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技术_第1页
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技术_第2页
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技术_第3页
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技术_第4页
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技术 方针方针: 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原则原则: 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 制度制度: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 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进展定期报告制度; 设施补偿与不治理交费制度。 分区管理: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同级 人民政府公告)。 禁区禁区: 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禁止取土,采石,挖沙(政府公告); 25度以上坡地禁止开垦种植农作物; 禁止毁林及烧山开荒,在陡坡地和干旱地区铲草皮,挖树兜; 禁止向江河,

2、湖泊,水库和其他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废弃土石渣。 管理范围管理范围 凡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项目都必须防治 其造成的水土流失。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的项目必须报 批水土保持方案。 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分的水土流失重 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必须报批水土保持方案。 开发建设项目:开发建设项目: 交通 (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及码头) 电力 (水电,火电,核电,抽水蓄能,输电) 矿业 (煤,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建材) 水利 (枢纽,引水,灌溉,防洪,堤防) 农林 (开垦耕地,采伐林木) 时限时限 水土保持法前以建或在建并造成水 土流失的,必须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规定的时间内报

3、批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法后建设的项目必须在可 行性研究阶段报批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任务:水土流失防治任务: 保护水土资源,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废弃的土,石,渣必须在专门存放地,并采 取拦挡措施,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 门存放场地倾倒; 建设场地的边坡必须护砌或采取其他土地整 治措施; 工程竣工后,取,弃料场,开挖面必须恢复 表土层和植被; 建设用地内的原有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 目的:贯彻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02年10月14日的16号令 管理方式:1995年5月30日5号令 ( 5号与16号令在2005年7月8日修改) 必须编制方案报告书的项目: 征占地 1 公顷 或

4、挖填总量 1 万m3 必须由甲级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 中央立项,征占地 50 公顷 或挖填总量 50 万m3 或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 (注意:是其中之一) 由水利部审批。 乙级资质可编制的项目: 中央立项,征占地 50 公顷以下同时挖填总量不足 50 万m3 地方立项项目或限额以下技改项目。 防治目标防治目标: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第一目标;非经济、生 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 防治标准防治标准:以防护和影响的对象确定相应标准,非10年,20年一遇暴雨。 建管形式建管形式: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程序,实行”三制”,基建投资, 非群众运动和国家补助。 实施期限实施期

5、限:与主题工程”三同时”(设计,施工,验收),实施期限非常严格,非随时 上马项目。 法律地位法律地位:具有法律强制实施性,不得随意终止或更改,非不负法律责任行为。 水土保持方案分阶段要求水土保持方案分阶段要求 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施设计阶段 现场考察和调查一定深度的勘察调研 项目 概况 环境 状况 水土流 失状况 自然经 济状况 建设项 目初设 环境 评价 有关区 划规划 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流失定量预测 可能造成 水土流失 初定防治 责任范围 流失面 积数量 可能造 成危害 确定防 治范围 损坏水保 设施数量 水土保持初选方案 水土保持设计 确定重点 防治区域 防治方案 比选论证 对建

6、设项目 修正意见 技术施工设计 防治 分区 措施总 体布局 分区防 治工程 年度实 施计划 水土流 失监测 项目修 正意见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初拟组织实施措施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投资概算年度计划效益分析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技术施 工报告 施工图 项目施 工意见 机构人员技术资金投资预算 目前依据的技术规范:目前依据的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SL204-98 国家正在编制国家正在编制:国标 方案编制过程方案编制过程 收集与熟悉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及项目区相关资料收集与熟悉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及项目区相关资料(重点是工程布置图、工程重点是工程布置图、工程 典型设计图、渣场位置的地形图典型设计图、渣场位置的地

7、形图) 现场调查现场调查(这项工作非常重要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方案编制方案编制 送审送审 修改报批修改报批 u 调查收集土地利用、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 及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发展、危害与治理等资 料 u 现场调查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原水土保持设施,测量典型渣料场及重点地区的 地形 u 调查已建同类工程自然条件、工程建设特点、 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情况 综合说明项目简况,水保方案编制过程,主要成果 总则及依据方案编制原则,法规及技术依据,采用技术标准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周遍自然及经济状况,项目及当地水土保持特点 水土流失预测 投资估(概)算 防治原则和目标,责任范围,总体布局,

8、分区措施 工程量及进度安排,水土保持监测 防治方案 预测时段,预测方法,内容,预测成果 组织管理,技术保障,年度安排,防治成效 组织实施组织管理,技术保障,资金落实 综合结论影响预测,防治能力,利弊评判 总体上是这样。具体编制见下面要求。总体上是这样。具体编制见下面要求。 前言前言 编制总则编制总则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 编制目的和意义编制目的和意义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方案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方案设计深度与设计水平年 项目工程概况项目工程概况 项目工程规模及特性项目工程规模及特性 工程布局工程布局 工程占地工程占地 沿线交通状况沿线交通状况 工程土石方调配工程土石方调配 工程施工工艺工程施工工艺

