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功能解剖学功能解剖学 脊脊 髓髓 Spinal cordSpinal cord 硬脊膜硬脊膜 蛛网膜蛛网膜 软膜软膜 脊髓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态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态 脊髓位于椎管内,外包脊髓位于椎管内,外包 有三层被膜。有三层被膜。 脊髓为长条状前后稍扁脊髓为长条状前后稍扁 的圆柱形,上端自枕骨大孔的圆柱形,上端自枕骨大孔 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 第第1 腰椎体下缘。腰椎体下缘。 有两个梭形膨大:颈膨有两个梭形膨大:颈膨 大和腰骶膨大。大和腰骶膨大。 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 锥,向下延为终丝。锥,向下延为终丝。 C1 T1 T12 L5 S1 延
2、髓延髓 脊髓圆锥脊髓圆锥 终丝终丝 马尾马尾 脊髓表面可见多条纵沟或裂。脊髓表面可见多条纵沟或裂。 后正中沟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后外侧沟 后中间沟后中间沟 前外侧沟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前正中裂 后索后索 侧索侧索 前索前索 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 着着 于脊髓的范围于脊髓的范围 或高度,称一个脊髓节段。或高度,称一个脊髓节段。 后根根丝后根根丝 前根根丝前根根丝 脊神经脊神经 脊髓节段脊髓节段 二、脊髓的节段二、脊髓的节段 因为有因为有 31 对脊神经,故对脊神经,故 脊髓有脊髓有 31 个节段:即个节段:即 8个颈个颈 髓节髓节( C )、12 个胸髓节个胸髓节
3、( T )、5 个腰髓节个腰髓节( L )、 5 个骶髓节个骶髓节( S ) 和和 1 个尾髓节个尾髓节 (Co )。 c1 T1 L1 S1 Co c1 T1 L1 S1 Coc.1 7 10 3 II V VII LI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 对病变和麻醉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对病变和麻醉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在成人,一般的推算方法为:在成人,一般的推算方法为: 上颈髓节(上颈髓节(C14)大致与同序)大致与同序 数椎骨相对应;数椎骨相对应; 下颈髓节(下颈髓节(C58)和上胸髓节)和上胸髓节 (T14)与同
4、序数椎骨的上方第)与同序数椎骨的上方第 1 节椎体平对;节椎体平对; 中胸髓节(中胸髓节(T58)约与同序数)约与同序数 椎体上方第椎体上方第 2 节椎体平对;节椎体平对; 下胸髓节(下胸髓节(T912)约与同序数)约与同序数 椎体上方第椎体上方第 3 节椎体平对;节椎体平对; 腰髓节约平对第腰髓节约平对第 1012 胸椎;胸椎; 骶、尾髓节约平对第骶、尾髓节约平对第 1 腰椎。腰椎。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脊髓由灰质灰质和和白质白质两大部分组成。两大部分组成。 在脊髓的横切面上,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中在脊髓的横切面上,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中 央管周围是央管周围是“H
5、” 形或蝴蝶形的灰质,灰质的外周是形或蝴蝶形的灰质,灰质的外周是 白质。白质。 灰质灰质 白质白质 中央管中央管 中央管中央管 脊髓各节段中的内部脊髓各节段中的内部 结构大致相同,但不同水结构大致相同,但不同水 平的切面有所差异,表现平的切面有所差异,表现 在于:在于: 1. 形态和大小不一形态和大小不一; 2. 灰质结构和配布不同灰质结构和配布不同; 3. 灰质和白质量的相对灰质和白质量的相对 比例不同比例不同. C4 C8 T2 T12 L4 S3 (一)(一) 灰质灰质 1. 灰质的分部:灰质的分部:前角、后角、中间带、脊髓灰质的分层前角、后角、中间带、脊髓灰质的分层 结构。结构。 灰质
6、连合灰质连合 胶状质胶状质 后角后角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 中间带中间带 侧角侧角 前角前角 中央管中央管 后索后索 外侧索外侧索 前索前索 2. 前角前角 (1) 前角的神经元前角的神经元 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组成。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组成。 A.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为大型多极神经元,其纤维支配为大型多极神经元,其纤维支配 骨骼肌的梭外肌纤维。骨骼肌的梭外肌纤维。 B.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为小型多极神经元,其纤维支配为小型多极神经元,其纤维支配 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 闰绍细胞闰绍细胞 g-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骨骼肌骨骼肌 肌梭肌梭 - 运动运动 神经
