在于整体中,而是与生俱来的一体性,即是一切本身走在本身之本真道路上)。 因此,一切道之道是抽象的。一是其为一切具体道之道,是从一切具体道中抽译出来而成其为一个总的道;二是因为道之本身之为不可见的,为形而上属
8、性之不可见的。 道之为最普遍的和抽象的,但却不是空洞的。(事实上,我们经常在思考”道”时,总是在空洞的边界摇晃)也即与人类的除了自身是可存在的或存在过了的真实性外并无真实意义上的切实际性的幻想是不同的,相反,道作为形而上属性的道虽不是如同一棵树这样的具体的物体直接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它却是必然的存在的,并且相对于这棵直接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树的真实性来说,它才是真正的真实性所在,因为这棵树是从”道”里生出来的一个表象并且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因此,道不是空洞存在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也因此,道成为人类对一切进行追问的问之所问的潜在(自在)的原因并在此找到了终极的根据。 一切道之抽象之道为万事万物之具体
9、之道之总和,(不是机械地相加起来的总和,而是内在的本质联系。)而万事万物又由其不同方式或属性各属于某一大类,所谓”物以类居,人以群分”,如:宇宙间万事万物生物与非生物之分,而生物又有动植之分等等。(这是一种较为随意性的结合,即从某一层面可归属于某一类,而从某一另一层面却又归属于另一类。而且,类与类之间有着平行或相属的关系)因此,一切道之抽象之道也可是各类事物之道之总和。而在此篇中,我以对归属于一切道之道的物质自然性方面之宇宙之道为论述点。基于道之为事物之道而非空洞之道,我将首先对物质自然性之宇宙作一个总的概说。(之所以是总的概说,是因为说及各个别事物是多余的,而且也不可能去说及各个别事物) 二
10、、对物质自然性方面之宇宙的总的概说 物质,即是与精神相对立的而不依赖于精神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我们可以这样说:物质就是能被我们肉眼或通过尖端科学技术设计的观察仪器所能观察到的东西,即物质是有形有影的,具有形而下的属性,”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所谓器,即指具体的事物。(物质与精神之对立,并不意味着物质与精神是绝对的不相容,如人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物质既是整个宇宙之现形中的东西,也是对整个宇宙之现形属性的整个描述。就从对整个宇宙之现形属性来对物质进行述说,它还只是一个混沌的物质,即它本是有形有影的却又让人觉得无法捉拿到。如此的物质的确也还是一个具有抽象属性的物质,在我们无法知其大小的宇
11、宙空间中飘荡着。但是,它却不是形而上的,而始终是形而下的,因为它毕竟是物质的。 宇宙之物质性,就是对它的现形的整个描述。这个描述是基于对各个别现形的具体事物并从其整体一致的物质性而进行描述的。因此,在我们进行”宇宙的物质性”对宇宙进行描述时,我们不是首先着眼于那样一片混沌的物质,而总是着眼于具体的物质。也即宇宙的物质属性是从各个别物体里抽译出来的。(之所以是抽译,是因为有的物质体是与精神结合在一起的)个别的物质体,就是能直接呈现在我们感官面前的,比如一棵被大风从中间折断了的树苗。(这里,对感官面前的个别物质体的探讨是无关紧要的,只在于宇宙确确实实是由诸多个别的物质体组成的)。 就物质自然性方面
12、而言,宇宙是由各个别物质体所组成的。各个别物质体之所以是个别的,是因为各个别物质体是绝对的单一的,即是独一无二的。按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实体的定义,即:”实体,就其最真正的、第一性的、最确切的意义而言,乃是那既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例如某一个个别的人或某匹马。”宇宙并是由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第一性实体而组成的。 由以上,已有了三个概念摆在我们面前,即形而上之道、混沌的物质及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实体意义上的各个别的物质体。由此,就有一个东西即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物质自然性之宇宙怎能二而合一向着我们迫问。对此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要我们如何去探索物质自然性之宇宙之道。 三、物质自然
13、性之宇宙之道 这个问题有两个问之所问。一是混沌的物质何以成为各个别的单一的物质体,这就意味着去探索其中之理,即宇宙这一大类的道;二是形而上之道何以与形而下之物质(包括混沌的物质和个别物质体)构成内在关联并在形而下之物质里(之物质里,不是部分存在于整体里,而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起着作用。 (1)对第一个问之所问的解答 由前面的第二点,我们可知:物质是所有各个别物质体的物质性的总称,也可谓为物质性之种的名称,因此这一物质具有抽象属性,还是混沌的,还不是具体的物质。这一混沌的物质也就还没有显现为具体的某一形状,但它可以对显现具体形状的物质体进行物质性的述说。同时,这一物质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形而下的。
14、因此,此一混沌的物质就其对各个别物质体的物质性的述说而言,是具有最普遍意义的。也因此,此物质是不能成为具体形状的物质体的,否则,它与各个别物质体只具有属差的平行关系,也就不能对其他物质体进行述说,至多只能用类比似的方式来对他物进行非本质的补充。(在此,物质的形而下属性并不与对形而下者的特征即有形有影的描述相矛盾,因为,形而下者更是因其物质属性而言的)因此,这一混沌的物质可用混沌的气来作一形象的描述。(混沌的气与空气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空气已是成形的了,它是犹如液体或固体冰的在不同环境下的一种形态而已,空气只是这一混沌的气在可能的条件下所能形成的可能的一个方面而已。”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
15、具也。”) 这一混沌的物质即混沌的气不是死寂的,因为,死寂的意味着是被限定着了的,被限定着了的就不再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混沌的气是有着生机与活力之气,也就是气中有浮沉、升降、动静之状。”气之动者,即流行而为阳气;气之静者,即凝聚而为阴气。”也即气有阴阳之对立二性。这便是有着生机与活力之混沌之气的根由,世间万事万物并由此有着动静的阴阳之气的运动中得以生成。阴阳二气,不是混沌之气所生成,而是混沌之气固有二性,也正因固有二性,混沌之气才是有着生机与活力的气。”气中有可相感之阴阳二性而升降飞扬,未尝止息”。 混沌之气既然不是死寂的,而是运动着的,因此,阴阳二性之气就有着聚散之状态。唯有此,阴阳二性之