9、施工组织安排施工组织安排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自然概况自然概况 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背景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背景 水土流失预测水土流失预测 项目工程水土流失及其特点项目工程水土流失及其特点 预测时段预测时段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总则水土流失防治总则 编制原则和目标编制原则和目标 防治目标防治目标 防治责任范围防治责任范围 水土保持分区水土保持分区 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原则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原则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保功能设施的评价主体工程中具

10、有水保功能设施的评价 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临时措施临时措施 水土保持施工进度安排水土保持施工进度安排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 监测分区与时段监测分区与时段 监测内容与方法监测内容与方法 监测项目划分监测项目划分 监测重点区域监测重点区域 监测点典型设计监测点典型设计 监测频次监测频次 监测机构监测机构 监测制度监测制度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编制原则与依据编制原则与依据 编制方法编制方法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水土保持工程投资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 附件:附

11、件: 附图;附图;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委托书或合同;委托书或合同; 确认函与承诺书;确认函与承诺书; 特性表。特性表。 一一纸张纸张: A4 二二封页封页 颜色:送审稿墨绿 报批稿浅湖蓝 版式: 、左上角为设计单位方案资格证书号与工程设计证书号 3号宋体 、上方为文件标题, 第一行为工程名称 2号宋体 第二行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初号黑体 第三行为(送审稿)或(报批稿) 2号宋体 、下方为建设单位全称,建设单位全称,并加盖公章 2号宋体(新) 设计单位全称,并加盖公章 2号宋体 、再下方出版日期 2号宋体 三三扉页扉页 资格证书(必须的) 设计单位地址、邮编、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邮箱 3

12、号黑 四四责任页责任页 批准、核定、审查、校核、编写 参加工作人员必须附上岗位证书编号 这是在规范要求上新增加的,必须的这是在规范要求上新增加的,必须的 项目工程情况项目工程情况 l应简述工程简况 l立项过程(含项目建议书批复时间和名称,但技术改造工程除外) l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部分易遗漏。 l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l项目区自然地理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主要土壤、土地利用、 植被群落与覆盖度等) l项目区属于省级政府划分的水土保持三区 l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所属强度等级、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土壤侵蚀模数, 例:贵州省为500t/km2a) 项目工

13、作过程情况项目工作过程情况 l业主委托时间 l编制过程 l编制深度与设计水平年 国家国家 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不利影 响的关口-否决权 防治人为水土流失的突破口-权 利与义务对等 项目法人项目法人 开发建设项目履行法定责任的基础 预防和治理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技术 保障 维护项目法人权益的有利措施 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切入点 依法对社会实施管理的基础 计算防治和补偿费用的依据 (1)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 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项目 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义务和范 围。 (2) 为防治项目区自然和工程水土流失提 供科学依据,为项目工程水土保持

14、监测、 监理等提供技术依据,也为水行政主管部 门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3) 方案的全面落实,可有效地防治 项目区的各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更好地维护主体工程安全。 (4)将水土保持投资纳入主体工程投入, 有利于“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5)有利于下阶段水保工作。是本工程水 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的主要依据之一。 任务来源任务来源 编制的目的与意义编制的目的与意义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应分层次应分层次 法律法规 部委规章 规范性文件 规范标准 技术文件 技术资料 要有针对性要有针对性 对各部门都重要的 对行业重要的 时效性时效性 新的规定或指导性文件 修订 无直接关系的不要 关于监测、监理、验

15、收、评估等等是必须的 公告、国家的收费目录、保监200522号等是必须的, SL204-98、制图标准、水总200367号是必须的 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地方水保规划 主体工程设计报告 方案编制深度方案编制深度 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当,一般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深度) 方案一般配合立项,因此无施工设计深度; 补报方案当主体达到初设的,方案才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同一项目的不同部分设计深度不同,如项目移民未具体落实 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与方案服务年限与方案服务年限) 指水保工程(按方案设计)全面到位,初具规模并开发发挥作用的时间,或达到 验收标准的那一年: 建设类项目建设类项目:工程验收后

16、的第 1 年; 生产类项目生产类项目:土建区以验收交付使用年为设计水平年; 生产区以一定的生产期为设计水平年(含建设期最多10年)。 方案服务年限方案服务年限:仅对生产类的项目才有,如煤矿、电厂等,一般为10年(含建 设期);对建设类的项目则没有。 项目工程的规模与特性项目工程的规模与特性 主要包括: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点、主要目标、工程规模、 工程等级、 工程性质、施工方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工程占地等 注意注意 常用表格表示; 从大的方面且与 水保相关的才写。 例如: 序号项 目单 位数 量 1工程名称 2建设单位 3建设地点 4主要目标 工程规模特征等 占地面积hm2 永久占地h