7、元神经元 C. Renshaw ( 闰绍)细胞闰绍)细胞 为小型的中间神经元,为小型的中间神经元, 它们接受它们接受 - 运动神经元轴突的侧支,其发出的运动神经元轴突的侧支,其发出的 轴突与同一轴突与同一 个或其它个或其它 - 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运动神经元形成突触 , 对对 - 运动神经元起运动神经元起 反馈抑制作用。反馈抑制作用。 闰绍细胞闰绍细胞 g-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骨骼肌骨骼肌 肌梭肌梭 - 运动运动 神经元神经元 (2) 前角的核团前角的核团 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可分为内、外侧两大群。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可分为内、外侧两大群。 A. 内侧群内侧群: 出现于脊髓全长,支配颈肌和躯干肌。出现
8、于脊髓全长,支配颈肌和躯干肌。 腹外侧核腹外侧核 中央核中央核 背外侧核背外侧核 后后外侧核后后外侧核 内铡群内铡群 前核前核 B. 外侧群外侧群 在颈膨大和腰骶膨大处,外侧群发达,还可在颈膨大和腰骶膨大处,外侧群发达,还可 分为若干亚群,分别支配上肢肌和下肢肌。分为若干亚群,分别支配上肢肌和下肢肌。 外侧群中的中央核,可在某些颈髓节段和腰骶外侧群中的中央核,可在某些颈髓节段和腰骶 髓节出现。在第髓节出现。在第 4 6 颈髓节段,中央核发纤维参颈髓节段,中央核发纤维参 与组成膈神经,支配膈肌,故又称为与组成膈神经,支配膈肌,故又称为膈核膈核。 腹外侧核腹外侧核 中央核中央核 背外侧核背外侧核
9、后后外侧核后后外侧核 内铡群内铡群 前核前核 在胸髓节段,外侧群较小,支配肋间肌和在胸髓节段,外侧群较小,支配肋间肌和 腹肌。腹肌。 内侧群内侧群 外侧群外侧群 腹外侧核腹外侧核 中央核中央核 背外侧核背外侧核 后后外侧核后后外侧核 内铡群内铡群 前核前核 在在C1 6 颈髓节段,中央核发出纤维在颈髓侧面颈髓节段,中央核发出纤维在颈髓侧面 浅出,汇成单一的副神经脊髓根,最后支配斜方肌和浅出,汇成单一的副神经脊髓根,最后支配斜方肌和 胸锁乳突肌,故此核又称为胸锁乳突肌,故此核又称为副神经核副神经核。 屈肌运动屈肌运动 神经元神经元 伸肌运动伸肌运动 神经元神经元 前角运动神经元自前角的最内侧到背
10、外侧,依次前角运动神经元自前角的最内侧到背外侧,依次 按照支配躯干肌,肩带(盆带)肌,臂(大腿)肌,按照支配躯干肌,肩带(盆带)肌,臂(大腿)肌, 前臂(小腿)肌,手(足)肌的次序纵行排列。前臂(小腿)肌,手(足)肌的次序纵行排列。 屈肌的运动神经节元纵行排列于外侧群的背外侧屈肌的运动神经节元纵行排列于外侧群的背外侧 区,而伸肌的运动神经元则位于屈肌的腹侧。区,而伸肌的运动神经元则位于屈肌的腹侧。 后角边缘核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 3. 后角的核团后角的核团 (1)后角边缘核)后角边缘核 见于脊髓全长。内含大、中、小神经元。见于脊髓全长。内含大、中、小神经元。 (2)胶
11、状质)胶状质 见于脊髓全长。由大量密集的小神经元组成。见于脊髓全长。由大量密集的小神经元组成。 这两个神经核团与痛、温觉的传导和调节有关。这两个神经核团与痛、温觉的传导和调节有关。 (3) 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 见于脊髓全长。见于脊髓全长。 此核为脊髓丘脑束的起源核,传导痛、温、触和此核为脊髓丘脑束的起源核,传导痛、温、触和 压觉的信息。压觉的信息。 后角边缘核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 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 胸核胸核 中间内侧核中间内侧核 4. 中间带的核团中间带的核团 (1)胸核(背核或)胸核(背核或Clarke柱)柱) 仅见于仅见于C 8 T 3 , 位于后角基底部内
12、侧。位于后角基底部内侧。 为脊髓小脑后束的起源核。为脊髓小脑后束的起源核。 (2)中间内侧核)中间内侧核 见于脊髓全长。为内脏感觉信息的中继核。见于脊髓全长。为内脏感觉信息的中继核。 (3)中间外侧核)中间外侧核 位于位于T1 L3 节段的侧角,是交感神经节前神节段的侧角,是交感神经节前神 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经元胞体所在部位。 也见于也见于S2 S4 节段的中间带外侧部,又称为节段的中间带外侧部,又称为 骶副交感核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是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 部位。部位。 中间内侧核中间内侧核 中间外侧核中间外侧核 胸核胸核 C.G. S.M.G. I.M.G.
13、T1 L3 S2 S4 中间外侧核(骶中间外侧核(骶 副交感核)副交感核) 是内脏神经系统是内脏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 枢。枢。 中间外侧核中间外侧核 是内脏神经系统是内脏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IX IX I II III IV V VII VIII X 5. 脊髓灰质的分层构筑脊髓灰质的分层构筑 Rexed 等等 根据脊髓灰质根据脊髓灰质 细胞构筑的研究,可将脊髓细胞构筑的研究,可将脊髓 灰质分为灰质分为10 个板层,这些板个板层,这些板 层从后向前分别用罗马数字层从后向前分别
