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Pv4报头|8 | 8 |8 | 8 |版本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符标记分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头部校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可选项 填充项*版本(version)标识了数据包的IP版本号。这个4位字段的值设置为二进制的0100表示IP版本4(IPv4),设置为0110表示IP版本6(IPv6)。*报头长度(header length)字段长度为4位,正如字段名所示,它表示32位字长的IP报头长度。设计报头长度字段是因为数据包的可选项字段的大小会发生变化。IP报头最小长度为20个八位组,最大可以扩展到60个八位组通过这个字段也可以描述32位字的最大长度。*服务类型(TOS,type of serv
2、ice)字段长度为8位,它用来指定特殊的数据包处理方式。服务类型字段实际上被划分为两个子字段:优先级和ToS。优先级用来设置数据包的优先级,这就像邮寄包裹一样,可以是平信、隔日送到或两日内送到。ToS允许按照吞吐量、时延、可靠性和费用方式选择传输服务。虽然ToS字段通常不用(所有位均被设置为0),但是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的早期规范中还是称为ToS路由选择。优先权位偶尔在服务质量(QoS)应用中使用。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参见RFC1340和RFC1349。*总长度(total length)数据包总长度字段的长度为16位,以八位组为单位计,其中包括IP报头。接收者用IP数据包总长度减去
3、IP报头长度,就可以确定数据包数据有效负载的大小。16位长的二进制数用十进制表示最大可以为65535,所以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65535。*标识符(identifier)字段长度为16位,通常与标记字段和分片偏移字段一起用于数据包的分段。如果数据包原始长度超过数据包所要经过的数据链路的最大传输单元(MTU),那么必须将数据包分段为更小的数据包。例如,一个大小为5000字节的数据包在穿过网络时,如果遇到一条MTU为1500字节的数据链路,即数据帧最多容纳大小为1500字节的数据包。路由器需要在数据成帧之前将数据包分段成多个数据包,其中每个数据包长度不得超过1500字节;然后路由器在每片数据包的
4、标识字段上打上相同的标记,以便接收设备可以识别出属于一个数据包的分段。*标记字段(flag)长度为3位,其中第1位没有使用。第2位是不分段(DF)位。当DF位被设置为1时,表示路由器不能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处理。如果数据包由于不能被分段而未能被转发,那么路由器将丢弃该数据包并向源点发送错误消息。这一功能可以在网络上用于测试MTU值。第3位表示还有更多分段(MF)位,当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分段时,除了最后一个分段的MF位位置为0外,其他所有分段的MF位均设置为1,以便接收者直到收到MF位为的分段为止。*分片偏移(fragment offset)字段长度为13位,以8个八位组为单位,用于指明分段起始点相
5、对于报头起始点的偏移量。由于分片到达时可能错序,所发分片偏移字段可以使接收者按照正确的顺序重组数据包。请注意,如果一个分片在传输中丢失,那么必须在网络中同一点对整个数据包重新分片重新发送。因此,容易发生故障的数据链路会造成时延不成比例。另外,如果由于网络拥塞而造成分片丢失,那么和重传分片会进一步加重网络拥塞。当一个分片在丢失后,一整个数据包会被要求重传,而且是由源地址进行重传,而不是由进行分片的路由器来进行重传。*生存时间(TTL,time to live)字段长度为8位,在最初创建数据包时TTL即被设置为某个特定值。当数据包逐个沿路由器被传输时,每台路由器都会降低TTL值。当TTL值减为0时
6、,路由器会丢弃该数据包并向源点发送错误信息。这种方法可以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休止的被传输。按照最初构想,TTL值以S(秒)为单位。如果数据包在路由器上被延迟的时间超过1S,路由器将会相应地调整TTL值。然而,这种方法实施起来十分困难,从来没有被广泛地支持。现在的路由器不管实际时延是多少,统统将TTL值减少1,所以TTL实际上是表示跳数。虽然TTL常见的值为15和32,但是建议的缺省值是64。路由器的tracert命令即是使用的这个字段。当数据包从源地址发出时TTL值被置为1,当第一跳路由器收到时,会进行路由,同时TTL会减1,此时会发现TTL为0,则不能正常发送,向源地址传送一个错误信息。这时