17、m2 临时占地hm2 工期月 总投资/土建投资亿元 工程组成、布局与占地工程组成、布局与占地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从大的方面重点介绍与水保相关的内容;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从大的方面重点介绍与水保相关的内容; 分清主要与次要内容;分清主要与次要内容; 与后面水土保持分区最好一致;与后面水土保持分区最好一致; 大型工程分地貌单元统计;大型工程分地貌单元统计; 分行政区统计。分行政区统计。 例如:例如: 管线工程管线工程 工程布局 行政区划及长度 管线走向 站场设置 附属设施(阀室、“四桩” 不同地貌中的施工作业带 施工与维抢修道路 穿越工程(位置、方式) 隧道穿越 大中型河流 小型河流与沟渠

18、铁路与等级公路 乡村道路 工程占地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不要完全照抄主体工程,不要完全照抄主体工程, 要转变为自己的东西要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工程作用不同、占地性质工程作用不同、占地性质 不同,则采用的防治措施不同,则采用的防治措施 不一样不一样 工程组成、布局与占地工程组成、布局与占地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从大的方面重点介绍与水保相关的内容;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从大的方面重点介绍与水保相关的内容; 分清主要与次要内容;分清主要与次要内容; 与后面水土保持分区最好一致;与后面水土保持分区最好一致; 大型工程分地貌单元统计;线路工程应分里程表述大型工程分地貌单元统计;线路工程应分里程表述 分行

19、政区统计。分行政区统计。 例如:例如: 煤矿工程 工程组成 一般由 工业场地区、 辅助工业场地区、 排矸场区、 矿井进场道路区、 附属系统区、 塌陷区等6个大区组成 每个区细分若干小区介绍 A场地区、B取料场区、弃渣场区 A场地区、B取料场区、弃渣场区 A排矸场区、B排矸道路区 A道路区、B取料场区、弃渣场区 A输煤管带区、B输水管道区、C输电线路 工程占地 永久占地 临时占地 很多东西,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中是没有的,那很多东西,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中是没有的,那 就需要根据我们对工程的理解、根据我们自己就需要根据我们对工程的理解、根据我们自己 的工作经验与水平去计算了的工作经验与水平去计算了 工程

20、施工工艺工程施工工艺 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场地布置 施工时序施工时序 土石方及砂石料开挖场地土石方及砂石料开挖场地 运输运输 堆放方式堆放方式 重点介绍会产生水土流失的工艺、有关工程施工尺寸要求、工程量等;重点介绍会产生水土流失的工艺、有关工程施工尺寸要求、工程量等; 例如煤矿施工工艺: 井下生产系统:井田开拓方式、井田采区(首采区)、产量、矸石量等等 地面生产系统 :生产系统、附属系统、原煤生产系统、矸石产量等 地面运输系统:运输方式 公用配套设施:供配电、给排水(是否需要新建、新建方式) 砂石料的来源或开采: 在购买砂石料时应明确水土流失防治的买方与卖方应承担的防治责任。买方应 负责对卖方水土

21、流失防治责任的监督,可预留部分货款 工程土石方平衡工程土石方平衡 不能简单用不能简单用“挖方一填方挖方一填方=弃方或借方弃方或借方”的方法计算平衡,要考虑挖的方法计算平衡,要考虑挖 填方的施工时段、材料质量、标段划分、运距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填方的施工时段、材料质量、标段划分、运距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 提出平衡方案。提出平衡方案。 对每个区进行叙述;需弃渣要交代到哪个弃渣场;需借方则要交代从对每个区进行叙述;需弃渣要交代到哪个弃渣场;需借方则要交代从 哪个工程区或哪个取料场借过来。哪个工程区或哪个取料场借过来。 报告中必须要有土石方平衡表与平衡流向图。报告中必须要有土石方平衡表与平衡流向图。

22、项 目 区 开挖量 (万m3) 填方 量(万 m3) 利用 量 (万 m3) 借方量 (万m3) 弃方量 (万m3) 调配情况 一级二级 主 工业 场地 1生产场地42.56.196.1936.61 弃渣36.31万m3,其中0.18万 m3用于地面爆破材料库的平 整 2辅助生产 场地 4.0431.384.042.34 从生产区借27.34万m3用于场 地的平整 3行政福利 设施场地 8.373.723.724.64 弃渣4.65万m3,其中2.69万 m3用于回风井场地的平整 常常厂 工程土石方平衡工程土石方平衡 生产场地:生产场地: 开挖量:42.5万m3 填方量:6.19万m3 弃方量

