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课时跟踪训练习题第一章_第1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课时跟踪训练习题第一章_第2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课时跟踪训练习题第一章_第3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课时跟踪训练习题第一章_第4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套课时跟踪训练习题第一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1.以下有关宇宙的说法,错误的是()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其内涵的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难以预测的运动和发展中C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大约是140亿光年D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解析:宇宙是所有空间和所有时间的总和,所以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宇宙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物质性和运动性。答案:B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北极星 B河外星系C空中飞行的飞机 D彗星和陨石解析: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北极星和彗星都是宇宙间的自然天体;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不是天体;空中飞行的飞机是地球上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天外来客陨石、陨铁落到地球上就不再是天体了。答案:A3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外表呈云雾状的天体是()A星云 B流星体 C行星 D彗星解析:流星体是指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大致呈圆球状,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彗星的外表呈云雾状,彗核由冰物质组成。答案:A4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级别从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解析:地月系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又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现在所能观察到的所有河外星系,构成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总星系。答案:D5包

3、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解析:在天体系统层次中只有河外星系不包含地球。答案:C6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A金星 B水星 C月球 D太阳解析: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水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星球。答案:C7地球若处于海王星的轨道上就会变为()A温暖的星球 B无生命的“死球”C火热的“火球” D没有大气的地球解析:地球若处于海王星的轨道上,则由于日地距离的增加,地球表面的温度将大大降低,将不适于生命的存在。由于地球的体积、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地球大气密度状况就不会有明显变化,当然由于缺少了生命,大气的成分

4、肯定与现在不同。答案:B8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是_星,B是_星,C是_星。(2)按照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位置特征,A属于_行星,B属于_行星,C属于_行星。(3)A、B、C三颗行星相比较,体积和质量最小的是_,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_。(4)在图中沿扁长轨道运行的彗星(即序号“1”处),其公转周期为76年,名称是_。(5)在图中绘出八颗行星的公转方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结构图及其成员的主要特征。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依据八大行星的位置排序确定A、B、C三颗行星的名称。地内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外行星包括火星、木

5、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了解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答案:(1)水 木 天王(2)地内 地外 地外(3)A B (4)哈雷彗星(5)绘图略(逆时针方向) 2007年1月20日,一颗以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罗伯特麦克诺特命名的麦克诺特彗星“飞临”地球,天文学家说这是近40年来全球所能观测到的最亮的一颗彗星。读太阳系局部图,A为地球,回答15题。1图中显示出_类天体()A2 B3C4 D52图中共有_级天体系统()A1 B2C3 D43行星D是()A火星 B木星C土星 D金星4图中彗星在其运行轨道的处形态画法错误的是()A处 B处 C处 D处5关于图中C处说法错误的是()AC是指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

6、BC处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C在C处的小行星各有各的运行轨道,都围绕太阳运转D在C处的小行星运行时杂乱无章解析:图中A为地球,则B为火星,C为小行星带,D为木星。本图共包括太阳系、地月系两级天体系统,所包含的天体类别主要是恒星、行星、彗星三类。彗星靠近太阳时彗尾变长,且始终背离太阳,而处的彗尾形态的画法明显不对。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尽管数目很多,但各有各的运行轨道,并不是杂乱无章。答案:1.B2.B3.B4.B5.D6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某行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A地球、火星 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 D木星、金星答案:C2008年12月1日傍晚,天空出现了“

7、双星伴月”天象奇观,金星、木星这对夜空最明亮的星星与一弯细细的娥眉月相依相偎,远看犹如一张“笑脸”,读图,回答78题。7关于组成“笑脸”的天体,叙述正确的是()A金星、木星是月球的卫星B金星、木星是太阳的卫星C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D金星、木星体积比月球小8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组成“笑脸”天体的是()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解析:金星、木星是行星;体积比月球大。“笑脸”天体均在太阳系中,不属于河外星系。答案:7.C8.D北京时间2006年8月24日晚,来自不同国家的2500名参加世界天文学大会的代表,对四个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并根据“有足够大的质量,要能够

8、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形状达到近似球形”这一标准使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被划为“矮行星”。2003年发现的天体齐娜也未能列入太阳系的“行星家族”行列。读图回答910题。9齐娜之所以未能成为太阳系的行星,是因为齐娜()A发现太晚,体积比月球还小B直径与质量太小,受轨道上相邻天体的干扰C体积与密度同小行星相似D公转轨道离太阳太远,表面温度太低解析:齐娜之所以未能成为太阳系行星,是因为齐娜的直径和质量太小,且受轨道上相邻天体的干扰。答案:B10根据图示信息,齐娜属于太阳系天体中的()A卫星 B彗星C小行星 D矮行星解析:结合冥王星由“行星”降为“矮行星”的信息及图示判断,齐

