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点加密...1_第1页
水准点加密...1_第2页
水准点加密...1_第3页
水准点加密...1_第4页
水准点加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施工测量 3.水准点加密 4.中线防线 场地清理 2.砍树、挖根及清理表土 水准点加密 一、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一、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1 1、交通部颁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 2、交通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 3、交通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 4 4、交通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 5、交通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二、相关技术指标要求二、相关技术指标要求 1、公路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 准。同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个高程系统, 不能采用同一系统时,应给定高程系统的 转

2、换关系。独立工程或三级以下公路联测 有困难时,可采用假定高程。 2公路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在进行水 准测量确有困难的山岭地带以及沼泽、水 网地区,四、五等水准测量可用光电测距 三角高程测量。 三、各级公路及构造物的水准测量等级应按表选定各级公路及构造物的水准测量等级应按表选定 公路及构造物水准测量等级表 测量项目等级水准路线最大长度 (km) 4000m以上特长隧道、 2000m以上特大桥 三等50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0002000m特大桥、 20004000m长隧道 四等16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1000m以下桥梁、 2000m以下隧道 五等10 2 2、水准测量的精度应符合表的规

3、定、水准测量的精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L15 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 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Li为检测测段 长度(km) 。 等等 级级 每公里高差中数每公里高差中数 误差误差 (mm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 合差合差 (mmmm) 检测已测检测已测 测段测段 高差之差高差之差 (mmmm) 偶然中偶然中 误差误差 M M 全中误全中误 差差 M MW W 平原微平原微 丘区丘区 山岭重丘区山岭重丘区 三等三等3 36 6 或或 四等四等5 51010或或 五等五等8 81616 L25 L1

4、5 3 3、水准点的布设、水准点的布设 水准路线应沿公路路线布设,水准点宜设于公路中心线两 50300m范围之内。水准点间距宜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 根据需要适当加密;大桥、隧道口及其它大型构造物两端,应 增设水准点。 4 4、水准观测、水准观测 (1)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 i,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 应每天测定一次,i角稳定后可每隔15天测定一次,其值不得 大于20。 b、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线条式因瓦标 尺不应大于0.10mm,对于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0.5mm。 (2)导线点高程测量及跨河水准测量的光电

5、测距仪和经纬仪的检 验,除按本规范第4.1.6条和4.1.7条规定的项目检验外,还须 进行下列检验: a、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不得大于2.0。 b、一测回垂直角观测中误差不得大于3.0。 (3 3)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表的规定)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表的规定 等等 级级 仪器仪器 类型类型 水准尺水准尺 类型类型 观观 测测 方方 法法观观 测测 方方 法法 三等三等 DSDS1 1因瓦因瓦 光学观测光学观测 法法 往往后后- -前前- -前前- -后后 DSDS3 3双面双面 中丝读数中丝读数 法法 往返往返后后- -前前- -前前- -后后 四等四等DSDS3 3双面双面 中丝读数中丝

6、读数 法法 往返、往返、 往往 后后- -后后- -前前- -前前 五等五等DSDS3 3单面单面 中丝读数中丝读数 法法 往返、往返、 往往 后后- -前前 5 5、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等级等级 水准仪水准仪 的型号的型号 视线长视线长 度(度(m m) 前后视前后视 较较 差差 (m m) 前后视前后视 累积差累积差 (m m) 视线离视线离 地面最地面最 低高度低高度 (m m) 红黑面红黑面 读数差读数差 (mmmm) 黑红面黑红面 高差较高差较 差(差(mmmm) 三等三等 DSDS1 1100100 3 36 60.30.3 1.0

7、1.01.51.5 DSDS3 375752.02.03.03.0 四等四等DSDS3 31001005 510100.20.23.03.05.05.0 五等五等DSDS3 3100100 大致相大致相 等等 6. 6. 观测结果的重测和取舍观测结果的重测和取舍 (1)观测结果超限必须进行重测。 (2)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必须立即重测,否则从水准点 或间隙点起重测。 (3)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必须重测,重测后应选 用往返合格的成果。如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 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4)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或附合路 线的环线闭合差在计算高差中误差M或高差中数

8、的 全中误差MW超限时,应先对路线上闭合差较大的测 段进行重测。 四、外业成果的整理四、外业成果的整理 1水准测量观测结束经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编 制高差表,计算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数、 水准路线(或环线)闭合差、1km水准测量高差 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以及1km水准测量中数的 全中误差MW。 2各等水准网的计算,应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 接观测平差,平差后应求出最弱相对于起算点 的高程中误差。四、五等水准网和高程导线网 也可采用等权代替法、逐渐趋近法、多边形法 等方法进行平差,并应作精度评定。 3水准测量计算时数字取位。 水准测量计算时数字取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水准测量计算时数字取位,应符