14、用罗马数字 I X 命名。命名。 脊髓灰质板层脊髓灰质板层 与核团的对应关系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板层板层 I, 后角边缘核后角边缘核 板层板层II, 胶状质胶状质 板层板层III, IV, 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 板层板层V, VI, 后角颈、基底部后角颈、基底部 板层板层VII, 中间带中间带 板层板层VIII, 前角底部前角底部 板层板层IX, 前角运动核前角运动核 板层板层X, 中央灰质中央灰质 (二二) 白质白质 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 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纤维束一般按其起止命名。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纤维束一般按其起
15、止命名。 纤维素束可分为长的上行纤维素束、下行纤维束、纤维素束可分为长的上行纤维素束、下行纤维束、 和短的固有束。和短的固有束。 后索后索 固有束固有束 侧索侧索 前索前索 白质前连合白质前连合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 薄束薄束 楔束楔束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固有束固有束 内侧部内侧部 外侧部外侧部 背外侧束背外侧束 脊神经节脊神经节 I II III IV 1. 脊神经后根纤维的分部脊神经后根纤维的分部 内侧部内侧部: 为粗的有髓鞘纤维组成,
16、主要传导本体感觉为粗的有髓鞘纤维组成,主要传导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压觉。和精细触压觉。 外侧部:外侧部:为细的薄髓鞘和无髓鞘纤维则组成为细的薄髓鞘和无髓鞘纤维则组成 ,并在,并在 背外侧束上升或下降背外侧束上升或下降 1 2 节。节。 这些纤维主要传导痛觉、这些纤维主要传导痛觉、 温度觉和内脏感觉信息。温度觉和内脏感觉信息。 2. 上行纤维束上行纤维束 又称感觉传导束,将不同的感觉信息上传到脑。又称感觉传导束,将不同的感觉信息上传到脑。 薄束薄束 楔束楔束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脊
17、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薄薄 束束 楔楔 束束 脊神经节脊神经节 细细 胞胞 后索后索 这两个束是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的粗纤维在同侧后这两个束是脊神经后根内侧部的粗纤维在同侧后 索的直接延续。索的直接延续。 薄束成自同侧第薄束成自同侧第 5 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 央突央突, 楔束成自同侧第楔束成自同侧第 4 胸节以上的节细胞的中央突。胸节以上的节细胞的中央突。 薄束在第薄束在第 5 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在第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在第 4 胸胸 节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节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 (1)
18、 薄束和楔束薄束和楔束 (fasciculus gracilis & cuneatus) 分别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分别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 核。核。 分别传导来同侧下半身和分别传导来同侧下半身和 上半身的肌、腱、关节上半身的肌、腱、关节 的本体感的本体感 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压觉信息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压觉信息 (2)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 post. spinocerebellar tract 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后部。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后部。 其纤维起自同侧的背核,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其纤维起自同侧的背核,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 脑皮质。脑皮质。 此束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外受
