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手册_第1页
实验室管理手册_第2页
实验室管理手册_第3页
实验室管理手册_第4页
实验室管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质量体系文件实验室手册Q/13E/Q-C343-2002A版2002-12-1 发布2002-12-10目 录序号 内容页码1. 实验室方针2. 概述3. 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3.1实验室负责人职责3.2测试技术人员主要职责3.3计量、测试人员主要职责4. 测试4.1零部件精密测量4.2产品试验质量控制5. 计量器具及测试设备管理5.1计量器具入库、流转及台帐管理5.2计量器具标识管理5.3计量器具质量控制5.4计量器具故障和事故分析报告5.5测试设备控制6. 环境控制6.1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6.2实验室安全保密7. 测量系统分析8. 统计技术9. 培训10. 质量记录10.1检定证书及检测数据

2、公正性10.2相关质量记录1实验室方针真实客观 公正有效 顾客满意2 概 述本实验室隶属于LEO有限公司质保部。是为满足公司从原材料 采购验收、产品开发及批量生产直至最终产品的各项检测及试验需 求而设立的。 计量系统属国防计量三级技术机构。 并于 1991 年通过 国防计量认可, 1996、 2001 年通过国防计量认可复查。能满足 ISO/IEC17025 中内部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包括计量室、产品试验室、热表处理检验室、橡胶硫化 试验室。包括长度、热工、电工、无线电、力学、化学、产品综合 性能等专业检测、试验工作。同时开展检测、试验设备(含非标准 试验设备)的检定、校准、鉴定等工作。有完善

3、的 IS09001、QS9000/VDA6.1 ISO/TS16949体系,较为先 进的检测、试验设备和专业技术检测人员,检测、试验手段齐全, 其测试结果真实可靠。检测机构图3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3.1实验室负责人岗位职责计量室产品试验室检定组测量组橡胶硫化试验室:热表处理检验室3.1.1贯彻国际、国内有关质量、标准、计量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法令。3.1.2保证实验室设备仪器的配备,人员素质,各实验室环境条件等。负 责组织检测试验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取证工作。3.1.3组织设计公司计量标准传递关系图、量传(检测)管理系统图,计 量检定系统表等;组织建立公司各项最高计量检定系统表等;组织建立 公司各

4、项最高计量标准和相应的量值传递系统,组织幵展好量值传递工 作,确保各种计量器具、测试设备等的量值传递准确一致。3.1.4对实验室检测试验的公正性、独立性、科学性负全面的责任。3.1.5负责编制实验室中、长期计划。3.1.6负责审阅测试规范、操作规程等内部文件。3.1.7负责审核产品试验报告。3.1.8 对实验室内部的劳动保护及人员安全负责。3.1.9 协调实验室各项工作及确保检测质量。3.2 计量室主任岗位职责3.2.1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计量工作的法律、 法规、 条例和计量工作 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3.2.2 参与编制和贯彻实施公司实验室中、 长期计划, 制订年度工作计划 和年度工作

5、总结。对公司测试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3.2.3 参与并督促、 协调专业检测组建立公司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和相应的 量值传递系统以及设计公司计量标准传递关系图、量传(检测)管理系 统图、计量检定系统表等;审校各专业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和公司自 编检定或校准规程。3.2.4 负责建立汽零公司计量器具、 测试设备总台帐。 统一管理汽零公司 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会同各专业室对计量器具的降级、报废等实施审 批。组织测试设备的鉴定或校准工作。3.2.5 负责对测试设备鉴定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按公司要求组织对测试设 备的改造、购置的调研和协助采购验收工作。3.2.6 对产品试验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协调试验有关

6、事宜。3.2.7 负责组织各类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取证工作。3.3 测量组长岗位职责3.4 检定组组长岗位职责3.5 产品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3.6 检定、检测、测量技术员岗位职责3.6.1 根据专业分工负责本专业计量技术工作。承担零部件的精密测量 / 计量器具、仪器仪表的检定或校准、调修工作。3.6.2 认真钻研本专业测量技术, 执行本专业新的检定规程和接受公司自 编检定或校准规程的编制工作,撰写建标技术报告等。3.6.3 负责研究、推广新的检测 / 修技术和新的测试设备。3.6.4 参与本专业检定、 测试技术仲裁工作; 对本专业测试方法和结果的 正确性负责。3.6.5 承担对本专业计量器具

7、、 仪器仪表的降级、 报废作出技术鉴定和签 署处理意见。3.7 产品试验技术员主要职责3.7.1 编制有关试验规范、 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等技术资料。 对试验工 进行操作指导。3.7.2 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对日常问题进行处 理。负责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报告试验中出现的产品问题。参与对有关问 题的分析。3.7.3 对试验设备的运行进行监督, 参与测试设备的鉴定或校准工作。 提 出非标准测试设备的订货及编制主要技术要求并协调有关的技术问题。3.7.4 编制试验报告,客观反映试验情况,供有关人员分析使用。3.8. 测量人员岗位职责3.9 检定(校准)人员岗位职责3.10 试验人员岗