7、候源地址接收到错误信息后,会根据该错误信息中的源地址,来判断路由路径中的第一步,这时候,再将TTL值置为2进行发送,第一跳路由器正常发送,第二跳路由器同样会执行与第一跳路由器同样的操作这样源地址就可以得到路由的传送路径信息。*协议(protocol)字段长度为8位,它给出了主机到主机层或传输层协议的“地址”或协议号,协议字段指定了数据包中信息的类型。当前已分配了100多个不同的协议号。一些众所周知的协议号协议号主机到主机层协议(传输层协议)1ICMP: internet消息控制协议2IGMP: internet组管理协议4被IP协议封装的IP6TCP:传输控制协议17UDP:用户数据报协议45
8、RSVP:资源预留协议47GRE:通用路由选择封装54NHRP:NBMA下一跳解析协议88IGRP:internet网关路由选择协议89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头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是针对IP报头的纠错字段。检验和不计算被封装的数据,UDP、TCP和ICMP都有各自的校验各。报头校验和字段包含一个16位二进制补码和,这是由数据包发送者计算得到的。接收者将连同原始校验和重新进行16位二进制补码和计算。如果数据包传输中没有发生错误,那么结果应该16位全部为1。前面提到过,每台路由器都会降低数据包的TTL值,所以每台路由器都必须重新计算校验和。RFC1141讨论了一些简化
9、计算的策略。*源地址和目的地址(source and destination address)字段长度为32位,分别表示发送者数据包源点和目的地址的IP地址。*可选项(option)是一个长度可变的字段,并像其名字所表示的,它是可选的。可选项被添加在包头中,包括源点产生的信息和其他路由器加入的信息 ;可选项字段主要用于测试。常用的可选项如下:松散源路由选择(loose source routing)它给出了一连串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序列。数据包必须沿着IP地址序列传送,但是允许在相继的两个地址之间跳过多台路由器。 利用此字段可以穿越做过NAT的路由器,可以对私有地址直接发起访问。严格源路由选择
10、(strict source routing)它也给出了一系列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序列。不同于松散源路由选择,数据包必要严格按照路由转发。如果下一跳不在列表中,那么将会发生错误。记录路由(record route)当数据包离开时为每台路由器提供空间记录数据包的出站接口地址,以便保存数据包经过的所有路由器的记录。记录路由选项提供了类似于路由追踪的功能,但是不同点在于这里记录了双向路径上的出站接口信息。*填充(padding)该字段通过在可选项字段后面添加0来补足32位,这样保证报头长度是32位的倍数。IPv6报头 IPv6报头格式: (4位)版本号(8位)通信流类型(20位)流标签(16位)有效
11、负荷长(8位)下一报头(8位)跳数限制(128位)源地址(128位)目的地址 (4位)版本号 (8位)通信流类型 (20位)流标签 (16位)有效负荷长度 (8位)下一报头 (8位)跳数限制 (128位)源地址 (128位)目的地址 版本号: 版本字段规定了IP协议 通信流类别:表示IPV6数据包的类或优先级 流标签: 表示这个数据包属于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一个特定数据包序列 有效载荷长度:表示IPV6有效载荷长度,包括扩展报头和上层PDU 下一个报头:表示第一个扩展报头的类型,或者是上层PDU中的协议 跳限制: 表示IPV6数据包在被丢弃前可以通过的最大链路数。 源地址: 表示源主机IPV
12、6地址 目的地址: 表示当前目标节点的IPV6 下一个报头字段的值: 0 逐跳选项报头 6 TCP 17 UDP 41 以封装的IPV6报头 43 路由包头 44 片段报头 50 封装安全有效载荷报头 51 身份验证报头 58 ICMPV6报头 59 没有下一个报头 60 目标选项报头 扩展报头的顺序: 1.逐跳选项头 2.目标选项头(当存在路由报头时,用于中间目标) 3.路由头 4.分段头 5.身份验证头 6.封装安全有效载荷报头 7.目标选项报头(用于最终目标)TCP报头 32bit20字节源 端 口 号目 的 端 口 号发 送 序 号接 收 序 号数据偏移保留URGACKPSHRSTSY
13、NFIN窗 口检 验 和紧 急 指 针选 项 和 填 充数 据TCP 报文段首部的前 20 个字节是固定的,后面有 4N 字节是可有可无的选项(N 为整数)。因此 TCP 首部的最小长度是 20 字节。 首部固定部分各字段的意义如下: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各占 2 个字节。前面已讲过,端口是运输层与高层的服务接口。16 bit 的端口号加上 32 bit 的 IP 地址,构成了相当于运输层服务访问点 TSAP 的地址(总共是 48 bit)。这些端口可用来将若干高层协议向下复用。 序号 占 4 字节,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部分第一个字节的序号。在 TCP 传送的数据流中,每一个字节都有一个序号。