9、娜属于太阳系天体中的矮行星。答案:D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1.关于八大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星的表面温度最低B地球的平均密度最大C土星的体积、质量最大,卫星最多D天王星的体积、质量最小解析:八大行星表面温度基本上随着与太阳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故水星在八大行星中温度应较高;八大行星中木星的体积、质量最大;八大行星中水星的质量和体积最小。答案:B2地球表面的水来源于()A原始地球大气的降水B太阳辐射引起的地表物质的转变C彗星冰物质降落到地表融化而成D地球内部的结晶水汽化后逸出,再降至地表解析:古代火山喷发、岩浆活动使水汽逸出,降至地表形成液态水。答案:D3下列叙述中,属于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

10、命的外部原因的是()稳定的光照条件有液态的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A B C D解析:属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原因,属自身原因。答案: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虽然我们相信宇宙还会有能够繁殖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据此完成45题。4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温度条件,该条件形成的原因是()A太阳的光照稳定 B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的体积适中 D地球的质量适中5地球之所以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主要是因为()A生物循环作用 B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C适宜的质量和体积D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解析: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上的温度条

11、件适宜生物的生存;地球适中的体积、质量所产生的引力使得地球上大气层得以形成;太阳的光照稳定、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较为稳定和安全。地球之所以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主要是因为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形成的。答案:4.B5.B“Its not just a plant,Its our home.”这是对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回答67题。6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A公转方向与其他七大行星不同B质量在八颗行星中最小C既有自转,又有公转运动D地球上存在生命解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为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答案:D7与地球上出现生命无关的条件是()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B地

12、球的体积和大小适中C地球只有一颗卫星D太阳的光照条件比较稳定解析:考查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与温度范围。这些条件得益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与大小适中以及稳定的宇宙环境。答案:C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位置来看,水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2)从位置来看,天王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什么?(3)从自身质量和体积来看,月球上和木星上不存在生命的原因是什么?(4)从生命孕育的最初环境来看,太阳系其他行星没有生命的原因是什么?(5)将下列事物的代号,根据其内在因果关系,填入下图中。A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B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处在

13、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D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E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F体积和质量适中G适宜的温度H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既有自身条件又有外部条件。自身条件包括: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而有合适的温度,因体积和质量适中及漫长的演化过程而有合适的大气;因收缩、衰变致热及冷却、凝结、汇聚而有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包括所处的光照条件,比较稳定的恒星际空间条件和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同向性、共面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答案:(1)从位置上看,水星距离太阳太近,温度过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

14、一起,也就不可能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2)天王星距离太阳太远,温度过低,分子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3)从自身质量和体积看,月球较小,其引力不能使大气在周围聚集,而木星的质量和体积又太大,其引力过强,使大气紧贴表面,二者都不具备形成大气层的条件,更谈不上存在生命。(4)从生命孕育的最初环境来看,只有地球经过特殊的地质变化形成原始的海洋,其他行星都不具备形成海洋的条件。(5)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A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B从结构特征看,地球属类地

15、行星,体积、质量适中,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C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D从结构特征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解析:地球的普通性在于其所处的位置和特征与其他行星相似,特殊性在于其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答案:C2地球是人类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关于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与小行星以外的其他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比较安全B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光照条件相对稳定C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适中,为液态水的存在创造了条件D日地距离适中,适中的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可以分为内部条件

16、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厚厚的大气、充足的水源等,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稳定的太阳辐射和安全的运行轨道。答案:B美国“勇气”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6题。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地球1.001.001年23时56分23.5火星0.110.151.9年24时37分23593.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

17、为()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与地球很接近A BC D解析:火星离地球较近,自转周期、赤道平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等特点与地球相似,具有与地球相似的极昼极夜现象。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虽具有四季变化,但四季的长度比地球长得多。答案:A4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火星表面,表明该探测器已经离开了()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答案:A5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在地球上则看不到()A彗星 B恒星C流星现象 D阳光和月光解析:流星现象是高速运动的流星体(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18、闯入大气层,同地球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天空的现象。没有大气,就没有流星现象。答案:C6下列属于被科学家称为“金锁链条件”的有()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 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 适当的海陆分布A BC D解析:、均为存在生命的条件,海陆分布与生命的存在无关。答案:A第一章 第二节1.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 B海南岛C四川盆地西部 D青藏高原答案:D2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日珥B太阳活动的周期是极大年到极小年所用时间C太阳表层经常有巨大的“火焰”喷射物向外伸展,叫做耀斑D一般黑子愈大、愈多,太阳活动愈强解析:太阳活动的主要