8、位职责4 测 试4.1 零部件精密测量4.1.1 委托计量检测的范围4.1.2 零部件送检手续和会签要求 故障分析、承担测绘任务的单位的有关人员逐项填写计量检测委托单并 负责送检。4.1.3 对委托计量检测零部件的要求4.1.4 零部件经计量检测后,计量检测人员应填发计量检测报告单,并 将委托单联同时填好作为存根按质量原始记录与归档办法归档保存。 计量检测报告单只给出所委托项目的计量检测结果,计量检测人员应对 所出具的计量检测数据准确性负责。计量检测报告单应有检测、校对人 员签章。4.1.5 计量检测人员在进行零部件计量检测时,应认真消化图纸资料, 正确选择和使用计量器具,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应经

9、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 有效期限内。4.1.6 进行零部件计量检测时,应根据被测零部件的公差等级、形状、 大小和材料等情况,将被测零部件放在计量检测仪器间或平台测量间与 检测仪器设备等温,其等温时间不少于1小时。4.1.7 进行零部件检测的场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应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应满足 6.1 条要求。4.1.8 检测场所应有明显的产品零部件标识区域。4.2 产品、零部件及材料试验质量控制4.2.1 试验人员在接收产品、 零部件及材料时, 必须填写“产品接收记录 单”上的内容要求。4.2.2 各项产品、零部件及材料试验必须按照有关技术条件 ( 技术规范 ) 规定的环境试验条件、设备和程序进行试验。4

10、.2.6 试验过程中不允许随意中断试验,如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应立即 停止试验并通知维修人员或检测技术人员处理;如发生重大故障,应做 好原始记录,保护现场,立即通知报告质保部领导。“试验报告”和产品、零部件及材料归档工作。4.2.10.3 定期试验出现故障 , 不再加倍重抽产品进行验证 . 除特殊情况 ( 上层决策等 ) 外。如果出现问题,按委托单位的要求处理并做记录或由委托单位自行处理。5 计量器具及测试设备管理5.1 计量器具的购置、入库、发放、流转及台帐管理5.1.1.1 每年十二月十日前质保部计量室下发第二年计量器具、 测试设 备购置通知单,各单位根据本单位使用情况,上报需购置的计量器具

11、、 测试设备清单。5.1.1.2 计量室根据各单位上报情况 , 结合公司量具的使用情况统筹规 划后, 编制年度购置计划报采供部进行采购。5.1.1.3 对于精密贵重的计量仪器、测试设备按技措计划采购。5.1.2 计量器具的验收入库 “计量器具入库合格证”后方可办理入库,“计量器具入库合格证”应 与计量器具一同存放。“计量器具入厂检定报告”,由采供部门负责处理。 “检测设备开箱检查表”上,发现损坏和缺项须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其 使用说明书、原理图等有关资料由计量室收回建档保存,使用单位可借 阅或发给复印件。5.1.3 计量器具的发放5.1.4 计量器具的流转 “计量技术通知单”的形式(一式四份)通

12、知调出,调入单位及计量室 办理转帐、移交手续。“计量器具管理台帐”进行管理。属固定资产的仪器应填写“固定资产 调拔报告单”。5.1.5.1 各使用单位应建立本单位各类 “计量器具管理台帐” ,计量室 应分类建立公司本专业“计量器具管理台帐”,计量室应建立公司各类 计量器具总台帐。5.1.5.2 公司各类计量标准器具应由计量室建立管理台帐, 由计量室建 立和保存仪器设备档案。计量标准器具的设备档案应包括:仪器设备的 制造厂、型号、规格或测量范围、出厂编号、附件清单、存放地点及其 变动情况、生产日期、启用日期等的记录,检定或校对、调整或修理、 损坏与丢失情况、封存与禁用、降级与报废等的记录,检定或

13、校准证书、 使用说明书(复印件)、原理图、履历本等资料。5.1.6 计量器具的封存暂时不用的计量器具,应由原使用单位提出计量器具封存申请报告及清 单一式三份,经本单位领导签字后报质保部计量室批准。申请报告批准 后,对计量器具予以封存。封存的计量器具应与生产现场隔离和妥善保 管,在计量器具的明显位置贴上封存标志。封存的计量器具不进行周期 检定或校准。5.1.7 计量器具的启用 已封存的计量器具重新启用,应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一式三份,经 计量室批准方可重新启用,并纳入周期检定或校准。“限用”标志,并标明限用范围和限用点。“计量器具报废审批单”一式三份(使用单位、计量室检定组和计量室 各一份),