23、:36.31万m3 辅助生产场地:辅助生产场地: 开挖量:4.04万m3 填方量:31.38万m3 借方量:27.34万m3 行政福利生活场地:行政福利生活场地:开挖量:8.37万m3 填方量:3.27万m3 弃方量:4.65万m3 二采区风井场地:二采区风井场地: 开挖量:2.54万m3 填方量:5.32万m3 借方量:2.69万m3 风井场地进场公路:风井场地进场公路:开挖量:1.80万m3 填方量:3.26万m3 借方量:2.05万m3 弃方量:0.59万m3 回回 风风 井井 场场 地地 井巷开挖井巷开挖?万万m3 ?开挖开挖?万万m3 ?开挖开挖?万万m3 ?万万m3 土石方平衡流向

24、图土石方平衡流向图 主主 工工 业业 场场 地地 施工进度安排与存在问题施工进度安排与存在问题 分总体施工进度安排与单项施工进度安排介绍。 目前施工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含施工准备期。 工程投资工程投资 工程总投资; 土建工程投资。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概况 地质 主要介绍区域地质、周围断层、出露地层、地震烈度,不良地 质区段 地貌 属于?地貌(必须的),线性工程要分行政区与地貌单元统计 气象 气象水文特点应突出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反映降雨强度 的一定频率的6小时或12小时最大降雨;年均风速、大风目数;年均气温、 极端气温、最高和最低月均气温、无霜期、l0的积温;临河及低洼 场地建设项目应说明场

25、地高程、与洪水位关系。(降水特征值是必须的)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概况自然地理概况 水文水文 属于什么流域和水系,周围的河流及水文特征,生态用水来源和保证率 土壤土壤 项目区的主要土壤类别 植被植被 属于?区,突出植被类型、主要群落结构、植被覆盖率(用工程占地区 域的)。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采用项目区或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不能用过大范围的资料。时间 为前1年的。 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采用工程区的现场调查图斑值,并用主体工程设计资料校核。并分区列 表介绍,为后面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作伏笔。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现状 介绍项目所

26、属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容许值(200、500、100); 总体与分区(包括用文字与表格)介绍各级侵蚀强度面积、土壤侵蚀蚀模数、 侵蚀量。为后面水土流失预测作伏笔。 (采用现场调查平均值,方法与水保规划相同采用现场调查平均值,方法与水保规划相同) 水土保持现状水土保持现状 项目区开展的水保工作、所属“三区”公告的什么区域; 当地水保治理的成果经验。 ( 不要用工作经验,要从技术上讲不要用工作经验,要从技术上讲) 项目工程的水土流失及特点项目工程的水土流失及特点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指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和危害。 是将来验收评估的重要依据 侵蚀因素分析侵蚀因素分析 侵蚀特

27、点分析侵蚀特点分析 预测时段预测时段 l 必须分时段进行预测。 l 建设类项目一般只预测建设期,运行期可进行一定时段的分析(有的称为林草 恢复期,南方23年); l 生产类项目分别对土建期、生产运行期进行预测。 l 不同区域预测时段可能不一样,不能用总工期1个时段,列表表示(重要) l 不足1年按1年计算(新的,重要) 例如:例如: 水电站工程,若工程建设为20052008年,则设计水平年为 2009年;林草恢复期间若取2年,则预测时段为建设期4年(2005 2008年),林草恢复期2年(20092010年)。(分项列表) 煤矿工程:若工程建设为20052008年,则设计水平年为 2009年;

28、方案服务年限10年,则生产运行期还有6年,预测时段为 建设期4年(20052008年),生产运行期6年(20092016年)。 (生产类项目亦可在生产运行期中加林草恢复期。生产类项目亦可在生产运行期中加林草恢复期。)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扰动地表面积预测扰动地表面积预测 采用实地调查和用图纸量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首先采用实地调 查法获得土地利用现状的背景值,然后结合项目主体工程相关技术 资料以及当地专业区划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图纸,结合主体工 程施工工艺及其背景情况进行分析、测算。 (征地不一定都扰动,如水电站的防护区征地不一定都扰动,如水电站的防护区 ) 扰动地表的面积,损坏水土

29、保持设施的面积,弃土、石、渣量,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 分 区子区 分省 、县 土地 面积 占压扰动情况 扰动面积未扰动面积 、?区 总 计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预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预测 采用实地调查和图面量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首先采用实地调查法 获得不同地貌单元、不同施工工艺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或数量的 背景值,然后测算项目工程可能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情况。 根据各省制定的“两费 ”征收办法,确定什么是水土保持设施。 既要站在业主角度,也要站在水保角度。既要站在业主角度,也要站在水保角度。 分 区 子 区 分省 、县 破 坏 的 水

30、 土 保 持 设 施 类 型 合计梯坪地用材林 、?区 总 计 水利水电工程的淹没范围不能简单地用面积计收补偿费水利水电工程的淹没范围不能简单地用面积计收补偿费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弃土、石、渣量预测弃土、石、渣量预测 根据行业工程设计规范及项目工程的实际,采用计算法进行。通过 查阅项目工程的相关设计资料,结合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特点,对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开挖量、堆填量等进行分析、 计算,计算出项目工程可能产生的弃土、石、渣量。 (可引用前面说明,不要重新交代。)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