9、合下表的规定。 等等 级级 往往 返返 测测 距离总距离总 和和 (kmkm) 往往 返返 测测 距离中距离中 数数 (kmkm) 各测站各测站 高高 差差 (mmmm) 往往 返返 测测 高差总高差总 和和 (mmmm) 往往 返返 测测 高差中高差中 数数 (mm)(mm) 高高 程程 (mmmm) 各等各等0.10.10.10.10.10.10.10.11 11 1 中线放样中线放样 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1.1.交通部颁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JTG B01-2003) 2.2.交通部颁交通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10、JTG D20-2006JTG D20-2006) 3.3.交通部颁交通部颁公路勘测规范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JTJ061-99) 4 4交通部颁交通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JTG D30-2004) 5.5.交通部颁交通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JTG F1020062006) 路线放线路线放线 1.1.检查初步设计阶段设置的测量控制点,如有丢失不能检查初步设计阶段设置的测量控制点,如有丢失不能 满足放线要求时,应增设或补设。满足放线要求时,应增设或补设。 2.2.应对原有测量控制点进行检测,其成果与初测成果的

11、应对原有测量控制点进行检测,其成果与初测成果的 较差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原成果作为放线的依据;超出较差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原成果作为放线的依据;超出 限差时,应予重测。对新增或补设的测量控制点,应予限差时,应予重测。对新增或补设的测量控制点,应予 联测。联测。 3.3.根据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结合现场地形、地物条件根据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结合现场地形、地物条件 进一步优化、调整与完善线形线位及构造物位置,确定进一步优化、调整与完善线形线位及构造物位置,确定 定测路线,并重新进行纸上定线成果的计算与复核。定测路线,并重新进行纸上定线成果的计算与复核。 4.4.实地放线实地放线 1).1).根据测量控

12、制点和纸上定线计算成果,可采根据测量控制点和纸上定线计算成果,可采 用极坐标法、拨角法、支距法、直接定交点法放线。用极坐标法、拨角法、支距法、直接定交点法放线。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极坐标法放线;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极坐标法放线;二、 三、四级公路可采用拨角法、支距法或直接定交点法放三、四级公路可采用拨角法、支距法或直接定交点法放 线。线。 2).2).极坐标法放线极坐标法放线 采用极坐标法放线,可不设置交点桩,其偏采用极坐标法放线,可不设置交点桩,其偏 角、间距和桩号均以计算资料为准。放线时,应一次角、间距和桩号均以计算资料为准。放线时,应一次 放出整桩与加桩,亦可只放直、曲线上

13、的控制桩,其放出整桩与加桩,亦可只放直、曲线上的控制桩,其 余用链距法测定。余用链距法测定。 供链距法测定中桩的控制桩(公里桩,曲线供链距法测定中桩的控制桩(公里桩,曲线 起、中、终点桩等)应读数两次,其点位差不得大于起、中、终点桩等)应读数两次,其点位差不得大于 2cm2cm,并于桩顶钉小钉以示点位。,并于桩顶钉小钉以示点位。 测站转移前,应观测核对相邻控制点的方位测站转移前,应观测核对相邻控制点的方位 角;测站转移后,应对前一测站所放桩位重放角;测站转移后,应对前一测站所放桩位重放1 12 2个个 桩点,以资校核。采用支导线敷设个别中桩,只限于桩点,以资校核。采用支导线敷设个别中桩,只限于

14、 两次传递,并应与控制点闭合。两次传递,并应与控制点闭合。 3).3).拨角法放线拨角法放线 根据纸上定线,采用经纬距计算各线段的方向、根据纸上定线,采用经纬距计算各线段的方向、 距离、交角等资料,在现场拨角量距,定出路线转点和交距离、交角等资料,在现场拨角量距,定出路线转点和交 点。点。 拨角法放线,应重新实测偏角和距离,并据以敷拨角法放线,应重新实测偏角和距离,并据以敷 设中线,其数据以实测值为准。设中线,其数据以实测值为准。 一般每隔一般每隔3 35 5个交点与导线点闭合一次,必要时个交点与导线点闭合一次,必要时 应调整线位,消除实地放线与纸上定线间的累积误差。应调整线位,消除实地放线与

