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_第1页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_第2页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摘 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中医学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在其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中医学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深刻,笔者就其禀赋不足、邪气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内伤劳倦等病因病机结合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中医治法与方剂的确立奠定基础,探讨UC的整体调治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3-0052-03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在

2、西方国家十分常见,10年前的发病率为79268/105,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约为1162/105【1】。UC病情反复难愈,病程迁延,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中医药治疗UC在诱导缓解,防止复发,毒副作用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中医学对UC的病因病机有深刻认识,本文就UC的中医病因病机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期为中医治法与方剂的确立奠定基础,探讨UC的整体调治方案,使科研证据与患者需求和临床决策相结合,切实解决临床问题,以提高UC患者的生活质量。1 禀赋不足中医学将先天赋予的体质因素称之为禀赋。体质是机体长期存在的相对稳定常态,证候则是机体在一定

3、时段存在的相对变化的病理状态,体质是疾病证候形成的基础,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联系。众多研究表明UC大多存在先天禀赋不足【2】,主要表现为素体脾肾亏虚。脾胃虚弱则无以运化水湿,致水湿内停;肾阳不足,或年老体弱,阳气亏虚,命门火衰,火不生土则水谷不化,正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言:肾为胃关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湿食交阻,下注大肠,致壅滞肠道,日久肉腐血败,发为泻痢。现代研究表明【3】,UC存在明显的家族倾向和种族差异,临床研究显示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1,MDR1)、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基因NR1I2(PX

4、R/NR1I2)等特定基因与UC发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 邪气外感外感邪气是UC的重要病因,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曰:湿盛则飧泄,乃独由于温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未有不源于湿者也。; 在外感六淫邪气中,暑湿是最主要的病因,UC的邪气外感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在长夏时节。东垣十书谓:今时值长夏,湿热大盛,正当客气胜而主气弱也,故肠之病甚。;长夏季节,暑湿当令,若起居不慎,劳倦内伤,以暑湿为主的六淫邪气侵犯机体,侵犯肠胃,湿热郁蒸,气血与湿热搏结于肠腑,热灼肉腐,酿化成脓成血。长夏季节,是胃肠道感染及传染性肠炎的高发季节。现代研究

5、认为虽然尚未证实UC与肠道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健康人相比,UC患者的结肠样本中黏膜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同时,证实了肠道菌群失调可能诱导肠黏膜免疫功能失衡,使肠黏膜免疫系统对肠腔内抗原耐受丧失是导致UC发病的始动和持续反复发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证明调整肠道菌群可有效缓解UC临床症状。3 饮食不节纵观古今、国内外文献,饮食因素一直是UC发病的研究热点。如宋代圣济总录-休息痢言:肠中宿挟痼滞,每遇饮食不节,停饮不消。即乍瘥乍发。;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泄泻曰: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慎,以至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 中医学认为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

6、是主要的饮食不节因素。过食肥甘厚味则损伤脾胃,食谷不化,化生湿浊,易化湿生热,阻滞中下二焦,壅滞肠道;而进食辛辣刺激则易伤气耗血,则使气血湿热凝滞于肠道脂膜,热灼肉腐,酿化成脓而发。现代研究表明饮食因素与UC发病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肠道内炎性介质及炎性转录因子等受到食物中某些成分的影响,从而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使肠道内稳态平衡破坏,引起肠道炎症反应。这些食物主要涉及红肉、牛奶及奶制品、人造黄油、蔗糖、蛋黄蛋白、虾、蟹、玉米等食物脂肪中的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硫化物、糖类以及IgG免疫球蛋白。因此,科学的饮食管理不仅有利于控制UC的发病和复发,还能起到辅助性治疗的作用。4 情志失调