19、感觉此束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外受感觉 信息至小脑,与肌张力和姿势的协调有关。信息至小脑,与肌张力和姿势的协调有关。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胸核胸核后角基底部和后角基底部和 中间带外侧部中间带外侧部 的神经元的神经元 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前部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前部,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 其纤维主要起自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外侧部的神其纤维主要起自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外侧部的神 经元,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上行经小脑经元,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上行经小脑 上脚终于小脑皮质。上脚终于小脑皮质。 其功能与脊髓小脑后束相同,与整个肢体的运动
20、其功能与脊髓小脑后束相同,与整个肢体的运动 和姿势协调有关。和姿势协调有关。 (3)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ant. spinocerebellar tract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胸核胸核 后角基底部和后角基底部和 中间带外侧部中间带外侧部 的神经元的神经元 (4)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lat.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 白质前连合白质前连合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脊髓小脑前束的深部。位于外侧索的前半部,脊髓小脑前束的深部。 其纤维起自对侧
21、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其纤维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 上升经延髓、脑桥,终止于丘脑。上升经延髓、脑桥,终止于丘脑。 该束传导由后根内侧部细纤维传入的痛、温感觉该束传导由后根内侧部细纤维传入的痛、温感觉 信息。信息。 (5)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ant. spinothalamic tract) 位于前索,脊髓丘脑侧束的前内侧。位于前索,脊髓丘脑侧束的前内侧。 其纤维起自对侧的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其纤维起自对侧的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交 叉,在前索上升,经延髓、脑桥,终止于丘脑。叉,在前索上升,经延髓、脑桥,终止于丘脑。 此束传递由后根内侧部粗纤维传入的触、
22、压觉信此束传递由后根内侧部粗纤维传入的触、压觉信 息。息。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 白质前连合白质前连合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3. 下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 又称运动传导束,下行纤维束是从脑的不同部位又称运动传导束,下行纤维束是从脑的不同部位 将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将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 薄束薄束 楔束楔束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起源于大脑皮
23、质中央前回和中 央旁小叶的前部的锥体细胞。央旁小叶的前部的锥体细胞。 纤维下行至延髓锥体,大部分纤维下行至延髓锥体,大部分 纤维在锥体交叉处交叉,至对侧脊纤维在锥体交叉处交叉,至对侧脊 髓侧索下行,称髓侧索下行,称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少;少 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脊髓的前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脊髓的前 索下行,称索下行,称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1)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中脑中脑 脑桥脑桥 延髓延髓 脊髓脊髓 (A)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lat. corticospinal tract
24、由已交叉的皮质脊髓束纤维组成,在脊髓侧索后由已交叉的皮质脊髓束纤维组成,在脊髓侧索后 部下行,直达骶髓,下行中,纤维逐渐终于同侧前角部下行,直达骶髓,下行中,纤维逐渐终于同侧前角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延髓锥延髓锥 体交叉体交叉 脊髓脊髓 (B)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ant. corticospinal tract 位于脊髓前索最内侧,前正中裂的两侧。位于脊髓前索最内侧,前正中裂的两侧。 由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纤维组成,在同侧下行,由未交叉的皮质脊髓束纤维组成,在同侧下行, 仅达上胸髓节。大多数纤维经白质前连