14、经审批编号后作报废处理,并注销各级台帐及帐卡。“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单”一式三联(使用单位、计量室和综合管理 部各一份)。“计量器具丢失损坏处理单”上明确作出报废结论,注销各级台帐和帐 卡,不再单独办理有关的报废审批表(单)。“计量器具管理台帐”代)和办理转移签字手续。可利用的零备件由计量室检定组予以利用,不可利用部分交厂废旧物资回收部门处理。5.2 计量器具标识管理分类 A类计量器具a. 公司的最高计量标准、 一般标准和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器具及其 主要配套计量器具。b. 公司用于工艺、 质量检测、 能源及经营管理对计量数据要求高的 关键计量器具。c. 凡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并用于公司贸易结算

15、、 环境监测、 安全 防护和医疗卫生的工作计量器具。d. 准确度要求高和使用频繁而量值可靠性差的计量器具。 E类计量器具a. 公司用于工艺控制、质量检测有数据要求的计量器具。b. 公司经营管理使用的计量器具。c. 固定安装在生产线或装置上,计量数据要求较高的,但d. 平时不允许拆装,实际检定周期必须和设备检修同步的计量器具。e. 专用计量器具, 限定使用范围以及固定指示点使用的计量器具。 C类计量器具a. 设备仪器上固定安装仅作指示用,不易(或不宜)拆卸而又无严格准确度要求且性能长期稳定的计量器具。b. 国家允许一次性使用或实行有效期管理的计量器具。c. 使用环境恶劣,寿命短,低值易耗的计量器

16、具。d. 准确度无严格要求的自制专用计量器具。e. 国家没有检定和校验要求,企业可以自行制定校验方法的计量器具。 A类计量器具a. 凡国家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按国家计量行政部门和国防 工业系统计量管理机构的规定办法执行。b.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检定规程与检定周期。c. 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必须指定专人保管维护,并建立严格的使用 保管、检定调修等原始档案。d. 周期受检率应达到 100。 E类计量器具a. 按照国家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检定周期原则上不超 过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周期,特殊情况周期需延长,使用单位须提出书 面报告,经质保部批准。b. 对连续运转装置上拆卸不便的计量器具,可以根据

17、检定规程和 可靠性数据资料,按设备检修周期同步安排检定周期,但必须严格监督。c. 通用计量器具作专用的计量器具,按其实际使用需要,可减少 检定项目或进行部分检定,但检定证书上应注明限用量限范围和使用地 点,在计量器具明显位置处粘贴限用标志。d. 对使用不频繁,性能稳定,准确度要求不高的计量器具,检定 周期可以适当延长,延长时间的长短应以保证计量器具可靠性数据为依 据。e. 周期受检率应不低于 98。 C类计量器具a. 除国家规定的可进行一次性检定的计量器具外,对准确度无严 格要求,性能不易变化,且低值易耗的计量器具,可以进行一次检定。b. 对非生产关键部位的指示用和在连续运转设备上固定安装的表

18、 盘计量器具进行有效期管理。标志管理要求及管理 计量彩色标志使用说明a. “合格证”标志:表示该计量器具按国家检定系统或国防工业检 定系统和检定规程依法检定合格。b. “准用证”标志:表示该计量器具没有计量特性要求,只作功能 性使用,经检查功能正常的计量器具,可按 5年周期进行管理;国外进口 设备上的仪表及其它不易拆卸的,工艺无要求,但设备使用有要求的按 3 年周期进行管理;若工艺参数有要求的则按 1年周期进行管理并自行制定 校验方法。c. “限用证”标志:表示该计量器具定范围定点使用。检定时也只 定期检定和校验某一特定测量范围或测量点,应标明限用范围和限用点。d. “禁用”标志:出现故障暂时

19、不能修好或超过检定周期以及抽 检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在生产、管理中停止使用。e. “封存”标志:用于长期闲置或暂时不投入使用,也不进行周期 检定的计量器具,使用“封存”标志,防止流入生产和管理中使用。 计量彩色标志的管理a. 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应有有效的彩色标志。 经上级计量技术机构或其他计量部门检定的计量器具也应由计量室检定组统一换发彩色标 志。b. 计量彩色标志上应注明该计量器具A、B C分类的类别,使用彩色标志时应与检定原始记录或检定证书相符,标志应粘贴在计量器具 (不妨碍工作)的明显位置上或计量器具的盒子上。c. 暂时不用或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撒离现场, 无法撒离的或 暂时不投入使用也

20、不进行周期检定的计量器具,计量室检定组应在其明 显位置粘贴封存标志。d. 万能量具为B类计量器具, 可不使用计量彩色标志,使用计量器 具检定合格证。e. 计量彩色标志不得用于非计量器具管理。f. 计量彩色标志的填写和签章应符合 9条要求。“合 格 证”绿色“准用证”黄色;“封存”红色;“禁 用”红色。“限用证”蓝色5.3 计量器具质量控制5.3.1 控制原则5.3.3.17 条规定进行。100%。100%,一次合格率为 98%。5.3.2 首次检定或校准55.3.3 周期检定或校准a. 国家强制检定、使用频繁、准确度要求高的计量器具规定其周期 为三个月;b. 使用不频繁、性能较稳定、准确度要求

