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学发展史简论_第1页
明代诗学发展史简论_第2页
明代诗学发展史简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代诗学发展史简论摘要:有明一代,诗歌及诗学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著作众多,派别林立,异说纷呈。明代诗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理论作品上,初期、中期和后期的三期发展史既胶着在一起,难分难解,又界限分明,一目了然;既冲突对抗,又充分融合,这既散发着明代诗学的永恒魅力,又体现了明代诗学的经典价值。关键词:明代诗学 诗学发展史 明代初期 明代中期 明代后期明代诗学发展史简论明代是我国诗学理论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诗学理论专著,对我国诗学发展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宋元诗学理论的基础上,明初的诗学理论物质成果主要体现在明人汇编历代诗学文集、汇编和辑录上,这成为明初文人创作上的

2、一种新模式。很多指导诗歌具体创作的辑录先后出现,较著名的有瞿佑的归田诗话、黄子肃的诗法、朱权的西江诗法及释怀悦的诗家一指等,这些作品已涉及诗歌理论层面,但主要着眼点还在于创作方法、实践技能上。明代中叶诗学发展史则是流别林立的局面,论争程度之激烈,持续时间之久,剖析层次之深远,在诗歌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尤以前七子派、唐宋派和后七子派声名最为显赫,声势最为浩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代后期诗歌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派别公安派,自由及“独抒情灵,不拘格套”的求“真”精神为诗学界吹进一股清新空气,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反公安三袁的浪潮,诗学追求最终走回了传统的老路:“雍容典雅”、“中正平和”。一、明代初

3、期诗歌理论辑录对明代诗歌艺术作品创作起的作用已初步凸显。明代诗歌理论辑录总量是相当可观的,据统计达二三百家之多。量的多少虽不能与质的优劣形成绝对的因果关系,但大量辑录的出现至少说明有明一代初期对诗歌创作实践的重视,诗学指导理论直接会影响到创作实践具体实施过程。但是,有了诗歌理论,诗歌艺术行为往往或多或少又会受制于既成的模式。这在艺术发展史上历来是一把双刃剑。明代前期的诗学理论作品与宋元相比,不同点之一在于其涉及到某一朝代或某一人的诗学专门研究,这与影响整个明代及后世的严仪卿里程碑式的沧浪诗话相比,好像是缩小了研究范围,但实际上这却是诗学理论向前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因为宏观的俯瞰有利于整体

4、掌握,而微观的深探则更能有独到的艺术发现。明代初期诸多诗学理论专著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高棅的唐诗品汇了,高棅作此书的本意也不过是提供明人习诗的方法,目的是介绍“学唐诗者之门径”,但其主要理论价值还是体现在对唐诗的“四唐”分期说上,对唐诗学的研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另外,明初诗歌“宗唐”理论的产生与明初对诗歌技能、技法研究密不可分。宗唐理论既是明初诗学界的普遍共识,也是诗学理论历史发展的必然,明初诗人站在他们那个时代的高度已经敏锐地发现,唐诗对中华民族的正面积极作用远远大于宋诗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尽管宋诗技法高超,理趣卓然,大家辈出,有着诸多唐诗无法比拟的优秀特质,但宋诗与唐诗两者优点相比,仍几乎一

5、目了然。可见明代初期文人不是没有认识到宋诗的优异价值,相反地,明代初期的精英者们是对比了唐宋诗歌的优点之后才做出“宗唐”“尊唐”、“抑宋”“贬宋”、“度越宋元”的历史判断。历史的判断带有历史的狭隘性,同时历史的判断也对明人未来的诗学主张提供导向性。这为明代中叶的“格调派”、“复古派”的种种论争埋下诱因和导火索,同时也为明代后期“性灵派”思想大解放种下自由的种子。二、明代初期“尊唐抑宋”、“度越宋元”的诗学思想直接导致了明代中期的诗学论争。明代中期的诗歌论争在明代诗歌理论史上非常引人注目,如关于台阁体与反台阁体的论争、格调与反格调的论争、复古与反复古的论争、模拟与反模拟的论争以及扬宋与贬宋的论争