25、合交叉至对侧,仅达上胸髓节。大多数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 终于前角运动神经元。终于前角运动神经元。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延髓锥延髓锥 体交叉体交叉 脊髓脊髓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2)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rubrospinal tract 位于脊髓侧索,脊髓小脑后束的深面,皮质脊髓位于脊髓侧索,脊髓小脑后束的深面,皮质脊髓 侧束的前方。侧束的前方。 纤维起自对侧中脑红核,交叉后下行,经脑桥、纤维起自对侧中脑红核,交叉后下行,经脑桥、 延髓到脊髓延髓到脊髓 ,经后角的中间神经元中
26、继后,终于前角,经后角的中间神经元中继后,终于前角 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此束的主要功能是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此束的主要功能是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3)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vestibulospinal tract 位于脊髓前索。位于脊髓前索。 纤维起自同侧脑干的前庭神经外侧核,在前索纤维起自同侧脑干的前庭神经外侧核,在前索 下行,经后角中间神经元中继后,止于前角运动神下行,经后角中间神经元中继后,止于前角运动神 经元。经元。 此束主要兴奋躯体和肢体的伸肌,维持身体平此束主要兴奋躯体和肢体的伸肌,维持身体平 衡。衡。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
27、束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4)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reticulospinal tract 位于前索和侧索前内侧部。位于前索和侧索前内侧部。 纤维起自脑桥和延髓的网状结构,大部分在同纤维起自脑桥和延髓的网状结构,大部分在同 侧下行,经中间带、前角底部的中间神经元中继后,侧下行,经中间带、前角底部的中间神经元中继后, 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 此束的功能是与调节肌张力和运动协调有关。此束的功能是与调节肌张力和运动协调有关。 网状脊髓网状脊髓 束束 固有束固有束 前庭脊髓前庭脊髓 束束 脊髓脊髓 丘脑侧束丘脑侧束 脊髓固有束脊髓固有束 (5) 脊髓固
28、有束脊髓固有束 fasciculus proprius 位于脊髓灰质周围位于脊髓灰质周围。 由联系脊髓各节段的短距离的上、下行纤维束由联系脊髓各节段的短距离的上、下行纤维束 组成。组成。 通过此束而完成脊髓的节段间反射。通过此束而完成脊髓的节段间反射。 脊髓固有束脊髓固有束 薄束薄束 楔束楔束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 (6) 各传导束纤维的局部定位排列各传导束纤维的局部定位排列 四、脊髓的功能四、脊髓的功能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在正常情况下,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在正常情况下, 它的活动受脑的控制,主要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它的活动受脑的控制,主要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1. 传导功能传导功能 脊髓内有各种上、下行传导束,上行传导束将躯脊髓内有各种上、下行传导束,上行传导束将躯 体(头面部除外)浅、深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信息体(头面部除外)浅、深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课件
- 2025年精神卫生理论试题
- 2025年公司上半年工作总结模版
- 全面释放新质生产力
- 丰泪沟的临床护理
- 肿瘤防治宣传
- 某药业四季三黄软胶囊提案
- 某地产工程全过程“四化”管理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教学课件
-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
-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5月最后一卷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雅思考试写作专项预测试卷:时态与语态运用试题
- 2025租赁合同续签协议书
- 《聚碳酸酯合成》课件
- 3.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课件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23.《海底世界》课件
- 2025年医疗行业反垄断监管政策变化与合规经营关键指引报告
- 矿产资源开采与销售协议
- 《支气管镜检查技术》课件
- 育肥猪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写作技巧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