21、高的计量器具规定其周期 为六个月;c. 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性能不易变化的仅作指示或校对用的计量 器具规定其周期为十二个月。x 100%2530日对送检单位发出“周期检定通知单”,督促各单位送检到期计 量器具。x 100%。“ 10质量记录”中“检定证书与检测数据公正性保证”规定,其原始检 定记录卡等按质量原始记录与归档办法归档保存。“计量器具分类管理与标志管理”由检定人员按周期检定进度签发计量 器具检定合格证、检定证书或计量彩色标志。( 或复印件 ) 应存入仪器设备档案。“硬度计校准记录”。使用单位应不定期用硬度标准块对硬度计进行示 值检查,发现硬度计示值异常应及时与计量室联系,计量检定人员

22、应按 计量检定规程要求逐项进行检定和调整。计量检定应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无国家计量检 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按下述办法进行。a. 按国防科工委组织制订的国防计量器具等级图和国防计量检 定规程,或主管部门组织制订的部门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b. 由计量室编制公司计量检定规程或暂行检定办法,经质保部领导 审核,主管领导批准,并报上级计量技术机构备案,按批准后的检定规 程或暂行检定方法检定。c. 由计量室编制公司校准规程或校准方法,经质保部领导审核,主 管领导批准,按批准后的校准规程或校准方法进行校准。5.3.4 专用量具和量规控制入库保管的质量要求a. 公司自制的专用量

23、具和量规应由承制单位的检验室出具工艺装 备检定合格证,如办有超差手续的应附一份超差单在合格证内,凭合格 证入库。b. 外购的专用量具和量规 (含校对规) 应有制造厂的合格证。 入库 前送计量室检定,凭入库检定合格证入库。检定不合格的 , 由采购供应部 负责处理。a. 计量室测量组使用的校对规由检测室指定专人检定或校准,并作 好量具检定原始台帐。b. 各单位新领用的专用量具和量规在使用前应送计量室进行投用前 的检定或校准。专用量具和量规首次送检,应携带制造单位检验开出的 工艺装备检定合格证或计量器具入库合格证及工艺装备的设计图纸资料 及必要的供检定用的二级工具,并启封清洁干净。专用量具和量规经检

24、 定合格后,由计量室换发量具使用记录卡随同流转,纳入正常周期检定, 并在专用量具上涂点蓝色合格标志漆。周期检定或校准a. 校对规的检定周期由计量室根据使用情况、磨损情况等确定。b. 专用量具和量规的检定周期 ( 或确认间隔 ) 应根据专用量具和量 规的使用条件、磨损情况以及被测零件的材质等因素,由计量室确定, 一般按检测零部件的次数决定送检周期,具体见附表。c. 检定或校准时, 应由工装检定人员填写量具检定原始台帐和量具 使用记录卡,并在量具使用记录卡上给出允许使用的周期次数。d. 各使用单位应依据给定的使用周期次数按时送检,送检时应将专 用量具和量规启封清洁干净,并带有关设计图纸资料、量具使

25、用记录卡 和必要的二级工具等。e. 使用单位操作者,检验人员和工装检定人员都应按要求正确填写 量具使用记录卡并签章。使用单位的保管员应对借出(或收回)的专用 量具(或量规)和量具使用记录卡进行检查核对, 禁止超期使用。f. 对涂漆标识的规定 : 涂蓝色漆标记为合格,涂黄色漆标记为返修, 涂红色漆标记为报废。规定有磨损极限的专用量具和量规,当接近磨损 极限时应以白漆标记,供检验人员验收产品零部件使用。g. 专用量具和量规作返修处理时, 由计量室填写工装送修单, 在其 专用量具和量规上涂点黄漆,由使用单位送修。返修合格后,应由返修 单位检验室在工装送修单上填写返修后的检验实测数据。使用单位领回 后

26、应重新送计量室检定,合格后涂上蓝漆方可使用,同时纳入周期检定。h. 专用量具和量规作报废处理时, 由计量室填写工装报废单, 并在 其专用量具和量规上涂上红漆,使用单位办理报废手续,同时注销台帐。 凡确定报废的专用量具和量规由检测室收回处理,严禁流入生产现场。i. 对专用量具和量规进行检定或校准, 必须根据有关设计图纸资料、 技术标准、手册给出的尺寸、角度及其公差和形位公差、技术条件等项 目进行。超差使用专用量具和量规应按不合格品管理办法办理超差 使用手续,计量检定员必须在量具使用记录卡上盖“不合格尺寸已办超 差”字样,其他人员无权在其合格证或量具使用记录卡上签署同意使用 与否的意见。使用单位或