14、例如,在一个报文段中,序号为 300,而报文中的数据共 100 字节。那么在下一个报文段中,其序号就是 400。因此 TCP 是面向数据流的。 确认序号 占 4 字节,是期望收到对方下次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也就是期望收到的下一个报文段的首部中的序号。 由于序号字段有 32 bit长,可对 4 GB(即 4 千兆字节)的数据进行编号。这样就可保证当序号重复使用时,旧序号的数据早已在网络中消失了。 数据偏移 占 4 bit,它指出数据开始的地方离 TCP 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这实际上就是 TCP 报文段首部的长度。由于首部长度不固定(因首部中的选项字段长度是不确定的),因此数据偏移字段
15、是必要的。但应注意,“数据偏移”的单位是 32 bit 字,而不是字节或比特。数据偏移字段后面有 6 bit 是保留字段,供今后使用,但目前应置为 0。 下面 6 个比特是说明本报文段性质的控制字段(或称为标志)。各比特的意义如下。 紧急比特URG(URGent) 当 URG=l 时,表明此报文段应尽快传送(相当于加速数据),而不要按原来的排队顺序来传送。例如,已经发送了很长的一个程序要在远地的主机上运行。但后来发现有些问题,要取消该程序的运行。因此从键盘发出中断信号。这就属于紧急数据。此时要与第 5 个 32 bit 字中的后一半“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字段配合使用。紧急
16、指针指出在本报文段中的紧急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紧急指针使接收方可以知道紧急数据共有多长。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当窗口大小为零时也可发送紧急数据。 确认比特ACK 只有当 ACK=1 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意义。当 ACK=0 时,确认序号没有意义。 急迫比特PSH(PuSH) 当 PSH=l 时,表明请求远地 TCP 将本报文段立即传送给其应用层,而不要等到整个缓冲区都填满了后再向上交付。 重建比特RST(ReSeT) 当 RST=1 时,表明出现严重差错(如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建运输连接。重建比特还用来拒绝一个非法的报文段或拒绝打开一个连接。 同步比特SYN 在连接
17、建立时使用。当 SYN=1 而 ACK=0 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对方若同意建立连接,则应在发回的报文段中使 SYN=1 和 ACK=l。因此,同步比特 SYN 置为 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而 ACK 比特的值用来区分是哪一种报文。 终止比特FIN(FINal)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当 FIN=l 时,表明欲发送的字节串已经发完,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窗口 占 2 字节。窗口字段实际上是报文段发送方的接收窗口,单位为字节。通过此窗口告诉对方,“在未收到我的确认时,你能发送的数据的字节数至多是此窗口的大小。” 检验和 占 2 字节。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
18、两部分。但和用户数据报 UDP 一样,在计算检验和时,要在 TCP 报文段的前面加上一个 12 字节的伪首部。伪首部的格式与 图87 中 UDP 数据报的伪首部一样。但应将伪首部的第 4 个字段中的 17 改为 6(Internet规定 TCP 的协议号是 6),将第 5 个字段中的 UDP 长度改为 TCP 长度。检验和的计算方法与 IP 数据报首部检验和的计算方法一样,只是还要加上 TCP 报文的伪首部。接收端收到此报文段后,仍要加上这个伪首部来计算检验和。若使用 IPv6,则相应的伪首部也要改变。 选项 长度可变。TCP 只规定了一种选项,即最长报文段 MSS(Maximum Segme
19、nt Size)。MSS 告诉对方的 TCP:“我的缓冲区所能接收的报文段的最大长度是MSS。” MSS 的选择并不简单。当 MSS 长度减小时,网络的利用率就降低。设想在极端的情况下,当 TCP 报文段只有一个字节的数据时,在 IP 层传输的数据报的开销至少有 40 个字节(包括 TCP 报文段的首部和 IP 数据报的首部)。这样,对网络的利用率就不会超过 1/41。到了数据链路层还要加上一些开销。但反过来,若 TCP 报文段非常长,那么在 IP 层传输时就可能要分解成多个短数据报片。在目的站要将收到的各个短数据报片装配成原来的 TCP 报文段。当传输出错时还要进行重传。这些也都会使开销增大
20、。一般认为,MSS 应尽可能大些,只要在 IP 层传输时不需要再分片就行。在连接建立的过程中,双方都将自己能够支持的最大报文长度 MSS 写入这一字段。在以后的数据传送阶段,MSS 取双方提出的较小的那个数值。若主机未填写这项,则 MSS 的默认值是 536 字节长的净负荷。因此,所有在 Internet 上的主机都应能够接受的报文段长度是 536+20 = 556 字节。UDP报头源 端 口 号目 的 端 口 号报 文 长 度校 验 和数 据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数据报长度校验值UDP协议使用端口号为不同的应用保留其各自的数据传输通道。UDP和TCP协议正是采用这一机制实现对同一时刻内多项应用同