7、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因素与泻痢发病的相关性,如素问-调经论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素问-举痛论篇亦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UC证素研究表明,其部位要素在于肝脾大肠。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反之情志失调,则会影响脾胃纳运;同时,思则伤脾,思虑忧郁亦会伤脾。脾胃纳运失司,则聚湿停食,湿食壅滞大肠,致肠道气血阻滞,传导失司,日久则热灼肉腐,酿化成脓而发病或复发。故景岳全书-泄泻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两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使脾气本强,即有肝郁,未必能入,今既易伤,则脾气非强可知矣;。一项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

8、查研究发现,50%的UC患者在发病前3个月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研究证实UC患者大多具有抑郁、焦虑情绪,存在不良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这些情志因素不但是诱发UC发生、发展的因素,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临床实践中,对于UC 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症状,防止复发,改善生活质量。5 内伤劳倦UC患者常因工作劳累或生活作息不规律而导致疾病发生或复发,使病情缠绵难愈。内伤劳倦、脾胃损伤是其关键因素。脾胃论-脾胃胜衰论曰: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也从而病焉。;劳倦太过,损伤脾胃,则不能运化水谷,清浊不分,湿食流于肠间,壅

9、滞肠道,则大便泄痢。脾虚日久,病损及阳,致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使泻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研究显示UC患者80%以上存在疲劳的症状。一项前瞻性研究也显示UC发病、生活质量下降与慢性疲劳有关。因此,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有助于防止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UC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综上所述,中医学对UC 的病因病机开展了许多探索与研究,认为其在禀赋不足、邪气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内伤劳倦等是UC 的主要病理因素。UC的发病可能是这些病理因素中某种因素的单因素致病,也可能是多因素综合致病的结果,而常见的大肠湿热、脾气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证等临床证候可能对应某种病因,也有可能与多种病理因素有关。

10、因此,UC的发病病机错综复杂,变证百出,这也是UC反复发作的原因。故在UC治疗过程中,除需辨证论治外,还需结合疾病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心理疏导、膳食管理、劳逸结合等来消除病因,达到整体调治,诱导并维持缓解,防止复发,使科研证据与患者需求和临床决策相结合,切实解决临床问题,提高UC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中国炎症性肠病协作组.31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8-372.【2】朱立,王新月,于玫,等.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11):841-842.【3】欧阳钦.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与发病

11、机制.实用医学杂志,2003,19(5):448-449.【4】Dassopoulos T,Nguyen G C,Bitton A,et al.Assessment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IBD phenotyping within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diabetes and digestive and kidney diseases (NIDDK) IBD genetics consortium(IBDGC) .Inflamm Bowel Dis,2007,13(8):975-983.【5】Shih D Q,Targ

12、an S R,McGovern D.Recent advances in IBD pathogenesis:genetics and immunobiology.Curr Gastroenterol Rep,2008,10(6):568-575.【6】Ng S C,Tsoi K K,Kamm M A,et al.Genetic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Asi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Inflamm Bowel Dis,2011,11(1):201-218【7】GlasJ,Seiderer J,Fisc

13、her D,et al.Pregnane Xreceptor(PXR/NR1I2) gene haplotypes modulate susceptibility to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nflamm Bowel Dis,2011,17(9):1917-1924.Robinson P N,Krawitz P,Mundlos S.Strategies for exome and genome sequence data analysis in 120 cases of disease-gene discovery projects.Clin Genet,20

14、11,80(2):127-132.Ho GT,Soranzo N,Nirnrno ER,et al.ABCBI/MDR1 gene determines susceptibility and Phenotype in ulcerative colitis: Discrimination of critical variants using a gene-wide haplotype tagging approach.Hum Mol Genet ,2006,15(5):797-805.Tamboli CP,NeutC,Desreumaux P,et al.Dysbiosis in inflamm

15、atory bowel disease.Gut,2004,53(3):1-4.Furrie E,Maefarlane S,Cunurungs JH,et al. Systemic antibodies towards mucosal bacteria in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rohns disease differentially activate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Gut,2004,53 (3):91-98Duchmann R,Schmitt E,Knolle P,et al.Tolerance towards resident intestinal flora in mice is abrogated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and restored by treatment with interleukin -10 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