19、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是从极大年到下一次极大年的时间间隔。太阳表层经常有巨大的“火焰”喷射物向外伸展叫日珥。答案:D3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或太阳活动无关的是()A地表水的蒸发B煤炭石油的形成C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D火山地震解析: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变化的动力;煤炭和石油是地质时期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活动可引起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中断;而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形式,与太阳辐射无关。答案:D4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黑子和耀斑B耀斑和日珥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黑子解析:太阳光球层的活动标志是黑子的出现,而色球层出现的是耀斑。答案:A5

20、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A B C D解析:太阳内部核反应是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产生“磁暴”现象。答案:D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射出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完成68题。6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解析:太阳的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图中甲表示光球

21、层,乙表示色球层,丁是日冕层。从材料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日冕,即丁处。答案:D7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是()A英国、冰岛 B加拿大、挪威C意大利、瑞典 D印度、美国解析:极光是出现在两极地区的现象,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产生的。能看到极光的国家所处纬度较高。答案:B8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A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B在沙漠探险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C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D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解析:太阳活动爆发时,到达地球的紫外线增多,且通过影响地磁场和电离层而影响罗盘指示方向及卫星电视,但对有线通讯影响不大。答案:D20

22、06年12月5日16日,太阳连续发生强烈爆发事件,这是1957年以来太阳活动年中最剧烈的一次。受其影响,我国多次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短波通讯信号衰减和中断,电网中出现较强附加电流,国内外卫星工作多次失常。据此回答910题。9太阳强烈爆发()A是太阳辐射增强造成的B是太阳大气剧烈变化的显示C表现为黑子数目减少、耀斑面积增大D表现为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增强解析:根据太阳活动的概念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答案:B10太阳强烈爆发除影响通讯外,还会()A使全球年降水量增加 B影响GPS导航C使极光出现频率降低 D影响自然带的季节变化解析:利用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知识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答案:B1.下列观察太阳黑

23、子的天文活动,既不伤害眼睛,又能观测到黑子的是()A用肉眼直接观看太阳B在日全食时用肉眼观看太阳C在盛有水的脸盆中,倒入较多的浓墨汁,然后用肉眼直接观看盆中的太阳倒影D透过一张彩色相片底片用肉眼观看太阳答案:D2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唯一源泉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D“万物生长靠太阳”正说明太阳辐射能与我们的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答案:D3关于太阳大气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及成因对应关系正确的组合是()A光球耀斑光球能量释放B色球黑子色球局部温度低C日冕太阳风受太阳引力

24、小,温度高D日珥太阳内部高温高压答案:C4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及周期是()A磁暴,7年 B极光,11年C黑子和耀斑,7年 D黑子和耀11年解析: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周期约为11年。答案:D5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鸽子飞行迷失方向无线电短波出现暂时的中断动物的异常反应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A BC D解析: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鸽子靠地球磁场辨别方向,而“磁暴”会扰乱磁场,影响鸽子飞行,也使指南针指向异常。而动物异常反应和极昼、极夜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无关。答案:B6如果建立四座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其地点分别是:青藏高原;北疆;

25、东北平原;成都平原,则年总发电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 BC D答案:A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图,完成78题。7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分别代表()A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B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C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D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则B为可见光,A波长较短为紫外光,C波长较长为红外光。答案:B8下列有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活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有正负两面性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根本性因素太阳活动与大气降水变化的周期相同A B C D解析: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方

26、式是太阳辐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有正负两面性。答案:B2003年3月4日起至3月12日,北京、杭州等地受到“日凌”的袭击,广播电视、通信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北京天文台介绍,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同步通信卫星将会呈一直线排列。这时,通信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较强的电磁波辐射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业务信号,产生所谓的“日凌”现象。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有关“日凌”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凌”产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通信卫星之间B“日凌”是太阳本身的一种异常活动C“日凌”是太阳对卫星通信的干扰现象D“日凌”是太阳黑子爆发的结果答案:C102003年3月发生“日凌”现象时

27、,地球位于右图中的()A处附近 B处附近 C处附近 D处附近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放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通过干扰通信卫星而干扰地球的通信系统。3月份,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的春分点附近,已过近日点。答案:D第一章 第四节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A对地质构造的研究B对地震波的研究C对地热能的研究D对地质灾害的研究答案:B2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泳的人()A不会感觉到地震B会感到先颠簸后摇晃C会感到先摇晃后颠簸D会感到上下颠簸答案:D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分别是()A氮和铝B氧和硅C硅和铝 D氧和铝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含量最多的金