21、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支持。数据发送一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将UDP数据包通过源端口发送出去,而数据接收一方则通过目标端口接收数据。有的网络应用只能使用预先为其预留或注册的静态端口;而另外一些网络应用则可以使用未被注册的动态端口。因为UDP报头使用两个字节存放端口号,所以端口号的有效范围是从0到65535。一般来说,大于49151的端口号都代表动态端口。数据报的长度是指包括报头和数据部分在内的总字节数。因为报头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该域主要被用来计算可变长度的数据部分(又称为数据负载)。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根据操作环境的不同而各异。从理论上说,包含报头在内的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不过,
22、一些实际应用往往会限制数据报的大小,有时会降低到8192字节。UDP协议使用报头中的校验值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校验值首先在数据发送方通过特殊的算法计算得出,在传递到接收方之后,还需要再重新计算。如果某个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被第三方篡改或者由于线路噪音等原因受到损坏,发送和接收方的校验计算值将不会相符,由此UDP协议可以检测是否出错。这与TCP协议是不同的,后者要求必须具有校验值。许多链路层协议都提供错误检查,包括流行的以太网协议,也许你想知道为什么UDP也要提供检查和校验。其原因是链路层以下的协议在源端和终端之间的某些通道可能不提供错误检测。虽然UDP提供有错误检测,但检测到错误时,UDP不做错误
23、校正,只是简单地把损坏的消息段扔掉,或者给应用程序提供警告信息。UDP Helper是实现对指定UDP端口广播报文的中继转发,即将指定UDP端口的广播报文转换为单播报文发送给指定的服务器,起到中继的作用.子网划分子网划分定义:Internet组织机构定义了五种IP地址,有A、B、C三类地址。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A类网络可能有台主机,它们处于同一广播域。而在同一广播域中有这么多结点是不可能的,网络会因为广播通信而饱和,结果造成个地址大部分没有分配出去。可以把基于每类的IP网络进一步分成更小的网络,每个子网由路由器界定并分配一个新的子网网络地址,子网地址是借用基于每类的网络地址的主机部分创建的
24、。划分子网后,通过使用掩码,把子网隐藏起来,使得从外部看网络没有变化,这就是子网掩码。简介RFC 950定义了子网掩码的使用,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2进制数,其对应网络地址的所有位置都为1,对应于主机地址的所有位置都为0。由此可知,A类网络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0.0.0,B类网络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255.0.0,C类网络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将子网掩码和IP地址按位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IP地址的网络地址,剩下的部分就是主机地址,从而区分出任意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子网掩码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我们还可以用CIDR的网络前缀法表示掩码,即“/;”。如1
25、38.96.0.0/16表示B类网络138.96.0.0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IP判断子网掩码告知路由器,IP地址的前多少位是网络地址,后多少位(剩余位)是主机地址,使路由器正确判断任意IP地址是否是本网段的,从而正确地进行路由。例如,有两台主机,主机一的IP地址为222.21.160.6,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主机二的IP地址为222.21.160.73,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现在主机一要给主机二发送数据,先要判断两个主机是否在同一网段。主机一222.21.160.6即:.255.255.255.192即:.按位逻辑与运算结果为:.十进制