31、测 (包括项目建设期、林草恢复期、生产运行期) 原生水土流失量 水土流失量背景值是在野外详查的基础上,勾绘不同侵蚀等级的 水土流失图斑,结合土壤侵蚀分类标准和专家估判法进行测算。详 见前面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背景章节。 不同项目区不一样。 采取侵蚀模数法进行。公式为: 式中: 扰动地表新增水土流失量,t; 预测单元,1,2,3,n-1,n; 第i个预测单元的面积 (扰动面积),km2; 不同预测单元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 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a); 预测时段(a)。 (建设期侵蚀模数)的确定,要类比相同工程或相近地段有关监测 数据。并要列表说明可比性

32、(位置、地貌、气候、土壤、植被、降水量、 侵蚀类型与强度、流失现状、工程组成、施工工艺、造成水土流失的 地段与环节等),再列表分区说明调整后用于本项目的取值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 (包括项目建设期、林草恢复期、生产运行期) n i i i SiiTMMFWsi 1 0 )( Wsi n i F i SM i M0 i T i SM 工程建设期扰动原生地貌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 (包括项目建设期、林草恢

33、复期、生产运行期) 工程建设期扰动原生地貌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分 区 预 测 内 容 加速 侵蚀 面积 (hm2) 预测时间(a) 原生侵蚀 模数 t/(km2 a) 原生侵 蚀总量 (t) 预测期侵蚀模数 t/(km2a) 预测 期侵 蚀总 量(t) 新增 侵蚀 总量 (t) 第一 年 第二 年 第三 年 第一 年 第二 年 第三 年 1 2 合计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 (包括项目建设期、林草恢复期、生产运行期) 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量预测 l 林草恢复期侵蚀模数也是类比相同工程或相近地段有关监测数据。

34、并 列表分区说明调整后用于本项目的取值。 l 水土流失面积为扣除建筑物、硬化区、水域之外的面积 项目区 扰动 面积 (hm2) 水土 流失 面积 (hm2) 预测 时间 (a) 原生地表 侵蚀模数 t/(kma ) 原生 水土 流失 量 (t) 未治理水土流失 地表侵蚀模数 t/(kma) 流失量(t) 第1年第2年第1年第2年小计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 (包括项目建设期、林草恢复期、生产运行期) 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量预测 项目区 扰动 面积 (hm2 ) 水土 流失 面积 (hm2) 预 测 时 间 (a)

35、 原生地 表 侵蚀模 数 t/(km a) 原生 水土 流失 量 (t) 治理后水土流失新增 水土 流失 量 (t) 可能 减少 的泥 沙量 (t) 地表侵蚀模数 t/(kma) 流失量(t) 第1年第2年第1年第2年 小 计 续前表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 (包括项目建设期、林草恢复期、生产运行期包括项目建设期、林草恢复期、生产运行期) 生产运行期水土流失量预测 l 主要针对煤矿排矸、电厂排灰等有生产运行项目而言 l 采用侵蚀模数法 l 侵蚀面积用库容曲线计算,侵蚀模数用类比工程法 确定 年 限 累积排矸量

36、排矸场 表面积 侵蚀模数 水土流 失量 备 注 (万t)(万m3)(hm2)t/( km2a)(t) 第一年 合计 预测内容与方法预测内容与方法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预测 (包括项目建设期、林草恢复期、生产运行期) 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主要体现在以下及个方面) 破坏水土资源:破坏水土资源:耕地及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人,地,水矛盾加剧。 损害基础设施:损害基础设施:水利,交通,公用设施受损。 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林草植被减少,群落退化,生长条件劣化 加剧洪涝灾害:加剧洪涝

37、灾害:水源难涵养,设施遭淤积,形成小洪水,高水位,大灾害 制约持续发展:制约持续发展:突发性,灾难性的危害危机到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工业密集的区域。 最好按分区有最好按分区有 针对性来写。针对性来写。 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将前面预测结果综合描述将前面预测结果综合描述 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在预测水土流失总量的基础上,明确产生水土流失(量或危害),重 点区域或地段,亦即重点防治的区段。 在水土流失强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防治工程类型(如工 程措施类、还是植物措施类)。 根据水土流失量的变化过程,提出防治工程(特别是临时防护措施) 的实施进度要求。 根据

38、水土流失强度和总量,明确监测的重点时段、重点区段。 水土流失防治总则水土流失防治总则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 坚持 “三同时”原则。 坚持分区防治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 坚持水土保持设计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原则。 坚持重点突出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指导思想 编制原则 水土流失防治总则水土流失防治总则 防治目标防治目标 防治目标要量化防治目标要量化 明确6项量化目标: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水土 流失控制量、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 要求:既要达到规定指标,又能够

