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直方图解析_第1页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_第2页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_第3页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_第4页
血常规直方图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血细胞与等渗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其电阻 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小孔管微孔 的孔径感受区时,检测器内外电极之间的恒流源电路上电 阻值瞬间增大,造成两极之间电压的变化,产生一个电压 脉冲信号。每次检测中产生的脉冲信号数,即相当于检测 出的细胞数。 操作时,位于小孔两侧的电极产生恒定电流。根 据欧姆定律电压变化与电阻变化成正比,电阻值 又同细胞体积成正比,血细胞体积越大,电压越 高,在甄别器上的脉冲幅度就越大,各种大小不 同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分别送入仪器内电脑的各 个通道,经运算得出各种细胞参数。目前,多数 仪器在给出细胞数据结果的同时

2、还提供细胞群体 大小分布情况图形,称之为细胞体积直方图。 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细胞分析时,将每个细胞的脉冲根 据其体积大小分配并存储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每个通道 收集的数据被统计出相对数,表示在Y轴上,体积数据以 飞升(fl)为单位,表示在X轴上。可将白细胞体积从30 450fl分为256个通道,每个通道1.64fl,依据体积大小分 别将其放在不同的通道中,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初步确认:第一群是小细胞区,主要是淋巴细胞,体积在 3590fl之间;第二群是中间细胞群,主要是单核细胞, 体积在90160fl,;第三群为大细胞区,主要是中性粒 细胞,它分叶多,颗粒多,体积可大至160fl以上。

3、 Y X 血小板和红细胞共用一个小孔管。正常人红细胞体积和血 小板体积有明显的界限。因此血小板计数准确容易。当血 细胞悬液中含有异常血细胞(如小红细胞)时,划分界限 不清。为使血小板计数有较高的准确性,计算机对血小板 和红细胞分布图进行判断,将血小板计数的上限阈值判定 线放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分布图交叉部分的最低处计数 。 二.白细胞直方图解析 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都以电阻抗原理进行白 细胞分类,仪器依据大多数正常形态的白细胞细 胞在溶血素作用后的大小排列,人为设置了4个辨 别线,将白细胞直方图划分三个区域,来辨别小 白细胞、中白细胞和大白细胞。 1白细胞直方图的基本概念 电阻抗原理 根据血细胞

4、是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 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检测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 化为基础,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量。 直方图定义 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不同体积的细 胞出现的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来描绘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 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白细胞直方图 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 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 积大小发现变化,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 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 细胞大小。 图1,加入溶血素前的细胞大小 N:10-14m L:大12-15m 小6-9m M:12-20m E:11-16m B:10-

5、12m RBC:平均7.2m PLT:2-4m 图2.为加入溶血素后的细胞大小 GRAN RBC、PLT LYM MO EO BASO 2白细胞分类原理 (一)辨别线的设置 1.低辨别线(LD): 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2.高辨别线(UD):定在300fL ,用作粒度分布异常监视。 3.辨别线1(T1): 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 曲线的波谷,第一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1 (T1). 4. 辨别线2(T2): 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 曲线的波谷,第二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2 (T2). (二)辨别线的作用 1.对正常形态的白细胞进行粒

6、度分类 从以下 两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白细胞分类情况 WL与T1之间为W-SCR,相当于LYM%; T1与T2之间为W-MCR%,相当于MEX%单核、嗜酸、嗜碱 T2与WU之间为W-LCR%,相当于NEUT%。 2.监视白细胞粒度分布的情况提供异常分布信息 白细胞粒度分布正常时,白细胞直方图显示三峰性分布,在低 辨别线(LD)与高辨别线(UD)之间有两个谷值(T1)和 (T2)。当谷值辨别线不能设定,或在设定的辨别线位置的度数 比规定值高时,将标有白细胞粒度分布异常警号。下面将白细胞 分布异常的警号按优先顺序来介绍,当有两个以上的警号符合时, 将标上优先顺序最高的警号。 1)WL:低辨别线(LD)