6、等。论争的一方面使得明人对继承唐诗持接受态度,客观上起到传承诗学价值的作用,功不可没,另一方面论争也促进唐诗学研究的进程,进一步提升了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在明人心中的不可动摇地位和无与伦比的价值。尊唐是明代诗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尊唐理论也有其显而易见负面影响,就是人为地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宋元诗歌对明代影响是空白的。但实际上历史不可能是空白的,这段被部分明初文人有意“抠”去的历史在明代中叶时期又被重新审视、品味、镕炼和提升,并达到一定的高度,宋诗的价值又重新得以确立,中期明人试图还原诗学史的真相,各种论争的此伏彼起正说明明人力图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还原诗学史本来面目,想再造就一个类似“盛唐”的“盛

7、明”诗歌理想时代。试想如果整个明代真的完全忽视宋元诗歌及诗歌理论的话,明清及现在也不可能传承那么多的宋元艺术作品和理论著作。诗学历史同一切历史一样,双线并列前进以展示它原来的生存状态,一种是据现存史料可见的,一种是被隐藏、被掩埋或被扭曲的。这也是另一个明证,我们中华民族非断代史是我们先人的智慧使然,割断或灭失历史对一个民族是极其危险的。这样,一种真相就会呈现出来:明代中叶的论争不仅不是乏味的吵闹、无聊的文人游戏或滑稽的艺术表演,恰恰相反,这正是诗学理论发展的自由时代,这种自由也成为明代中后期 “真诗乃在民间”、 “独抒性灵”,重视“个人性情”和“人类性情”及清初爱国精神和清中期民主诗学思想的先

8、声。诗学论争从某一角度讲就是武力诗学或暴力诗学的前奏,诗学界的暴力就是要推翻前代学说来建立自己的新学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出自复古派内部声音在明代也是司空见惯的,如都穆、游潜对其自身派别的否定性继承即是一例,“前七子”、“竟陵派”、“后七子”、“公安三袁”莫不如此。因此可知,明代中叶的诗学价值论争具有历史意义的,正如狄尔泰所说,“科学家以事物的始末缘由来解释它的本质,”而理论研究者则“致力于理解事件的意义”。可见,明代中叶的诗歌论争正在于其论争的“意义”上。三、“雍容典雅”的诗学追求是明代后期儒家诗学的文化特质。论争的声音在历史的烟尘中渐行渐行之际,明代后期诗学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派别即

9、公安派。公安派的诗学思想本质上是反后七子的,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理论纲领。诗歌谋求自由,求“真”,求最初一念之本心,这对打破七子派的垄断地位是十分有用的,也能击中七子派后期诗学中的弊端,但完全抛弃一切,另起炉灶,显然不大可能,所以立即就招来反对之声。其中最著名、最有力的莫过于许学夷的诗源辩体,他在自序中明确说明,作此书的目的就是要反击公安三袁、竟陵派离经叛道的反复古思想。实际上,也确实起到这样的效果。明清之际,论争的硝烟逐渐散去,总结诗学的时刻终于来临。明季诗学由开端时的崇高诗学理想追求,发展到诗学论争的遍地开花,最后归于“雍容典雅”“中正平和”宁静与舂容,诗学又戏剧般而又历史性的回归

10、到“雅正”、“中和”上来。此时期的诗学理论水平大大加强,出现了一批在明代后诗学史上有相当有影响力的诗学理论家及诗学专著。胡应麟的诗薮、许学夷的诗源辩体、陆时雍的诗镜总论、费经虞的雅伦就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一时期诗学理论代表作品,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又都有相同的特点即对明季诗学理论的总结性,不再是不可开交的诗学论争,而是冷静的理性探析和深沉的历史回归。纵观有明一代276年的诗学思想史,明代诗学发展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三个发展阶段呈现波浪起伏状向前推动,既有初期崇高理想的追求,力图建立“盛明”诗歌的豪迈胸怀,他们重视诗法,追求技巧,宗盛唐,法李杜,以盛唐的诗学标准为标准,以盛唐的音声格调为模仿对象,学习之风大盛,明人诗学理想因有盛唐诗歌可以参照而达到顶峰;也有中期诗学“宗唐抑宋”目标的确立及诗学观念不可调和的冲突,猛烈激荡后的融合,深刻反思后的消解;也有后期公安派诗学新风尚的华美登场,他们的诗学主张,眩人眼目,振聋发聩,揭露人性中最合理又最低俗一面,但,随着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