39、实现;既是方案编制目标, 又是竣工验收的控制指标。 工程区域 扰动土地 整治率 (%) 拦渣率 (%) 总治理度 (%) 水土流失 控制比 林草植被覆 盖率 (%) 植被恢复系 数(%) 综合目标 新增的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 制; 项目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工程设施安全得到保障; 泄入下游河道的泥沙显著减少;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具体方案的目标具体方案的目标 建设施工过程中控制水土流失目标 恢复原有生态状况的时间。 最终达到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目标。 水土流失防治总则水土流失防治总则 防治目标防治目标 扰动土地整治率=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面 积+水面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拦

40、渣率=实际拦渣量总弃渣量 总治理度=水保措施防治面积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不 含永久建筑物及水面等面积) 水土流失控制比=方目标值项目区允许值 林草植被覆盖率=林草总面积责任范围面积 植被恢复系数=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 一般要求 98% 95% 95% 20% 95% 2 水土流失防治总则水土流失防治总则 防治责任范围防治责任范围 基本要求:用文字、表格、图件说明责任区范围、面积,以公顷为单位。 项目建设区:要求用表格说明分行政区、各防治分区的占地面积、占地类 型、永久还是临时占地;在图件上示意出界线。(不能只列一个数字)。 注:施工期,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淹没范围应属防治责任范围。注:施工期,

41、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淹没范围应属防治责任范围。 直接影响区,如: a、未征用的施工临时道路、临时堆渣等占地区。 b、移民安置区(另行编制方案的需加以说明)。 c、交通道路等专项设施迁建区(另行编制方案的需加以说明)。 d、渣场、道路修建对下游和周边影响区:应分平原区、丘陵区、山区路段 分别提出上边坡、下边坡的影响范围,通过实地调查确定。 e、地下开采项目对地面的影响区:如煤矿、金属矿、隧道、地下管线等。 f、项目建设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区域。 注:经调查和论证,如无直接影响区应加以阐述。注:经调查和论证,如无直接影响区应加以阐述。 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开发建设项目的征地,租地和管辖

42、土地的范围。 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以外因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 害的范围 水土流失防治总则水土流失防治总则 防治责任范围防治责任范围 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 是不布置水保措施的。是不布置水保措施的。 征地与责任范围的关系 a、防治措施主要应在征地区内。 b、经论证,征地区外确有较大影响的,一是建议增加征地,二是由业主与地 方协商具体的治理方式。 c、绿色通道在征地范围以外的,由业主出资实施,可纳入方案中。 原有水土流失对工程的影响不属水保法界定的责任范围,不列入方案。 防治责任范围 面积 (hm2) 备 注 项目建 设区 合计 直接影 响区 (计算方法、依据) 合计

43、 总计 水土保持防治分区水土保持防治分区 (1) 水土保持分区原则水土保持分区原则 线路工程:线路工程: 结合不同地形地貌单元自然条件的类似性、成土过程的同 一性及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保持防治区。 根据项目工程特征、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和开发利用方向 等,划分水土保持防治二级分区。 点状工程点状工程 主要以不同的施工区进行划分。根据项目工程建设时序基 本相同、功能接近、工程布局相对集中等划分水土保持防治区。 根据项目工程特征、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及开发利用等划 分水土保持防治亚区。 (2) 水土保持分区水土保持分区 防治分区分区面积 一级二级合计建设区影响区 1 2 3 小计 合计 水土保持防治分区

44、水土保持防治分区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原则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原则 线路工程:线路工程: 因地制宜、除害兴利和综合治理原则。 以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为主的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 安全、经济与整体性原则。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一般由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临时措施和水工保护等一般由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临时措施和水工保护等4大部分组成大部分组成 : 护 水 土 保 持 防 治 措 施 体 系 ?区 ?区 临时措施 新增 预防措施 已有 新增 新增 新增 已有 新增 已有 Vili 措施 防治措施体系框图应包括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 的工程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工 程(不能简单地以工程措施

45、和 植物措施区分,应细化),并 加以注明。分区的防治措施框 图应体现各区的地貌和水土流 失特点,不能雷同。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一般由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临时措施和水工保护等一般由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临时措施和水工保护等4大部分组成大部分组成 : 防治分区 预防保护措施 治理措施 临时措施 水工保护 (主体已 有) 一 级 区 二级区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土地整 治措施 1(措施名称) 2 注意:前面的措施体系图、此处的措施表、以及后面要讲的分注意:前面的措施体系图、此处的措施表、以及后面要讲的分 区措施中,每区具体有哪些措施的名称一定要一致,审批机关区措施中,每区具体有哪