7、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可能存在血小板聚集或 较多的巨大血小板。 (2)T1:当第一谷值不能决定时。 (3)T2:当第二谷值不能决定时。 (4)F1:小白细胞分布异常。T1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5)F2:中白细胞分布异常。T1或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6)F3:大白细胞分布异常。T2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 (7)WU:高辨别线(UD)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可能为溶血不充分或存 在较多的异常细胞所致。 (8)AG:为小于LD的粒子数超过规定值。可能为血小板聚集所致。对血小 板有异常警号。 ( 3白细胞粒度分布异常实例分析 LD度数高: (1)当LD度数高,存在T1和T2谷值的粒度分布时,

8、 WBC的所有参数将标上警号WL。常见于存在红细胞 溶血不全,出现有核红细胞,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 聚集,纤维蛋白析出等现象时。 (2)当LD高,有T1,没T2的粒度分布分布 时,在WBC、LYM%、LYM#结果上标有WL, 余分类结果不出现结果,但也有WL警号。 T2警号表示不能设定中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之 间的波谷鉴别线,常见于出现幼稚粒细胞、红 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3)当LD高,没有T1、T2的粒度分布时,仅出现 WBC结果,并标有警号WL,其他分类参数均不输 出结果。? (4)黄疸病人的特征性改变:由于黄疸病人红细胞 膜上脂质含量增多,蛋白质含量减少,对溶血素的拮

9、抗作用增加,因而使红细胞难于破碎。 2. 没有T1:不输出白细胞分类结果,T1警号表示不 能设定淋巴细胞与中间细胞之间的波谷鉴别线,常见 于出现幼稚粒细胞、红细胞溶血不全等情况。 3. 没有T2 T1高,T2没有的粒度分布:WBC结果无警号,LYM、 LYM#结果标有警号F1,余参数不输出结果,但标有警号 T2。警号F1表示T1鉴别线位置上相对度数超过预定值。 常见于存在幼稚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 细胞增高,红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4. T1高 (1)仅T1高的粒度分布时:WBC、GRAN、GRAN# 结果无警号,LYM%、LYM#结果标有警号F1,MXD、 M

10、XD结果标有警号F2。警号F2表示T1或T2鉴别线位置 上相对度数超过预定值。常见于存在原始细胞、幼稚粒 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增高,红细 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2)T1高,T2高,:WBC结果标有警号WU, LYM%、LYM#结果标有警号F1,MXD、 MXD结果标有警号F2,GRAN、GRAN#结 果标有警号F3。警号F3表示T2鉴别线位置上相 对度数超过预定值。常见于存在幼稚粒细胞, 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增高,红 细胞溶血不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情况。 5. T2高 (1)仅T2高的粒度分布时:WBC、 LYM%、LYM# 结果没有警号,MX

11、D、MXD结果标有警号F2, GRAN、GRAN#结果标有警号F3。? 6. UD高:WBC结果标有警号WU,余参数的结 果 都没有警号。? (7)LD以下的粒子数增多:PLT结果标有警号AG。 图例 四小结 1. 结果不输出: T1负责监视淋巴细胞区域和中间细胞区 域,T2负责中间细胞区域和中性粒细胞区域,当白细胞粒 度分布的曲线异常,仪器在该分布曲线上找不到谷低T1或 T2,或T1、T2同时找不到时,T1和T2辨别线负责监视的 细胞群结果就不输出。 2. 引起白细胞直方图异常原因分析 (1)病理因素: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可反映血液中白 细胞群体的改变,但这种变化没有特异性,引起血液学变 化