16、对立才是可能的,因为对立不是意味着孤立的存在,而是恰恰相反,对立是内在地统一地相关联着。混沌之气之为运动着的也只有在有其对立性质意义上运动才是可能的。就其单纯的运动着的混沌之气即有着阴阳二性之气也还只是混合幽暗之气,没有成为具体的物质。但是,我们由此,找到了混沌之气何以成为个别物质体的通道。即:原来混沌之气成为各个别物质体是因为混沌之气固有的阴阳对立二性而具有的运动性所产生的聚散状态。即阴阳在其运动中有聚和散两种状态,当其聚时,则物质生成,反之,物质还原为原先的未成质的状态。”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这就是阴阳交合而成的五中基本聚合状态,这也就是万物之质,也就是由此五质,万物便可成
17、形。这就是气聚。气散,则万物之质(上述五质)也散,固而万物之具体形态也消散。(这里关于气散而物毁,按照程伊川之意,已散之气归无有,其再聚之气,乃新生者。关于此观点,我胆敢持不同的意见,即气散气聚只能是同一物质的两种状态而已,气聚为成形了的物质,气散为未成形的混合幽暗之混沌之物质。因为,气是万物的材料,材料不能化归为无,也不能生于无。因为空洞的形式除了具备物质性的力量外绝不能就等同于物质,所谓有生于无也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是可理解的。) 通过对混沌的物质成为各个别物质体的道路的寻找,其宇宙这一大类的道并随着寻找而逐一地向我们敞开来。也即宇宙万物的生成是遵循着”混沌之气-阳变阴合-水、火、木、金、土
18、等五质-化生万物”这样一条物质自然性之宇宙之道的。对于这一宇宙之道,随着我们的寻找而得以敞开出来,这也就从两个层面上给出了这样一个道,即:一是我们从对物质之生灭的寻找中道向我们敞开了出来,这意味着这一宇宙之道在事实上或是从时间上来说是与物一起的,而不是分离的;二是我们能从对物质之生灭中寻找到道,也就意味着这一道必然是客观存在的,在逻辑上是先于物的存在的,因为物的存在必有其理,未有此理,哪有这物? (2)对第二个问之所问的解答 形而上之道自身是形式的,也就是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却不是实际存在物。这一形而上之道如果是完全孤立地存在的,这也就是在说,形式要么是一实际存在物,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要么是
19、空无,这显然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形而上之道既不是实际存在物,也不是空无。形而上之道之为形式的,是因为它起着形式的作用。形而下之物质顾名思义是物质的,它是另一层面上的客观存在,即它是作为实际物质体而存在的客观存在。通过前面的分析,物质体的生灭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物质体不是单纯的也不能与生俱来地就是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的。于是,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物质在这里并找到了结合点,即找到了它们的内在关联。这个内在关联就是形而上之道只有在形而下之物质中才有意义,形而下之物质也只有可从自身中找到一种道,它才是得以存在和消亡的。”形上见于形下;无形下之器,则形上之道不可见。” 参考文献 1宋朱熹.四书章句
20、集注第一七页,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一版.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第238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此句为冯友兰先生引张横渠正蒙篇.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解释篇范畴篇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59.8 1、最灵梦想是一个天真的词,实现梦想是个残酷的词。21.3.43.4.202100:5500:55:453月-2100:552、只有收获,才能检验耕耘的好处;只有贡献,方可衡量人生的价值。二二一二二一年三月四日2021年3月4日星期四3、不要放弃,你要配的上自己的野心,也不要辜负了所受的苦难。00:553.4.202100:553.4.202100:5500:55:4
21、53.4.202100:553.4.20214、找一个理由,否认忧伤,笑容就会灿烂到无所不在。3.4.20213.4.202100:5500:5500:55:4500:55:455、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三月 21星期四, 三月 4, 20213/4/20216、只要努力抬起你的双脚,胜利将属于你。12时55分12时55分4-3月-213.4.20217、青春如此华美,却在烟火在散场。21.3.421.3.421.3.4。2021年3月4日星期四二二一二二一年三月四日8、真正没有资格谈明天的人,是那个不懂得珍惜今日的人。00:5500:55:453.4.2021星期四, 三月 4, 20211、你始终不属于我,属于我的只是我自己。21.3.43.4.202100:5500:55:453月-2100:552、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二二一二二一年三月四日2021年3月4日星期四3、你是唯一的,你是十分独特的,你就是你生命中的第一名。00:553.4.202100:553.4.202100:5500:55:453.4.202100:55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队承包维修合同协议
- 运输企业雇车合同协议
- 运输项目合作合同协议
- 油品设备协议书
- 分布式云计算资源合作协议
- 歌歌曲制协议书
- 服务水准协议书
- 无法偿还协议书
- 超载赔偿协议书范本
- 车辆抵顶协议书范本
- 2025-2030中国印度醋栗提取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制造技术》课件全套 第1-7章 智能制造概述-智能制造生态
- 2025届福建省多地市联考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制冷机组维保合同标准文本
- 胃肠炎护理教学查房
- 护士站管理制度
- 奶茶饮品采购合同协议
- 2025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肾切除手术的护理查房
- 2024年美睫技术考核试题及答案
- 儿童言语康复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