46、些措施的名称一定要一致,审批机关 要用到这些要用到这些。 工程措施 拦工程渣 护坡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 防洪工程 防风固沙工程 泥石流防治工程 绿化工程 拦渣坝 拦渣墙 拦渣堤 植物护坡 工程护坡 综合护坡 削坡升级 滑坡整治 坑凹回填 渣场改造 土地利用 排洪渠 排洪涵洞 护岸护滩 拦洪坝 清淤清障 防洪堤 沙障固沙 种草固沙 平整沙障固沙 造林固沙 径流区、形成区、流过区、堆积区 道路、周边、园林、花草等 非工程措施 优化工程布局、规模;优选建设时序、工期;强化管理、监理、监督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一般从一般从4个方案来考虑:

47、并分区列表说明工程数量。个方案来考虑:并分区列表说明工程数量。 工程位置的选择 ; 影响水土流失的施工工艺; 弃渣场选择的合理性;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 防治分区护坡 一级区二级区 长度 (m) 浆砌块 石 (m3) 1 2 小计 1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注意:注意: 项目划分 应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工程: a、项目区绿化措施。 b、开挖边坡防护工程。 c、地表排水。 d、施工道路两侧防护。 e、料场、渣场、灰场防护。 以主体工程为主、具有水保功能工程,只叙述,不纳入 方案投资中的工程: a、路基边坡工程防护。 b、

48、施工区硬化、地面和路面硬化。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注意:注意: 评价 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均应根据水土保持要求,对其 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对主体工程布局的水土保持评价,应包括: a、工程选线、选址、总体布局及施工工艺是否合理。 b、取土场、取料场、弃土(渣)场的选位、数量、占地类型 及面积是否合理。 c、主体工程防护措施(范围、长度、高度等)是否全面到位 (控制水土流失)。 d、施工时序是否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如先挡后弃原则等)。 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措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措施 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l 进一步优化主体

49、工程设计 ; l 规范施工 l 对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管理等等 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防治分区 工 程 措 施 挡渣(土)墙 一级 区 二级区 长度 (m) 开挖量 (m3) 浆砌块石 (m3) 土工布 (m2) 1 2 小计 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布局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布局 u 总体上说明有哪些治理措施, u 某项措施在哪些区域位置 u 各措施数量 u 列出总表(含分行政区含分行政区) 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不同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不同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u具体对该区的每项措施进行设计,包括原因、布置、 形式、断面尺寸、要求等等。 u列出防治区措施表,

50、形式可相似总表或更具体 防治分区 工 程 措 施 挡渣(土)墙 一级 区 二级区 长度 (m) 开挖量 (m3) 浆砌块石 (m3) 土工布 (m2) 1 2 小计 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不同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不同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措施要明确工程等级、稳定要求、防洪标准,并经计算核实工程措施要明确工程等级、稳定要求、防洪标准,并经计算核实 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满足要求。 植物措施应在对立地条件的分析基础上,推荐多树种、多草种,植物措施应在对立地条件的分析基础上,推荐多树种、多草种, 供设计时进一步优化。供设计时进一步优化。 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

51、不同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不同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各类防治工程均应有典型设计图(部分行业为设计图,重要的单 项工程应有单项设计图)、工程量计算表,供计算投资用。 对下阶段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要求,以指导工程设计。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可参考以下标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可参考以下标准: (1) 护坡工程: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 (2) 挡土墙: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 (3) 截排水沟: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 (4) 造林整地工程:10年一遇3小时最大降雨量; (5) 整地工程:耕翻深度2530cm ; (6) 抗滑稳定系数3,抗倾覆安全系数 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

52、计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1) 护坡: (2) 挡土墙: (3) 截排水沟: (4) 造林: (5) 整地工程: (6) 沉沙池; (7) 拦渣坝 (8) 排水涵洞 同时说明以上各类工程在哪些区域有布设、数量等。同时说明以上各类工程在哪些区域有布设、数量等。 拦渣坝、排水涵洞、排水渠等相对大点的工程必须按工程设拦渣坝、排水涵洞、排水渠等相对大点的工程必须按工程设 计的程序进行设计。计的程序进行设计。(从等级确定,到稳定计算,全套程序。从等级确定,到稳定计算,全套程序。) (3) 排水沟 排水沟主要布设在挡土墙、护坡脚址、坡面排水、沉沙池的进、出口水道等。排水 沟多采用M5浆砌块石,一般排水沟为矩

53、形断面,其尺寸有0。2m0。3m、0。 3m0。5m。矩形排水沟典型设计中按二十年一遇24h暴雨为设计标准,小集雨面 积使用明渠均匀流计算,确定断面尺寸(见图?)。 1) 排水沟布设原则与要求如下: 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坡面、坡脚及排水口位置上,用以排除地表径流。排水沟的 终端连接天然排水道; 坡面上的排水沟比降较大,比降由设计边坡或地形坡度而定,并在坡脚布设小 型消能跌水坎,作为防冲措施; 平地排水沟比降一般为12,排水沟起点为蓄水池和抽水管口,终端接天然 水道。 本项目共布设排水沟长45281m,开挖量32795m3,M5浆砌块石25758m 2) 排水沟标准设计 防御标准:按二十年一遇24h

