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学习目标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了解孟子 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4、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掌握相关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串讲法,朗读法 课堂实录过程: 教师: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教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个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教师: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2、后称为“亚圣”,历史上也有“千秋亚圣”之说。教师:接下来,我们先来研习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由同学回答。教师:孟子的思想精髓是。教师: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教师:现在听课文朗读。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给加点字注音。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教师:分组讨论本文讲述了一则什么故事?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学生:“民不加多”。 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教师: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 学生:“河内凶,

3、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教师: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学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教师: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学生: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教师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研习第二段:教师:分角色朗读梁惠王与孟子的对话。教师:重点词语翻译。教师: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明确:以战喻 教师:

4、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学生: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教师:从文中看,孟子巧妙在于把问题交给了惠王,是什么问题?明确:“五十步笑百步”教师: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学生: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教师:那么作为一国之君,对于孟子的疑问,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明确:不可教师:回头来看,“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劝说惠王使用的什么技巧?明确:巧设圈套。教师:那么惠王的回答实际上是什么?明确:走进圈套。教师:顺水推

5、舟,最后孟子得出了“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的结论,也就是指出了惠王这样做对于想要“民加多”是不可能的。教师:分组讨论,那么,孟子比喻说理的妙处又在哪里呢?教师:孟子以惠王熟悉的作战之事启发对方,巧妙的否定了惠王的观点,能够说是以子之矛功子之盾。深层次的讲,也就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怎么样?明确:施仁政,行王道。研习下一层:教师:男生齐读第五段。请学生回答重点词语意义。教师:本段末尾提到“王道之始”,在孟子看来,要采取怎样措施呢? 学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教师: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

6、的效果是什么? 明确:“养生丧死无憾”。教师: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才是王道的开始。那么,孟子的这个措施实际上是要怎么样?明确:保民、富民研习第六段:教师范读第六段,讲解重点词义。教师:前后交流,保民、富民仅仅王道的开始,怎么样才能为王呢?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体现了一幅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富足、快乐、安详、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不过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研习第七段: 教师: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 齐读第七段,讲解重点词义。明确:这个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作为一国之君,应除暴安民,解除暴政。教师: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教师:这个段用什么方法实行说理? 学生:对比 比喻教师:孟子这样说的目的是要惠王怎么样?明确:爱民教师:那么,我们回顾上两段孟子的思想,上两段孟子劝谏惠王要保民、富民,养民、教民,从这些我们能够看出孟子的什么思想?明确:以民为本的仁政主张。教师:归纳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明确:1、不归罪于年成,反省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