27、非制造修理单位,严禁拆卸或修理专用量具和量规。 使用单位发放或借用的专用量具和量规,必须有检定合格的蓝漆标记。 生产现场操作者严禁使用无蓝漆标记或超检定周期的专用量具和量规。 质量检验人员和工装检定人员应禁止无检定合格标记和超检定周期的专 用量具和量规在生产现场使用。违反者,按公司质量奖惩有关规定办理。检定专用量具和量规时,应合理选用计量器具和正确的检测方法,其使 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应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各单位检验室,对于公差小于或等于 0.003mm 和需上仪器检定的专用量 具和量规应由使用单位工具室送计量室进行检定或校准。在检测室内检 定或校准专用量具和量规,应有适

28、宜的环境条件,具体要求按6条规定执行,在检测室内进行专用量具和量规检定或校准时,应将专用量具和量 规与计量标准器具或工作计量器具在室内一同进行等温,其等温时间应 不少于 1小时。量具检定原始台帐作为检定专用量具和量规的原始记录,按质量原始 记录与归档办法保存。量具使用记录卡随专用量具和量规一同流转和 报废,使用期间不应丢失,使用期间丢失量具使用记录卡按丢失质量原 始记录处理。量具使用记录卡的填写a. 主要尺寸检验记录栏:由检测室填写,其他人无权填写。b. 周期次数栏:由检测室根据量具和量规的使用情况、磨损情况、 被测零件的材质情况确定其周期次数。其他人无权填写或涂改。c. 使用次数栏:由操作者

29、(使用者)如实填入使用次数。d. 操作者栏:由操作者(使用者)签字以证明量具或量规使用的次 数。e. 产品检验栏:由产品检验人员盖章,以证明使用者使用的次数属 实。f. 量具检定栏:由检测室检定员盖章,对给定的周期次数负责。g. 操作者填写时,应另起一行填写( 即在检测室填写后的下一行)。5.3.5 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和维护a. 各使用单位的使用者应熟悉计量器具的基本原理、性能、操作 方法及保养知识。b. 一切计量器具不应超量程、负荷、周期进行使用。c. 使用前应检查、确认计量器具处于良好状态,方可进行操作。d. 在使用计量器具时如出现异常或失准,使用者应立即停止使用, 及时交本单位量具保管

30、员或仪表人员送交或通知计量室处理。对于精密 贵重计量仪器设备, 还须向质保部有关领导报告, 由检质保部负责处理e. 从事计量器具检修或测试,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或仪器使用说明 书所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非计量器具调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或修理计 量器具。对违反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所造成的后果应由责任者负全部责 任。a. 每台(套、组)计量标准器具应由计量室指定专人保管和精心 维护。c 公司各级计量标准器具只能用于量值传递,严禁作为工作计量 器具使用。d 计量标准器具使用完毕, 应擦拭干净, 涂油入盒, 或存放于干 燥缸,或罩上防尘罩等。精密贵重计量仪器设备的保管与维护a. 精密贵重计量仪器设备应严格按说明

31、书、操作规程、注意事项进 行操作,并指定专人保管和维护。操作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和考核,取得 合格证才能独立操作。b. 精密贵重计量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检定、调修等均应作好详 细记录,存入仪器设备档案。c. 各使用单位存放的精密贵重计量仪器设备不许外借和随意搬动, 特殊情况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才能借出,不论借出时间长短,返回时应进 行检查验收,如发现损坏和故障,由借出单位负责查清原因,找出责任 者和索赔。d. 精密贵重计量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切断电源,擦拭干净、罩好防护罩。每周对其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并在裸露的金属表面涂防锈油, 保持其良好润滑。5.3.5.4 工作用计量器具的保管和维护a. 各使用

32、单位和计量室应分别建立管理台帐或卡片,保证帐、卡、 物相符。b. 各使用单位的计量器具应由本单位指定专人 (工具保管员、 仪表 员或机修人员)负责保管和维护,处室也应指定专人负责,并严格按周 期送检。c. 各单位计量器具使用者应保持计量器具清洁干净, 附件完整,不 与其他工具和用品混放。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计量器具是否具有计量器具 检定合格证或计量彩色合格标志。d. 使用者不得在机床运转时使用量具测量加工的零部件, 不得用量 具当工具使用,不得将量具放在机床刀架可移动导轨面上。e. 计量器具使用完毕后,应擦拭干净,放入盒内或存放干燥处,必 要时涂上防锈油或罩好防尘罩等。5 计量器具的保管或存放应有