54、暴雨为设计标准。 断面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 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4-1996)的规定,本方案排水沟断面设计如下: A=Q/C (1) 式中 A排水沟断面面积,m2; Q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m3/s; C流速系数; R水力半径,m; i排水沟比降(2%)。 Q=F(Ir-Ip)/6(2) 式中 Q设计坡面最大径流量,m3/s; F坡面汇水面积,hm2; Ir设计频率24h最大雨强mm/min; Ip相应时段土地平均入渗强度,mm/min。 由于设计为浆砌石衬砌,Ip取0值; R=A/X(3) 式中 R水力半径,m; A排水沟断

55、面面积,m2; X排水沟断面湿周,m。 梯形排水沟断面湿周=b+2h C=1R1/6 /n; N排水沟糙率,为0。025; 假设水深h和排水沟底宽b,取m为1,试算结果见表?。 表? 断面设计各项参数表 排水沟断面尺寸确定,安全超高取0。2m,M5浆砌石筑砌,衬砌厚度30cm,断面尺寸见表 5-?。 表5-?不同地貌类型断面设计表 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 植物措施植物措施 (1) 林草措施设计的原则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 绿化美化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保障主体安全的原则。(例如管沟面不允许种树) (2) 林草措施布设 什么区域、什么部位,数量等

56、(3) 植物种类选择 分区选择的要求、具体品种 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 植物措施植物措施 (4) 种草 不同形式的种植技术要求。如一般区域的种草、站场种草,不同地方 种植品种不一样,种植技术亦不一样 (5) 种树 不同形式与树种的种植技术要求。如行道树、站场观赏树、生态保护树种 渣面上种树等等,不同树种的株行距、坑穴尺寸等等 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典型设计 土地整治措施土地整治措施 需要介绍有哪些区域、部位需要进行土地整治; 整治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重点工程重点工程(或重点区或重点区)水保措施典型设计。水保措施典型设计。 例如大型河流穿越工程、排矸场 施工过程中的临时

57、工程措施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工程措施 注意:注意: 亦要分区计算说明亦要分区计算说明 ; 投资概算中需要单列,不同于概算中的临时工程费投资概算中需要单列,不同于概算中的临时工程费 开挖:表层剥离物的及时清运、集中堆放、周边排水,施工作业面上边 坡的排水、施工场地排水及沉沙。 堆弃:临时堆渣覆盖、拦挡,倒渣过程的坡脚拦挡、弃渣及时平整、碾 压、排水、削坡。 施工期:尽可能避开大风日或雨天施工,线路工程应分段施工。 施工便道:要提出水土保持要求,并进行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各类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的数量、施工位置或里程桩号。 落实预防保护优先、先挡后弃的施工进度原则。

58、 水保工程实施进度用双线横道图表示(即主体工程进度与水保工程进 度对照标示,落实“三同时”的要求)(要按分区画图)。 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及实施进度表(要分区,与图对应) 避免因进度安排不当,导致方案批复后产生水土流失的“合法化”。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 监测分区原则与防治分区一致。 监测时段:主要是建设期,一般从施工准备期至设计水平年。 生产类项目增加生产运行期(至设计水平年) 监测分区与时段监测分区与时段 其目的是适时掌握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状况、工程水土流失及其 危害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 监测监测内容与方法内容与方法 监测内容: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效果 监测技

59、术方法:按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 一般分为:调查巡视监测法 ;综合调查法 ;观测断面监测法 ;典型监测法。 监测重点区域与项目监测重点区域与项目 监测监测点典型设计点典型设计 监测点布设 (需按监测分区说明) 监测设施布设 (需按监测分区说明在什么地方,采取何种监测设施、该监测设施 的设计,例如径流池法、插桩法、沉沙池法等等,主要说明建设规格、 形式、工程量等) 观测项目与方法 (例如插桩法的观测计算方法、要求等等,可参照技术规范要求) 监测仪器、设备 监测频次监测频次 在工程施工前应对项目区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项目建设前区 域内水土流失状况。 建设期要进行定期监测,雨季每月增加1次,5

60、0mm/日暴雨再增 加监测频次,汛前、汛后及年末各1次,同时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 果进行调查和巡查。 监测机构监测机构与人员与人员 监测监测制度制度 。 最后,一般需要将重点监测的区域、重点监测点的位置、重点监测因 子和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按监测分区列表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l价格水平年与主体工程一致,以?年?季度市场价格为准; l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一致; l投资估算的预算单价与主体工程一致,不足部分按水利部200367号文的 编制规定以及市场价格计算; l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作为主体工程投资估算组成部分,计入总投资估算中。 l l与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依据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