12、的病因不同,但其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相近,因此出现 的提示警号就是给检验师的命令,要求我们进行显微镜复 查血涂片。 (2)非病理因素: (a)仪器因素:凡影响细胞脉冲信号的因素,都可以使白 细胞直方图发生变化,除血细胞自身体积大小外,其他如仪 器的阈值、孔电压和脉冲的增益都与脉冲大小有关。 (b)试剂因素:试剂的性能好坏可直接影响细胞直方图的 变化,如稀释液的电导率、渗透压、离子强度;溶血剂的种 类、浓度、用量和溶血时间,都会产生干扰,使细胞直方图 发生改变,因此应强调使用原装配套的稀释液和溶血剂。另 外抗凝剂的种类和浓度也会影响细胞直方图,通常应选用 EDTA-K,1.5-2.0mg抗凝剂抗凝

13、1.0ml全血。 (c)样本放置时间:一般认为样本应在采集后20分钟至二 个小时内检测。若放置时间过短,可能存在血小板没有完全 解离、抗凝剂未完全溶解等情况。若放置时间过长,则易引 起细胞的变形,尤其是一些免疫功能亢进的病人,其淋巴细 胞容易变成异型淋巴细胞,从而使白细胞直方图变形。 三、红细胞直方图解析 (一)基本概念 仪器在36360fL范围内分析红细胞。横座标表示红细胞体积,纵座标表 示不同体积的红细胞出现的频率。正常红细胞主要出现在50200fL之间, 在直方图上可见两个细胞群体,从50150fL区域有一个几乎两侧对称, 较狭窄的正态分布曲线,在主峰右侧约分布在125200fL区域的细

14、胞为 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 (二)分类规则:在红细胞直方图上,依据细胞的大小,按以下的规则分类: (1)位于红细胞低鉴别位线(RL)和红细胞高鉴别位线(RU)之间的细胞为 红细胞。 (2)红细胞低鉴别位线(RL)为血小板与红细胞的分界线。如果存在小红 细胞、大红细胞、血小板簇,可以根据红细胞直方图的改变检测出来。 (3)超过高鉴别位线(RU)为存在红细胞聚集。 (三)常见异常直方图及报警信号含意 1. RL:低鉴别线与红细胞直方图交点高,提示 存在电子噪声干扰,破碎红细胞,大血小板增 多,血小板聚集等情况。 2. RU:高鉴别线与红细胞直方图交点高,提示 存在电子噪 声,冷聚集素的干扰或有白

15、细胞 极度增高。 DW:相对度数20%处的高度线与红细胞直方 图曲线交点 增高,提示红细胞明显大小不均。 图 例 图例 四、血小板直方图解析 (一)基本概念 仪器在230fL范围内分析血小板。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左偏态分布, 血小板主要集中在215fL内。仪器使用3条鉴别线来进行血小板的粒 度解析,分别为2-6fl和12-30fl之间自动决定的2条浮动鉴别线(LD) 和(UD),以及固定鉴别线12fl。通过对三条鉴别线对血小板直方图 进行监控,检查是否存在LD、UD相对度数的异常,分布宽度的异常 及双峰或多峰。 (二)血小板粒度异常标记 当血小板粒度分布不正常时,粒度分布异常标记将标在相应结果上

16、。 当有两个以上的标记时,将标上优先顺序最高的标记。 1. PL:低鉴别线(LD)处相对度数超过设定值。提 示存在电子噪声、冷凝蛋白、破碎红细胞、白血病 性白细胞碎片等的干扰。 2. PU:高鉴别线(UD)处相对度数超过设定值。提 示存在电子噪声、冷凝蛋白、破碎红细胞、小红细胞、 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等的干扰。 DW:设峰值高度为100时,20度数处的粒度分 布宽度异常。提示有破碎红细胞、血小板大小不均、 冷凝蛋白干扰。 3. MP:当出现两个以上的粒度分布峰值时。提 示存在血小板聚集或血小板值过低。 图例 二.白细胞直方图解析 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都以电阻抗原理进行白 细胞分类,仪器依据大多数正常形态的白细胞细 胞在溶血素作用后的大小排列,人为设置了4个辨 别线,将白细胞直方图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