33、适宜的环境条件,对计量标准器具和精密 贵重计量仪器设备存放的环境条件要求符合 6条理规定。各单位工具室发放或借出的计量器具,应带有效期内的检定合格证、检 定证书或计量彩色标志,使用者在领用或借用计量器具时,发现无检定 合格证或合格证超期的计量器具应不予接收。丢失计量器具的检定合格 证视为丢失质量原始记录按公司有关规定处理。检测技术人员和计量检定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发现使用无 检定合格证和超期的计量器具,应立即制止,实行计量监督,直至没收 在用的计量器具。质保部计量室应经常检查、督促使用单位和计量室严 格按周期进度送检和检定计量器具。计量室每月 5日前按周期检定进度表计算上月各单位计量

34、器具送检率报 计量室。对使用单位因特殊原因(公差、探亲、事假、病假、待修理) 造成计量器具不能按时送检,或需对计量器具进行封存,使用单位应向 质保部报送经单位领导签字的调整检定周期或封存计量器具的申请报告 及清单一式三份,经质保部签字同意后予以调整或封存,本月可不计入 考核。对各单位本月受检率低于 100的,按公司本年度质量考核实施办 法的有关规定办理。5.4 计量器具故障和事故分析、报告5.4.1 计量器具故障的处理5.4.1.1 计量器具故障是指计量器具在检定(校准)周期内不能正常运行 或工作。5.4.1.2 一般计量器具出现故障, 使用者应立即停止使用, 及时交本单 位量具保管员或仪表管

35、理人员,量具保管员或仪表管理人员应及时送交或通知计量室处理。“禁用”标志。处理。5.4.2 计量事故的处理 “三不放过”(没有查明原因不放过,未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 未受到教育不放过)。5.5 测试设备控制5.5.1 定义a. 检测设备:包含计量用检测设备、产品用在线检测设备两种。b. 在线检测设备:指公司生产线上使用的测量设备。c. 试验设备:指用于产品试验的设备。d. 自制试验设备:指用于产品试验的设备。e. 漂移:计量仪器计量特性随时间的慢变化。f. 计量特性:指计量范围、准确度、灵敏度、稳定度以及用于动态 测量器具的动态特性等。5.5.2 购置 “检测设备开箱检查表”上,其使用说

36、明书、原理图等有关资料由计量 室收回建档保存,使用单位可借阅或发复印件。测试设备验收合格后, 粘挂“合格证”或“准用证” 。“合格证”或“准用证” 。 计量用检测设备的检定 (校准) 由上级计量技术机构来公司进行检定 (校 准),具体按检验、测量试验设备控制程序规定办理。 测试设备(含自制)按质保部编制的校准办法进行校准、确认。 在线检测设备的质量控制按使用单位编制的定检工艺规程进行。 当以“试验软件”或“比较样件”作为检验手段时,应加以校验。a. 质保部对“试验软件” 或“比较样件” 进行封样 ,制定复验周期 , 并由质保部及使用单位各存放一份。b. 使用单位在开工前用存放在本单位的封好的

37、“试验软件” 或“比 较样件”对设备进行校验 , 并按周期送相关检测室。c. 质保部按周期对封好的“试验软件”或“比较样件”进行校验, 同时用存放在质保部计量室的“试验软件”或“比较样件”对设备进行 一次校验。d. 使用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若“试验软件”或“比较样件”及设 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质保部。 校准或确认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的非标准试验设备、在线检测设备应出 具校准证书,也可在设备明显部位粘挂“合格”标签。 校准或确认不符合各项指标要求的,由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进 行修复,修复后再由质保部进行校准或确认。如果仍然不符合某项要求, 但又不影响使用的设备,检质保部具校准(确认)报告或

38、在设备明显部 位粘挂“准用”标签。5.5.4.8 对暂时不用或性能不稳定的及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经 质保部确认后,在设备明显部位粘挂“禁用证” 。再按公司有关规定办理 报废手续或填写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单,报主管部门和领导审批。5.5.4.9 保存校准(确认)结果的记录,要求详细、清晰、整洁、无涂改 现象,如确需更改必须杠改,且有更改人签章方可有效。5.5.4.11 质保部建立测试设备档案,其档案内容包括:a 检测设备开箱表(除非标准测试设备外) ;b 测试设备使用说明书及原理图;c 测试设备定检工艺规程(指非标试验设备和在线检测设备) ;d 进行维护保养的详细说明(指试验设备) ;

39、e 检测设备管理档案卡。f 测试设备校准(确认)记录单。5.5.4.12 测试设备档案的保存期到设备报废为止,其中 c 条的保存期为 五年。6 环境控制6.1 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6.1.1 实验室环境条件基本要求C , 一般检测间及试验间的温度应在 20土 5C,线值计量标准间为20 2C,电工与无线电专业的标准间和线值计量的计量检测仪器间为20 3C。6.1.2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出现异常,例如温度和湿度超过规定范围且明 显影响检定或检测结果时,应及时报告室主任,并逐级报告质保部领导 及公司有关领导。当环境条件经常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能满足计量检定工 作与计量精密检测工作时,应据实书面报告公司有关

