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古汉课堂笔记_第1页
王宁古汉课堂笔记_第2页
王宁古汉课堂笔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言 教 材:王宁主编,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授课内容:包括通论和文选两部分。一、文选。文选的教学分精讲和泛读两部分。精讲古代诗文25篇,着重于字、词、句有关知识的讲解,部分篇目要求学生背诵;泛读古代诗文20篇,供学生课余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通论。包括导言、汉字、词汇、音韵、实词短语与句子、虚词、古书阅读常识等7部分。 课 时:通论60课时;文选50课时。总计110学时。导 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

2、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古代汉语课的性质:(1)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2)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1) 文言文;(2)古白话。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内容包括两大方面:(1)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2)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

3、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词有音和义两部分。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

4、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同源词的系联,理解古诗的押韵、韵律,也需要语音知识。古代的语音与现在的语音不同,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同一时期的各个方音也不同。所以,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要有古音学知识。而作为对语音史的研究,本身也是语言学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词汇方面:汉字一章涉及意义问题,词汇一章也涉及意义问题,因为在古汉语中,字与词既有区别而又关系密切。一个字(词)有多个意义,用词义引申的理论来掌握它,这与汉字一章的“本义”、“引申义”有关。古汉语的词不是独立存在和变化的,它的使用也常有并列、同义换用的情况,要理解掌握一个词,还可以通过同义词关系、同源词关系得到更

5、深入的理解。语法部分:解决了字词(实词)的问题,还有组词成句的规则问题。实词在特定的句子中改变词性,是词类活用。把字词一个个串起来的是句子,组词成句的法则就是句法。在实词间起辅助、加强表达作用的是虚词。句法和词法合起来就是语法的内容。这些都是必要掌握的。古书注解部分:古汉语的语言,储存在一种特别的载体即经典文献中。历代对经典文献的注释、整理工作很多,可以帮助准确理解古汉语。反过不定期,读古汉语的最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利用古代文献。所以,文献阅读的有关知识也要掌握。以上就构成了本材的通论的各个部分。这也反映了通论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了解这些关系,有助于全面把握知识体系。三、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

6、与要求:1. 使学生牢固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综合能力,以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3. 提高学生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四、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将通论的学习和文选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附录:古汉语课内容和知识点(一) 文选:主要为1先秦:左传、战国策、礼记以及诸子,等2汉代:史记、汉书、文选等3唐宋:韩、柳、欧、苏散文以及部分诗歌,如诗经、楚辞以今人注为主,古人注为辅。本科生要实现从读今注向读古注的过渡,进行一定量的古注阅读训练。(二)通论: 1文字(1)形体演变(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

7、国文字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楷书)(2)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3)因形求义(4)古书用字通假、分化、异体2词汇(1)多义词本义、引申义、假借义(2)同义词认识和辨析同义词(3)同源词因声求义3音韵(1)等韵学古代的语音学(2)中古音切韵的声、韵、调系统;反切(3)上古音声母研究及其结论;韵部研究及其结论(4)上古字音的判定目的判定同源;确定通假;了解用韵和声律;了解复音词的构成标准和方法声符、古注、声训;工具书4词法与句法(1)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一般动词:段不弟;晋灵公不君使动:尔欲吴王我乎?(左?定十)意动:(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侯王宝之(淮南子?说山)形容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数词用作动词(2)短语问题名词作状语(名+动)动词的使动用法(动vi+名)特殊动宾关系(施动、与动、因动)动宾语序:A疑问代词作宾语;B否定句中的宾语;C被强调的宾语(用是、之复指)双宾语主谓之间加“之”(或“其”)(3)句子判断句(无判断词“是”)被动句无标记有标记:“见(于)”、“为(所)”、“被(所)”5虚词主要是实践问题,要求在文献阅读中随见随解决;最后在通论课中归纳。6古书阅读(1)古注A作用:古汉语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步培养起直接阅读带古注(不带古注)的文献的能力。B发展: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清C类型:传注;章句;义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