26、形式为(网络地址):222.21.160.0主机二222.21.160.73 即:.255.255.255.192即:.按位逻辑与运算结果为:.十进制形式为(网络地址):222.21.160.64两个结果不同,也就是说,两台主机不在同一网络,数据需先发送给默认网关,然后再发送给主机二所在网络。(路由器路由选择方式可参考另外文献)设置子网划分是通过借用IP地址的若干位主机位来充当子网地址从而将原网络划分为若干子网而实现的。划分子网时,随着子网地址借用主机位数的增多,子网的数目随之增加,而每个子网中的可用主机数逐渐减少。以C类网络为例,原有8位主机位,2的8次方即256个主机地址,默认子网掩码25
27、5.255.255.0。借用1位主机位,产生2个子网,每个子网有126个主机地址;借用2位主机位,产生4个子网,每个子网有62个主机地址每个网中,第一个IP地址(即主机部分全部为0的IP)和最后一个IP(即主机部分全部为1的IP)不能分配给主机使用,所以每个子网的可用IP地址数为总IP地址数量减2;根据子网ID借用的主机位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划分的子网数、掩码、每个子网主机数,列表如下: 划分子网数 子网位数 子网掩码(二进制) 子网掩码(十进制) 每个子网主机数 12 1 . 255.255.255.128 126 34 2 . 255.255.255.192 62 58 3 . 255.25
28、5.255.224 30 916 4 . 255.255.255.240 14 1732 5 . 255.255.255.248 6 3364 6 . 255.255.255.252 2如上表所示的C类网络中,若子网占用7位主机位时,主机位只剩一位,无论设为0还是1,都意味着主机位是全0或全1。由于主机位全0表示本网络,全1留作广播地址,这时子网实际没有可用主机地址,所以主机位至少应保留2位。计算步骤1、确定要划分的子网数2、 求出子网数目对应二进制数的位数N及主机数目对应二进制数的位数M。3、对该IP地址的原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前N位置取1或后M位置取0 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后的
29、子网掩码。例如,对B类网络135.41.0.0/16需要划分为20个能容纳200台主机的网络(即:子网)。因为162032,即:2的4次方202的5次方,所以,子网位只须占用5位主机位就可划分成32个子网,可以满足划分成20个子网的要求。B类网络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255.0.0,转换为二进制为.。现在子网又占用了5位主机位,根据子网掩码的定义,划分子网后的子网掩码应该为.,转换为十进制应该为255.255.248.0。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每个子网的主机数。子网中可用主机位还有11位,2的11次方=2048,去掉主机位全0和全1的情况,还有2046个主机ID可以分配,而子网能容纳200台主机
30、就能满足需求,按照上述方式划分子网,每个子网能容纳的主机数目远大于需求的主机数目,造成了IP地址资源的浪费。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我们也可以根据子网所需主机数来划分子网。还以上例来说,128200256,即2720028,也就是说,在B类网络的16位主机位中,保留8位主机位,其它的168=8位当成子网位,可以将B类网络138. 96.0.0划分成256(28)个能容纳25611=254台(去掉全0全1情况)主机的子网。此时的子网掩码为.,转换为十进制为255.255.255.0。在上例中,我们分别根据子网数和主机数划分了子网,得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都能满足要求,实际上,子网占用58位主机位时所
31、得到的子网都能满足上述要求,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应按照什么原则来决定占用几位主机位呢?注意事项在划分子网时,不仅要考虑目前需要,还应了解将来需要多少子网和主机。对子网掩码使用必须要更多的子网位,可以得到更多的子网,节约了IP地址资源,若将来需要更多子网时,不用再重新分配IP地址,但每个子网的主机数量有限;反之,子网掩码使用较少的子网位,每个子网的主机数量允许有更大的增长,但可用子网数量有限。一般来说,一个网络中的节点数太多,网络会因为广播通信而饱和,所以,网络中的主机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将更多的主机位用于子网位。综上所述,子网掩码的设置关系到子网的划分。子网掩码
32、设置的不同,所得到的子网不同,每个子网能容纳的主机数目不同。若设置错误,可能导致数据传输错误。优点1.减少网络流量2.提高网络性能3.简化管理4.易于扩大地理范围划分子网首先要熟记2的幂:2的0次方到9次方的值分别为:1,2,4,8,16,32,64,128,256和512.还有要明白的是:子网划分是借助于取走主机位,把这个取走的部分作为子网位.因此这个意味划分越多的子网,每个子网容纳的主机将越少.Subnet Masks子网掩码用于辨别IP地址中哪部分为网络地址,哪部分为主机地址,由1和0组成,长32位,全为1的位代表网络号.不是所有的网络都需要子网,因此就引入1个概念:默认子网掩码(def