40、领导,采取适当措 施给予解决。在已有的条件下,试验室要采取积极措施保管维护好计量 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器具。6.1.3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日常控制与管理6.2 实验室安全保密6.2.1 实验室是存放公司各类最高计量标准和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地 方,是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计量精密检测和进行各项性能试验的重要 场所。全体计量、试验人员应保障试验室工作场地公共安全与技术安全, 保守国家和本企业的秘密。6.2.4 本公司非实验室人员未经质保部领导同意不得进入试验室,公司 以外人员需进入实验室时应报告质保部领导,质保部领导经请示公司公 安保卫部门和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通知试验室方可进入。经同意进入试 验室的公司

41、外人员应有本室或检测人员的陪同,遵守试验室的各项规定, 严禁乱摸乱动室内仪器设备及其他各项设施。6.2.6 涉外安全保密7 测量系统分析7.1 为了更好地了解变差的来源, 避免这些变差影响系统产生的结果, 并 能定量表示和传递特定的测量系统的局限性,采用测量系统分析,以确 定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1) 新品开发、研制及批量试生产时;(2)控制计划及过程控制中涉及到的特殊特性(“ G “Z”件的测量器具;( 3)测量设备更新、调换或发生故障时;( 4 )设备操作人员变更时。7.2 质保部负责对新品开发、 研制时的测量系统, 收集数据并对测量系统 进行分析。

42、7.3各使用单位对以下情况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分析) 控制计划及过程控制中涉及到的特殊特性(“ G “Z”件的测量器具; 测量设备更新、调换或发生故障; 设备操作人员变更时进行测量系统分析。7.4各单位在评定测量系统分析时,必须委派23名操作者及12名评 价人参与评定。7.5 各相关部门的评价人负责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7.6 术语7.6.4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 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7.6.5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 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7.6.6 稳定性(或漂移) :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

43、量同一基准或零 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7.6.7 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移值的差值。7.6.8 分辨能力: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7.6.9 容差:与标准的允许偏差,即变差在公称值附近的允许范围。允 许公差是规定上、下限值之差值。规定限值不应与控制限值相混淆。7.7 工作内容及步骤7.7.1 测量系统分析前的准备a. 测量应按照随机顺序,以确保整个分析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漂移或 变化将随机分布。b. 评价人不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号, 以避免可能的偏倚。 但是,进行分析的人应知道正在检查哪一零件,并相应记录下数据,即评价人A,零件1,第一次试验;评价人

44、B,零件4,第二次试验等。c. 在设备读数中,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数字。如果可能,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d. 分析工作应由质保部及各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e. 每位评价人应采用相同方法及步骤来获得读数。7.7.2评价测量系统时,需要确定的三个基本问题。7.2.3这些统计性能在预期限范围内是否一致,并且用于过程分析或控制是否可接受。7.7.3测量系统存在的误差a.偏移b.重复性 c.再现性 d.稳定性 e.线性观测的平I操作者操作者操作者稳定再现图偏倚图 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基准偏倚较观测的平观测的平范围较低图范围较高线性1基准 图线性2(变偏倚较化的线性偏倚)a. 为了在过程范围内指定

45、的位置确定测量系统的偏倚,就必须得到 一个可接收的基准值。b. 基准值可以通过对一个基准件进行精密测量得到。c. 让评价人用正被评价的量具测量同一零件至小10次。d. 计算读数的平均值。从而得到偏倚(基准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就表示测量系统的偏倚)。e. 再计算偏倚占过程变差(或容差)的百分比,即偏倚/过程变差(容差)X 100a. 重复性误差一般是由仪器自身及零件在仪器中位置变化的测量变 差。b. 可以用极差图进行分析,因为子组重复性测量的极差代表了这两 种变差。c. 如果极差图失控,应调查识别为失控的点的不一致性原因,并加 以纠正。(除测量系统分辨率不足外)。a. 再现性误差是评价人的变异

46、性即每位评价人造成的递增偏倚。b. 通过平均每位评价人获得的所有样品值来计算各位评价人平均 值,确定评价人平均值的极差。c. 如果由于量具变差影响了该估计值,必须通过减去重复性部分来 校正。a. 在测量仪器的工作范围内选择一些零件可确定线性。b. 确定各个被测零件的偏倚。c. 线性图就是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这些偏倚与基准值之间描绘的。d. 线性是由最佳拟合直线的斜率面不是拟合优度(R2)的值确定。一般地,斜率越低,量具线性越好;相反斜率越大,量具线性越差。均值和极差法(X&R)是一种提供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估计的 数学办法,它允许把测量系统分解成两部分,重复性和再现性,而不是 交互作用,它可提