28、属元素是铝。答案:D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面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面上部附近D内外地核之间解析:根据波的传播图可以得出正确结论。答案:C5下列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A大气圈 B水圈C生物圈 D岩石圈解析:自地面向上,大气层可以延伸到数千千米的高空。根据人造卫星的探测资料,在20003000 km的高空,大气的密度与星际空间的密度相似,这个高度可以看作是大气圈的上界。答案:A6按照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水圈内的各种水体中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海洋水 B陆地水C液态水 D生物水解析: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形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

29、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陆地水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答案:B7生物圈是指()A被生命强烈改造了的地球表面B在太阳系中,有别于其他行星的唯一特殊圈层C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指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这一薄层解析: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这一薄层是其核心部分。地球区别于其他行星的条件不仅有生物圈还有水圈。答案:C8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地壳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解析: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答案:C9有关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由大陆和海洋组成B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千米C

30、地壳的厚度是不均的D地壳的物质结构与上地幔很相似解析:地壳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是地表至莫霍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部分,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壳的物质结构与上地幔顶部很相似,因此A、B、D三项均为错误答案。答案:C10地球内部各圈层中,地幔层的特点是()A平均厚度6070千米B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C平均每深100米,地温增高3C D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解析: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下界面在距离地表2900千米深处。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起来叫做岩石圈,软流层一

31、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答案:D读下图,回答1113题。1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解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答案:C1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C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D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解析: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答案:A13 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B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32、、软流层以下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解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答案:D14下图为“地球内部结构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D分别代表地球内部的某一部分,请写出各自的名称:A_,B_,C_,D_。(2)F、G分别是地球表层部分的_和_。(3)E为_面,此面深度在不同地区有何不同?地震波在通过此面时有何特点?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地壳、地幔、岩石圈、软流层的理解程度。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岩石圈除了包括地壳外,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处在

33、上地幔上部。地壳厚度不均,陆地较厚,海洋较薄。因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上下物质成分有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会改变。答案:(1)地壳 上地幔 岩石圈 软流层(2)大洋 大陆(3)莫霍 在大陆部分较深,最深处可达70千米,在大洋处较浅,最浅处不足5千米,陆地部分平均深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深6千米。特点:在此界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说明该深度处上下物质成分有改变。解析:石油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通过时波速也迅速下降。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所以是正确的。答案:A2006年11月13日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

34、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时间与温室气体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45题。1此科研井的深度在()A地壳 B地幔C软流层 D地核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约6千米,而该科研井深只有5千米,故深度应在地壳。答案:A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D地球各圈层相互联系解析:地球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答案:D3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

35、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解析: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答案:D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710题。4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解析:结合图中各圈层位置判断。答案:D5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A B C D解析:A圈层为

36、生物圈。答案:D9A、B、C、D四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的是()A大气圈 B水圈C岩石圈 D生物圈解析:水圈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当中。答案:B10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B水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圈层C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的圈层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答案:D第一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有()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周期是24小时如果以恒星为参

37、照物,自转周期小于24小时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大于24小时A BC D解析: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以太阳为参照物,周期为24小时。答案:A2关于地球自转的速度,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各地角速度都一样B纬度愈高,线速度愈快C60N的线速度相当于赤道的1/4D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解析: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都一样,约为15/h,线速度则由赤道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南北纬60地区的线速度相当于赤道的1/2。答案:D3关于地球上水平运动偏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B地转偏向力随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

38、大C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解析: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答案:D4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的周期分别是()A23时56分和24小时 B23时56分和12小时C24小时和23时56分D12小时和24小时解析:地球自转周期是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答案:A5关于昼夜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昼夜B晨昏线是昼夜半球分界线C晨线的西边是昼半球,东边是夜半球D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公转共同产生的解析: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从而产生昼半球和夜半球。即使没有地球自转,昼夜

39、现象照常存在。晨昏线又划分为晨线和昏线两段,晨线的东边是昼半球,西边是夜半球;昏线的东边是夜半球,西边是昼半球。答案:B6下列河岸(代表河岸的位置)中,冲刷严重的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A BC D解析: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河流对右岸冲刷较严重,南半球河流对左岸冲刷较严重。答案:C7下图中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方向错误的是()A BC D解析: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将沿运动方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则不偏转。图中物体沿赤道运动,不应发生偏转。答案:C8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差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使地球被分