15、纸上定线间的累积误差。 4).4).支距法放线支距法放线 根据纸上定线线位与控制点位置的相互关系,采用根据纸上定线线位与控制点位置的相互关系,采用 量取支距的办法放出路线上的特征点,并据此穿线定出交点量取支距的办法放出路线上的特征点,并据此穿线定出交点 和转点。和转点。 实地放线后,应结合地形、地物复查线位与线形,实地放线后,应结合地形、地物复查线位与线形, 必要时予以现场修改,使之完善。必要时予以现场修改,使之完善。 放线后,应实测交角、距离,并据以测定中桩,其放线后,应实测交角、距离,并据以测定中桩,其 数据以实测值为准。数据以实测值为准。 5.5.延长直线钉设转点或交点延长直线钉设转点或

16、交点 交点至转点或转点间距离,一般控制在交点至转点或转点间距离,一般控制在5050500m500m之间;之间; 当点间距离小于当点间距离小于50m50m时,应设置远视点。时,应设置远视点。 正倒镜的点位横向偏差每正倒镜的点位横向偏差每100m100m不应大于不应大于5mm5mm;当点间;当点间 距离大于距离大于400m400m时,最大点位差不应大于时,最大点位差不应大于20mm20mm。二级及二级以下。二级及二级以下 的公路,点位差值可放至两倍。符合以上偏差范围时,可分中的公路,点位差值可放至两倍。符合以上偏差范围时,可分中 定点。定点。 延长直线时,前后视距离宜大致相等。当距离小于延长直线时

17、,前后视距离宜大致相等。当距离小于 100m100m时,应用测针或垂球对点;当距离较远时,可用花杆对点,时,应用测针或垂球对点;当距离较远时,可用花杆对点, 并以杆脚为照准目标,如有困难时至少应照准花杆长度的一半并以杆脚为照准目标,如有困难时至少应照准花杆长度的一半 以上。以上。 采用拨角法、支距法、直接定点法钉设交点时,宜采采用拨角法、支距法、直接定点法钉设交点时,宜采 用设骑马桩的方法定出交点桩。用设骑马桩的方法定出交点桩。 6.6.交点水平角观测交点水平角观测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使用精度不低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使用精度不低于J6J6经纬仪,经纬仪, 采用全圆测回法测量右测角,观测一测

18、回。两半测回间应采用全圆测回法测量右测角,观测一测回。两半测回间应 变动度盘位置,角值相差的限差在变动度盘位置,角值相差的限差在2020以内取平均值,以内取平均值, 取位至取位至11。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角值相差的限差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角值相差的限差在6060以以 内取平均值,取位至内取平均值,取位至3030(即(即1010舍去,舍去,2020、3030、 4040取为取为3030,5050进为进为1 1)。)。 7.7.采用拨角法、支距法、直接定交点法等方法放线时,采用拨角法、支距法、直接定交点法等方法放线时, 中线一般每隔中线一般每隔5km5km,特殊情况不远于,特殊情况不远于10km1

19、0km,应与初测控,应与初测控 制点联测,其闭合差不应超过表制点联测,其闭合差不应超过表4-14-1的规定。的规定。 中线闭合差中线闭合差 表表4-14-1 名名 称称 高速公路、一级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二级及二级以 下公路下公路 水平角闭合差水平角闭合差 () 长度相对闭合长度相对闭合 差差 1/20001/20001/10001/1000 n30 n60 路堤填筑时如果不清除结合面上的草木残株等有害 于路堤稳定的杂物,路堤成形后一旦杂物腐烂变质, 地基将发生松软和不均匀沉陷等现象,为了预防这种为了预防这种 情况,就必须在填土之前做好伐树、除根和表层土壤情况,就必须在填土之

20、前做好伐树、除根和表层土壤 处理工作。特别当路基填筑高度小于处理工作。特别当路基填筑高度小于1.0m时,就注意时,就注意 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丛全部挖除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丛全部挖除。 伐树、除根和清除草丛作业可采用人工方法或机械 方法。应注意的是对草丛等不能用火烧的办法,因为 火烧法,火势不易控制,稍有不慎,即会造成烧山毁 林等严重后果。 如基底的表层土系腐植土,则须用挖掘机或 人工将其表层土清除换填,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以不小于30cm为宜。并予以分层压实,压 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如发现草碳层、鼠洞裂缝、 溶洞等,都必须注意处理好,以防造成日后塌陷。 有些清除物(如腐殖土),路堤修筑后,可取回 作为护坡保护层使用,也可作为中央分隔带及绿 化带的回填土,这时应注意堆弃位置要便于取回。 路堤通过耕地时,筑填施工之前,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