47、供有关测量系统或量具误差的信息。EV=RX KiAV=(Xdiff *K2)(EV2/nr)pv=Rp K3R&R= (EV2 AV2)TV=(R& R2 PV2)%EV=100 X( PV/TV)%AV=100 X( AV/TV)%PV=100 X( PV/TV)%=R&R100 X( R&R/TV其中:EV:重复性-设备变差AV:再现性评价人变差TV:总变差K1:重复性系数Xdiff :不同评价人所测量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的差异K2:再现性系数n:被测量零件的个数r:每位评价人测量的次数PV:零件间变异RP:零件最大变异K3:零件变异系数将每个评价人所测零件的极差画在极差图中,同样将平均值

48、画在均值图中。b计算并绘出控制限c对图表进行评价(1) 判定极差图是否受控,如果所有的极差都受控,那么评价人是一 致的,可进行c (1)步骤,如果不是,可能是由于评价人技术、位置误 差或仪器的一致性不好造成的,应在进行下一步之前纠正这些特殊原因, 并使极差图进行受控。(2) 判定平均值是否在控制限之外, 在控制限之内的面积代表测量误差 (干扰),如果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平均值落在极限之外,则该测量系统足以检测零件变差,也就是零件变差大于测量系统变差,当一半以下落在 控制限以外,则测量系统不足以检测零件变差并且不能用于过程控制。a准备要分析的量具b、取任何同一批零件n件,并进行编号。c、将该量具的评

49、价人轮流测量到测量完毕。d、测量数据由非测量者记录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e、各测量结果不能相互影响。a将各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及极差算出并填入 “量具再现性和重复性数据表”内。b、将各测量数据的极差加以平均而得到极差平均值并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c、将各平均值加和后除以测量件数而得到的所有平均值的平均 值,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d、将各测量者同一编号的测量零件的平均值加以平均而得到的 零件平均值,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e、将零件平均值的极差算出得到的R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f、将极差平均值的平均值算出并填入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

50、表”内。g、将各平均值的平均值极差算出而得 Xdiff,填入“量具重复性和 再现性数据表”内。h、将极差平均值的平均值乘以系数D4而得到的控制上限,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i、将极差平均值的平均值乘以系数B而得到的控制上限,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a将零件号及件名、特性、规格、量具名称、量具编号、量具形式、日期、试验人员与数据表得到的R、Xdiff、FP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内。b、将 EV AV R&R PV TV %EV %AV %R&R %PV按 “量具重 复性和再现性报告”的公式分别求出,并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 告”内。a量具需加以保护;b、产品的

51、变差出现异常;c、量具的夹紧装置或定位不一致。a量具的校正未落实;b、评价人对量具使用不熟;c、可能需要辅助仪器协助评价人使用量具。a数值v 10%寸,表示该测量系统可以接受。b、10%v数值v 30%表示该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取决于该测量系统的重要性、修理费用等因素。c、数值30%寸,表示该测量系统不可接受,必须加以改进。“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判定栏内。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评价人/试验零件平均1A 11234567891022334平均值5极差6B 172839平均值10极差11C 112213314平均值15极差16零件平均17Ra(Xp)+礼二+Rc=/#-评价人数=3181920*

52、2次试验时D4=3.27, 3 次试验时D4=2.58。7次试验以内D3=0;UCL代表单个R的极限。圈出那些超出极限的值。查明原因并纠正。同 一评价人采用最初的仪器重复这些读数或剔除这些值并由其余观测值再次平均并计算R和极限值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零件号和名称:特性:员:规格:根据数据表:R二日期:试验人量具名称:量具号:测量系统分析过程变差%重复性-设备变差(EV)EV= R X Ki试验次 数1%EV=100EV/TV24.5633.05再现性-试验人员变差(AV)%AV=100AV/TVAV= J(Xdiff 汇 K2)2 (EV2/ nr)=n=零件数量 r=试验次数评价人23K23.

53、62.750重复性和再现性(R&R)R&R=/(EV2 +AV2)=零件数3%R&R=100R&R/TV量二23.6532.70零件变差(PV)42.30PV=FPX K35672.081.931.82总变差(TV)81.74TV=J(R& R2 +pv2)91.67%PV=100PV/TV101.62量具型式:RP =X DIFF1、所有的计算都是建立在预计的 5.15 a (正态分布曲线之下面积的 99.0%) 基础之上的 ;2、K为5.15/d 2,式中d2取决于试验次数(r)和零件的个数(m)乘以操作员的人数 (g), 假设后者大于 15,d 2值来自附件 E;3、 A如果根;号下的计算值为负值,则评价人的变差(AV)等于0 (o);4、K2=5.15/d 2,式中d2取决于操作者数(m)和(g),g=1,因为只计算一个极差;5、K3=5.15/d 2*,式中d2*取决于零件的个数(m),并且(g)等于1,因为只计算 一个极差;6、d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