40、为昼半球和夜半球产生了昼夜现象A BC D解析: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产生的。答案:D9下图为“恒星日与太阳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两线段中:_表示恒星日,_表示太阳日。(2)恒星日比太阳日_(长或短),原因是_。(3)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_,时间为_。解析:恒星日:真正周期,自转360,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科学研究用。太阳日:自转36059,所需时间24小时,生活中应用。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a.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c.恒星日大小不变。答案:(1)BA(2)短恒星日比太阳日少转59(3)恒星日23时56分4秒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

41、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90W,89S B80E,40NC10E,1S D180W,71N解析:本题是典型的通过文学诗句考查地理现象的一类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及地球上纬线圈长度的空间变化。赤道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该纬线上的任何一点随着地球的自转,相对空间而言所走路程是4万千米,以此为基础,向南北方向递减。解答本题首先应理解诗句,明确其内在含义,只要找出与赤道最近的纬线就可以了。答案:C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3题。2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C酒泉(40N) D库鲁(5N)3地球同步卫星的

42、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解析:同步卫星为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般向东发射,发射点自转线速度越大的地方越有利于同步卫星的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飞行,在飞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成正比,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答案:2.D3.C一架飞机从南半球26E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始终在正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千

43、米/小时)。据此回答45题。4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解析:飞机与太阳保持静止的条件是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方向相反,即以15/小时的速度向西飞行。答案:B5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约为()A极点 B南纬35C南纬60 D赤道解析:飞机以837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相当于该纬度的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约为赤道处线速度的一半,即应为南纬60。答案:C6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A船的最前端 B船的最末端C船的底部 D桅杆的顶端解析:帆船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围绕地轴作的圆周运动,线速度最大的位置应是离水平面最高的点,即桅杆的顶端。答案:D7下列属

44、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A尼罗河的西岸比东岸受流水侵蚀更为强烈B恒星日的时间比太阳日的时间少3分56秒C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不同而有差异,最大纬线圈线速度为每小时1670千米D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选项A的叙述是错误的,尼罗河是北半球向北流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的东岸受流水的侵蚀更为强烈。选项B所叙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同时绕日公转。选项D中的昼夜更替现象是自转的结果,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公转的结果。答案:C8地球上南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河流两岸中受侵蚀较大的是()A都在北岸 B都在南岸C靠近低纬的河岸 D靠近高纬的河岸解析:可先画一幅地

45、球侧视图,在南北半球绘出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河水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偏向,北半球南岸侵蚀较大,南半球北岸侵蚀较大。需注意,左右岸的判定应顺着河流流向进行判断。答案:C第一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1.关于地方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把当地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定为正午12 B纬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C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D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解析: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答案:B2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B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C东经5属于东时区D西经52属于西三区解析:东经5属于中时区。答案:C3世界上有些国家利用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46、作为本国统一的时间,其主要原因和目的是()A为了使用方便B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C为了延长工作时间D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答案:B4下列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8区的区时B120E的地方时C北京的地方时D东8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解析:可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结论。答案:C52009年9月23日,我国领土最西端(73E)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A8时18分B9时8分C10时28分 D11时18分解析:此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即此题的含义是当73E为6点时,北京时间为几点。73E与120E相差47,即时间差为3小时8分;因为120E在73E的东侧,所以120E比73E的地方时早3小时8分,因此北京时间为9

47、时8分。答案:B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68题。6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A160EB40EC160WD80W解析: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0E)为6时40分时,该地为12时,时间相差5时20分,由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知该地与120E相差80,且该地时间早,应在东,故该地经度为160W。答案:C7该地所在的时区为()A东十一区B东三区C西十一区D西五区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地时区为:11.17,取整数,即为西十一区。答案:C8当地正午时,贾先生发现

48、当地物体都没影长,而手机上的日期为9月23日,那当地的昼夜之比应为()A11B23C12D21解析: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答案:A9右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2)此时,90E的区时是_月_日_时,北京时间是_时。(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是()A45E,135W B135E,45WC60E,120W D0,180(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答案:(1)23.5S66

49、.5N90N(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2)12221214(3)D(4)A读下面的“日照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BC在昼半球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AB是昏线解析: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可以判断,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D点将进入昼半球;D点和E点的纬度不同,自转的线速度不同,但角速度相同。答案:A2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A120E B100WC20W D60E解析: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位于180经线以西120,为60E。答案:D3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什么时间,全球各地的日期皆为10月1日()A8时 B12时C20时 D24时解析:全球各地的日期相同,那么东十二区的时间是24时,西十二区则为0时。北京时间所在的东八区与东十二区相差4个时区,时间应相差4小时,且东八区位于东十二区以西,晚了4小时,即24420(时)。答案:C4如图所示,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奥运会开幕时,图中A地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