33、ault subnet mask).A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B类的为255.255.0.0;C类的为255.255.255.0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CIDR叫做无分类域间路由,ISP常用这样的方法给客户分配地址,ISP提供给客户1个块(block size),类似这样:192.168.10.32/28,这排数字告诉你你的子网掩码是多少,/28代表多少位为1,最大/32.但是你必须知道的1点是:不管是A类还是B类还是其他类地址,最大可用的只能为30/,即保留2位给主机位CIDR值:1.掩码255.0.0.0:/8(A类地址
34、默认掩码)2.掩码255.128.0.0:/93.掩码255.192.0.0:/104.掩码255.224.0.0:/115.掩码255.240.0.0:/126.掩码255.248.0.0:/137.掩码255.252.0.0:/148.掩码255.254.0.0:/159.掩码255.255.0.0:/16(B类地址默认掩码)10.掩码255.255.128.0:/1711.掩码255.255.192.0:/1812.掩码255.255.224.0:/1913.掩码255.255.240.0:/2014.掩码255.255.248.0:/2115.掩码255.255.252.0:/2216
35、.掩码255.255.254.0:/2317.掩码255.255.255.0:/24(C类地址默认掩码)18.掩码255.255.255.128:/2519.掩码255.255.255.192:/2620.掩码255.255.255.224:/2721.掩码255.255.255.240:/2822.掩码255.255.255.248:/2923.掩码255.255.255.252:/30Subnetting Class A,B&C Address划分目的节约IP地址,避免浪费。限定广播的传播。保证网络的安全。划分捷径1.你所选择的子网掩码将会产生多少个子网2的x次方-2(x代表网络位借用主机
36、的位数,即2进制为1的部分,现在的网络中,已经不需要-2,已经可以全部使用,不过需要加上相应的配置命令,例如CISCO路由器需要加上ip subnet zero命令就可以全部使用了。)2.每个子网能有多少主机2的y次方-2(y代表主机位,即2进制为0的部分)3.有效子网是有效子网号=256-10进制的子网掩码(结果叫做block size或base number)4.每个子网的广播地址是广播地址=下个子网号-15.每个子网的有效主机分别是忽略子网内全为0和全为1的地址剩下的就是有效主机地址.最后1个有效主机地址=下个子网号-2(即广播地址-1)具体实例C类地址例子:网络地址192.168.10.0;子网掩码255.255.255.192(/26)1.子网数=2*2=4(ip subnet zero命令启用)2.主机数=2的6次方-2=623.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192=64;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92.168.10.0,第二个为192.168.10.64,第三个为192.168.10.128,第四个为192.168.10.192。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第一和第二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92.168.10.63和192.168.10.127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92.168.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汽车销售公司销售合同范例
- 2025标准室内设计合同
- 2025 年租赁合同范本:房屋租赁合同
- 2025年合约经理聘请合同调整
- 2025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常见的注意事项
- 2025违反合同赔偿规定解析
- 2025委托加工食品合同书范本
- 2025科技公司劳动合同范本
- 2025租房合同无效维修条款的应对策略
- 2025办公空间租赁合同范本
- GB 7718-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世界近代史专题复习提纲
- 2025-2030中国蜂蜜行业营销渠道与多元化经营效益预测研究报告
- 内蒙古汇能集团笔试题库
- 产后保健知识课件
- 氧化反应工艺安全操作规程
- 子宫肌瘤病例讨论
- 门窗安装施工方案07785
- 2025年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 土壤氡检测方案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